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榜 :清朝湘军将领

更新时间:2023-11-09 17:30

王德榜(1837-1893),字朗清,祖籍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埔心村,其父经商湖南,落户江华瑶族自治县,其出生地为江华县现码市镇竹市村黄竹寨。王德榜在兄弟中排行第八,人称王八青,后因官高爵显,多称王八大人,清朝湘军名将。

早年王德榜投身湘军,1861年(咸丰十年),其军始归左宗棠管理,后参加抗法战争,因战功卓绝而身于“中兴将帅”的行列。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向朝廷保举王德榜领兵抗法。同年11月, 王德榜奉调赴越,参与对法战争,是当时陆路东线战场的主要将领之一,曾在著名的南关— —谅山战役中起过重要作用。后官至贵州布政使,1893年(光绪十九年)因病去世,葬于零陵嵛山峰下,时年57岁。 

作为军事将官,王德榜领兵转战南北、骁勇善谋,因功勋卓著而跻身于“中兴将帅”之列。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王德榜是一位为抗法斗争作出一定贡献的、值得肯定的爱国将领。

人物生平

早期生涯

1837年(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生,王德榜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八,取乳名山瑞鳖。1851年(咸丰元年),其父“捐资募勇”办团练,从此,王德榜开始了戎马生涯。

镇压太平天国

1852年(咸丰二年),王德榜以监生身份与其兄吉昌共同组织团练,开始对抗太平军。他们拿出全部家产,招募乡兵,多次与太平军作战并取得胜利。1855年(咸丰五年),王德榜在救援江西省、攻打奉新县的战役中表现出色。然而,其兄王吉昌在此战中战死,王德榜誓言复仇,并率领余众继续作战。1857年(咸丰七年),王德榜因攻克瑞州的功劳,历任经历、州同等职。次年(咸丰八年),王德榜随将军福兴救援浙江省,收复衢州市丽水市,后升为知州。同年夏天,他又收复了浮梁县、景德镇。

随左宗棠征战

1860年(咸丰十年),王德榜在左宗棠的指挥下,转战多地,最终成功收复广信。之后,他的部队归左宗棠调派,并随其转战各地。次年(咸丰十一年),面对李世贤李秀成的进攻,王德榜成功击退他们,因此被赐号“锐勇巴图鲁”。1862年(同治元年),王德榜的军中发生哗变,他因私自越境驻守广丰区而被罢官,但仍留在军中效力。不久,他返回浙江省,继续参与对抗太平军的战斗。

后期的军事与政治生涯

1865年(同治四年),王德榜被擢升为福建省按察使,后迁为布政使,继续参与镇压太平军的余部。1871年,他奉左宗棠之命,前往陕西省甘肃省镇压回民起义。

1880年(光绪六年),王德榜被调到张家口市,负责防御俄罗斯帝国的入侵。1883年(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向朝廷保举王德榜领兵抗法。他受命后赶回家乡,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永州市一带招募8营新兵,加以训练,称为定边军或“湘军”。次年(光绪十年)三月,开赴广西龙阳镇后,以4个营兵力固守谅山省,4个营兵力屯于镇南关附近,守前防后。下令:“抢劫民财者斩,奸淫民女者斩,动摇军心者斩……”他并急奏朝廷严惩弃城而逃,造成北宁失守,“贻误大局,有损国威”的将领黄桂兰、赵沃。又上书广西巡抚徐廷旭,严饬军纪,重振军威;  五月,法军制造“观音桥事件”,清廷为与法军议和,竟下令楚、滇、桂各军于一月之内“全数竣撤”。王德榜痛心疾首地说:“ 观音桥之役,法人带队逼近营垒,先施枪炮,我军不得不按仗大捷,衅自彼开。”并衷告朝廷“无如决计从敌,不许乘机进剿,使我郁结于怀,愤气冲霄,问天无语。然揣度敌情,终有血战之一日也”。议和之事尚未进行,法军就来攻打谅山省,进攻基隆市,袭击马尾港了。清廷在国人的压力,终于七月初二(8月26日),正式对法宣战。王德榜奉命第二次出关。 

1885年(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七日,法军大犯前隘,打开了镇南关(今友谊关)战役的序幕。王德榜接到主帅冯子材的命令,即率兵由油隘插到法军后方的据点文渊(今越南同登)附近,与法军隔河对垒射击,截击法军的粮、械运输线。初八日,王德榜兵分四路:第一路攻击敌据点文渊,以牵制敌军;第二路阻截敌军的退路,挑选精锐将士从甫谷绝壁凌空而出,抢在敌军援兵、运输兵前面,攻其不备,缴获军需粮、重无数,给冯子材、王孝棋部有力支援;第三路攻打镇南关东面,威胁敌军退却;第四路军由王德榜亲自率领,回师关前隘,与苏元春、冯子材部汇合,夹击敌军。这一战役攻破了东岭三座堡垒,确保了镇南关大捷的胜利。实现了王德榜抗法的钢铁誓言:“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门户。”广西提督苏元春赞道:“关前隘,文渊州、谅山省有历次大捷,复城掘穴,冯子材、王德榜尤为卓著战功。”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与东安席宝田(湘军将领)共同捐资,在潇、湘二水会合处之蘋洲岛上创建“蘋洲书院”,以王德榜赞助办学资金为最多。同治光绪年间,王德榜归家省亲,见各县官吏人才匮乏,文化素质不高,遂建议创办蘋洲书院以培养人才,造福梓里。

1889年,王德榜调任贵州省布政使。1893年(光绪十九年),王德榜病逝,时年57岁 ,葬于零陵嵛山峰下。

为政措施

坚决主张抗法

王德榜反对妥协,坚决抗击法国侵略、保卫边疆的正义要求。

王德榜希望左宗棠张之洞等人能够劝说清政府放弃妥协政策,若“能挽天心,实为社稷之福。”同时他尖锐地指出:妥协退让不仅不能满足侵略者的胃口,而且还会刺激它的野心,带来无穷后患,“倘或不能补救,强敌为邻,边防从此多事矣。”

整顿军风军纪

王德榜认为:黄、赵二统领,平日漫无纪律,事前全无布置,在法军进攻时,畏敌怯战, 尚未交锋便弃城而逃,造成北宁的溃败,“贻误大局,有损国威”,应该严加惩治。

彻底整顿军风军纪,“严勒粤军仿楚勇制整饬,力求后效”,以求重新取信于民。鉴于北宁清军不战而溃的经验教训,王德榜力主严惩贪生怕死者,彻底整顿前线的军队, 这些建议和措施,在当时对于保固广西边防,亦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纪念场所

王德榜墓

王德榜墓葬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凼底乡油山岭村油山岭山脚的嵛峰之麓,潇水之滨。墓冢建造规模宏大,占地四余亩,座东朝西,墓四周长满各种树木和竹林。王德榜墓原本前神道两旁立有石人、石马、石象各一对,封土堆近似半圆形,高4米,底径20米。1954年墓冢被毁,现只存坟圈及墓碑7块。主碑阴刻“当朝一品授光禄大夫王公德榜之墓”,右碑题刻的是清廷元老翁同龢两广总督刘坤一所书写的挽联,左碑题刻的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左宗棠之子左念恂、左念慈所书挽联。翁同龢、张之洞等晚清时期书法名流题刻的挽联悼词。

2014年,王德榜墓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王德榜故居

王德榜故居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竹市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2014年,王德榜故居列入永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世影响

革命精神

晚清乱世,国内烽烟四起、军队孱弱无能、朝廷内外交困之时,王德榜将军选择挺身而出,变卖家产、武装救国的英雄事迹,了解了王德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维护祖国统一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王德榜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继承英雄的遗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而努力学习,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育方面

王德榜与同为“湘军”大将的席宝田捐资在零陵苹岛修建起苹洲书院,成为湖南省四大书院之一;请示中央政府要求增加江华县学文武生员学额各4名,并得到批准;在江华捐资建凌云塔、在永州市重建府学宫,期冀改善家乡文运。

办教育一处——创建蘋洲书院

光绪十三年(1887)与东安席宝田(湘军将领)共同捐资,在潇、湘二水会合处之蘋洲岛上创建“蘋洲书院”,以王德榜赞助办学资金为最多。同治光绪年间,王德榜归家省亲,见各县官吏人才匮乏,文化素质不高,遂建议创办蘋洲书院以培养人才,造福梓里。蘋洲书院建办后,学生按各县大小比例推荐,每年定员招收永州市八县[注]之文武生员入学,贫困者按月给予膳食补助,来年送省考试,成绩优异者推荐为县属官吏,不良者予以辞退,下届由各县另行选送培养。光绪二十九年(1903)戊戌变法,书院废旧制改办新学,并更名“永郡联立蘋洲中学堂”,改公费为自费求读,但推荐学生办法不变,此后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亦成为现永州市第一中学之前身。

交通建设

修桥路三处——双牌县至道县新路、黄竹寨至清水石板路、贤水河石拱桥

1、新建双牌上泷泊至道县青口的“官颁大路”。从双牌到道县旧有一条官颁大路(属县道),须经尚仁里、打鼓坪翻越两座大山,山路崎岖陡峭,徒步难行,挑担更甚,路人极感不便。王德榜个人出资沿潇水左岸劈山凿岭,另辟新建石板路60里。这条路路面平坦,比原线还近了十多里路,行人无不感恩戴德,称新修之路为“王八大人修的官颁大路”。

2、兴建江华黄竹寨至广东省清水的石板道路一条,长约20里,方便了四方客商和过往行人。

3、在零陵区城南出约20里处之贤水河上兴建大拱石桥一处,现零陵至道县公路线犹存石拱桥旧址。

兴修水利一处——疏浚黄竹寨至务江河道

疏浚江华黄竹寨至务江约80里河道,消除淤塞,畅通水道,加速了山区木材运输,沿岸百姓受益匪浅。

光绪十五年(1889)王德榜沉冤昭雪,复任贵州省布政使,十九年(1893)春旧创复发卒于任上,清朝廷追封一品光禄大夫之职,加封“太子少保”。湖广总督张之洞挽联刻墓上,其联云:“功伟数终奇,生未封侯,胜有威名传绝域;史存人不朽,死无余憾,况留遗爱在黔疆。”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永州,影响至今。

慈善事业

兴慈善一处——兴办永善堂

永善堂是慈善事业机构,旧址于现零陵区七层坡农贸市场处,系王德榜提议创办并出面会合永州仕绅共同出资兴建,以王德榜出资最多,约银一万两。永善堂资金管理遵循议定的原则,即以赞助金的一部分购置田产收取田租,一部分借给商家生息。每年的田租和利息收入用于三项开支:1、施舍自制的中成药给贫困百姓防病治病;2、施舍简易棺材(俗称“匣子”)代埋无主尸体;3、凶年设厂施粥,赈救灾民。

影视形象

人物评价

王德榜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还是一个颇具战略发展眼光的思想家,为家乡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永州市人民政府 评)

王德榜是抗法名将,战功赫赫,地位显赫。(湖南日报 评)

在抗击外敌侵略时,镇南关大捷是清政府难得的“高光”时刻,先贤王德榜就是指挥此次战役的主要将领之一。(红网 评)

抗法英雄王德榜被称为“中兴将帅”,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历史上,战功卓著,永载史册。(永州网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