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 :解放军攻占济南的一次战役

更新时间:2023-11-07 11:39

济南战役是1948年9月16日至9月24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攻坚战。

济南市作为津浦与胶济铁路的交会点,连结了华东、华北地区,是军事战略上的关键地区。1948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作出了攻打济南的战略计划,最终于8月31日制订了关于济南战役的作战方案,并决定于9月16日发起战斗。1948年9月9日、9月13日,解放军负责攻城的西兵团与东兵团分别自济宁市汶上县泰安市、莱芜、章邱等地向济南开进。9月15日,西兵团包围了长清城,进迫济南。9月16日午夜,东西两兵团向济南外围阵地发动全线进攻,并于次日攻占长清区以及济南城外茂岭山、砚池山及回龙岭等高地。9月18日,解放军西兵团控制了机场,中止了中国国民党援军的空运行动。次日,国民党济南西区指挥官、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在解放军的策反之下,率整编第84师等部3个旅约2万人起义,撤出阵地。西兵团占领了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并控制了商埠以西地区。9月20日晚,西兵团向商埠发起进攻,并于22日占领商埠,国民党第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全歼。9月23日,东兵团占领济南外城,国民党军退守内城。9月23日晚,解放军东西两兵团向济南市内城发起总攻。9月24日凌晨,在东西兵团的合力夹击,全歼中国国民党守军,济南宣告解放。9月25日、26日,济南马鞍山市、千佛山守军相继缴械投降。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潜逃至寿光市被俘获。

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以伤亡2.6万人的代价,击败国民党军10万余人,俘获国民党中高级将领23人。为后来的三大战役奠定了物力和人力基础,被誉为三大战役的开端。

战争背景

地理地位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是津浦与胶济铁路的交会点,同时也是连接华东、华北地区战略要地济南市北靠黄河、南倚泰山,易守难攻。济南城防坚固,纵横50余里的城内外,筑有多道防线,其中城外周边高地、工事可保持防御纵深,外城和内城周围筑有数十里的城墙、壕沟护城河,城外商埠新区和城内则依托高大坚固的建筑物,筑有核心地堡工事。蒋介石把济南视为仅次于北京、天津、徐州市的战略要地,在日本投降后一直派重兵把守,并在济南设立第二绥靖区司令部,任命王耀武为司令官,管辖东至青岛、西至东平、南至大汶口、北至德州的广大地区,是中国国民党在山东最大的一个坚固设防的城市。

1948年7月13日,华东野战军(简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攻克兖州区后,济南市周围300公里的广大地区被华野控制,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所据守的济南变成了一座孤城,内外隔绝,后勤补充全靠空运,如没有外来支援,则难以持久。1948年5月,王耀武曾建议从济南撤退,以巩固州。但因济南对徐州市华北地区的重要屏障和支撑意义,他的提议被蒋介石拒绝。

全国解放形势

截至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放军已由解放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已逐步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和统治区面积、人口等方面暂时还占有优势,但总兵力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到365万人,其中能够用于第一线作战的正规军只有170多万人,但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为下降。

山东省战场上,华野西线兵团转入中原地区实行外线作战后,留在山东内线的东线兵团从1947年10月转入反攻,相继收复了山东解放区的绝大部分,并于1948年上半年肃清了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的国民党军队,使山东解放区与运河以西的冀鲁豫解放区衔接;华野苏北兵团在陇海路南收复了苏北广大地区,重建了江淮解放区,使华东解放区与中原解放区连接起来。因此,攻克济南市,不仅可以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借助津浦、胶济两条铁路南下,而且济南也可以作为后续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

战争部署

解放军方面

作战方案

1948年7月14日,兖州即将被华野山东兵团攻占时,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代表军委起草电文,对济南战役作出了初步部署。华野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陈士、政治部主任唐亮等经反复考虑与权衡后,最终于1948年8月31日制订了济南战役的作战方案,明确把攻克济南作为战役的唯一目的,以攻济和打援两个战略目标,将全军分成攻济集团和打援集团。

第一阶段:攻济集团首先抢占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以分割消灭据守城市外围的国民党军,削弱国民党军的守备力量;对强固的据点采取密切监视,暂不攻打,以集中兵力攻打商埠及内城。根据援军可能的进军路线,把阻援打援集团的主力部队集中在运河东岸的京沪铁路沿线地区准备打援,同时把部分兵力部署于运河西岸的鲁西南一带实施阻援。战争初期,阻援打援部队依靠工事阻击国民党军,延缓国民党军推进,待至这一阶段末期(约7天后),即发起打援战斗,争取消灭国民党军三至四个旅,尔后根据战场情况,再次寻机歼灭国民党军,或转移部分打援兵力于阻援方向。

第二阶段则依据第一阶段进展情况而定:如攻济进展较快,而援军被歼一部后受阻不能前进,则抽出部分打援兵力加入攻济部队;如攻济进展顺利,而打援成果不大,打援部队则加强防御,强化阻击,并抽出部分兵力加入攻济集团预备队,或迅速投入攻济作战,以求在较快的时间内攻占济南市;如攻济进展缓慢,而打援较为顺利,阻止了援军前进,则在继续加强阻击外,抽出部分打援兵力加强攻济力量;如攻济与打援皆不顺利,则打援部队须在进一步强化阻击的同时,设法歼灭国民党军一部,同时抽出部分兵力,增援攻济集团。此时,攻济集团应采取有效办法,分割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以瓦解国民党军的斗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于必要时抽出部分兵力参加打援,待取得战果后再集中部队攻济。

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粟裕等人决定,拟于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

作战部署

攻济集团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任总指挥,集团军由山东兵团大部和西线兵团一部构成,分为东、西两兵团,共计兵力14万人。第9、13纵队和渤海纵队共24个团为东兵团,由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指挥,负责肃清济南市东郊各据点中国国民党军队,创造攻城条件,之后协同西线集团攻城。第3、10纵队和鲁中南纵队一部共19个团为西兵团,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指挥,负责占领机场,夺取商埠,之后与东兵团配合攻城。

阻援打援集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首长指挥,兵力主要由西线兵团大部、苏北兵团两个纵队和山东兵团一部构成,分为阻援与打援两兵团,共计兵力18万人。打援兵团由第1、2、6、7、1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12纵队,以及鲁中南纵队一部计52个团组成,部署于津浦路济南至徐州段及以东地区截击国民党军,打援作战拟在邹城市以南附近实施。阻援兵团由第4、8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共计20个团构成,依靠鲁西南水洼地带,构筑多道纵深的防御工事,阻击企图由鲁西南一带援济的国民党军。

此外,两广纵队和野特兵团合并组成新兵团,以五天时间扫清济南长清的外围守备的国民党军,然后南移济宁市汶上县,作为阻援部队的预备队。江淮军区、豫皖苏解放区以及苏北兵团第11纵队则负责袭击徐州飞机场,袭扰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

国民党方面

作战方案

蒋介石一向主张要“确保济南市”。在解放军相继切断济南与青岛市、济南与徐州市的联系后,为支援济南作战,蒋介石将原在华东地区的主力分编成三个兵团:第二兵团邱清泉部集结于商丘市一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黄百韬部集结于新安镇一带,第十三兵团李弥部集结宿县、固镇地区,从事整理补充,准备作战。

194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北调山东省时,国民党南京统帅部判断出解放军有进攻济南的意图,遂指示王耀武增强守备力量,控制强有力的预备队,采取机动防御,加大围攻济南解放军的死亡,削弱其力量,之后再配合“进剿”兵团内外夹击,打败解放军,并下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以解济南之围。8月27日,蒋介石又电令徐州市“剿总”总司令刘峙和王耀武将整编第83师于9月1日起空运至济南市,限10天内全部到达。但刘峙担心徐州一带的兵力减少,要求缓运,最终只运了一个旅的兵力到达济南。

作战部署

位于济南的第二绥靖区归属徐州“剿总”指挥,所辖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队、县大队等共约11万人。1948年8月底,第二绥靖区下达防守济南的作战部署:将济南地区划为东西两个守备区,整编73师师长曹振铎为东区指挥官,整编96军军长兼84师师长吴化文为西地区指挥官。利用既设工事加强防备。以一部兵力编为守备部队,以保安团队担任外围据点的守备,另以有力部队编为预备队,采取机动防御。

东守备区自城北黄河的泺口、不含至城南的八里洼一线至郭庄,以黄台山、茂岭山、砚池山、千佛山、四里山一带为主阵地,整编73师15旅、77旅、整编2师213旅、特务旅、保6旅等部担任守备,由曹振铎师长统一指挥。西守备区自城北沿黄河泺口至城南八里洼、不含一线以西至长清区,以腊山、周官屯、白马山、青龙山一带为主阵地,整编84师151旅、161旅、整编96军的独立旅、整编2师的211旅、青年教导总队、人民先锋部队、保四旅等部担任守备,由吴化文统一指挥。

57旅、19旅及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为总预备队,由整编2师师长晏子风指挥。57旅置于党家庄附近,19旅置于北蒋山。外围独立据点分别由历城区自卫团守备王舍人镇庄、213旅一部分部队守备仲宫街道、57旅一部分部队守备固山、保4旅守备齐河县

战争经过

攻占外围

1948年9月9日攻城西兵团自济宁市汶上县,9月13日,东兵团自泰安市、莱芜、章邱等地向济南市隐蔽开进。9月15日,攻济东兵团渤海纵队占领龙山镇、三官庙,主力抵达济南东郊;次日拂晓,西兵团在扫除长清区西南地区保安部队后,包围了长清城,主力进至长清东南的宋村、讲书院地区。东西两兵团进迫济南。

9月16日午夜,东西两兵团向济南外围阵地发动全线进攻。王耀武判断,解放军主攻方向在西面,为保护空运机场的安全,即令整编第2师师长晏子风率总预备队第19旅、57旅向古城以西增援,策应长清作战。此前,解放军曾对国民党济南西区指挥官、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作了大量策反工作。9月17日拂晓,吴化文向解放军密报了王耀武的兵力调动情况。西兵团即于当晚全歼长清区守备的国民党军,并击退晏子风。各纵队顺利推进,济南市守军的王府庄、藤槐树、讲书院、古城、段店、东山等据点相继失守,保4旅前于此时放弃齐河县,私自渡过黄河,撤到济南近郊。而东兵团也在攻克设防坚固的济南屏障茂岭山、砚池山及回龙岭等制高点后,又于9月17日攻下窑头、甸柳庄等地。

为了阻止部队溃退,王耀武枪毙了一个营长,又令19旅和57旅回调东援,并令73师预备队及19旅向解放军反攻,企图夺回茂岭山、砚池山阵地,但均被解放军击退,伤亡惨重,不得不撤至马家庄阵地继续抵抗。

吴化文起义

9月18日,西兵团继续向前推进,并用炮火控制了机场。国民党军空军被迫停止空运第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增援部队。同日夜,西兵团向吴化文部簸箕山阵地实施炮击,并施加军事压力。一直摇摆不定的吴化文终于下了决心,并于次日晚召开军官会议,率整编第84师等部3个旅约2万人起义,撤出阵地。西兵团乘势占领了飞机场,并控制了商埠以西地区。

 吴化文部起义使济南的防御出现了巨大的漏洞。王耀武一面调整部署,收缩阵地,一面致电蒋介石和刘峙,要求向北突围,但蒋介石严令王耀武坚守待援。王耀武只得将外围部队调入内城,以内城为主,固守待援。

攻克济南

9月20日晚,西兵团从南、西、北三面向商埠发起进攻,次日突入商埠,与中国国民党守军展开巷战。王耀武74师一部扼守原绥区司令部驻地邮政大楼,9月22日,商埠被解放军占领后,74师仍坚守此地,并与解放军血战至23日,最终被解放军歼灭。9月22日夜,东兵团向外城发起攻击,次日占领外城。国民党军不得不退守内城。

9月23日晚,解放军东西两兵团向济南内城发起总攻。东兵团第9纵队向城东南突击,遭到国民党第15旅的顽强阻击,三次攻击均遭失利,伤亡严重。经前线指挥员研究,决定重新组织火力,再次突击。9月24日凌晨2时25分,解放军第9纵队第73团终于从城东南突入内城,并与中国国民党守军展开巷战。与此同时,西兵团第13纵队第109团也于拂晓前从城西南坤顺门突入成功。东西兵团合力夹击,战至9月24日晚9时,全歼守备的国民党军,济南市宣告解放。

 许世友以“围而不攻”的方式阻断的马鞍山、千佛山守军,也分别于9月25日、26日缴械投降。王耀武化装逃至寿光市境,被解放军华东军区地方武装俘获。

战后,解放军第73、第109团被中央军委分别授予“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

战争结果

据华野司令部公布的济南战役成果中,华东野战军伤亡2.6万人,共歼灭国民党军绥靖区司令部、省保安司令部各1个,2个师部,11个整旅,2个总队,5个整团;共毙、伤、俘中国国民党官兵8.4万余人,起义部队2万人,总计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其中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副司令官牟中珩和国民党山东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23人;缴获各种炮890多门,各种机关枪5200挺,各式枪支4.8万多枝,各种炮弹高爆弹55万多发,子弹1121万多发,炸药130多吨,飞机4架,坦克13辆,汽车500多辆;并解放了济南市附近的历城区长清区齐河县等县城。

战争影响

济南战役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攻克有国民党军重兵防守和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彻底改变了蒋介石从“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的战略部署,动摇了蒋介石政权统治的根基。自1927年以来,中国国民党一直据大城市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人民解放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听众,一直避免在大城市与之作战,而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路线。济南的解放,开始打破这种局面,大城市已不再是国民党所占据的坚不可摧的“领地”。

济南战役的胜利也为华北人民政府的建立提供了便利条件。济南市是联系华北地区、华东的交通枢纽。济南的解放,割断了华北、华东国民党军的陆上联系,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成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华北、华东的组织提供了必要条件。

济南的解放为人民解放军南下与中国国民党决战中原、进行淮海战役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在人力方面,可以使华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合力南下作战,实现更大规模和更高程度的集中机动,增强了人民解放军在中原地区的力量。在物力方面,浦路徐州以北至天津市以南段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控制,有利于对前线的支援;同时,缴获的大量军用物资,也成为了后续作战的供应之一。

战役评价

毛泽东曾评价济南战役:八天,十万,这是了不起的胜利,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

1948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在致电中指出,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

周恩来认为,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端。

粟裕在回忆录中写道济南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对敌人重兵守备和具有坚固工事的大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战。这次战役,标志着华东我军由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转变为永久地占领大城市和统一大块解放区的新时期到来,也是华东我军在革命战争的道路上,进入最后夺取大城市阶段的开始。

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曾在回忆录中评价济南战役:在此以前,可以说胜败之机犹未大定,国军努力的机会,还有争取的可能。但在此以后,显然已成江河日下之势,狂澜既倒,无可挽回矣。

济南解放后,美联社在9月26日发表评论认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日本在9月26日的《朝日新闻》中评论道,中国的内战进入了一个极重要的新阶段。

山东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评价道,济南解放,国民党部队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开始崩溃......士气益加涣散,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战斗序列

解放军方面

国民党军方面

遗迹与场馆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济南四里山。1948年10月15日,济南特别市政府为纪念解放济南而牺牲的烈士,决定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48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作出《关于纪念革命烈士的决定》,成立“山东省纪念革命烈士建筑委员会”领导筹建革命烈士陵园。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园内建有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事迹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群雕、英雄亭、题词碑等,墓区共安葬革命烈士1700余名。

济南战役纪念馆是由烈士事迹陈列室改扩建而成,2001年3月9日挂牌,2003年建成开馆。济南战役纪念馆使用面积6800平方米。2018年9月,纪念馆完成展陈的首次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纪念馆分为陈列展厅和全景画展馆两部分,其中陈列展厅共有2层,共有“和战博弈生死较量”“运筹帷幄剑指济南市”“厉兵马蓄势待发”“八天八夜战古城”“战略决战凯歌行进”“接管济南泉城新生”“英魂长眠日月同辉”“新时代新泉城”8个主题。

济南解放阁

济南解放阁位于济南市环城公园东南角,是为纪念解放济南战役而建。解放阁台基、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亭阁三部分组成。1965年台基建成,“文革”中停建,80年代恢复建设,至1986年5月竣工。1988年,在台基东侧壁又修建了《解放济南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镌刻了3764名为解放济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姓名,台基的西侧的《解放修建碑记》,记载了济南战役的概况。解放阁整体高34.1米,占地1637.2平方米,建筑面积617.2平方米,阁内大厅中央是济南战役中军民的英雄群像雕塑,四周陈列着济南战役革命文物。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