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白毒伞 :一种有毒的菌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19:13

致命白毒伞,学名白毒鹅膏,又名大白伞、白毒伞,为鹅膏科鹅膏属毒蘑菇。在中国,致命白毒伞分布于华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生长于亚热带阔叶林中地上。在广东省3-5月出菇,在云南省8-10月出菇。

致命白毒伞的菌盖直径4~8cm,白色,中央有时米色,边缘平滑。菌柄长7~9cm,直径0.5~1.5cm,白色,光滑或被白色纤毛状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基部近球形,直径1~3cm。菌环顶生至近顶生,膜质。菌褶离生,白色,稠密;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托浅杯状。各部位遇5%氢氧化钾变为黄色。球形至近球形,光滑,无色,淀粉质。

致命白毒伞的毒素为鹅膏毒肽和毒伞肽,鹅膏毒肽和毒伞肽中毒以潜伏期长为特点,毒素的毒性强而且稳定,对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中毒者大多数为肝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90%。据统计,2000-2014年,致命白毒伞在广东省地区引发了22起中毒事件,导致89人中毒,45人死亡。

概述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是近几年广东发现的新品种。

英文名称:鹅膏属 exitialis Zhu L. Yang \u0026 T. H. Li

形态特征

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4—7cm ,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 ,粗0.5—1cm ,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菌托肥厚呈苞状。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

生境与习性

常在树锥栗属 fissa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广东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吉林省、辽宁沈阳、江苏省福建省、安徽、陜西、甘肃省、湖北、湖南省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

毒性

剧毒,一个约50g(一两)的白毒鹅膏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白毒伞”的中毒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一般为8至10小时。误食大约一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经过处理后,第二天这些症状会缓解,进入“假愈期”,但第三天就会进入肝损害期,病人转氨酶急剧升高,严重的出现肝衰竭,抢救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中毒反应

这两大类毒素中毒以潜伏期长为特点,毒素毒性强而且稳定。主要对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为严重。患者多以肝功能衰竭致死。死亡率高达90%,甚至100%。

其发病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时期:

①潜伏期可长达6-24(48)小时;

②胃肠炎期,即有胃肠症状表现;

③胃肠炎症状过后似恢复正常,为假愈期;

④在假愈期实为毒素破坏内脏器官开始为内脏损坏期;

⑤进入精神症状期后,往往会出现肝性脑病引起死亡。轻者可进入恢复期,一般10-20天后恢复正常。若及时判定为含此类毒素的菌中毒,应对患者尽快做好以保肝解毒为主的抢救治疗措施。

又现广州

近年曾导致数十人死亡的致命白毒伞2008年又现广州。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泰辉博士等人2008年3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黧蒴锥树林采到了约半斤的剧毒蘑菇———致命白毒伞。

据李泰辉博士介绍,每年3-4月的潮湿温暖季节,是广州地区致命白毒伞等毒蘑菇大量生长的时期。由于冬天刚过,雨水充分,估计今年春天毒蘑菇的生长较旺盛。致命白毒伞这种剧毒蘑菇生长在蒴树林下,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相当普遍。白云山、华南植物园及天鹿湖等地的藜蒴树林均可见这种大量生长的致命白毒伞。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特别不要采食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

冬天现身

2010年1月3日,广州市有一家8人(包括2个小孩)因误食在白云山采集的白色毒蘑菇而中毒!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毒蘑菇专家李泰辉研究员鉴定,该白色毒菇就是广东大名鼎鼎的头号毒菇杀手——致命白毒伞!

据了解,这次在寒冬1月就有人采集并误食致命白毒伞中毒事件尚属首次。往年致命白毒伞均在早春时节(3月份左右)出现,最早出现的记录也是2月中旬。自2000年广州发生误食致命白毒伞的严重中毒事件(9人中毒8人死亡)以来,每年都有此类悲剧发生,目前已有数十人因误食致命白毒伞中毒死亡。

中毒事件发生后,李泰辉、邓旺秋等人在白云山西门附近的山上又采到了约半斤的致命白毒伞。李泰辉提醒公众:这种白色毒菇外形类似某些可食蘑菇,但它含有剧毒毒素,50克即可使人致命。

错误识别方法

色彩判断: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站不住脚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肉褐环柄菇秋生盔孢伞等。此外,某些品种的蘑菇,虽然属于同一个属,但有些有毒,有些却无毒,与银器、大蒜同煮会变黑,很多人相信这种毒菇识别方法,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即证明有毒。其实毒蘑菇和银器、大蒜同煮后并不会变色。毒蘑菇破损后会流出乳汁,这种说法也是不靠谱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后流出的乳汁均变成蓝绿色,但这两者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专题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广东省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

正确加工处理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小常识。

参考资料

搜狐 “致命白毒伞”3天毒倒7民工(组图)2005年03月23日.news.sohu.com.2010-03-03

白毒鹅膏菌.中国科普博览.2024-08-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