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 :中国湖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

更新时间:2023-01-06 15:36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9°56'02″~110°36‘55”,北纬3121456"~31°43'13”,位于中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西南部,面积105.28万亩,是湖北省第1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脉属秦岭山系大巴山东延部分,大巴山脉从本区西部的大九湖横梁山山峰进入境内,受地貌构造线控制,呈西东走向,西高东低。

神农架林区具有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因“野人”的传说等引人关注。1990年,神农架加入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2012年神农架生态旅游区由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2016年7月17日,中国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这是湖北省第1项、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自此神农架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

名称由来

因传说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神农氏架木为梯,采尝百草,为民除病,教民稼秸而得名。

历史沿革

神农架乃房县、兴山县、巴东县的边缘地区合并而成、秦汉汉中郡房陵州(房县部分)南郡归州(兴山县部分),南郡巫县(巴东部分--《巴东县志》载:“禹贡荆州市之域,周为子国地,后入楚、秦始郡县,为巫山县地,隶南郡"),明朝先属襄阳府房县,成化十二年置郧阳府,属阳府房县,宜昌府兴山县、巴东县、清代不变,民国改府为专区,解放后先称专区,后称地区,除巴东县归恩施地区所辖外,其属沿袭。1970年成立林区后,先属宜昌地区、后为省直辖。

建制沿革

房县地名由来已久,舜封房国于房成于防防,房也。诸,堵水也。秦始皇迁赵王于此,改为房陵县。汉承秦制,继称房陵县。三国在白帝城设巴东郡,巫县设建平郡,房陵设新城郡,上廠设上庙郡。巴东郡属益州,为蜀地,建平郡和新城郡属荆州,为吴地。

考察历史

近代

神农架林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人们对神农架林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考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文

综述

神农架是殷商文化、秦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源源不断汇集地,地域民俗文化资源蕴藏丰富,门类繁多。珍贵的汉族神话史诗《黑暗传》,优美抒情的民俗音乐,绚丽多彩的传说故事,构成了神农架民间文学的宝库,也是上个世纪以前的古老文化封存在神农架的有力见证。林区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特殊,形成和保存了古老、淳朴的年俗、婚俗、丧俗、酒俗、饮食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4月,神农架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黑暗传”“神农传说”。有6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是:“野人传说““薅草锣鼓”“神农架火炮”“下谷皮影戏”“神农祭祀”“顶塘鼓制作技艺”。有2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分别是:”堂纺叠绣”“下谷堂戏”。现有林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名、林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0名。

黑暗传

《黑暗传》是一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渊源无考。最早见诸记载的是明版的《保康志》。流传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以及四川巫山等地。以口头与书面传抄两种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其内容,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等一系列中国神话为叙述中心,包括“先天”“后天”“泡天”“治世”四大内容。黑暗传1984年于神农架林区文化局发现,多以清代手抄本传世,为薅草锣鼓、澧州大鼓艺人演唱底本。《黑暗传》内容多源,深受儒释道影响,凡有打丧鼓、唱孝歌的民俗活动之地,就有《黑暗传》的流传。

皮影戏

下谷“皮影戏”俗称“皮打仔戏”,因艺人在影幕后操纵“皮打仔”演出而得名,是民间美术和民间戏曲的巧妙结合,是融美术、音乐、文学于一体的独特影视剧种。皮影戏采用剪纸雕刻技术,用牛皮制作成皮人及道具。人物模仿戏剧生、旦、净、末、丑造型,涂染红、黄、绿、黑、白五色。演出前用28根竹竿(代表28星宿)搭架彩台(演影室),设窗子(影幕),彩台内悬一灯(光源),彩台就是皮影戏演出的舞台,演员却在彩台内不露面,道具简单,携带方便。有“一箱容下百万兵,一幕映照千员将”之美誉。

传统民俗

哭嫁

土家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是哭嫁,唱哭嫁歌。婚前一月或半月,待嫁姑娘按习俗就会哭嫁,开始是隔一夜哭一次,后来每夜都哭,出嫁前夕要连续哭3至7天,全村寨相好的姐妹和姑嫂、伯娘、婶娘都要来陪哭。哭嫁有“ 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哭戴花”“哭上轿”等。哭嫁的形式,有对哭、群哭、顺哭、间哭,是土家族哭嫁仪式的独特之处。

打丧歌

打丧歌在神农架是追悼亡人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孝歌”“阴锣鼓”“跳丧鼓等”,是亲友邻里代替逝者眷属追思亡者生前功德,祝亡人升天,为后代祝福的仪式歌,是常见带有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丧俗。神农架的丧鼓歌属于“转丧鼓”,赛歌是丧仪中的重要内容,跳丧除了亡者家属不歌外,亲友祭者均可歌唱。

神农文化

最早在夏朝就有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刘昭在《后汉书·礼仪志》注中引《旧汉仪》云:“春始东耕于籍田,官祀先农,先农即炎帝神农也。”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祭祀先农活动,小行星2045的先农坛就是明清时期朝廷祭祀神农的重要场所。每年仲春亥日,皇帝必亲临祭祀神农,行礼完毕,还要举行亲耕仪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礼仪制度。南朝宋《荆州记》记载:“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

当地特产

神农架板栗

神农架野板栗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特产。神农架野生板栗味好,香浓,生长在神农架大山之中,都是让其自然生长、成熟,没有任何的农药成份。神农架野板栗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神农架苦荞茶

神农架苦荞茶口味微苦,回甘上口,甘甜若饴,喝完后回味悠长。神农架苦荞茶采用神农架山区海拔1800-2500米高山苦荞经现代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纯天然,无公害。

神农架蕨菜

蕨苗蕨类植物门蕨还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蕨菜是食用野菜的一种。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固醇等特有的营养素,被称为“山野菜之王”,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神农架蕨菜大量用于出口。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西靠四川省巫山,巫溪县,与大巴山脉相接;北临房县与武当山脉相邻;东与保康县兴山区两县连接;南频巴东县隔常江与武陵山相望。林区处长江之北,汉江之南的广阔地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57'之间。

地质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扬子陆块大巴山、湘西武陵山及鄂西大洪山三大弧形构造带的交会位置,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区内地质形态多样,不仅有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含叠层石白云岩、新元古界早期基性岩墙群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演化、南沱组冰喷岩与“雪球地球”事件、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与天然气渗漏气候回暖事件、震旦系一寒武系黑色岩系及成矿作用、中生代扬子陆块北缘逆冲推覆构造、新生代隆升造山运动、第四纪冰川地貌、大九湖湿地及气候演化等重要地质遗迹,也是当今世界上晚前寒武纪地层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陆地受地壳板块“大别运动”“晋宁运动”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等地质运动影响,地层禮皱上升,形成扬子准地台,隆起为陆地。因“燕山运动”,神农架断块抬升,奠定了神农架断块弯形构造山地地貌基本轮廊。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促使秦岭缙云山和神农架大幅度隆起,经历几度干燥剥蚀夷平→构造抬升→剥蚀夷平→再构造抬升→侵蚀溶蚀→的漫长地质演化,河流快速下切,古老的夷平面解体,导致神农架多级平面和发育程度不一,岭与谷地镶嵌组合形成亚高山山地系统。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地层发育完整,除上志留统至石炭系、休罗系至第三系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分布。中元古界(距今约16亿~10亿年)的神农架群,厚度4000余米由轻微区域变质的白云岩砂岩板石及玄武质火山岩组成,它与新元古界早期青白口系的凉风坪组一起构成神农架地区古老的禮皱基底。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岩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是由蓝菌门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叠层状有机沉积构造。

南华系、震日系及其以后的地层呈盖层状,广泛分布在神农架群的周边或向斜的核部,其地层层序与长江三峡地区相同。南华系为一套浅海盆地相深色碎屑岩沉积,产有锰矿石,其中,南沱组的冰硫乐岩,记载了8亿~6亿年前的冰雪事件;震日系陡山沱组中富含磷矿,灯影组巨厚的白云岩往往形成绝壁,并发育溶洞;寒武系、奥陶系以发育碳酸岩为主,富含三叶虫腕足动物门等化石;志留系由易于风化的砂岩页岩组成,往往形成宽缓的地貌;二叠系与三叠系主要发育石灰岩,易于形成岩溶地貌第四系多见于沟谷之中和阶地之上,主要成因于冰川和流水作用。

地形地貌

神农架保护区在“中国地貌区划”中属大巴山中山与低山(三级地貌单元)。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大巴山脉主峰和湖北省的最高点,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故又称“华中第一峰”。最低点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39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林区99.2%的面积在海拔800米以上,故又有“神农架林区”之谓。神农架林区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和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冰川地貌。

气候

神农架位于川鄂交界鄂西北,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多年平均气温1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形落差大,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形成低山、中山、亚高山3个气候带,立体气候明显。林区降水量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林区内平均年蒸发量为500~800毫米,干旱指数0.5~0.53。

水文

境内河道属长江汉江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1089平方千米,占33.8%,汉江流域面积2155平方千米,占66.2%。主要水系有四条,湘西河、沿渡河属长江流域,南河、堵河。林区有大小河流317条,河道总长1521.6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24.9亿立方米,河道年排涝量25.5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6.8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南河水系的玉泉河,起点于阳日镇的鱼头河至罗定市华石中学第一峰神农顶,干流长88.5千米,流域面积1368平方千米,出口处多年流量25立方米/秒。支流有古水河、关门河、青阳河、宋洛河、乐溪河。

自然资源

综述

神农架林区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91.6%,拥有3767种维管植物,占中国植物种类总数的12.9%,有脊椎动物636种、昆虫4375种,已知兽类物种数占中国全国兽类的14.3%,鸟类数量占中国全国的30.6%,林区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几乎囊括了北至漠河、南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至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物种,是实至名归的“物种基因库”。

植物资源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植物分布以北温带为主。 东亚分布型中属于中国—日本分布的37属,中国—喜马拉雅山分布的34属, 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的53属,处于东亚两大植物区系: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关键地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核心部位。 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有67属,林区特有植物中,中国特有属43属。

植被由自然植被和栽培植被所组成。神农架林区栽培植被分为经济、果木林及农业植被两个类型:经济、果木林以漆树、杜仲厚朴黄皮树、茶树、杉木王棕榈胡桃、板栗、桃、沙梨、柿、苹果等为主;农业植被以玉米、马铃薯、番薯等为主。已知林区药用植物1800多种,占湖北省药用植物种数的53%,占中国药用植物种数的17%。 如川鄂乌头、南方山荷叶、八角莲、三七、毛当归、川党参延龄草天麻黄连、薄荷 、枸杞等。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真菌、地衣共926种。保护区维管植物约254科、1008属、3084种。保护区苔藓植物约有55科、136属、245种,蕨类植物门约有34科、75属、297种,种子植物科属中,裸子植物有6科、18属、30 种,被子植物门有159 科,779属,2512种。境内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湖北省的54.8%。

动物资源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493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46.8%。其中,哺乳纲22科75种,鸟类43科308种,爬行纲7科40种,两栖动物6科23种,鱼纲47种,分别占湖北省同类总数62.0%、71.5%、69.0%、50.0%、23.4%。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占湖北省的71.8%,其中,一级保护动物5种:金丝猴属华南虎、金钱豹、水老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74种:金猫林麝青鼬秃鹫大灵猫红腹锦鸡大鲵属等。

生物多样性

神农架林区生态系统类型分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亚高山灌丛生态系统、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7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珙桐连香树等25种,占湖北省的62.5%。特有植物有神农栎、毛薄叶鼠李等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4种,占湖北省的 48.2%。占中原地区的14.9%,其中,栖息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海拔2000~3100米之间的川金丝猴,为现存自然分布的最东缘。

旅游发展

景观综述

神农架有其独特的地理地貌、自然植被和环境,因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目前林区设有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潭金丝猴保护与研究基地、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湿地公园,以及神农顶风景区、香溪源景区、天生桥景区以及神农架旅游滑雪场等旅游景点。

人文景观

林区历史文化古迹遗存丰富,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红坪犀牛洞遗址、大坪汉墓群、蛇草坪古民居、九冲天观庙梵文摩崖石刻、川鄂古盐道等。此外,从古至今,神农架也是商朝文化、秦汉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的交汇地,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门类繁多,如薅草锣鼓、丧葬锣鼓、椰鼓舞等民俗音乐舞蹈,还有下谷唐戏、下谷皮影戏等。

神农架自然博物馆

神农架自然博物馆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区域性自然类博物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馆名。1992年12月开始兴建1996年5月开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全馆共分为地方发展史、动物、文物、植物、书画五部分,13个陈列展厅。馆藏内容丰富,突出展示了神农架生物物种多样性,是全面了解神农架的窗口。现馆内珍藏着珍奇野生动植物标本2700多种、34300多号。

神农架官门山自然展览馆

位于木鱼镇官门山景区是神农架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2008年,于2013年4月25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集地质、生物、科考、民俗于一体,神农架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艰辛的科学考察历程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在此得到全面的展示,是公众了解神农架的重要窗口。

自然景观

神农架国家公园

神农架国家公园地处鄂西北,位于北纬31°,中原地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这里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分布区,是全球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关键地区之一,拥有北半球保存最为完好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山地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和北亚热带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是国宝级旗舰物种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区。

2016年11月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继三江源之后成立的第二个国家公园,标志着神农架的保护与管理步入国家公园时代。公园为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先后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类型,还成功申报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

2017年5月8日,海拔2800米的老君山,神农架国家公园第一块界碑落成。界碑上有编号、经纬度、海拔、界线走向,还有神农架国家公园的二维码。界碑共114块。

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

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林区境内,总面积1022.72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6′02″~110°36′55″,北纬31°21′56″~31°43′13″。处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属于大巴山脉山脉东延部分,是一处构造地貌及山地生态综合型地质公园。园区共分为五大园,分别为神农顶园区、官门山园区、天燕园区、大九湖园区和老君山森林公园园区。神农顶园区展示了壮丽的山岳地貌及典型地质剖面;官门山园区以其独特的地质博物馆和丰富的峡谷地貌景观为主;天燕园区主要地质景观是峡谷与岩溶地貌发育;大九湖园区以发育冰川地貌和高山草甸为特色;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园区发育断裂构造与水体景观。神农架地质公园同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1990)、国家级森林公园(1992)、国家湿地公园(2006)和国家金丝猴研究基地(2010),拥有许多特色鲜明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神农架山高林密,最高海拔3106.2m,被誉为“华中屋脊”,自然保护区有中纬度地区唯一处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草甸、沼泽等多样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组成了多样的植被景观。神农架拥有世界上罕见的北亚热带原始林区,也是世界上落叶树种类最多的地区。从植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来说,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神农顶园区

神农顶:海拔3105.4米,在木鱼镇与田家山乡之间,属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最高点,系大巴山脉主峰,范围2平方千米,北邻杉木尖,西南隔韭菜邻大神农架,清代《兴山县志》称“神龙山”。民国时贾文治撰写的《神农架探察报告》谓“木城”,民间也有称“四季山”的。神农顶擎天入云,高出鄂、赣、湘、豫诸省所有山峰,1982年3月地名普查时,根据该峰在神农架境内的绝顶位置,经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命名为“神农顶”。

神农顶风景区位于湖北省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神农架的核心生态旅游区域。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以原始洪荒地貌和典型生物多样性为特质,感受人与原始自然的和谐共荣为境界。

景区沿旅游公路分布有大龙潭、小龙潭、金猴岭、神农源、神农营、神农谷、瞭望塔、凉风垭森林公园、迷人埫、板壁岩、太子垭10多个景点,乘坐旅游集散中心换乘巴士可全程畅游。2999级青云梯、5千米神农谷栈道让你深度体验原始洪荒之美。

官门山园区

官门山风景区位于木鱼旅游度假区南郊的石槽河沿岸,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和物种、科研与人文展示为主的大型生态科普游览区。这里物种丰富,峰险林奇,山水相映,环谷幽深,地质景观富集。原山原水原生态景观迷人,尽显“山为本、水为魂、山水交融”特色,有自然博物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人洞暗河、攀岩基地、昭君亲水休闲区等景点,建成了珍稀植物保育园、中药材园及梅花鹿园、蜜蜂园多个动植物观赏园。集动植物标本、民俗、地质、科考于一体的大自然博览馆,集聚神农架精华,4D影院震撼表现神农架的沧桑变迁。

天燕园区

燕子垭因北有燕子垭、西有天门垭而得名。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炎帝传说和淳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主要有金燕戏洞、佛光现世、飞天云瀑、云海碧岛、云天飞渡、端午节晨霜、中秋节瑞雪、琼宫玉宇、刘享寨等胜景,建有野人科考陈列馆,是开展考察、探险、攀岩、森林浴软尾山地车、观光、猎奇、访古的理想天地。

神农架国家湿地公园(大九湖园区)

大九湖湿地公园风景区位于神农架林区西端,因常常在雨季形成大小九个湖泊而得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典型亚高山湿地。历经亿万年发育的冰川堰塞湖和迷宫一般的地下漏斗群奇观,造就了群山之中的平川和不时消长的湿地湖泊,这里湿地生态整体保存完好,湿地植物种类繁多,湿地动物种群丰富。景区西北通竹山县,南接巫山县而望长江三峡,自古是川鄂古盐道的神农架境内第一驿站。20000多亩的天然牧场尽现塞北风光。

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民俗乡风近似川渝,汉唐文化遗风犹存、薜刚反唐(天授)的传说、民居群落十字号分布、卸甲套等现存的遗址称谓凸显古兵寨文化,扑朔迷离,耐人寻究。

老君山园区

老君山园区主要以断裂构造景观为特色,园区内主要出露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古家垭组(Pt2z)中元古界神农架群石槽河组(Pt2s)神农架群矿石山组(Pt2k)神农架群大窝坑组(Pt2dw),老君山等地有形成于7亿年左右的辉绿岩出露,属晋宁期的构造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时代基本一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县杜埃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千米,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

公园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炎帝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奇风异俗为一体,以反映原始悠古、猎奇探秘为主题的原始生态旅游区。

神农坛景区

神农坛风景区位处木鱼镇南六千米处的小当阳,紧邻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是以神农文化为内涵,集中展示神农始祖业绩与功德、突出寻根祭祖的人文景区。由神农祭坛、千年杉王、古老植物园、本草园、节气园、神农茶、神农宴等旅游功能区组成。神农祭坛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祭祀炎帝神农氏的祭坛,依山就势,气势恢宏。一棵树龄1200多年的铁坚油杉被当地奉为神树。

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景区距209国道、神农坛景区3.8千米,20平方千米的景区沟谷深切,天桥飞渡,是集奇洞、奇桥、奇瀑、奇潭,溯溪、速降等户外运动一体的生态旅游区。更有展示巴人文化的巴人部落人文景观区,包括岩厦、巢居、岩隙居、穴居、土司王府、君堂屋、巫夷舍、巴蛮茅居、巴国石寨等。展现民俗文化的戏台堂戏表演、面坊、豆坊、榨坊、酒坊等系列水车作坊,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人文画卷。

其他看点

野人传说

中国第一个提出野人称谓的是“李时珍”李时珍,神农架野人传说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九经》中提到“熊山”中有一种身高一丈左右,浑身长毛,长发、健走、善笑的“赣巨人”或称为“枭阳”“狒狒”的动物。这种动物就是人们所说的野人。1980年8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昆虫植物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大学生物系、南京中山植物园、美国国立树木园、加利福尼亚大学克莱分校植物园、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纽约植物园等科研单位组成“中美联合科学考察队”,历时39天,涉足37个考察点,对神农架进行植物考察,发现珍贵动物化石和“野人踪迹”。

白化动物

神农架是目前中国国内已知的出产白色动物最多的地方之一。1954年夏,神农架田家山药材场老药农李孝满在菜籽垭林中采药时,从熊窝中捉到一只小白熊,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亚洲第一次发现白熊。除白熊外,神农架还先后发现过白、白苏门羚、白猴、白蛇,甚至还有纯白色的乌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宋靖曾到神农架对白色动物进行过科学考察。认为一系列白色动物的出现,是因人类的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致使动物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减少,近亲交配而出现的退化现象。

2024年5月,林区松柏林站接到村民反映,在其家中菜园发现一只全身白色的小动物,后经神农架林区松柏林站技术人员鉴定,这只“白色精灵”是一只少见的白化黄鼬,是神龙架记录到的野生黄鼠狼首例白化个体。

开发与保护

“神农架林区自1970年建区以来,经历了粗放开发、有限保护、探索转型、绿色发展四个阶段,实现了由伐木人向护林人、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转变。”湖北省将包括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内的国家公园范围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4个功能区,在神农架自然遗产范围内,对外开放比例不超过5%。

神农架林区的开发与保护有生态旅游保护和野生资源保护两类,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绿色路,实现由伐木人向护林人、由“木头经济”向以旅农林为主导的“生态经济”、由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转变。森林防火纳入林区常态化管理,安装高山林火视频监控127台、监控探头1566套,配置无人机11架、流动指挥车1台、智能语音广播宣传设备70余套、北斗巡护手持终端1530台,实现视频监控、北斗定位、无人机巡航远程监测。截至2022年,神农架林区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累计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57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数量位居湖北省第一方阵。

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证号,对林区已经确认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挂牌保护,年均4次古树体检,每树均标注号码核发古树名木保护身份证号,信息录入管理系统,所有古树名木建立基础资料、生境质量、健康状况、挂牌情况、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电子文档。通过安装避雷针、建设防护网或围栏、除草培土等保护措施,保护林木资源。截至2022年,境内现有古树名木637271株,其中一级古树94株、二级古树302株、三级古树285株、三级古树15群636576株、名木6株,占湖北省古树名木比例达80%。

重要事件

2016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决议湖北神农架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遗产地分为西部的神农顶/巴东片区和东部的老君山片区,面积73318公顷,有11种植被类型和6个梯度的完整海拔植被谱,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以及灌木/草地。湖北神农架地区落叶木本植物874种,隶属于260属,是世界上最完整的高原自然带。

神农架林区199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2013年9月9日神农架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荣膺“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地质公园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含叠层石白云岩、古生物钟、 新元古界早期基性岩墙群、罗迪尼亚超级大陆演化、南华系南沱组冰岩、 “雪球地球”事件、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气候回暖事件、震旦—寒武系黑色岩系及成矿作用、中生代扬子板块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中生代隆升造山运动、第四纪冰川地貌、大九湖湿地剖面及气候演化等。

林区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