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户村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0 12:03

良户村,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位于高平市西南15千米处,村域面积3.78平方千米。 

良户村属于高平市西部丘陵沟壑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正冲虎头山,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村落整体形似展翅欲飞的不死鸟,古民居择吉而建,东西较长,北高南低,高低错落,结构精巧。古街道以观音堂至祖师庙为中轴线,依次分布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等。古街巷多为沙石铺地,格局保存完整,脉络清晰、景观连续古朴厚重。  村内保存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户玉虚观及晋城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良户蟠龙寨等文物古迹。 

2012年12月17日,良户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历史沿革

良户村历史悠久,战国时期长平之战时,这里是秦军东进的必经之地,周边空仓岭、安贞堡、秦城、马游、康营(古光狼城)、皇王寨、皇王头、古寨等和长平之战有关的地名可为佐证,村落最早出现于这个时期。

相传唐朝中叶,郭、田两大家族在此形成村落,故古称“两户”。

从宋代初年开始,陆续又有王、李、秦、赵、张、高、邵、宋、宁、苏、窦等外姓人家迁居此处,人口增加,村落扩大,至元明时已很具规模,称高平县都善乡蒲泉里梁村。

明清实行里甲制,从村内清康熙六年《关帝庙创建碑》和乾隆王氏家谱可知,良户村称通义里梁扈,又称梁户;

清同治六年(1867)全县设30都100里,良户村属第23都通义里;

宣统年间属高平县通义西里八村。

民国初年废里甲制后属三区下董峰主村(编村);

解放后至今属于原村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良户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村域面积3.78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良户村所处的地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自然资源

良户村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可以烧制砖瓦;地面多砂石,可作为建筑基础构件;西部山区有大量原始森林,可作为木结构建筑的大木用材。 

行政区划

政治

2006年,良户村启动历史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工作,同年制定《良户古村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良户古村村规民约》,2008年委托太原理工大学编制完成了《良户古村保护规划》。村委会和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大大提高,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原生态保护。统筹处理古村保护和宅基地建设。协商国土规划等部门,依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在古村外面的合适地块统一进行新农村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古村保护和村民住房矛盾。

近年来,良户村委将古村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9年启动维修工程,保护维修蟠龙寨过厅、门楼、东西寨门楼,城墙、院墙、照壁、木雕等,2010年启动维修村中的国朝军功院、李家院、高家院、扶凤阁、魁星楼等,累计投资240万元。村委还投资10万元成立良户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已组建了良户凤凰女子乐队,展示良户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街道士”“跑旱船”“跑马”“九莲灯”,并且准备回复解放前的“出旗山”等演艺节目。如今,良户村委顺应民意,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和提高农民素质构建和谐村落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建设,女子秧歌、健美操、柔力球等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村民喜欢。良户古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不仅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也深得百姓民心。山西省住建厅将良户列为保护工作的样板村,并积极申请到国债资金的扶持。山西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关于我省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确定良户古村和碛口镇张壁古堡西文兴村后沟村五台山周边村落具备了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基本条件。一是文化遗址和文化信息保存较完整;二是村民世代繁衍生存于此,保存了相对固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三是具有较高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的价值。未来几年将积极开发利用,以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积极的利用和很好的传承。 

人口民族

良户村中主要民族为汉族,据2020年7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有户籍人口1527人,常住人口1300人。

文化

历史人物

田逢吉,字凝只,号沛苍,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选翰林编修,累官内国史院学士,终浙江巡抚。

田光复,田逢吉堂弟,清代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

田长文,田逢吉之孙,清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 

文物古迹

良户玉虚观

良户玉虚观位于良户村东南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户玉虚观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南北长98米、东西宽35米,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现存有正殿及西耳殿、中殿、西配殿、南房、魁楼。其中,正殿、西配殿为元代建筑,中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建筑。魁楼重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南房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七年(1812年)。正殿台基上有金朝大定十八年(1178年)题记。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新修玉虚观记》记载,全真派道士申志谨是在原道观基础上修建了玉虚观。此后,明清两代亦留有修缮记录。   

良户蟠龙寨

良户蟠龙寨位于良户村北面,2013年1月29日被晋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晋城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良户蟠龙寨是以侍郎府为中心的一个封闭型的寨堡,有北门、西门和南门三道堡门。北门通凤翅山,今不存;西门隔小河通向良户村,门楼高三层,外额镶石匾,上刻田驭远亲书“接霄汉”三字。楼上祀白衣,敬观音,以保子孙;南门为主门,位于东南角,门楼高三层,外额镶刻“蟠龙寨”石匾。 

风俗民情

古代多数家庭是耕读传家,从遗留的大量门匾题字可以看出古代注重文教,民风淳厚。据老辈人讲,过去村子里面可以不出村子就能解决基本生活大宗商品,有商铺、丝绸布店、杂货店、铁匠铺、当铺、染坊、榨油坊、木匠店等等。当地人现在都保留了加工金银首饰打铁倒铝锅等手艺,俗称小炉匠。煤铁林木石料资源丰富,建筑用的砖木生石灰都可以就地取材。每年的正月十七为祭祀祖先神灵兼娱人娱己的闹社火节日,晚上还有散路灯、打铁花、八音会等娱乐活动。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良户村属于高平市西部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落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正冲虎头山,西有老马岭,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原村河(明公河)从西向东横贯全境,折向许河,汇入丹河,被称为良户村的玉带河。旧时,东沟河自蟠龙寨之东流出,成为自然屏障;寨沟河自凤翅山流经良户和寨上之间,经村东汇入原村河(明公河);西沟河自凤翅山经村西沟流入原村河。三条河流由不同方位将良户环抱,加上由老马岭经章庄流来的瓦寨沟河,形成四河会水的环境。总体上,良户村负阴抱阳、四河会水,资源条件较好,是农耕文明背景下一处理想的人居聚落。 良户村选址格局分析图 

空间布局

良户村主要由良户聚落和寨上聚落两部分组成。从聚落形态上来看,良户村形似不死鸟。双进士院为其头,东西街为两翼,鸽子院后院是尾,相传在鸽子院后院旁有田家后花园,内有两排银杏苗木围院,乃为凤凰尾翼。从聚落结构上来看,由真武庙与观音堂形成的正街是良户村的中轴线。东街、西街、太平街、后街、抱厦底街五条东西向的主街道,加上南北向的圪塔巷、马家圪洞、南楼圪洞等巷道编织构成了良户村的道路格局骨架。大量完整而集中的民居院落有序地排列在街巷两侧,与街巷一起构成了村落的基底形态,三官阁、白衣阁、古楼阁、观澜阁、六宅阁、圪塔阁、文昌阁、关爷阁等分别成为良户村的主要出入口,是村落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院落形制多样。最常见的是三合院,即簸箕院,没有倒座。也有北方典型的四合院,棋盘院和曲尺院等。 

民居建筑

良户村是清代高平市号称“三阁老”之一的田逢吉故里,民居古建遗存十分丰富。那高低错落的阁楼老房,结构精巧的院落布局,美妙绝伦的“三雕”艺术,无一不透射出古朴厚重的明清风貌和人文遗物。

良户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三面环山,一面绕水。主要建筑依自然形势顺势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主要街道有后街、西街、东街、太平街和蟠龙古寨,街道多数是沙石铺砌,排水流畅,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传统民俗

节庆活动

农历七月十一是庙会,附近十里八乡村民多数是举家出动,古时附近的社会都要来送礼相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赶会看戏,兼带购买生产生活用品。曾有骡马市交易,后来由于农业机械增多才渐渐消失。

九月十三是大王庙会,主要是搭台唱戏。 

祭祀崇礼区

正月十七是村民祭祀祖先神灵、兼娱人娱己的闹社火节日,有跑旱船、推小车、舞龙舞狮、跑马、跑驴、踩高跷、九莲灯等民间文艺活动。晚上散落散落路灯、打铁花、八音会等娱乐活动。

旅游

旅游信息

入村路线

方式一:乘坐飞机抵达长治王村机场,可转乘大巴前往良户村。

方式二:乘坐飞机抵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可搭乘前往长治市的大巴,中途在高平市下车即可。

方式三:乘坐飞机抵达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可乘坐机场大巴转到太原市建南汽车站再转乘前往高平市的大巴,抵达高平汽车站后,乘坐出租车前往良户村即可。

方式四:乘坐火车到达高平市火车站,乘坐出租车前往良户村即可。 

村内导览

游线一:文昌阁→东庙→铜山关帝庙→宁家院→玉虚观→魁星楼→当铺院→观音堂遗址→世泽长→武状元府→书方圆→厦底东院→厦底西院→天→双进士院→晖于尽→张家院→高家院→郭仕直东院→郭仕直西院→郭仕直前院→郭仕直后院→王家院→李家院→田家院→袁家院→秦家东院→秦家西院→鸽子院→苏家院镇→真武庙→扶风阁→蟠龙寨→大王庙

游线二:大王庙→蟠龙寨→扶风阁→真武庙→苏家院→鸽子院→秦家西院→秦家东院→武状元府→书方圆→厦底东院→厦底西院→袁家院→田家院→李家院→王家院→郭仕直后院→郭仕直西院→郭仕直前院→郭仕直东院→高家院→晖于尽→张家院→双进士院→迓天庥→世泽长→观音堂遗址→当铺院→宁家院→东庙→铜山关帝庙县衙→文昌阁→玉虚观 

蟠龙寨

良户最有名的堡寨建筑是蟠龙寨,蟠龙寨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城堡式明清建筑群,城内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为一体,巧妙地把封建礼制与建筑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江南的秀美,是整个晋城市城堡式民居的缩影。

侍郎府位于蟠龙寨的正前方,是田逢吉的私邸,也叫田府,是蟠龙寨的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一进四院。雄伟高大的侍郎府,高门大户,斗拱十余层,门槛很高,一个巨大的砖雕照壁与门楼相对应,砖雕上用巨大的麒麟、海水、花卉、不死鸟、寿山、野生灵芝、火球、以及各种杂宝构成,总的寓意是“寿山福海”,十分精美,动人心魄。

入大门经影壁向右经过很深的胡同进入后院,向左进入侍郎府的前院,侍郎府的前院为一狭长院落,与侍郎府正院的空阔高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正院大门装饰稍微朴素,映门院墙之上仍有砖雕素面照壁,向北进入侍郎府,院内为一宽敞的方形院落,迎面可见三间大厅十分高大豪华,用材硕大,麒麟、凤凰、耕牛等雕塑十分精巧,两侧厢房门窗装饰亦很精巧,这个院落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侍郎府大院明显强调空间的秩序感,在南北中轴线上次第排列门屋、厅房、内室,特别突出了前厅的豪华庄严与等级森严,体现了天地君亲师的严格秩序,并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布局上具有坎宅门的风水意识。

为了加强保卫意识,前堂和后室没有直接相通,而是通过东侧的狭长过道绕道厅房后面方可进入,体现了浓重的防卫意识。后院之中,有倒座和门道,三雕也相当精美,只是北面正屋和侧屋仍有一种战争气息,至今不退,隐隐然有金戈之声。后室的后面为后花园,原有小姐院落“居贞吉”,是田氏家族女儿及女眷游玩的主要地方。闺房、绣楼等还有残墙。后花园也是从东面的狭窄通道进入,仍有防卫意识。原有建筑除美观实用外,也有一些江南之风,据说是因田逢吉浙江省园林之中带回一些珍贵花木和工匠修建,南北合璧形成的。门楼、影壁、厅房、后院、后花园构成了中原地区北方诗文大家的完整建筑群,既有森严的等级秩序,又有严密的防卫层次,还有活泼的娱乐园林,既丰富了乡村建筑的多样性,又体现出官宦家庭尊卑有地的和谐统一,后花园反映出希望儿女们自然成长的活泼气息,也反映出希望女子们温柔顺从的封建道德意识。

玉虚观

良户村还保留了许多古老庙宇。这些庙宇主要集中分布在古村落的东南角,像是一个专门规划的宗教区,最古老的是南边的玉虚观,东南方的高台上前临河流,后屏村庄,主要庙宇特别集中,从东往西依次是祭祀商汤的皇王宫,祭祀关羽关林,祭祀地方神灵的白爷宫,从现存状况来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但白爷宫为新修的,祭祀的白爷,在当地流传很神秘,不知为何方神灵。

村中的四边上,原有进出的高阁,以控风水和平安,但今天只有部分建筑留存。1958年大炼钢铁时,鼓烧火了,钟炼钢了,塔倒了,庙也拆了不少,许多石碑被烧炼了生石灰,更多的石碑用于修筑章庄水库,村中的文风下降了不少,留下了历史的遗憾。如玉虚观后的“德茂典”当铺院,历史上就非同一般,早在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已为著名的晋商家族了。

在这些庙宇中,最有影响的是金元古庙玉虚观。玉虚观是良户村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庙,规模也最大,南北长98米、东西宽35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正殿高约10米。台基须弥座明确记载为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创建,工程浩大,原建于原村河河边,后由于人工治理河道,原村河偏向南行,玉虚观下街成为繁华的交通要道和村中主要街市。

玉虚观门窗的做法,极富地方特色,为蒙古包式的门形式,富有元代游牧民族的统治气息。窗户为直棱式,而且窗边装饰锯齿纹木片,与我市同期保存下来的全国最早的古代民居———姬氏民居(在高平市城区)如出一辙,其古老程度可见一斑,一块金朝的状元碑矗立其中。

玉虚观正殿面宽五间,门的形制富有元代特色。玉虚观后殿有精美的琉璃屋脊,很可能是元代时期的工艺,十分雄伟精美,所塑龙身遒劲有力,具有元代风格。

当代著名古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良户古村落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山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

大王庙

大王庙位于良户村东南一高岗上,紧邻原村河,村人称二道河,坐南朝北,面向大河,“地据岗峦,位正离宫,面临大河,诚巍巍巨观也”。

皇王宫

皇王宫即汤王宫,也称东庙,现存主殿,东西云堂已经残破,山门兼代过道,南边残存土戏台一座。从牌匾看,为明代建筑,民国后分给村民居住。  

侍郎府

蟠龙寨侍郎府位于蟠龙寨的正前方,门前原有一高大石牌坊,上面题刻着田逢吉的功名和为官历程。侍郎府左右分别有东宅西宅和田氏祠堂,三个建筑基本上呈品字形分布,西宅的创建年代稍远,约为明代中期,侍郎府和东宅创建年代稍晚,为明代中晚期所建。

当铺院

当铺院位于良户村东街北侧,马家圪洞巷的东侧,座北朝南,东西宽19米,南北长23米,占地面积为437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后院向东另有一跨院。大门开于西南,占地面积为424平方米。门前有砂石台阶4级,门上门额木刻“德茂典”三字,俗称“当铺院”。 

双进士院

双进士院位于良户村正街南尽头,当地人叫作南搂圪洞,相传为凤凰头。双进士院由郭邦础父子创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因家中有两人获取功名而被称为双进士院。该院坐北朝南,原有四进院,后来由于修路第一进院被拆毁,称为前院和后院。占地面积765平方米,在原村河改道前,紧邻岸边。 

阁子院

阁子院位于良户村北端,相传为凤凰尾。该院由两个三合院南、北纵向组成,东西宽19米,南北长34米,占地面积646平方米,基址平坦,但与后巷有将近4米的高差。 

郭仕直院位于西街的尽端,唐槐古树的西侧,因门前曾有两个石狮子又被称为狮子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花梁上记载的宅主人为田,后为郭家所有,称“郭仕直院”。该院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东西三跨,共四个院子。正中两进,中有厅房,分别被称为郭仕直前院、郭仕直后院,东西各跨一院,分别被称为郭仕直东院、郭仕直西院。

王家院

王家院在鼓楼巷的西侧,与李家院隔街相望,门前挂有“邻古居”牌匾。该院坐北朝南,南北长34米,东西宽窄不一,短边21米、长边25米,占地面积810平方米。其平面形制,有异于村中大多数宅院的布局方式,类似北京四合院。 

袁家院

袁家院位于太平街东段,中院南楼的花梁隐约可见万历字样,建造人似为田可耕。该院坐北朝南,原为三进,各有门户,前院改建后现仅存中院与后院。

武状元府

武状元府与书房院位于抱厦底街东侧,整个院落保存比较完整,共有四大院落组成,共占地面积1122平方米。院落“田”字型布局,东为国朝军功院,西院过去是书房院。它们是四个完整的院落,却又通过院内的相通的门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武状元府为三合院,正房三间,东西各带两间耳房,院落的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其形制一观便知是民居形制。

高家院

高家院位于西街中段,院内北楼花梁记载创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45年),创建人郭治。该院坐北朝南,东西两跨,南北两进,成棋盘式布局,四个院子全部为三合院。

迓天休院

“迓天休”院位于西街东段,占地面积374平方米,郭氏创建,清代后期易于邵氏兄弟,也叫邵家院。院落现存两进,南北轴线,格局完整。大门位于东南角,简洁内敛。第一进院落为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原构,无厢房,西侧建一小房。二进院落大门为拱形,位于轴线上,左右为影壁,雕饰精美。二进院正房一层门窗已被改动,东厢房为原有风格,保存较好。

获得荣誉

2006年,良户村被山西省政府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2007年5月31日,良户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17日,良户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9年12月24日,良户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公布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1-06-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