泉口街道 :湖北荆门东宝区下辖街道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8

泉口街道隶属东宝区,因其西北郊圣境山东麓有一股泉水在此流出口而得名。街道辖区位于荆门市区象山一路以北的主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6584人(2020年),辖14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泉口一路55号。

泉口街道位于荆门市市区北部低山区,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竹皮河流经境内。矿产资源有碳酸钙、煤炭、石膏等。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13年泉口街道实现公共财政收入4492万元,人均收入12066元。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地方武装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街道 等荣誉称号。

建制沿革

唐贞观八年(634年),置荆门县,今泉口街道境域属之。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属长林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荆门州降为荆门市,废长林县入荆门县。今泉口街道境域属荆门县。

1950年,为荆门县城关镇所辖的白云乡。

1955年,白云乡改称高店乡

1960年,高店乡改为东宝人民公社,属荆门县子陵区。

1971年12月,东宝公社从子陵区划归荆门县城关镇管辖。

1975年底,撤区并社,东宝公社和牌楼公社合并为城关公社,分别设立东宝总支、牌楼总支,属荆门县城关公社和城关镇(城关公社和城关镇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辖。

1979年12月设立县级荆门市时,东宝总支更名为东宝公社,属荆门市。

1984年4月,东宝公社改为东宝乡,由掇刀区管辖。

1986年初,以金泉村南端、圣境山东麓山脚下的撮箕洼有一股四季常流不断的泉水(金泉口),将东宝乡更名为泉口乡,划归龙泉街道管辖。

1987年9月撤区并乡,龙泉街道所辖6个社区与泉口乡合并设立泉口街道,脱离龙泉街道,泉口街道办事处为东宝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99年,泉口街道办事处由长宁大道70号迁至象山大道北端泉口一路55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高店乡辖11个村,35个小组。辖区主要分布在荆门市城区北郊荆襄公路两侧,管辖范围北抵四干渠钟祥支渠,南抵荆门城关古城墙,东抵碑岗岭,西至与安团乡交界的山峰,面积约9平方公里。

1960年,东宝人民公社辖太平(今石莲)、建设、象山县、白庙、江山、高店、东宝7个大队。

1971年12月,东宝公社辖建设、象山、高店、白庙、太平5个大队。

1975年底撤区并社后,东宝总支辖建设、白庙、象山、高店、太平、苏台6个大队。

1979年12月,东宝公社辖建设、白庙、象山、苏台、新桥镇、曾庙、金山区、高店、太平9个大队。

1982年设立白庙街道、龙泉街道,东宝公社所辖的白庙大队划归白庙街道,建设大队、象山大队划归龙泉街道。

1984年4月,东宝乡辖浏河镇、苏台、新桥、金泉、石莲、曾庙6个行政村。

1986年3月,凯龙社区成立,是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个职能管理部门,属单位型社区。

1987年9月泉口街道成立时,辖原泉口乡的浏河、新桥、苏台、金泉、曾庙、石莲6个行政村和龙泉街道划来的青山、大桥、沿河、长宁县、泉口、车站路6个社区。

1996年5月,增设庙岗岭(今象山县)、玉帝碑(今金龙泉)、浏河、苏桥4个社区。

2001年4月,东宝区区划调整,泉口街道的新桥村、曾庙村、金泉村、石莲村划归子陵镇管辖;增设苏台社区,苏台社区居民委员会与苏台村民委员会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6月,车站社区并入大桥社区,长宁社区并入浏河社区。泉口街道辖9个社区(不含葛洲坝水泥厂、凯龙集团2个企业社区),1个行政村。

2005年,泉口街道辖青山、象山、浏河镇、沿河、大桥、金龙泉、泉口、苏畈桥、苏台、葛洲坝水泥厂、凯龙集团11个社区,苏台村1个行政村。

2007年,凯龙社区居委会被企业完全分离出来,暂挂靠到国营襄沙化工厂。

2008年5月,葛洲坝水泥厂改制,将葛洲坝水泥厂离退休办、居委会合并成立葛洲坝社区管理部。

2011年9月,增设车站、金象、竹皮河3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泉口街道辖14个社区:金龙泉社区、大桥社区、浏河社区、沿河社区、青山社区、象山社区、苏台社区、苏畈桥社区、泉口社区、葛洲坝社区、凯龙社区、车站社区、金象社区、竹皮河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泉口街道地跨东经111°51′—112°21′,北纬30°46′—31°27′,位于荆门市市象山一路以北的主城区,是荆门城区的北大门,北接子陵镇,西邻漳河镇,南连龙泉街道,东抵掇刀区白庙街道。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泉口一路55号。

地形地貌

泉口街道属荆门市区北部低山区,由石灰岩和砂页岩构成,海拔200—600米,相对高度为400米。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毛湖冲位于泉口街道玉帝碑西,西为长岗岭,南北向,面积23公顷。安营山位于周窝子东南,苏家台西北,面积100公顷。碑岗岭位于泉口街道东与牌楼镇长岗村接壤处,西北接萧家冲,长2公里,宽300米,面积57公顷。

气候

泉口街道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湿、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气温的变化为单峰型。据泉口境内企业的气象资料,泉口街道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972.2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6小时;无霜期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约252天;相对湿度为74%,绝对湿度为15.4毫巴;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6米/秒。

水文

竹皮河为泉口街道境内主要河流。竹皮河古称权水,全长约50公里,流域面积473公里,为汉江支流。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35.1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泉口街道境内有水库8座,水域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648.5万立方米。其中赵村水库2座,水域面积0.73平方公里,总库容359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6座,水域面积0.42平方公里,总库容289.5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泉口街道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膏生石灰、石料等。境内的苏畈山碳酸钙矿处于荆山褶皱带的南东端,出露地层有三迭系、第三系,呈单斜晶系产出;矿层赋存于下三迭系统下大冶市组中上部,其中上矿层为青灰色中厚层间夹薄层大理石组成,厚度98米,分布于南、北矿段;下矿层为灰白、灰色,厚—巨厚层灰岩与灰、青灰色中厚层含泥质带灰岩或以竹叶石互层、出露于北矿段,为北矿段主要矿层。矿层总厚度大于570米,南北两矿段总储量9913.73万吨,其中工业储量6941.12万吨,远景储量2972.61万吨。

人口

2005年,泉口街道常住人口86667人,其中男性45205人,女性41462人;非农人口81464人,农业人口5203人。辖区人口主要为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彝族侗族苗族布依族黎族等8个少数民族散居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79人。

2010年,泉口街道总人口98912人,其中男性50083人,女性48829人。家庭户户数32413户,家庭户总人口80970人,其中男性40505人,女性40465人。0—14岁11883人,15-64岁81929人,65岁及以上5100人。户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52039人。

2013年,泉口街道常住户数39497户,常住人口112075人。

2021年10月19日,根据东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泉口街道人口数为126584人。

经济

综述

泉口原为传统的农业乡镇,1949年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5%,工业只占5%。1979年,工业占比始超农业。1989年,泉口街道工农业生产总值1563.29万元,比1949年增长77.9倍,年均增长19%,比1978年增长1.2倍,平均每年增长8.9%;在全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30.5%,第二产业占64%,第三产业占5.5%;农民人均收入90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880元。1993年,泉口街道有各层次企业实体2062家,从业人员4204人,社会总产值7049.36万元;有个体私营企业1900多家,总产值2168万元。2002年,街道实现企业总产值1.9亿元,民营企业总产值1.2亿元。

2013年,泉口街道实现公共财政收入4492万元,人均收入12066元。

第一产业

1989年,泉口街道蔬菜总产1100万公斤,平均亩产3666公斤,平均日上市量3万多公斤,蔬菜、鲜鱼、猪、牛、羊肉出售居荆门市第一位;实现农业总产值476.36万元,比1949年增长26.3倍,比1978年增长4.1倍。   2012年,泉口街道耕地面积551亩,其中水田232亩,旱田319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86亩,其中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播种面积632亩,总产268吨,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各类蔬菜及食用菌等)播种面积954亩,总产1073吨;牛出栏30头,存栏89头,猪出栏5500头,存栏5883头,山羊出栏4900只,存栏1250只,鸡出栏5万只,存栏2.87万只;牛肉产量4吨,猪肉440吨,羊肉73吨,家禽肉类70吨,鸡蛋120吨;池塘养殖面积255亩,水产品产量72吨,有养殖大户5个;农业总产值1570万元,比2011年下降0.72%;农业增加值664万元,比2011年下降0.49%;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6元,比2011年增长12.35%。

2013年,泉口街道有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45人,耕地面积37公顷,有农民合作社10个,合作社成员466人,实现农业总产值1637万元。

第二产业

1989年,泉口街道工业总产值1086.93万元,比1949年增长422.8倍,比1978年增长29.8倍。1993年,建石膏矿4个,年产值700多万元;发展采石场9家,年产值233万元;全年实现工业企业产值6126.51万元,比1992年增长174%,其中处直企业产值1490.51万元,村办企业产值2307.08万元;乡村两级销售收入3664万元,比1992年增长86%,销售税金156万元,利润112万元。   2013年,泉口街道有工业企业3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9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848亿元。   2014年,泉口街道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6亿元,工业增加值2.57亿元。

第三产业

1989年,泉口街道有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机构50个,从业人员26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50万元,比1978年增长30倍。   2013年,泉口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464亿元,   2014年达到22亿元。

交通

泉口街道境内南北向的主要道路有金龙泉大道、长宁大道、金虾路、象山大道、荆襄大道、月亮湖北路等,东西向的主要道路有象山一路、象山二路、象山三路、青山路、泉口路、泉口一路、长兴大道等。

1970年通车的焦柳铁路自北向南纵贯泉口街道辖区,境内设有荆门站。荆门站中心里程为焦柳线K620+298,按技术性质为区段站,按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按运量为三等站,有旅客站台2座,到发线7股,专用线4条。此外境内还有荆门车务段、荆门电务段行政机构。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81年,东宝公社有中小学10所;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师112人。   1989年,泉口街道有小学8所,初中1所,成人学校1所;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100%,40岁以下的文盲基本扫清;每万人中拥有在校大学生12人,成人受各级各类学校业余教育4500人。   2005年,泉口街道境内有小学6所(竹园小学、象山小学、大桥小学、浏河小学、青山小学、苏台小学),中学6所(荆门市第一中学、象山中学、浏河中学、东宝高中、荆门外语学校、育才中学),中等职业学校1所(荆门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学校1所(荆门大学),成人教育学校1所(东宝区成人教育中心)。截至2013年,泉口街道在校小学生4038人,小学专任教师293人。

文化事业

1988年5月,泉口文化站成立。1991年,文化站组织100多人6支民间艺术表演队,在城市、农村、厂矿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参加市区举办的文艺比赛、春节拜年活动、元宵节灯节等文化活动,先后获得全市“春节文化活动先进单位”“民间艺术表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创作的《两妯娌》《农税情》《长城长》《珍珠姑娘》《婆媳乐》等节目及制作的元宵花灯等多次在市、区获奖。1999年始,街道每年都举办一届社区文化节活动,开展以纳凉晚会、书画摄影展、妇女健身赛、家庭才艺展示、体育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000—2005年,街道相继成立青山社区艺术团、荆音艺菀艺术团、大桥社区民乐艺术团、泉口社区双馨艺术团、象山社区腰鼓队、浏河社区红烛艺术团、沿河社区琴湖艺术团、苏畈桥社区健身球队等众多艺术团队,9个社区陆续建起社区图书室及活动室。2003年10月,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改革,文化站并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保留原机构。

医疗卫生

1968年,东宝公社卫生院成立,1976年为荆门市城关卫生所,1980年交荆门市管理,更名为东宝公社卫生院。1981年,东宝公社有卫生院和卫生站10个,其中卫生院医务人员35人,年门诊量约6万人次。

1987年泉口街道成立后,街道卫生工作挂靠荆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由三院预防保健科承担泉口辖区公共卫生工作。1992年成立泉口卫生院,后因多种原因筹建未果;1995年再次筹建,1996年正式挂牌成立,接管泉口街道公共卫生工作。2000年卫生院修建8层综合楼1栋。2001年底,卫生院开设中心门诊,承担辖区内的基本医疗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等工作。2003年,泉口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卫生服务,先后成立象山县浏河镇、泉口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04年,泉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中心站统一管理。   2005年,泉口街道境内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4个(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荆门市中医院、荆门市妇幼保健院、荆门市康复(优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截至2013年,泉口街道有执业(助理)医师40人。

社会保障

2012年,泉口街道为1084户2412人申办低保,为134个低保对象申报报慢性病门诊救助,为65户突发临时性生活困难城乡低保边缘户申办临时救助,为1202户住房困难群众申办廉租住房保障登记手续,为94个优抚对象落实优抚待遇,为139名城市义务兵发放优待金,为43名转业士官发放特殊生活补贴;通过腾岗、寻岗、建岗等方式,新增就业人员2350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85人;扶持创业135人,带动就业495人,为78个创业事体申报小额担保贷款,基本实现居民充分就业和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截至2013年,泉口街道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收养28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912人。

文物遗迹

北门桥

北门桥位于泉口街道北门路北端,南北向跨竹皮河,为明代双孔石拱桥,长15米,宽7米,孔跨6.2米。券脸石雕龙头龙尾,弧形桥面,两侧护栏上阴刻横纵双菱及兰花图案,桥头两端石墩上楷书“北门桥”。

升天塔

升天塔位于泉口街道北辰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八角五层楼阁式实心石塔,现存三层,残高12.8米,塔座边长3.3米。底层设两拱门,二、三层每面设两窗。各层翼角施浮雕卷云图案。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畈桥遗址

苏畈桥遗址位于泉口街道苏畈桥西南,为新时期时期遗存,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米,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东宝区人民政府 通知公告 东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地区人口情况.东宝区人民政府.2021-10-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