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总量 :经济术语

更新时间:2024-09-21 14:41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项金融宏观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总额,它是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

2010年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编制社融指标。201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4月社融指标首次发布。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2年起该指标按月发布,并在2012年9月公布了2002年以来的月度历史数据;2014年起按季发布地区社融增量数据;2015年按季发布社融存量数据;2016年1月起,按月发布社融存量数据,以及按存量计算的社融同比增速。2018年7月起,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政府债券”等纳入社融统计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是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的发行方统计的,包括:实体经济从金融机构的表内融资、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等。它不仅是一个统计指标,而且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定义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量指标。

背景

中原地区尤其重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这是编制社融指标的初衷。

历史沿革

制定过程

2010年11月初,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行领导要求,调查统计司开始研究编制社融指标。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对社融编制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要求听取各方面意见,其间与多个部门反复协调。“社会融资规模”的名称是由时任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建议的。201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1月30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一步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2011年4月社融指标首次发布,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2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和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2年起该指标按月发布,并在2012年9月公布了2002年以来的月度历史数据。

2014年起按季发布地区社融增量数据。2015年按季发布社融存量数据,2016年1月起,按月发布社融存量数据,以及按存量计算的社融同比增速。

历次调整

2018年7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公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自2023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

指标构成

社融是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和金融市场的发行方统计的,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统计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主要有四项原则:即居民原则、金融原则、合并原则和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居民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的持有部门和发行部门均为居民部门。按照居民原则,外商直接投资外债和外汇占款均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原则

按照金融原则,国债券发行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因为公债发行的主体是政府,国债的发行与兑付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

合并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包括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此,在统计社会融资规模时,要将金融机构相互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合并处理。在数据汇总方面,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和所有权关系相互轧差,不重复计算。例如,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的股权、相互持有的债券等等,都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增量统计与计值原则

社会融资规模是增量概念,为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也可以是当期发行或发生额扣除当期兑付或偿还额的差额。

作用

社融不仅是一个统计指标,而且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影响

现状

据2023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21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2.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4万亿元,同比下降17.4%;委托贷款余额为11.24万亿元,同比增长3.4%;信托贷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下降14%;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66万亿元,同比下降11.6%;企业债券余额为3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6%;政府债券余额为60.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4%;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2023年7月14日,国新办就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表示。

据202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2.5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下降19.3%;委托贷款余额为1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信托贷款余额为3.81万亿元,同比下降1.4%;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1万亿元,同比下降0.3%;企业债券余额为31.39万亿元,同比下降0.3%;政府债券余额为66.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31万亿元,同比增长9.4%。

评价

中国首创的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开国际先河,反映了中国为弥补统计信息缺口而做的努力,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可塑性,日渐被社会各界接受与应用,也得到了IMF、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认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评)

参考资料

上证观察家 | 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独创的宏观金融指标.中国证券网.2023-11-14

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2023-11-14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第四季度).国家发展门户网.2023-11-14

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23-11-15

2023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中国政府网.2023-11-15

社会融资规模简介.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2023-11-15

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中国政府网.2023-11-14

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 金融对经济支持持续加强.中国政府网.2023-11-14

2023年9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中国政府网.2023-11-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