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街道 :湖北荆门东宝区下辖街道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6

龙泉街道隶属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位于湖北省中部,荆门市北城区中南部,荆门市人民政府坐落于境内,是荆门市政治、经济中心。街道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795人(2014年),辖1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千佛洞社区白云大道82号。

龙泉街道原为荆门县城关镇,因象山东麓有龙、蒙、惠、顺泉而得名。街道位于江汉平原西部,荆山山脉东南麓,为丘陵岗地区,主要山峰有东宝山象山县竹皮河流经境内。矿产资源有碳酸钙、煤炭等。

龙泉街道地处荆门市市区,至20世纪末已无耕地,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经济主体。2014年,龙泉街道实现企业产值49.807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5万元。常住人口122203人(2022年)。

历史沿革

贞观八年(634年),置荆门县,今龙泉街道境域属之。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属长林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荆门州降为荆门县,废长林县入荆门县。今龙泉街道境域属荆门县。

清同治七年(1868年),荆门市划为十二村,五十九里。今龙泉街道境域属坊厢村,辖一个里。

民国三年(1914年),荆门县设10个区,第一区区公所驻于境内。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荆门县设37个乡,境内属象山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境内改为城关区;8月,改为城关镇

1979年12月,荆门市(县级)成立后,城关镇改为龙泉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79年12月龙泉街道成立时,龙泉街道辖1个乡(东宝乡),4个社区(民主街社区、建设街社区、工商街社区、团结街社区)。

1985年5月,龙泉街道辖莫高窟、土门巷、南台、南门、塔影、团结、白云楼、北门、西门、凤台县、龙山、白龙、金虾河等13个社区。

1986年初,东宝乡更名为泉口乡,由龙泉街道管辖。泉口乡辖苏台、新桥镇、曾庙、浏河镇、金泉、石莲6个行政村。

1987年9月,泉口乡改设为泉口街道,脱离龙泉街道管辖。原泉口乡所辖的苏台、新桥、曾庙、浏河、金泉、石莲6个行政村划归新成立的泉口街道。

1995年,龙泉街道辖建设、象山县2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214个居民小组。

2005年,龙泉街道辖莫高窟、土门巷、南台、南门、塔影、团结、白云楼、北门、西门、凤台县、龙山、白龙、金虾河13个社区。

2006年6月,宏图社区成立,为央企改制移交地方管理的特殊型城市社区,由龙泉街道管辖。龙泉街道共辖14个社区。

2011年,宏图社区划归漳河镇。龙泉街道辖13个社区。

2012年,划出南台、土门巷社区部分区域新设东宝山社区;划出塔影、团结社区部分区域新设天鹅池社区。龙泉街道辖15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末,龙泉街道辖南台社区、团结社区、凤台社区、北门社区、白龙社区、龙山社区、南门社区、塔影社区、西门社区、金虾河社区、土门巷社区、千佛洞社区、白云楼社区、东宝山社区、天鹅池社区共15个社区,207个居民小组。街道办事处驻千佛洞社区白云大道8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泉街道地跨东经111°50′—112°21′,北纬30°25′—30°46′之间,位于荆门市城区中心,北靠泉口街道,东邻白庙街道,西接漳河镇,南连掇刀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一说16平方公里)。

地质条件

龙泉街道辖区为由大巴山脉东延至保康、南漳县的荆山,山文线由东西转为西北至东南,逶迤蜿蜒形成荆山余脉,处于古生界中发育的一组北北西向的断裂主干上。属扬子地层区,是黄陵小区与宜城小区在江汉平原西北部的交接地带,地层发育齐全,表层土壤肥沃。

地形地貌

龙泉街道位于江汉平原西部,荆山山脉东南麓,地势平缓,东与东宝山交界,南与虎牙关相连,西与象山相望。地貌形态为侵蚀切割丘陵,大部分由紫色砂岩构成。境内山峰海拔100—200米,相对高度约100米,坡度5°—20°,主要由二叠三叠纪石灰岩组成,形成坳谷、冲沟分割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或岗地。残坡积母质发育而成的紫色土由于自然风化,丘岗、丘坡多为林荒地。

气候

龙泉街道处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内,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春湿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特征。春季低气压活动频繁,阴雨低温;夏季受季风活动多变的影响,雨量相对集中,易出现水旱灾害;秋季受北方气压影响,秋高气爽;冬季多冬季风,多为严寒少雨天气。

气温年变化为单峰型,年平均气温15.9℃;1月平均气温1.4℃—3.8℃,极端最低气温-14℃(199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5.2℃—28.4℃,极端高温40.0℃(1959年8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965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6.1%,春秋季分别占26.5%和21.7%。年均相对湿度为74%;夏季受长江中游暖湿气流影响,湿度可达80%。年均蒸发量为1581毫米;最大为1986年1912.5毫米,最小是1989年1382.2毫米。年均地温17.9℃,1月最低,8月最高。风速年均3.5米/秒;年度变化不大,以北风为主,春秋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仍以北风居多,偏南风次之。全年无霜期为246—255天。雾日年均17.4天,多为辐射雾,易出现在冬春两季无风或微风的早晨;一年中多月的辐射量呈单峰型分布,7月份辐射量最大,夏季辐射量最强,冬季的辐射量最弱。日照市时数8月份最多,2月份最少。

水文

龙泉街道境内主要河流为竹皮河(古称权水)。竹皮河源头有两支,北支出自荆门市城区西北郊圣境山东麓,西支出自荆门城区西郊罗汉山麓。竹皮河全长约49公里,流域面积437平方公里,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35.1立方米/秒。竹皮河是荆门市区的主要排涝河道。明清时期,境内十字街以北和西北的街道,雨水均沿着街道两侧的明沟暗道流入金虾河,至北门西侧眼头出城,再进入竹皮河;十字街南、东南及西南各条街道则是沿着街巷两边的排水沟先流入大南门北侧的总阴沟,再入竹皮河;团结街、南台街、土门街沿着街道两旁阴沟先注入小河再流入竹皮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对竹皮河进行了多次治理,新建了滚水坝和节制闸。

境内象山县东麓有龙泉、蒙泉、惠泉、顺泉4个泉眼,泉水为丘陵山区裂隙溶洞水,属下降泉,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变化,枯水期与丰水期水量悬殊。四泉之水汇入文明湖。文明湖宽50米,长200米,深3米,面积1万平方米。街道南部南北城区结合部、象山大道与白云大道之间有天鹅湖,原为虎牙关水库,2007年改造为公园,水面面积6.64公顷。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龙泉驿区街道境内的龙泉、蒙泉、惠泉、顺泉水质优良,符合饮用水标准,历来为城区主要水源。1969年在龙泉旁组建龙泉水厂,以龙泉、惠泉、蒙泉为水源,日供水3000吨。1974年龙泉水厂改建为第一水厂,日供水1.5万吨。据1982年3月19日实测,泉水流量9362吨/日;同年8月20日,暴雨后测定流量为41079吨/日,相差4.39倍。四泉泉水量小,无法满足市区用水需求。1997年一水厂日供水能力提高到5万吨。1999年后,一水厂调整为迎峰度夏及调峰增压的备用水厂。

矿产资源

龙泉街道境内有煤炭、碳酸钙、矿泉水等自然资源,其中煤矿采矿点1处(建设),石灰石采矿点2处(建设、象山县)。荆门市水泥厂石灰岩矿位于境内天鹅池一带,矿床属海相沉积,赋存于三迭系下统大冶市组中。矿区大冶灰岩按岩性由下而上分为八层,其中第五层、斑状中厚层灰岩及第七层中厚层灰岩夹斑状灰岩为主要含矿层。上矿层D级储量92.12万吨,下矿层C级储量806.17万吨,D级储量151.23万吨,上下矿层C+D级储量合计1049.52万吨。

人口民族

2005年,龙泉街道总人口10.98万人,有汉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等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8%以上。

2010年,龙泉街道总人口92280人,其中男性45065人,女性47215人。家庭户户数33670户,家庭户总人口85442人,其中男性42610人,女性42832人。0—14岁11098人,15-64岁75170人,65岁及以上6012人。户口在本地且住在本地的有57992人。

2012年,龙泉街道总人口93626人,其中常住人口85959人,流动人口7667人;男性51624人,女性42002人;乡村户数1584户,乡村人口9618人(其中农业人口1602人);人口出生率9.78‰,人口死亡率3.27‰,人口自然增长率6‰。

2014年,龙泉街道常住人口100795人,流动人口23129人;人口出生率10.84‰,人口死亡率5.91‰,人口自然增长率4.93‰。

2021年10月19日,根据东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泉街道常住人口为97125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龙泉街道实现企业产值49.8073亿元,比2013年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比2013年增长25.9%;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0家,个体私营企业1800余家;招商引资区外境内资金7.1亿元,比2013年增长2.6%。

第一产业

龙泉街道境内的丘岗、丘坡多为林荒地,主要种植马尾松棕榈等。丘陵坡下积物逐渐增厚,水源充裕,适于粮、棉、林、果、菜、豆类、养殖等多种种养方式,多种植大麦、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1973年组建东宝山林场。1985年境内有耕地648.3公顷。1987年初,有耕地9.2公顷,年内因国家基建占地6.3公顷,年末实有耕地2.9公顷(建设村1.9公顷、象山县村1公顷)。此后,在原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商品生产;成立新经济联合体,大面积种植蔬菜和水果。1992年,龙泉街道造林成活面积68公顷,有果园50亩(葡萄40亩、桃10亩),柑橘树2300株,梨树县170株,林业总产值20万元;蔬菜播种面积23公顷,农业总产值156.5万元,比1987年的49.55万元增长216.84%;农村人均收入870元。1995年,龙泉街道农业机械总动力6170千瓦,拖拉机86台,农用载重汽车45辆;实现农业总产值592万元,比1994年增长325.9%。至2000年,境内无耕地,农村劳动力除少数经营林地及养殖外,均转向第三产业。

2012年,龙泉街道无耕地,不养殖畜禽;封山育林面积7000亩;湖泊养殖面积120亩,水产品产量20吨,有养殖大户1个;农机总动力6936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3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3780部,农用水泵13台;实现农业总产值411万元,比2011年增长2.54%;农业增加值257万元,比2011年增长2.51%;农民人均纯收入10965元。

第二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宏图飞机制造厂、605研究所、东光电器厂、3326厂等企业先后在境内选址办厂。1979年,水泥厂、饮料厂、挡风玻璃厂、制药厂、塑料制品厂、纸品印刷厂、工艺皮件厂、五金厂、包装厂、豆制品厂等企业相继成立。1980年实现工业产值49.31万元。1987年,龙泉街道有工业企业12家,工业总产值222.67万元,比1980年增长352.6%。2003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4474万元,工业增加值1342万元,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2005年,龙泉街道有工业企业125家,资产总额8627万元,工业总产值1.4026亿元,工业增加值4827万元。2012年,龙泉街道有工业企业1家,从业人员52人,资产总额115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7482万元,利润总额19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7648万元,比2011年增长38.25%;实现工业增加值2051万元,比2011年增长32.66%。2014年,龙泉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046亿元,比2013年增长36.7%。

第三产业

明清时期,境内商贸繁荣,较繁华的是三里街(今民主街),有杂货铺十多家,饧行、粮行数十家,以经营粮食、熟食为主;其次为枣园街(今团结街),是城西农民进城买卖木料、柴草、木炭、煤、水果、山货的聚集地;十字街(今工商联西)为主要商业区,此外还有响井街、考棚街、乌盆厂街、内集街、外集街、南台街、土门街、高桥巷、杨树巷、观音巷、大井巷等,分布各类工、商、行户。1938年,境内仅有大小工商行户100余家。抗战时期,商号民房几乎毁光。

解放初时,商户恢复到30余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纯居民占60%)。20世纪90年代,辖区内先后成立多家大型商业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南台市场和三眼桥水果批发市场最为繁荣。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9万元,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576万元,餐饮业843万元。2007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6.13%,第三产业已成为街道经济主体。2011年,龙泉街道新增个体工商户1848家,境内有商贸中心、中天街商业核心圈、夜市一条街等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亿元,比2010年增长19.2%;第三产业总产值(营业收入)21.3283亿元,比2010年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7.5046亿元,比2010年增长36%。2014年,龙泉街道实现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比2013年增长13.6%。

交通

龙泉街道为襄沙(襄阳市沙市区)、荆钟(荆门市钟祥市)、荆宜(荆门至宜昌市)、荆洋(荆门至沙洋县)之间的交通枢纽,251省道、311省道、焦柳铁路穿越全境。251省道(南漳县—荆门)境内段为海慧沟路—航空路—海慧路—长宁大道;311省道(分水镇当阳市)自白云大道白云桥入境,境内段为白云大道—虎牙关大道,至千佛洞社区出境。焦柳铁路于1970年通车,自竹皮河桥处入境,至虎牙关隧道出境,境内不设站。

社会

城市建设

荆门城墙始建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明清时期,境内有主要街道10条,总长6公里。1950年,荆门市城区开始恢复性改造建设。五六十年代城墙被拆除。1969年,城区主街巷基本修复。1970年起城区进行发展性改造。七八十年代新建了象山大道、长宁大道、白云大道等主干道。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先后两次治理竹皮河。截至2013年,龙泉街道城镇规划区面积1000公顷,城镇建成区面积1000公顷,城镇建成区总人口98806人;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5个,自来水用户41062户,燃气用户41062户。

教育事业

清代乾隆,境内兴建龙泉书院,书院延聘名儒授课,定期命题课试,并选拔生员住院修业,酌给膏火费。1904年开办官立和公立学堂,龙泉书院改为荆门简易师范学堂,并兴办荆门州公立高等小学堂,又设劝学所,主管小学教育。1907年,荆门市简易师范学堂改为荆门州中学堂,为荆门普通中学教育之始。1910年创办荆门州初等农业学堂。1911年创办荆门州女子高等、初等学堂,并办起26所简易识字学塾。

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荆门州中学堂更名为荆门县龙泉中学。1918—1923年,美国比利时传教士开办教会学校2所,其中文林小学于1925年增设初中部。1935年有教会中学1所,学生约一百人。1938年创办私立荆门县求实中学。1940年荆门沦陷,学校大都停办。抗战胜利后,境内县设有中心小学,镇设有中心国民学校,保设保国民学校。1946年,境内有县立中心小学1所;是年3月,私立求实中学、文林中学复办。1948年,附设在县立初中的简易师范班改建为县简易师范学校。1949年1月,县立初中迁沙市三清观;8月,恢复县立初中。

解放后,中小学先后废除《公民》课,取消训育处、童子军,设立教导处,组建少年儿童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实行秋季始业,重点小学试行五年一贯制,按照“向工农开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中学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动员工农子弟入学并减免贫苦家庭子弟学杂费;同时发展民办小学和儿童识字班,发动群众建设学校,允许私人办学。1978年后,逐步恢复和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境内的实验小学(原城关小学)、红旗小学、育红小学由市、县教育局直接管理,村办小学由村委会管理。1990年,龙泉街道境内有1所中学、2所小学、6所幼儿园,在校学生3209人,入园儿童640人,教职员工245人,校舍面积12168平方米。2005年,境内有小学3所(红旗小学、白云路小学、市实验小学),在校生6022人;中学2所(文峰中学、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在校生5879人。截至2013年,龙泉街道小学在校生3373人,小学专任教师186人。

医疗卫生

解放前,境内血吸虫病流行,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且缺医少药,人口死亡率高。1927年,城关中医陈德始用种痘预防天花。1945年城关医生吕席华首用新法接生,1953年新法接生进一步普及。1953年开展以杀虫脒、消毒、防毒、清除垃圾污物、消灭仙客来菌蝇生场地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预防并控制痢疾霍乱伤寒疟疾和流行性脑炎的流行。1983年,龙泉街道卫生院成立。1984年,新法接生率达到100%,住院分娩率50.42%,产检率98%,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0.59‰,新生儿死亡率14.02‰。1996年,龙泉街道卫生院被省卫生厅授予“一级甲等医院”。2000年成立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0人。2005年,龙泉街道境内有市级医疗机构4个(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凤台分院、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截至2013年,龙泉街道有执业(助理)医师65人。

社会保障

2012年,龙泉街道培训居民6场次,参训人员600余人次;创业带动就业800余万人;扶持自办企业12人;办理小额贷款30人;残疾人专项培训1期30余人,解决残疾人辅助器具100件;开展义工活动5场次,受益居民500多人次。1701户家庭被纳入低保,每月救助544151元;发放临时救助款2.3万元,救助对象44人;登记“两参”人员118人,走访50人次;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63人,金额7.8万元;为67名退伍志愿者建立工作台帐;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6%。截至2013年,龙泉街道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收养41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2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904人。

旅游

风景名胜

园林

古迹

东山宝塔

东山宝塔位于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十二年(529年),明代重修。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石塔,通高33.3米。石砌塔基,边长3.83米,高0.6米。八角各雕托塔斯社力士一尊。底层西北辟门,高1.95米,宽1米,额书塔名“长林头角”,有半圆形拱券甬道内室。第一层不设窗,高3.45米,二、三层各高3.25米,四至七层各高3.15米,隔面设券窗。自底层有100级青石阶梯盘旋至顶。葫芦形塔斯社刹。

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象山县东麓,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代中叶重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复建。依山势而建,原为中轴对称布局,有尺木楼、文明楼、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乐群斋、寄畅轩、会心轩,以及育德堂、东山草堂。至2005年仅存文明楼、洗心堂和白鹤亭。

都匀文峰塔

文峰塔原位于象山大道中部,因故被拆迁至龙泉公园重建。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八角五级楼阁式实心石塔,通高20米,底边长2.25米,塔基高1.25米,八角各雕一尊托塔力士。底层正北设避,立佛像1尊。二至五层隔面设假窗。第一、二、四层东北面分刻“云汉招回”“文笔鸣凤”“雷风相簿”。

白云楼

白云楼位于青龙山西麓,传吕洞宾驾白云于此而得名。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始建,爱新觉罗·颙琰、同治年间维修。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50平方米,由吕仙洞、斯台、白云楼组成。斯台顶部呈平面八角形,边长5.2米,通面阔,进深6.7米,通高18米;重檐歇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四根金柱上顶。吕仙洞(白云楼中部)又名卧云洞,由正洞和斜月组成;正洞中间有石墙将其隔一为二,中间券门门额书“白云深处”;洞分前室、后室,后设神台;后室北壁有门通斜月;洞立面由须弥座、台身、陡板组成,通高8.3米;吕仙洞顶部由条石垒砌平台,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4.1米。

南熏门

南熏门又名平泰门,为荆门古城大南门。始建于南宋,明清多次重修,砖砌城台,石砌拱券门洞,门高4米,宽4.7米,深5.2米,城台高5.6米,宽8.8米。两侧残存14米长、5.2米宽的城墙。城楼已毁。

凤鸣门

凤鸣门为荆门古城小南门,位于龙泉街道南台路、团结街。始建于南宋,明清多次重修。砖砌城台,石砌拱券门洞,门高3.6米,宽3.7米,深8米,城台高6米,宽9,2米。两侧残存18米长、8米宽的城墙。城楼已毁。

陆夫子祠

陆夫子祠位于象山东麓,因祀陆九渊而建。陆九渊曾讲学于荆门象山,时称象山先生,绍熙一年(1191年)主管荆门军,设象山书院。明弘治年间书院建祠,后多次修,今存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门楼、大殿、后殿、南北厢房及花墙。大殿面阔三间18.8米,进深三间7.2米,单檐庑殿灰瓦顶,抬梁式构架;南北厢房均面阔五间16.5米,进深三间6米,单檐硬山灰瓦顶,两山穿斗式构架,明次间抬梁式构架;后殿面阔三间11米,进深二间5米,单檐歇山琉璃瓦顶,穿斗式构架,槅扇门窗。

魁星楼

魁星阁位于竹皮河西北,始建年代不祥,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年)维修,后毁,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坐东朝西。六角三重檐攒尖顶,通高5.56米,底边长3.9米。石砌台基边长5.4米,高2.2米。设六根通柱,以穿枋、楼板枋连接。底层正面设木质双门,余砖墙封砌,三层各面均设方窗。

南台铜钱窖藏

1987年,南台西北部距地面1.2米处发现有座土窖。窖口平面呈椭圆形,面积约0.8平方米,窖深0.48米。窖内置满铜钱,计8.1万余枚,重570千克。铜钱均为圆钱,以丝麻绳串连,每串10枚以上。最早的是西汉“半两”,最晚的是北宋“宣和通宝”。钱文有楷、草、行、隶、篆等书体,46个品种,142个样式。

古桥

板桥位于小南门外,清代建筑,南北向跨竹皮河;双孔石拱桥,长16.72米,宽6米,孔跨6.2米。来龙桥位于文明湖东北角,清代建筑,东西向跨竹皮河;单孔石拱桥,长16.2米,宽9.5米,孔跨8.6米。文运福桥位于大南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年)重修,南北向跨竹皮河;三孔石拱桥,长31.5米,宽6.8米,中孔净跨6.2米,边孔净跨5.75米。

参考资料

东宝区龙泉街道.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1-30

通知公告 东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地区人口情况.东宝区人民政府.2021-10-20

龙泉街道办事处.东宝区公众信息网.2019-07-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