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 :国民革命军将领,第七兵团司令

更新时间:2023-08-26 11:54

黄百韬(1900年9月9日—1948年11月22日),又名黄伯韬,曾获授光华宝鼎勋章,原名新,字焕然,号寒玉,祖籍为广东梅州市(今梅州梅江区),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国民党中将,第七兵团司令官,1949年被追赠为国民党二级上将。

黄百韬曾就读于江西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江苏省军官教育团第五期,结业后在江苏省防军任排长、连长等职。直奉战争爆发时,黄百韬被俘并投靠奉系,先后任团附、营长、参谋等职。“皇姑屯”事发不久,黄百韬随张宗昌部第六军军长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升任师长。蒋阎冯大战结束后,黄百韬参与“围剿”工农红军的行动,升任第41师第123旅旅长,又调任第48师144旅旅长。1935年,黄百韬升任第41师代理师长,负责“追剿”和堵击长征西进的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升任第三区司令官。1936年,黄百韬被任命为鄂湘川黔边区“剿匪”总部总参议,保送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学习,毕业后任冀察战区参谋长。1940年春天,黄百韬调充军令部高级参谋,次年又出任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参谋长一职。1943年,黄百韬晋升为中将,次年任第25军军长。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黄百韬任整编第25师师长,率部先后在宜陵镇樊川镇邵伯镇高邮市、卞仓等地与解放军展开激战。1948年,因豫东战役中的突出表现,黄百韬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官。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所部12余万人在碾庄被解放军全歼,黄百韬突围逃命不成,举枪自杀而亡。1949年1月被中国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百韬的父亲黄宗骏早年曾是淮军的统领,后流落到天津市。黄百韬五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去到当地苏姓富户家里做女仆以维持生计,黄百韬也在苏家作了书僮。少年聪慧的黄百韬,很得苏家家主的喜爱,并资助他读书。1916年,黄百韬毕业后,凭借着苏家与江西省督军李纯的世交关系,进入了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当学兵。

一年后,李纯去往南京任江苏督军,黄百韬随行,任李纯的传达兵。李纯对黄百韬很赏识,还将自己的婢女金恕勤嫁给黄百韬为妻。在金恕勤的帮助下,黄百韬被保送到军官教育团第五期步科受训。1922年结业后,他被派往江苏省防军任排长、连长等职。

两次投降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军阀头目之一的张宗昌率兵攻打江苏,江苏省防军被击溃,黄百韬被俘并投降了张宗昌。张宗昌将他派到了第5混成旅旅长徐源泉手下,先后任团附、营长、参谋等职,后升任督办公署参谋。

1928年4月,中国国民党军队北伐时,黄百韬随徐源泉又投降了蒋介石,被任命为第12军第8师参谋长,不久后调任该师第143旅288团团附。

参与新军阀混战

1928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结束,中国实现了基本的统一。此后蒋介石通过国民革命军的编遣方案和取缔政治分会,攫取了国民政府的军政大权,排挤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势力,引发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的不满。李宗仁率先发动“湘变”,并占据湖南省地盘,以示对蒋介石的反抗。为争夺两湖地区,蒋介石在1929年3月亲任讨桂军总司令,同桂系开战。黄百韬所在部划归为“讨逆军”参加了对李宗仁的讨伐。

蒋介石击败桂系势力后,又与冯玉祥之间爆发了蒋冯战争,黄百韬随军第48师参与了这场战争。1930年,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组成反蒋联军,中原大战爆发。黄百韬率部在平汉线与冯、阎联军作战。激战两昼夜后,黄百韬率部不敌,败退到漯河市以南。同年8月,蒋介石重新发起反攻,黄百韬率第142旅参与攻打洛阳市

参与“围剿”红军

蒋阎冯大战结束后,黄百韬奉蒋介石之命在鄂中地区“围剿”工农红军。1931年2月,黄百韬所在的第142旅进驻公安,担负“分区联防清剿”的任务。不久,又率284团进攻藕池红二军。同年5月,黄百韬升任第41师第123旅旅长。1932年1月,鄂西红军进逼武汉市时,黄百韬所在的第41师与第48师趁机攻入了鄂西根据地。同年4月,黄百韬在九真庙与工农红军激战中受重创。黄百韬在三个月后伤病复出,随即率部攻占下洪湖市根据地的腹地新堤蕉子渊,受到蒋介石的嘉奖。

1933年初,第二军被调往江西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黄百韬率48师144旅进驻宜昌市,并与红三军在湘鄂边鹤峰县桑植县地区展开战斗,夺取了邹阳关。1935年4月,黄百韬所在旅为三县边境封锁线战中的先遣纵队,并协击塔卧地区、增援被中国工农红军包围的宣恩县。那场战役中,第四41师师长张振汉被俘,黄百韬接替他为第41师代理师长。

受蒋重用

黄百韬升任师长后,因居功自傲,被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免职,复出后任鄂湘川黔边区“剿匪”总部总参议。1935年底,得蒋介石照顾,保送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进修。期间,他结识了同期的冯玉祥鹿钟麟。抗战初期,黄百韬得任冯玉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参谋处长;冀察战区成立后,鹿钟麟任总司令,黄百韬任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0年春,黄百韬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任高参时,黄百韬撰写的军事论文在国民党军委会内部获奖,因此受到时任参谋总长何应钦的赏识。

1941年夏,由何应钦保荐、蒋介石的批示,黄百韬出任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参谋长一职。第三战区时任司令官顾祝同不喜黄百韬,而其亲信幕僚组成的长官部也同样排斥黄百韬,黄百韬遂竭力与顾祝同的亲信结好,事事谨慎,并努力表现自己,逐渐取得了顾祝同的支持和信任。1941年,在黄百韬的策划下,顾祝同派出中国国民党以七个师的兵力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伏击新四军北撤部队,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为诱使叶挺投降归顺,顾祝同多次把单独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监狱的叶挺接到自己的公馆里,与他“洗尘叙旧”,黄百韬陪同并充当说客的角色。有一次,在顾祝同为叶挺举行的宴会上,顾祝同再一次碰了叶挺的钉子后,黄百韬对叶挺扬言,会将皖南事变的责任归咎到共产党身上,并对外公开发表声明。日本投降后,黄百韬又极力拉拢伪军孙良诚郝鹏举投靠顾祝同,为顾祝同增加实力。

进攻苏北解放区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协定将于三日后正式生效。停战协定生效前,蒋介石为抢占战略要地,令时任第25师师长的黄百韬率该师108旅和40旅,向解放军华中军区机关所在地邵伯地区发起进攻。驻守邵伯的解放军部队是第2军分区第4团二营五连;黄百韬将队伍分成两队,一队对位于运河大堤南端的前哨阵地展开正面进攻,另一部分兵力从运河西岸迂回到解放军五连阵地侧后。五连被逼回撤,黄百韬部顺势占领阵地。之后,黄百韬部又继续向解放军二营主阵地发起进攻,隔在两军之间的运河使黄百韬部的计划破产。第二天,黄百韬改变了主攻方向,放弃二营,转攻解放军的一营阵地。一营阵地前布下的障碍工事和火力封锁,导致黄百韬部寸步难行,两军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对抗,黄百韬部始终没有越过这道防线,最终被迫从邵伯撤离。

同年8月,黄伯韬接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的命令,带领整编第25师,再次发起对邵伯镇的进攻。此时解放军方面,驻守邵伯的是第10纵队和地方武装的两个团,负责指挥的是粟裕。8月23日战斗打响,中国国民党军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分三路向丁沟、乔墅、邵伯进攻,解放军依靠工事和水面进攻防御,接连使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受挫,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从24日至26日,黄百韬亲自督战,第25师在飞机、火炮的掩护下,沿运河堤再次发起攻击。经过数日的鏖战,黄百韬部仅突破了乔墅一线阵地,其余阵地仍然控制在解放军手中。8月26日,国民党的第99旅在如黄路被全歼,黄百韬部侧背受到严重威胁,只能撤离回扬州市。邵伯之战结束,国民党死伤2000余人。同年11月,整编第25师黄伯韬部之108旅,配合李默庵部,从兴化经大邹庄向秦南仓、河夹寺、龙冈镇进发,以策应进攻盐城市中国国民党军队。

鲁南会战

1947年初,蒋介石发动了“鲁南会战”,企图一举歼灭华东人民解放军。5月,黄百韬的第25师、李天霞的第83师与张灵甫的第74师调集为进攻沂蒙山区的主攻部队。三师抵达桃扜、蒙阴县时,统归黄百韬指挥。

黄百韬本打算整编三师互相联结,固守天马岭、虾蟆岭,但张灵甫自恃精锐部队,执意孤军深入,独占蒙阴东南的险地孟良崮战役。当张灵甫率部突进到蒙阴城、屯驻于双、垛庄镇一带时,动用了全部工兵赶修自垛庄前往坦埠镇的公路。黄伯韬认为此举会暴露自己的目标,坚决反对。张灵甫仍然不从,执意继续修筑。在华东野战军向张灵甫部发起进攻时,黄伯韬令他回退、向其他两路军队靠拢。张灵甫再次违抗军令,试图以己部兵力吸引华东野战军的兵力至孟良崮,再由其他友军对其进行反包围,以里外夹击全歼华东野战军。该计划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5月13日傍晚,华东野战军围攻第74师,截断了他与黄百韬等部的联系。战斗仅持续一夜,第74师已损兵折将,孟良崮战役一带仅有的2个水塘也被华东野战军封锁。由于缺水断粮,张灵甫将指挥部移至孟良崮258高地,同时竭力求援。但黄伯韬和李天霞不愿出兵,后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李天霞部的第57团冲入包围圈,向张灵甫汇合。随着华东野战军的进攻,包围圈不断缩小,张灵甫所部的唯一退路垛庄也被切断。5月15日清晨,华东野战军再次向第74师阵地发起猛攻,第74师伤亡甚大,而后续供给也无法到达。下午1时,华东解放军发动总攻,张灵甫顽强抵抗,但援军迟迟未到。次日下午5时,弹尽粮绝的第74师被全歼,张灵甫被击毙。事后,蒋介石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将战败责任归咎于黄百韬指挥失误、援救不力,欲治其罪,得顾祝同等人回护,黄百韬才有机会在检讨会上详述作战经过,最后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

6月,国民党军队向沂蒙山区发起第三次进攻,黄百韬的第25师进驻新泰市,后与第五军会攻鲁村,夺下鲁村后,又经大张庄攻下东里店,之后置主力于大张庄,以随时策应东里店与南麻的战斗。之后,黄百韬亲自督战并参与与解放军抢占南麻的战斗和救援临朐县的第八军李弥部。在这两场战役中,黄百韬拼死作战,官兵伤亡近万人。8月至10月,国民党军进犯胶东地区,黄百韬率第25师先后占潍县昌邑市高密市平度市等地,与整54师在莱阳市会师后,又前往栖霞市支援第9师,之后,占领福山区,接防烟台市。胶东“扫荡”结束后,奉调移驻安徽。

豫东战役

1948年年中,解放军发动了豫东战役,接连攻下郑州市开封市徐州市,歼灭掉区寿年的兵团、整编第75师及新编第21旅大部,并包围了整编第72师余锦源部。

国民党统帅部令邱清泉部以西进击、黄百韬率部向南进击杞县以东,与华东野战军进行决战。6月28日,华东野战军的突击集团将黄百韬兵团挡在距龙王店5公里开外的帝丘店地区。但邱清泉和黄百韬兵团从西、东两面的逼近,对解放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7月2日,粟裕下令集中围攻黄百韬兵团,阻击邱清泉兵团。经过3天的连续激战,华东野战军将黄百韬兵团压缩在以帝丘店为中心的狭窄地区里,并歼灭了整编第72师16旅。

黄百韬部被困的地方是方圆不足1.5公里的圩。圩内只有一眼水井,供水稀少,数万人只能以泥浆止渴,再加上正值酷夏,疫病流行,每日空投的粮食与药材根本不能满足万名伤兵的需要。但黄百韬依仗着优良兵器,仍然率部与解放军进行拼死抵抗,甚至亲自率领一营兵力从北门突围,夺回一些阵地。6日,中国国民党各路援军抵近,解放军也因连续作战急需休整,遂撤出了战斗,撤向鲁西南,黄百韬集团侥幸免于全歼,豫东战役至此结束。

豫东战役结束,蒋介石为掩盖区寿年兵团的失利,夸耀黄百韬在豫东大捷,并在全国军事检讨会上,为其举行隆重的青天白日勋章的授勋典礼。鉴于原第七兵团大部被解放军歼灭,1948年8月,顾祝同提议重新编组第七兵团,在顾祝同的举荐下、蒋介石亲自批示黄百韬为第七兵团司令官。第七兵团下辖三个军,分别是第25军、63军、第64军。

淮海战役

豫东战役失败后,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变为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1948年 9月,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济南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直至济南城破,黄、李兵团尚未集结完毕。 解放军攻克济南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打响前夕,粟裕发现国民党军队以徐州市为中心,沿津浦、陇海铁路一字排列,他意识到这是极利于各个歼灭的阵形,尤其是位于东段的黄百韬兵团。黄百韬兵团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精锐部队,东接李延年的第九绥靖区,西连李弥兵团,处于国民党军徐州 “剿总”防御体系中利于分割围歼的位置。对黄百韬部队作战,能够阻断徐州“剿总”实现战略退却,造成对徐州的合围态势,并有可能吸引徐州的邱清泉、李弥兵团的东援,推动战役向更大规模发展。

蒋介石很快得悉了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在向徐州市集结。于是蒋介石在11月4日电令黄百韬率部掩护,让李延年所部西撤后到徐州集结。李延年所部西撤需要渡过运河,但运河上并未预设桥梁,再加上李延年接到撤退通知的时间滞后,致使黄百韬不得不在新安镇多等待了几天。11月6日晚,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华野的首要目标就是驻扎于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第二天,黄百韬部开始从新安镇西撤。还未渡河的黄百韬兵团第63 军率先被华野包围在窑湾外,第25军、第44军、第64军、第100 军成功渡河并进至碾庄地区。

11月10日早晨,黄百韬的主力部队正准备向徐州市转移时,又接到蒋介石“停止西进,退守碾庄,以吸引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攻”的命令;同时,他还得知第三绥靖区59军和77军两万余人已投共,意味着运河、不牢河防线土崩瓦解,陇海路被截断,黄百韬西撤徐州的通道被最终封闭。无奈之下,黄百韬只得调整战略部署,第七兵团随即转入防御模式。第二天,黄百韬部被华野包围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外围战,华野针对第 44 军、第 25 军、第 100 军、第 64 军各个击破。11月12日晨,被围窑湾5日的黄百韬兵团第 63 军被全歼。

黄百韬所部被困,形势极为被动,他向蒋介石发去急电,请求粮食弹药的补给,同时催促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急速东进救援,但均未得到回应。11月14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转入阵地攻坚战,相继攻下碾庄附近12个村庄,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死伤大半。从16日起,连续三天的战斗之后,黄百韬部仅剩六七个团的残余兵力。11月19日,黄百韬再度要求支援,依旧没有回应;而华野趁夜发起了对碾庄的总攻,歼灭黄百韬部一万余人,黄百韬被迫转移至第 64 军军部。第二天晚上,华野对黄百韬部残余形成包围。眼见败局已定,黄百韬打算突围,但蒋介石令他固守待援。11月21日至第二天凌晨,在华野的围歼之下,黄百韬不得不逃亡到小费庄。

11月22日下午,小费庄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攻击,黄百韬开始向西北方向突围,旋即被全歼。至此,黄百韬兵团十二万人全军覆没,黄百韬突围不成,举枪自裁而亡。1948年12月,黄百韬的遗体运回南京,顾祝同呈报、蒋介石批准,特此举行公祭,国防部各单位及驻南京卫戍部队均派代表参加。事后又拨发抚恤款给家属,以示厚恤。1949年1月,黄百韬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二级上将。

轶事典故

寻找黄金

黄百韬在碾庄镇尤湖村埋藏大量黄金,解放后附近的村民曾寻找无果,后来就放弃了。

改名原委

黄百韬原名黄新,1935年,黄百韬顶替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升任为第四十一师代理师长后,居功自傲,日益骄纵。再加上他出身微末,即不是黄埔系,也不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保定系,因此,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对他的作为很是不容。同年12月,徐源泉以“群情不洽”为由,免去了黄百韬的师长一职。黄百韬为表示韬晦之意,从此将名字从黄新改为了“百韬”。

黄百韬下葬始末

黄百韬死后,一直跟随他的国民党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挖了一个坑,将黄百韬的尸体埋进去,然后在烟盒纸上记下具体的埋葬地点。掩土之前,他又搜索了黄百韬的全身,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个铜牌,铜牌一面写着“来宾证”三个字,另一面写着“17号”。杨廷宴并没有拿走这件东西,而是放回了黄百韬的口袋里,以便以后确认身份。当他离开后不久,就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释放后,杨廷宴直接去往南京找到顾祝同,向他讲述了黄百韬兵团被歼及黄百韬自杀的经过,之后又赶去黄百韬家中,将这一噩耗告诉了黄百韬的夫人柳碧云。柳碧云哀求黄百韬的副官李文正设法将黄百韬的尸体偷运回来。

李文正和黄百韬的好友张进叶一起前往碾庄,依据杨廷宴所画的线路图,找到了他的干兄弟陈明远,又以每天一块银元的价格雇来两个当地的农民,一同前往黄百韬埋葬之处。他们将黄百韬的尸体取出,装进买来的棺材里,抬上备好的独轮车,准备运回南京。过河时,摆渡的艄公从李文正的长相及说话口气中判定此人是个军人,便有意敲竹杠。李文正给了艄公10块银元和两条香烟后,才得以将棺材抬上船。

黄百韬的尸体被运回南京,停放在白下路殡仪馆。国民党国防部派参谋次长林蔚代表蒋介石公祭黄百韬,并决定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厚恤遗属。黄百韬的棺材还没来得及下葬,蒋介石就逃去了台湾。柳碧云只好亲自去找墓地。她和杨廷宴、李文正等在向栖霞山方向去的途中,路经蒋王庙,看到明代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墓地,小山头上一片郁郁葱葱,东面是紫金山,南边是玄武湖,于是将黄百韬的墓址选在了这里。为了不引入注意,墓碑上刻下的是“黄焕然之墓”几个字,而且选择了深夜时落葬。

人物关系

影视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