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者双方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更新时间:2023-10-17 10:22

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是创造和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由参与主体、证券和金融中介构成,具有价格一致性、自由竞争和非物质化交易等特点。

金融市场按融资期限可分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按发行主体可分为一级市场股票市场;按交割时间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交易场所可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按交易标的物可分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具有资本积累、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等职能。同时金融工具可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以及直接融资金融工具和间接融资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面临着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问题,对金融市场的分析主要用到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两种方法。在市场监管方面,主要由政府监督组织和行业性自律组织共同负责,通过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管。

基本概念

定义

金融市场是创造和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是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和交易机制的总和。

基本特征

交易对象的特殊性:金融市场以货币头寸、票据、债券、股票等证券为交易对象,这些具有特殊属性的商品使得金融市场与传统商品市场有所不同。

价格一致性: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信息透明的市场,利率和价格在市场的作用下趋于一致,反映了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的变化。

交易活动的集中性:金融市场通常有专门的交易场所或交易平台,交易活动在这些场所集中进行,交易场所可以是实体市场,也可以是虚拟市场,这使得交易活动具有规范性和集中性。

自由竞争: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供求双方可以根据市场条件和投资需求进行交易,并根据自身利益作出决策。

非物质化交易:金融市场的交易往往是以证券的买卖为主,交易并不涉及实物的交割,而是以现金结算或电子记账的方式进行。

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通过借贷关系实现资金的调度,这体现了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信息市场: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市场相关的信息,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交易主体的可变性: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是企业、个人、家庭等各类主体,交易主体的组成和参与者的变动性比较大。

构成要素

参与主体

金融市场交易的各种经济主体,包括个人、机构、公司和政府。参与主体在金融市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投资者、借款人、金融机构等。他们通过购买和出售证券来实现各自的金融目标。

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各种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货币、期货、期权、衍生品等。这些工具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用于资金募集、投资、风险管理和其他金融活动。

金融中介

金融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它们连接参与主体和金融工具,促进交易和资金流动。这些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经纪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它们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协助交易的顺利进行。

历史沿革

金融市场全球化时代起源于17世纪的金融革命,公司可以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股东可以交易股票。18世纪开始,欧洲政府债券交易兴起,英国利用股票集资修建大规模的运河和铁路,推动了股份经济的发展。监管与国有化时代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面临着更多的监管压力。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南非矿业公司吸引了大量来自伦敦、巴黎柏林的投资者,资本从伦敦流向世界其他地区,在全球建立铁路、电报、金融和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20世纪80年代起,资本管制被取消,全球化再次兴起,资金可以自由流动,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市场分类

按融资期限

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通过长期证券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市场,其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资金融通的渠道,用于支持企业的长期投资和发展。

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长期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投资者则通过购买这些工具来获取投资回报。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充当承销、交易和投资的角色。

资本市场的特点是流动性较差、交易规模较大、期限较长、风险与收益较高,其运作机制是通过供求关系决定证券的价格和投资报酬率,从而引导资金的流动和配置。中国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

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通过短期金融工具进行资金借贷和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它是由各种金融机构参与的市场,旨在满足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并为资金充裕者提供资金的投资渠道。

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银行、证券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国家银行等。它们通过机构间拆借、回购交易、票据交易以及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短期证券来进行资金融通。

按发行主体

一级市场

在一级市场的交易中,公司是卖方,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来支持业务发展和扩大规模。公司通常会采取两种主要的交易方式:公开发行(公募)和非公开发行(私募)。

公开发行是指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出售证券,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或其他市场进行交易。在公开发行过程中,公司会通过发行招股书或其他形式的招股文件向投资者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业务模式和前景,并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证券。公开发行使得任何感兴趣的个人和机构都有机会参与投资,从而为公司筹集到更大规模的资金。

非公开发行是指公司仅向特定的发行对象出售证券,例如机构投资者、高净值个人或其他特定群体。这种方式不需要像公开发行那样向广大公众披露信息,因此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进行交易。非公开发行通常具有更高的定价自由度,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投资者的需求。

二级市场

在二级市场交易中,投资者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或其他市场上以现有的证券进行买卖交易。这种交易是投资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公司不直接参与其中。在二级市场交易中,投资者可以买入和卖出公司的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二级市场为公司的所有者提供了一个转让公司所有权的途径。当公司的证券在二级市场上有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交易,公司的股东可以选择在需要时出售他们的股票,并从中获得收益。二级市场存在两种形式: 交易商市场和拍卖市场。这两种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参与者的角色。

在交易商市场中,市场参与者通常是交易商,他们会将自己持有的证券进行买卖,并承担买卖过程中的风险。例如,汽车经销商会购买和销售汽车。交易商在市场中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他们通过交易商间的直接交流来完成交易。

相反,在拍卖市场中,经纪人和代理人扮演牵线搭桥的角色,他们协助买卖双方进行交易,但并不实际拥有买卖的商品。例如,房地产经纪人通常不拥有房屋,而是帮助买家和卖家之间进行协商和交流。

按交割时间

现货市场

在现货市场中,买方和卖方直接进行交易,实际商品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转移所有权。与期货市场不同,现货市场的交易是基于客观的实物商品,而不是基于合约的衍生品。现货市场的交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买卖双方可以自行协商确定货物的质量、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等交割细则。这种个性化的交易方式,可以满足买卖双方特定的需求和条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在现货市场中,交易的过程通常是面对面的。买方和卖方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货物,对质量和状况进行直接评估和确认。此外,现货市场也可以通过线上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从而扩大交易范围和市场参与者。现货市场的参与者包括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生产商可以通过现货市场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经销商和批发商可以通过现货市场进行商品的采购和库存管理,零售商可以通过现货市场获取所需商品的稳定供应。

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一种集中化、规范化的市场,用于买卖期货合约。期货合约是受法律约束的协议,在质量、数量、交货时间和交割地点等方面都已经标准化。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在交易所进行的,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提交特定质量和数量的商品的报价。在期货市场中,期货交易员和期货交易所是基本的经济要素。期货交易员负责执行实际的交易,他们基于市场情况和分析,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期货交易所则提供了交易所规则和监管机制,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期货市场的特点是标准化和可交易性。期货合约的标准化使得不同买卖双方可以进行交易,并且所有交易都在交易所进行,确保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交易所还提供了交易所规则和交易明细的监管和监察。期货市场有助于实现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通过期货合约,买卖双方可以锁定将来的价格,从而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此外,期货市场也为商品的价格发现提供了一个公正的平台,通过供需关系,确定了合理的市场价格。

按交易场所

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Exchange Market),也称为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有组织的、专门集中进行有价证券交易的实体场所,具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 在场内市场,交易通过中央撮合的方式进行,买方和卖方通过交易所进行交易。这种市场的特点是透明度高、流动性好。典型的场内市场包括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等。场内市场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交易价格通过交易双方公开竞价确定,遵循“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竞价成交原则,负责接受和办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通过证券经纪人进行证券买卖。

场外市场

场外市场(Over-the-Counter Market,OTC),是指那些不通过交易所而直接由交易对手之间进行的市场。在场外市场,交易双方可以通过经纪商或交易平台直接达成协议。外汇市场、某些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通常是场外市场的典型代表。场外市场源自于银行兼营股票买卖业务,最初通过银行柜台向客户出售股票的方式进行交易,因此也被称为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场外市场通常由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组成,柜台交易市场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柜台进行交易,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第三市场是指由非金融机构组织的交易场所,例如证券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第四市场是指通过电子交易网络进行的交易,例如股票交易系统。

场外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特定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和投资主体的流动性需求提供满足。在场外市场上,可以进行证券的发行和买卖活动,包括未上市公司股权的转让、私募股权融资、债券的发行等。场外市场与场内交易所市场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证券流通市场。不同于场内市场的集中交易方式,场外市场交易更为灵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交易机会。然而,场外市场也可能缺乏交易所市场的透明度,需要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

按地域范围

国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内的金融市场,交易通常以国内货币为单位,通常受到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法规的规范,由国内金融机构参与,不涉及货币资金的跨境流动。它又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是跨国交易的金融市场,用于各国之间的货币和金融资产交易,涉及货币资金的跨境流动,由经营国家间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组成。它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交易通常以多种国际货币为单位,受到多个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法规的规范,参与者包括国际投资者、跨国金融机构、国家银行、国际组织等。其经营内容包括跨境的资金借贷、外汇交易、证券买卖、资金交易等。

按交易标的物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它由外汇需求者、外汇供给者和中介机构组成,包括银行、经纪人和交易平台等。外汇市场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涉及同一市场内各银行之间的交易,不同市场之间银行的交易,以及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之间的交易。而广义的外汇市场则包括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和个人投资者等参与的外汇买卖和交易活动。

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个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平台。黄金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发展黄金市场有利于发挥黄金作为一种特殊资产的独特作用,形成与其他金融市场的互补和协调发展。中国的黄金市场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业务、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以及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业务。

参与主体

投资者

在全球各国的金融市场中,家庭或个体是重要的资金供应者之一,也是证券的主要投资者。家庭或个体通常以节俭为原则或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实现收支平衡后往往会有多余的收入,因此成为常见的储蓄者。

由于家庭或个体收入的多元化和分散特点,家庭或个体通常是金融市场的传统投资者和资金供应者。家庭或个体通过购买证券、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金融产品来投资并实现资金增值。通过这种方式,家庭或个体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还能够增加收入并积累财富。

企业

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企业都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也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寻找资金来源;同时,一些企业也可能面临资金盈余,希望投资以获取回报。金融市场成为满足两者需求、进行资金融通的关键场所。

企业与银行之间保持着存贷款关系,与其他企业或金融机构保持着资金筹集或投资关系。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这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企业将资本市场视为活动的主要领域,而与之并行,企业也会在货币市场上进行一系列财务活动,从而实现现金管理、短期投资和满足季节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来满足。因此,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主要是作为资金需求者出现,而在货币市场上则以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出现。

政府

政府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资金的需求者,也是资金的供给者。政府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方,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等证券来筹集资金,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分别发行中央债和地方债,吸引投资者购买,从而实现资金的融资和募集。同时政府也是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者。政府通过投资金融市场,将财政资金和储备资产配置到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中,以获取投资回报和减少资产负债波动。政府的投资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稳定市场运行。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发挥着供给和需求资金的双重角色。它们可以被分为间接融资机构和直接融资机构两类。间接融资机构既充当资金的中介,促进金融交易的进行,又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这类机构包括具有创造存款能力的商业银行,以及没有创造货币能力或能力较低的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机构主要充当资金余缺双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例如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等。通过这些机构,参与者可以实现资金的筹集和利用,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市场职能

资本积累

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是指通过金融市场,将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起来,形成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的作用。金融市场能够调剂资金的余缺,弥补资金的不足。

金融市场之所以具有资金的积累功能,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通过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和流通,资金可以快速流动,实现由创造价值到投资再生产的转换。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为资金供应者提供了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的途径。

资源配置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

首先,金融市场通过资金的流动性和融资工具的多样性,将社会的资金资源引导到最具发展潜力和回报率的部门和企业。这样,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市场通过价格的波动实现财富的再分配。政府、企业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持有金融资产,当金融资产的价格发生变动时,社会财富就通过价格的波动实现了重新分配。通过这种再分配,财富从价格上升的资产持有者流向价格下降的资产持有者,从而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最后,金融市场也是风险再分配的场所。利用各种证券,厌恶风险的人可以将风险转嫁给更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实现了风险的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来转移和分散风险,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性。

经济调节

金融市场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时会考虑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只有那些符合市场需求、有良好经营表现的企业才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当企业获得资金后,只有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动力,才能继续吸引投资,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反之,如果企业表现不佳,其证券价格将下跌,进一步筹资将变得困难,发展将受到限制。这种市场机制实际上是金融市场通过引导和合理配置资本的方式,对经济主体进行有效的自动调节。

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金融机构和企业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基础。金融市场既提供了实施货币政策的场所,也提供了实施货币政策所需的决策信息。

价格发现

在金融市场中,人们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随时了解到各种上市证券的交易行情,从而判断投资机会。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升降变化反映了其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状况。此外,金融市场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经营信息和财务报表,帮助人们了解企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

金融市场交易也反映了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情况、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此,金融市场为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信息。

金融市场还有大量的专业人员从事商情研究和分析,与各类企业直接接触,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具有广泛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和传播网络。全球金融市场已经相互连接,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

风险管理

在金融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管理风险一般是采用风险对冲的方式,多用于汇率、利率和资产价格等市场风险的管理。

通过调整对冲比率和设计金融工程方案,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来管理投资组合的风险。这种灵活性可以帮助投资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险和收益平衡点,从而满足其投资目标。无论是完全对冲风险还是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调节风险水平,金融衍生工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策略,以帮助投资者控制和管理风险。

通过选择适合的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可以选择完全消除风险或只消除不利波动而保留有利波动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的策略可以通过远期合约或期权等工具来实现。远期合约可以用于在未来确定的价格上交易资产,从而固定收益或成本。期权合约则允许投资者以未来的预定价格进行交易,同时保留在价格有利变动的情况下投资所获得的潜在收益。

金融工具

期限性:金融工具通常都有明确的偿还期限,即债务人从金融工具发行日起至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

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够迅速变现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一些金融工具,如现金,本身就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

风险性:金融工具的购买者面临着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金融工具的风险性取决于价格波动、信用风险等因素。

收益性:持有金融工具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所投资的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收益率指的是持有期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按是否为基础工具,金融工具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基本金融工具是指具有一定格式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书面文件。货币、票据、股票、债券、基金等都属于基本金融工具。这些工具具有明确的期限性和流动性,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买卖和交换。

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从基本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它们的价值取决于其标的物的变化。常见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股票期货合约、债券期货合约、股指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度的风险性和杠杆效应,可以用于投机套利或风险管理。

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还可以按照期限长短进行划分,分为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

货币市场金融工具是指期限较短(一般为1年以下)、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主要用于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融资,包括商业票据、短期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这些工具通常被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

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是指期限较长(一般为1年以上)、流动性较低、风险较高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长期投资和长期融资,包括股票、长期债券等。这些工具通常具有较长的投资期限和较高的风险,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直接融资金融工具和间接融资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可以根据融资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金融工具。

直接融资金融工具是指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直接连接了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直接融资可以帮助企业直接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直接参与实体经济的机会。

间接融资金融工具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实现资金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工具。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作为中介,间接地进行融资活动,如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等。间接融资通常可以提供额外的服务和风险管理工具,但也增加了资金融通的成本和复杂性。

市场分析

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也称为基本分析,是一种以内在价值为基准的分析方法。它着重于对各种因素对金融市场价格及其走势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决定投资者购买何种产品以及何时购买。基本分析的前提是,金融市场的价格受到其内在价值的决定,但同时也受政治、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价格频繁波动并难以与价值完全一致。因此,理性的投资者应根据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做出投资决策。

基本分析主要适用于周期相对较长的金融工具价格预测,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以及对预测精确度要求不高的领域。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策略、市场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证券的价值,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主要要素

影响基本面分析的主要要素包括经济周期、金融环境等经济要素;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发生战事等政治要素;行业的发展前景、新兴行业引来的冲击等行业要素;资信水平、连带而来的股息红利派发状况等公司自身要素;投资者的动向、信用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增减等市场因素和投资人在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后产生的心理因素等。

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不同于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不考虑宏观经济层面、行业层面甚至是公司层面的因素,技术分析根据金融市场的历史交易数据信息来预测价格的未来变动。技术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以往的价格变动的已知信息上,对价格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同时还要考虑到参与者的预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等。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金融市场,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投资者行为,市场的变动趋势虽然不会完全复制过去的形态,但其不断呈现的相似性能够保证技术分析者可根据历史经验所发现的各种价格形态来预测在类似市场环境下的价格运动趋势。

技术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图表分析法和技术指标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是通过观察市场行为所形成的图表形态来推测未来的价格波动趋势。这种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因为每个人对图表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与图表分析法不同,技术指标分析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得出,人们对技术指标有着统一的认识,因此具有较为统一的判定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来分析价格走势,而不是单纯依靠图表分析法或技术指标分析法。常用的图表分析方法包括K线图分析法、道氏理论、反转理论、随机漫步理论、亚当理论和江恩理论等。常用的技术指标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线乖离率相对强弱指数、人气指数、均量线、KD线和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等。

金融市场风险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汇率风险又可分为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交易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对日常交易的收益产生影响。它包括了汇率波动给交易带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换算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对资产和负债表中的资产价值和负债成本产生影响的风险。换算风险主要涉及跨国企业的汇兑差额,因为汇率的波动会导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估值。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资产的价格往往会下降,从而导致投资者面临损失。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证券资产的价格往往会上升,投资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利率风险主要涉及债券投资和贷款等利率敏感的证券。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利率风险的影响。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资产在变现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或获利的风险。一般来说,拥有较短期限的金融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并且风险较小,而具有较长期限的金融资产则可能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具有较高信誉等级的金融资产通常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并且风险较小。同时,证券流通市场的发展程度也会对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流通市场越发达,流动性越大,风险也相对较小。

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也被称为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而导致有价证券的本金和利息在购买力上可能出现损失的风险。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对债务人不利,而对债权人也不利。固定收入的有价证券(如债券)会面临比可变收入的有价证券(如股票)更大的购买力风险。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交易的一方或其他原因能约而给另一方带来的风险。一般来说,普通股的股东、优先股的股东和债权人根据企业破产的清偿顺序,依面临证券发行者的信用风险,普通股股东信用风险最大,债权人信用风险相对小。

市场风险

系统风险指的是金融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其预期收益出现偏差。在多头市场阶段,市场上多数证券价格上涨,投资者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在熊市阶段,市场上多数证券价格下跌,投资者可能遭受损失。市场风险不仅仅局限于个别证券的波动,也包括宏观经济因素、政策调整、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市场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面临的关键是如何管理和控制市场风险。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或不完善,当交易双方发生纠纷时,难以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款来约束和解决纠纷,从而导致投资者承担损失的风险。尤其在衍生金融交易中,衍生工具和交易品种不断创新,这加大了法律风险的可能性。由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复杂性,法律制定通常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导致法律规定不够明确或不适用于新兴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

市场监管

监管主体

政府监督组织

在各种金融市场上,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监管者。政府通过授权的监管机构来实施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发挥作用的监管组织主要有:

国家银行:中央银行是每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它们负责管理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其他与货币和金融稳定相关的事务。

银行监管机构:银行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银行业务,确保银行的健康经营和金融稳定。它们制定并执行银行业监管政策,确保银行遵守规定和规范。

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主要由证券监管机构负责。它们监督证券市场交易活动,确保交易公平、透明,并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行为。

行业性自律组织

行业性自律组织是由金融市场参与者自发组建的协会或会员组织,通过制定章程和规则,对从事金融市场业务和提供中介服务的会员机构进行自律和协调。这些组织通常由行业内的企业、从业者和专业机构组成,以维护行业的合规性、规范性和公平性。

监管方式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运用经济立法和司法来管理金融市场,即通过法律规范来约束金融市场行为,以法律形式维护金融市场良好的运行秩序。法律手段约束力强,是金融市场监管的基础手段。

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和法规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涉及金融市场监管的法规,例如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基本法律,以及关于上市审查、会计准则、证券投资信托、证券保管与代理买卖、证券清算与交收、证券贴现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管理、证券税收、证券管理机构、证券自律组织、外国人投资证券等方面的专门法规。另一类是与金融市场管理密切相关的其他法律。这些法律不直接针对金融市场监管,但对金融市场的运作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财政法反托拉斯法等。

技术手段

监管当局在金融监管方面通常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系统,以实现全系统的联网。这种做法有助于加快信息收集、处理和客观评估监管对象的经营状况的速度,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评估能力。此外,它还能扩大监管的覆盖范围,提高监管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快速反馈监控结果,从而降低金融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在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监管时,实际上是将监管当局监管的内容量化成各种监测指标。监管当局通过整理、分析和对比资料,最终以监控指标的形式反映金融业的业务经营状况,以判断风险程度。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系统,监管当局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情况,更快速地监测和评估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系统,通过命令、指令、规定、条例等对证券市场进行直接的干预和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实施金融监管,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当金融机构或金融活动出现波动时行政手段是不可替代的,但行政手段只是辅助性手段。从监管的发展方向看,各国都在朝非行政化方向发展,逐步放弃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管理金融业,而更多地采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监管当局以监管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为主要目的,采用间接调控方式影响金融活动和参与主体的行为。金融监管的经济手段包括多种措施,如在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时采取的最后贷款人手段和存款保险制度。常见的经济调控手段有以下两种:

金融货币手段:在金融市场低迷之际放松银根、降低贴现率和银行存款准备率,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从而促进市场回升;反之,则可抑制市场暴涨。

税收手段:税率和税收结构的调整将直接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减,从而产生抑制或刺激市场的效应。

相关事件

金融危机

2006年三季度,美国的房屋销售量严重下滑,不良抵押贷款比率大幅上升,尤其是信誉较低的贷款违约率飙升;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美国次贷危机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为应对金融动荡,从 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连续 7 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 2007~2008年的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股价也暴跌了约90%。

2008年10月,全球股市暴跌,其中俄罗斯股市一天暴跌16.7%,两次宣布停止交易,英国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单日点数跌幅。10月 8日全球六大中国人民银行联袂降息,但仍然未能缓解市场优情绪,道指失守9000点,全球股市继续暴跌。8~10月,以原油为首的商品价格空前剧烈地下跌,原油价格从70美元涨到147美元用了一年时间,但跌回70美元仅用了两个多月。

加密货币热潮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网络诞生,中本聪发布了第1版比特币客户端——Bitcoind;2013年,维塔利克·巴特林(VitalikButerin)利用比特币底层区块链技术,开发了名为“以太坊”的项目,被加密货币的拥护者们视为区块链2.0时代的来临。

2013年3月,塞浦路斯经济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塞政府宣布向该国银行所有储户一次性征税6.75%一9.9%,导致人们对法定货币背后的国家信用产生了质疑。美国无政府主义资本家杰夫·贝维克(Jeff Berwick)随后宣布,要将世界上第一台比特币自动取款机部署到塞浦路斯,这一事件火速催涨了比特币的价格。随着中国投资者的进场,到2017年初,比特币价格上涨到了1000美元,中国国内的大型水电站旁边建起了大量比特币矿场,挖矿所需的显卡等设备的价格随之暴涨,基于以太坊ICO机制所发布的各种代币也开始被热炒。直到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将ICO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暂停国内所有比特币交易所的业务,比特币的价格从4800美元迅速下跌到 3206美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