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冢 :位于广州沙河梅花园的景点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0

百花冢位于广州沙河梅花园一个秀丽的山坳,里面长眠的,是明末清初一位爱国女青年诗人——张乔。百花冢张乔死后,她的好友彭孟阳把她葬于梅花园。同时邀集诸名士,各为赋诗一首,植花一本以表敬意。环墓栽下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名花近百种共762株,朝霞暮霭,芳香四溢,因此称为百花冢。从此,张乔墓上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人称“百花坟”或“百花冢”。坟后有两方奇石,高约两米余,一大一小,互相依偎,犹如一对恋人。

生平

张乔字乔倩,号二乔,原籍江苏省,生活于明末清初,母亲是歌妓,因北方战乱,流落广州市,她便在广州出生。她在17岁时,色艺已远近闻名,她又工诗善画,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故身价十倍,一些贵介名流都喜欢来捧场。张乔志行高洁又有文学才华,她却常给那些达官贵人碰软钉子:“多谢骄贵郎,无为盛嗔咤,侬是笑春花,怕向酸风嫁”(《谢客词》),她又有《春日山居》诗:“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张乔与番禺区名士彭孟阳(又名日贞)志同道合,结为知己。另一说张乔母女在途中被豪强欺凌,得彭调解得脱,因此互相友好,可惜张乔年仅19岁就身染疾,一病不起,未能成为夫妇。张临终时曾对彭说:“现在北方狼烟遍野,百姓处在水火之中,我只是个弱女,不能驰骋疆场,只有心头郁愤,徒叹奈何……”其爱国之情可见。

每逢春秋佳日,广州市仕女多莅临吊祭。彭又辑录张乔遗诗,名为《莲香集》刊行于世,论者谓其诗清丽婉约,情挚动人。

社会交往

张乔敬慕才华艳发、悲歌慷慨的忧国忧民之士,所以和 陈子壮黎遂球陈子升等南国诗人来往特别密切,每有文酒的聚会,她常预席奉陪笔砚。张乔的《席上赠陈使君》诗便是写给陈子壮的:“绝代词人美丈夫,豪吟帘月挂珊瑚。官方几借诗城律,兵法谁知笔阵图?海外奇文传鳄徙,袖中长技惜龙屠。君恩定识蛾眉嫉,谱向闺帏问有无”。陈子壮也曾为张乔的画兰题咏,诗云:“谷风吹我襟,起坐弹鸣琴。难将公子意,写入美人心。”寄兴深微,颇得风人之旨。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也藏有她画的一幅兰,屈在画上题诗:“自来忠洁者,香草最情深。况出佳人手,芬馨直至今。数茎才作态,一朵已生心。尺幅风流在,相贻愧所钦。”屈大均对这位多才多艺的女诗人,推重备至。张乔现存的惟一书迹,是送黎遂球北行的赴京应试的一首七绝:“春雨潮头百尺高,锦帆那得挂江?轻轻燕子能相逐,怕见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伯劳。”现存于广州市美术馆。 ?

张乔一生与文人雅士交往,多以琴棋书画为友,其时与之交往甚密的有周招同、何石闾、马景冲、彭孟阳、黄虞等文人雅士(据《莲香集》诗中所载)。并与南园诗社十二子陈子壮陈子升欧必元、黎遂球、欧主遇、区怀瑞、区怀年、黄圣年、黄季恒等结交,赋诗弹琴。现藏于广州美术馆的《送黎美周北上诸子诗卷》中便有她题的诗:“春雨潮头百尺高,锦帆那惜挂江皋。轻轻燕子能相逐,怕见西飞是伯劳。”卷中诗文是陈子壮等南园诸友及一些当时的岭南文士为黎美周北上送行之作。张乔所书笔致清逸秀雅、柔婉轻婿,表现出一种与志士墨友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

代表作品

张乔尤爱画兰,广州美术馆藏《兰芝图》为其代表作之一,其纵20厘米,横29厘米,是纸本墨笔的小型斗方,作品用纯淡墨在左边和中部描绘张寿石、灵芝,右边出兰花,虽然逸笔草草,却饱含深意,右上角用雅秀的蝇头小楷题上“拟所南翁意”。所南翁即画家郑南,善画兰花,所画之兰没有根土,喻国破家亡。张乔借此来表达其此时此刻的心情,喻意深刻,表现了她心忧故国危亡的情怀。

遗迹寻访

岭南画征略》载:“出东门山口转北直行,渡小涧,折而西经蚺蛇 坑,过苏庄大石桥,再北转西土名象坑,小梅坳是也。”《莲香集》所绘墓图及方位指向,《番禺县志》所绘白云山图,均与此记载位置相同。

一直以来,广州市的文人都在寻找张乔的墓,上世纪50年代,省文史馆曾派人到白云山寻找,但遍寻未见。“文革”时期此项工作就搁置了,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省文史馆的馆员叶广良曾对郭纪勇说,龙洞小学离白云山不远,希望他能够去找一找,于是郭老师利用放假的机会在沙河梅花园一带寻找,最后在省军区第四招待所内发现1座高约3米的大石,其上刻有“百花冢”3个隶书大字,根据广东省博物馆所藏拓本,三个字吻合,据此,张乔墓的位置得到确认。据郭介绍,按照《莲香集》的记载,墓离石碑应该只有一二十步路远,但墓已经没有痕迹了。

因为墓碑在军事区内,不便参观,此后,郭曾多次向文物部门建议重建此碑,但文物部门认为,文物离开原来的位置就意义不大了,故一直没有实行。后来省军区第四招待所改建住宅区,碑石也就与楼房相伴长眠了。经过300多年的风雨洗礼,墓已毁,现存1座高约3米的花岗石妆台石,顶部正面刻有10厘米见方遒劲有力的隶书大字“百花冢”,左旁竖刻小字三行,只辨首行中有正楷“山张”二字。背面刻“隐心”两字。

相关诗作

潘炽之的《百合花》

芳魂素质似乔仙,花气宜人百合传。

移向山头和露种,与君重结后生缘。

彭纪常的《胭脂花》

真娘墓上可题诗,墓上栽花花可悲。

狼藉嫩红残雨后,盈盈珠泪落胭脂。

诗人把张乔比作唐朝苏州市名伎真娘。从此,张乔墓又被人们称作真娘墓(真娘墓在苏州虎丘)。

谭敬昭的《百花冢》歌

明季女校书张葬处。即小梅坳也。嘉庆辛酉陈仲卿游焉修焉,冯孟苍记焉,张墨池图焉,而属康侯歌焉。

娲皇补天天无迹,五朵云光散花石。张星垂手度天河,静婉环腰低一尺。天花一片葬东风,岭云蜀魄啼飞红。罗襦舞蝶回春空,旋波抱月幽梦中。灵香丝丝月泸泸,又见新红点蛾绿。烟草色碧于天,窈袅春姿断痕续。梅花照水寒无声,生天但愿天有情。鸾笺角角题香名。

后人凭吊

清朝时期

百年之后,百花坟仍令人难以忘怀。乾隆四十年(1775),布政使杭州市姚成烈重修墓道,立碣表记。广东顺德诗人梁东长曾写下《百花冢》:传是百花冢,今来不见花。幽芳仍石碣,寂寞噪台鸦。艳曲归流水,残脂幻彩霞。香魂应有伴,咫尺素馨斜。素馨斜,指葬于百花坟附近的一座南汉宫女墓。

光绪十六年(1890),百花冢得到重新整修,并又立一碑,镌刻墓表。广东省博物馆所藏另一拓本即为是年所刻之墓表。表云:“明季士大夫崇尚风节,浸淫沾渍,即妓女亦有气骨。今则乞伶贡媚,有出自二天者矣,岂不痛哉!美人黄土附忠义以流传,虽沦落乐籍庸何伤。”诗人叶载容也写下竹枝词:越台三月雨纷纷,绿涨新添水一分。柳絮飞残将闭墓,劝郎好上百花坟。

补:据《听云楼诗钞》,嘉庆辛酉(1801)陈仲卿邀友游百花冢且出资整修。张墨池绘百花冢图,农部主事谭敬昭於图上题诗三首。如《再题花冢图》(序云:地近云淙,陈文忠遗筑在焉)其一有:梅花烂兮溪水深,白云亭亭澹余心。云山苍茫思钦,美人不来春日阴,薄言还归江之浔。“

抗战期间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文化名人叶恭绰避难香港特别行政区,曾在张乔生日召文化人集会纪念,又作《百花冢》曲,推扬张乔及陈、黎等明末志士,以激励民族气节。

建国后至今

1956年,百名文化人雅集广州市,在中国文史馆副馆长叶恭绰主持下,赋诗纪念张乔诞生341周年。当时有诗为:南国女宗秀,清芳传至今。无言哀窈窕,芳冢百花深。

1984年,明末女诗人张乔的墓“百花冢”被发现,并且被列为内控文物。

2005年6月,百花冢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化局将对其修缮后对市民开放。

2008年9月,广州本土原创音乐剧《冢爱-云山凄美情千古》在广州南方剧院公演,公演后让百花冢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2009年4月,广州本土网与《冢爱》剧组一起组织举办百花寻芳活动,活动上参与者清理百花冢周遍杂屋,种植鲜花

2009年5月,广州本土网与大洋网邀请《冢爱》编导郑琨,再次组织举办百花寻芳活动。

近年来,本市部分文化人曾集会纪念张乔,华南师范大学吴三立教授写了一首五律:“南纪女宗秀,清芬传到今。新诗腾众口,爱国有丹心,不惜歌者苦,真同漆室吟。无言哀窈窕,芳冢百花深。”亦足以表达近人对其怀慕之情。

百花冢的危机

2009年6月,百花冢旁房屋被清拆,将起建运动场所,消息被网友在广州市本地网络上发表后引起网友再次高度关注,同月13日,广东省文化名人,文化爱好者自发前往百花冢遗址缅怀,诗悼张乔,呼唤各界关注保护百花冢。得到众多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当地文化部门重视,承诺划在妆台石边建围栏等进行保护。

百花冢歌曲

百花冢

演唱:东山少爷

作词:黄毅成

作曲 编曲:肥蛇

香草芬芳细柳汲烟雨,

吞声话别再也难留住,

未嫁书生先去,妾襟沾眼泪,

从来自古美丽叹留怨诗几句.

西风吹熄了祭烛几对,

卿卿渐渐淡淡成明月.

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

从来情深有憾到头铭碑一处.

恨寸寸,梦远远,艳压百花终会倦,

乔阳二君也许他生轮回续愿.

情寸寸,魂远远,

未怕此生终弃乱.

绝了此生终眷恋

广州市夜深处汝人孤枕缱绻.

独白:

吞生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

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