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兽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

更新时间:2023-05-28 17:14

脊兽,别名蚩吻、蚩尾、鸱吻、尾,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形构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脊是一处容易受到渗水问题影响的部位。为了增加屋脊的装饰效果,通常在屋脊两端会安装一些特殊构件,这些构件通常以动物造型为主,被称为脊兽。根据其形态和种类的不同,脊兽可以分为“仙人”、跑兽、垂兽和吞脊兽等几种类型。脊兽起源于西汉南北朝隋唐则大面积应用;宋元时期屋脊装饰常常使用;明清时期,吻兽的尾巴向外卷曲,形似龙,因此又被称为龙吻。这些脊兽通常被安置在垂直或斜向上升的屋脊顶端。需要注意的是,在民间建筑中一般不使用这些装饰构件。

脊兽布局、独特的外形设计以及富有内涵的寓意,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并对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祥禽、瑞兽造型和图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历史沿革

产生背景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脊是容易发生渗水问题的部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常使用瓦片相叠覆盖在屋脊上,形成一个外突的结构。然而,在视觉上,这种设计显得单调并且不够美观。此外,连接屋脊和山墙之间也是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这一过程被称为“收头”。为了增加屋脊的装饰效果,在屋脊的两端安装了一些特殊构件。这些构件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蚩吻、蚩尾、鸱吻、鸱尾等,统称为被称为脊兽。它们的形状通常像鸟或者水兽。这些构件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够防止雨水渗入屋内,并且使整体建筑更加精致和美观。

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中的汉隶,书写讲究“蚕头雁尾”,横画庄重行笔,至末端微带回卷之意。在汉代,建筑艺术走向成熟,开始出现鸱吻形状的装饰物。在当时美学风格引领下,屋顶至高的正脊两端那略高的起翘,与“雁尾”意境相仿。

西汉未央宫侧柏为梁筑成的“柏梁台”确实在太初元年(前104年)十一月毁于一场火灾,来自越地的方士说海里有一种鱼,鱼尾的形状像鸭尾,拍打海浪就能下雨,将其放在屋顶上,可以起到镇火消灾的作用。随着修建技艺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屋顶脊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摆尾造型,而是更愿意在屋顶上描绘出一个完整的神兽形象。筑屋脊上常常装饰凤凰;南北朝隋唐呈张口吞脊状,尾巴向背中央卷曲。屋顶形式基本延续“大鱼尾”的形状,逐渐在曲线和细节上进行了丰富和改良。随着修建技艺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屋顶脊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摆尾造型,而是更愿意在屋顶上描绘出一个完整的神兽形象。到了宋元时期,屋脊装饰常常是吻兽,其尾巴形状类似于鱼尾,上面还有剑把。

发展到明清时期,吻兽的尾巴向外卷曲,形似龙,因此又被称为龙吻。

形制演变

综述

在中国古代,宫殿上的装饰所用的脊兽,根据建筑等级的不同,数量和样式有固定的规定。此外,在脊兽的端头还会加上一个骑凤仙人。然而,民间建筑并不允许使用脊兽,而是更倾向于在脊端装饰一些具有避祸纳福寓意的人兽形象。只有一些较高等级的祠庙建筑才会使用。在宋代建筑中,檐角处常常装饰嫔伽佛教传说中的神鸟、人面鸟身,因为它们被认为歌声特别优美,也被称为妙音鸟。到了明代,皇帝开始推崇道教信仰,人面鸟身的嫔伽逐渐演变成了骑着凤鸟的道家仙人形象。

脊兽的造型逐渐丰富多样,包括正吻、仙人走兽、兽头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上还有吞口、瓦猫等造型的脊兽。

皇家使用

等级和秩序,一直是王权甚为重视的“礼仪”,从建筑尺度、砖瓦到脊兽,无一例外。古代,只有“金銮殿”之顶垂脊兽(脊兽类型)才配十个脊兽。中和殿保和殿只有九个,其他宫殿的垂脊上虽然亦有走兽,但都要按级递减。天安门上是九个。

其中,太和殿有一条正脊,八条垂脊,四条围脊,总共有十三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两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一只,八条脊就有八只。在垂兽前面是一行跑兽,从前到后,为首的是骑风仙人,其后是十只小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鱼、獬豸、斗牛、行什。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太和殿是唯一有十个饰物的建筑。

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最前面龙则十分稳定,没有被“裁员”。

当屋顶仅有垂脊时,则只设走兽;但屋顶为歇山时,则以战兽为分界,将垂脊分为兽前、兽后,兽前安放走兽。在瓦件普遍应用的时代,就有脊兽出现了,相当于一种“反重力装置”。源起瓦面向斜下铺设,需要用铁钉稳固,而为掩饰钉件的痕迹和防锈,这才在上面加上小兽形象,充当“钉帽”来美化建筑。随着后期布瓦技艺的进步,不再需要铁钉固定,脊兽也作为副产品保留下来,成为屋顶上灵动所在。

民间使用

宋元之际,普通民宅不得随意使用脊兽,否则将予以严惩。作为替代,民间常使用一种“鹅项衔脊的屋脊构造,后世也称其为“清水脊”,其屋角翘起如鹅项,朴实亲切。在中国北方,常见有在正脊上加盖楼阁的做法,这种脊刹被称为“吉星楼”。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靠近沿海,经济发达、文化交融,反映在屋顶脊饰上。民间建筑也并非“豪横”取胜。武侯祠本为祭祀蜀汉君臣的祠庙,其屋盖正中却出现弥勒佛的形象;强风肆虐的沿海地区,常在屋顶置一小狮像,为“风狮爷”,用来求一方风调雨顺;云南省农村地区民居常见“瓦猫”,长相凶萌,地人将它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迎向辟邪方位,口置五谷时,象征“五谷丰登”,张大嘴时,意吸纳“五路财富”。在江南地区,古建筑精致秀雅,脊饰上也多采用蟠桃、佛手、石榴等作配搭,相比于的神兽,更加相得益彰,地域文化呼之欲出。

构件特点

形制特点

脊兽由瓦烧制而成,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琉璃瓦分为瓦件和兽件两大类:瓦件主要有正脊、垂脊、兽前、兽、戗脊、博脊、角脊、筒瓦、滴水、脊筒子、线道瓦、通脊、承缝连砖、博脊瓦、瓦当等几十种。兽件主要有正吻、脊兽等十多种生动的雕塑造型。

脊兽处于檐角最前端的瓦片位置,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瓦片向下的压力以及恶劣天气的侵蚀,用来加固檐角最前端的瓦片。

数量

建筑地位越高,脊兽数量越多。

唐宋之际,皇家宫殿屋檐上只有一个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清代已经形成了如今常见的“骑凤仙人”领头的小动物整齐队列的模式(10只)。除骑凤仙人外,古人为它们的顺序编了一个顺口溜:“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太和殿是唯一有10个饰物的建筑,代表了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以紫禁城为例,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场所,象征着皇权,设神兽10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乾清宫为帝王理政、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毁,设神兽9个;坤宁宫为皇后寝宫,清代为祭神及结婚之用,设神兽7个;东西六宫是妃子住所,设神兽5个;某些配殿,用3个或1个。

造型及位置

综述

屋顶上的动物依据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在正脊两端的称为"正吻",也叫"吞脊兽"或"吻兽";在垂脊,戗脊上的叫"垂兽"或"戗兽",因为这些兽头都沿屋脊向外呈嘹望状,因此也叫"望兽;在围脊四角上的叫"合角吻兽",在岔脊上的一列小兽叫"仙人走兽"。

正吻

古代建筑的正脊两端通常会装饰成吞脊状的吻兽,被称为“正吻”,也有人称之为鸱吻、龙吻或大吻。正吻的位置通常是在屋顶和山墙交汇处,需要严密封堵以防止雨水渗入破坏整个建筑。正吻的造型寓意着喷水镇火保平安。据说正吻喜欢登高眺望,背上插着一把短剑,这把宝剑据说是晋代名道士许逊的物品,插在正吻背上以防止其逃跑,使其永远喷水镇火。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妖魔鬼怪怕许逊这把扇形剑,因此将其放在正吻上也有避邪之意。

正吻多用于高等级的建筑物,如宫殿等,有很悠久的历史,最初并不是龙形。《三礼图》中描绘的周王城宫殿上就有鸟形、鱼龙形的装饰物。

仙人走兽

脊兽按顺序分别是由下至上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 、斗牛、行什

脊兽中出现的动物被称为走兽、仙人走兽、垂兽等(或俗称为“小跑”“走投无路”)。后来走兽的造型、名称、顺序被相对固定下来。其排列顺序是:仙人骑风(鸡)、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仙人骑凤”是排在垂脊最前面的走兽,固定着垂脊下第一块瓦件。传说仙人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闵王,兵败后被追兵紧逼,逃至河边为水所挡,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至面前,闵王骑凤而渡,逢凶化吉。古人请他镇守脊端,借“乘鸡(吉)飞翔(祥)”的寓意,讨吉祥之意;脊兽龙造型身上有鳞,龙可以呼风唤雨;脊善凤凰头部造型像鸟,翅膀拖地,凤凰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脊兽狮子造型是头部卷毛,狮子代表勇猛、威严;脊善天马造型特征是脊背上有一对翅膀,天马可行空无阻,独来独往;脊兽海马造型似马,海马代表威严与忠勇;脊兽狻猊外形特点是面似狮子、披发,传说狻猊能食虎豹,有率领百兽之威望;狎鱼外形特点是身上有麟,是海中异兽,传说它能兴云播雨、灭火防灾;獬豸外形特点是独角、形似羊,是传说中的猛兽,能辨别是非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脊兽斗牛外形似牛,身上有鳞甲,是海中异兽,能兴云作雨、镇火防灾;脊兽行什外形为猴面人身,有双翅膀,手握金刚宝杵,传说行什能降魔防雷,排在脊兽最末故称行什。

兽头

兽头包括垂脊兽头、戗脊兽头、檐角套兽、围脊四角的合角兽4种。其中,垂脊兽头是固定垂脊的大兽头,一般在垂脊中部;戗脊兽头是安装在戗脊上的大兽头,也在戗脊中部,多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上;戗兽是兽头形状,它将戗脊分为兽前和兽后,兽头下是走兽;檐角套兽是安装在檐角尖上的兽头;合角兽是围脊四角的脊兽,起固定围脊和装饰的作用。

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强调人与 自然具有内在统一性,人对自然有敬畏之心,自然又被人所用,既依赖于天,又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命运 。“天人合一”的前提是“敬天” ,出于对自然的敬畏 ,人们将神界的神兽作为崇拜的图腾 ,古人将神兽形象安置在屋脊之上 ,化作脊兽,以祈求风调雨顺 ,寄托美好祝愿。;在民间艺术中,一枝一草都能被赋予美好象征 ,吉祥图案被运用在建筑、家具、手工艺品中。古人掌握了建筑科学的建造方法,借助神兽的功能组合,以其作为避雷装置,得以避开雷电灾害,趋利避害。

在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 ,脊兽充当着稳固和美化建筑的角色,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不竭动力生生不息一代代传递。经过意象加工的脊兽,表达了古人对于幸福的美好追求和愿望,蕴含着数干年博大精深的中华 民族文化。脊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传统天人合一、君权至上和“阳刚阴柔说”思想的传统文化内涵。

功能应用

实用功能

脊兽是应用于建筑上,通常由瓦制成。在高级建筑中,常使用琉璃瓦作为脊兽的材料。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木栓和铁钉,以防止漏水和生锈,并且在连接部分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例如,戗兽用于固定戗脊,而檐角套兽则用于防止雨水侵蚀檐角。

装饰

脊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美感,使古建筑雄伟壮观;也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并且美化建筑外观。

镇宅辟邪

中国古建筑屋顶通常采用木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易燃的特点。在屋顶的垂脊上常常雕刻着各种形象的小动物(脊兽)。这些脊兽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可以保护建筑内的人们健康平安。

代表建筑

太和殿

太和殿作为帝王盛世会聚之地,祭祀之所”,是故宫建筑之首 ,等级最高 ,规模最大,细磨精建而成,其屋檐上的脊兽具有代表性。太和殿屋顶上的一对琉璃龙吻,是故宫中最大的装饰雕塑之一。每只龙吻高约4米,重约4吨。这些巨大的龙吻呈四爪腾空状,张开咆哮的龙口衔住正脊。与其他传统的龙形雕塑不同的是,它们没有角,而是长着一条鹞鹰般的尾巴。此外,每只龙吻背上还插着一把宝剑。传说负责扛梁抵罪的龙吻因为负有罪孽,在这个位置上被要求永远驻留,并将长剑深深地插入背部作为永不解脱的象征。

李渡口

李渡口村位于郏县县城东北,距县城8千米,有“民间脊兽博物馆”之称。 李渡口村建筑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为牛、狗、鸡、鸟、鱼尾等造型。这些形象从正脊的中心开始向两端对称呈奇数排列。从当地放置脊兽建筑的整体线性特征来看,平稳规整,两边略向上翘起 ,弧度很大,向上飞翘 ,其多趋向于活泼自由、精细俏丽的线性特征,更显得屋顶造型整体大气沉稳、简洁有力。

相关文化

迷信之说

舍身救主

经过学者多年的研究,给脊兽一个结论,在于它能够“舍身救主”。比如说雷电袭来的时候,往往是先击垂脊兽,雷电是有电能的,电能有大有小,如果电能击到这个上面了,它的电能就在这个地方消失、中和了,就不会再烧建筑物了。

《明史·五行志》中,记载明代发生了十三次雷击事故,其中有六次就是雷击了脊兽,后来发现雷电只把脊兽击碎了,但未击毁建筑。有一次,午门上的脊兽是九个,给雷电击坏了五个,就没再击毁别的东西。科学解释来看,其实是避雷功用。

民间俗语

五脊六兽

北方人总爱用“五脊六兽”来表达心事重重、精神萎靡靡、百无聊赖之感。“五脊”,指的是古建屋顶立面相交处的五条基本“隆起”处,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六兽”的说法则更为多样,一说为正脊上的吻兽与垂脊上的五个走兽,一说为正脊端头的吻兽、吻背面的背兽、战脊端头的兽(也叫垂兽)、垂脊上的一排走兽(也叫跑兽)、仔角梁端头的套兽、围脊上的合角兽等共六种。第二种说法应为针对歇山顶特有,只因除垂脊外,歇山顶还特有脊、角脊等构件,对应兽、套兽;围脊则是重檐屋顶层相交处的名称,对应合角兽。

中西比较

东方和西方的中古建筑粗看有很多不同,实际上却有非常多相似之处。中国的脊兽和欧洲的石像鬼,都是把传说中的东西安在房屋或者建筑群的某处,简而言之也都是为了辟邪,其实一个是瑞兽,而另一个却是魔鬼。哥特式建筑中的石像鬼是一种半人半兽造型的排水龙头,面目狰狞,长着蝙蝠的翼和尾,百分百传说中的恶魔形象。相传,这些雕像假使被亡灵巫师在其中灌注了生命,便能够活起来。它们有着石头般坚硬的皮肤,虽然说刀枪不入,但是弱点也很明显,是惧怕光线。教堂中的石像鬼(恶魔)实际上揭示了人类心灵中的恶之花。

中国古建筑中的脊兽具有亲和力,体现了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为祥瑞的标志,中国人在建筑上使用吻兽可以说体现了一种"房脊上的龙文化”。不论是宫廷或是民间的建筑,都希望借着屋顶的这些瑞兽,守护家宅的平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相关衍生

2023年6月30日,原创的动画片《如福侍卫队》在爱奇艺、奇异果TV等平台同步上线。该片讲述的是蹲守故都古籍图书馆屋檐多年的五只脊兽,因为战斗失利,坠入都市。9岁女孩徐菲菲收留这帮脊兽精灵,并慢慢学会了使用召唤脊兽们的令牌,而脊兽们也恢复了神奇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如福侍卫队,留在菲菲身边,化身她的得力助手。

价值意义

实用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是最容易渗水的部位,为防止雨水侵灌屋内,脊兽装在钉子上,作为古代建筑的屋脊是屋顶坡面的交接处起了护钉防锈和加固的作用。其次是防火的作用。古代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鸱吻造型的脊兽是一种非燃烧材料制作的,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处。鸱吻的须是金属导电体,通过建筑物与大地相连,起到了原始“避雷针"的作用。“鸱吻”吐出一根金属的舌,向着天空,舌根和一根着地细长低碳钢丝相连,地把空中云层电荷安全地传送到大地中去。

传统文化

祥禽和瑞兽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元素,其造型和图案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形象起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世界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思想文化和生命哲理。经过多代人的演变和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祥禽和瑞兽的象征意义变得更加丰富和统一,它们的造型成为了精神的表达,思想则通过纹样来体现。祥禽和瑞兽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代代相传,并且在古代社会成为鲜明的标志之一。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周边影响

明清宫殿的脊兽制度还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朝鲜王朝宫室上亦有“仙人走兽”,但名称造型全异。自屋脊前端开始,包括大唐师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二鬼朴、二口龙、马画像、三煞菩萨、穿山甲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