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勃朗特 :英国著名女作家、代表作《呼啸山庄》

更新时间:2023-07-25 18:00

艾米莉·简·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ë,笔名埃利斯·贝尔 Ellis Bell,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代表作为小说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合著诗集《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诗集》(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和姐妹安妮·勃朗特·勃朗特(Anne Brontë)、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均为著名作家,合称“勃朗特三姐妹”。

艾米莉·勃朗特于1818年7月30日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在勃朗特夫妇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五。勃朗特全家于1820年搬迁至霍沃思牧师公馆居住。艾米莉三岁丧母,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在家接受父亲和姨母的教育。1824年曾随同姐姐们一起前往考恩桥女子学校上学,但两个年长的姐姐在此因伤寒去世,艾米莉恩桥女子学校随夏洛蒂去罗伊黑德的伍勒小姐学校求学,但因思乡,仅仅三个月又回到了家中。1838年,艾米莉在在哈利法克斯附近的帕切特小姐学校当了六个月的老师,然后辞职。四年后,艾米莉跟随夏洛蒂前往布鲁塞尔学习外语和学校管理,在此受到了老师们的赞赏,但10月份因姨妈去世而返回霍沃思。1845年,夏洛蒂偶然发现了艾米莉的诗歌手稿,一年后勃朗特三姐妹以中性笔名联合出版诗集《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诗集》。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艾米莉和姐妹们一起在家创作小说,几个月后写出了《呼啸山庄》。1847年,《呼啸山庄》与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联合出版,但直到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后才真正引起关注。小说出版后不久,艾米莉的健康状况恶化,于1848年12月死于肺结核

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继承与发展了哥特小说传统,体现出她对基督教的接受与怀疑。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展现出一定的突破当时传统性别观念的女性主义意识。在荒原上成长的经历与对自然的热爱,使她在作品中具有相当的荒原情结和生态主义思想。20世纪以来,对艾米莉·夏绿蒂·勃朗特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形成了“艾米莉”热与“呼啸山庄”学。艾米莉也被视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曾被誉为十九世纪22位杰出诗人之一。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艾米莉的父亲帕特里特·勃朗特是一位爱尔兰人,从事神职。她的母亲玛丽亚·布兰威尔出身于康沃尔郡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艾米莉的父母在1812年12月29日结婚,并在勃朗特先生的住所哈茨黑德(Hartshead)定居,在那里生下了玛丽亚与伊丽莎白。三年后,他们搬到了约克郡。1816年,夏绿蒂·勃朗特出生;1817年,儿子帕特里克·布兰威尔出生;1818年,艾米莉·勃朗特出生;1819年,安妮·勃朗特出生。在此后,他们带着六个年幼的孩子于1820年2月25日搬到位于霍沃思牧师公馆的新家。不久之后,勃朗特太太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并患上了癌症,最终于1821年九月去世。曾经照料勃朗特太太的护士认为,在这群孩子中,“艾米莉是最漂亮的。”

在勃朗特夫人去世后,勃朗特先生变得孤僻,他的六个孩子包括艾米莉在内,没有附近的玩伴,也不被允许与村里的孩子交往。由于母亲的早逝,艾米莉很小就失去了应有的母爱和温柔,几乎没有对母亲的印象。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孩子们几乎是自生自灭,只有仆人照料他们,直到他们的姨母布兰威尔小姐来到家中承担了母亲的角色。孩子们在家里用闲暇时间编写历史、戏剧和童话故事,其中狂野、不自然、包含奇异幻想和童话色彩的故事是艾米莉最喜欢的。艾米莉从童年起就不善交际,她的感情通常对大自然及动物展露。如她喜爱与鸟和野兽待在一起,她散步的时候时常跟随着雏鸟和掌中的幼兔,她轻轻地对它们说话,并认为动物能够听懂自己的语言。

成长经历

1824年7月,勃朗特先生将玛丽亚和伊丽莎白送到考恩桥(Cowan's Bridge)神职人员女子学校,艾米莉和夏洛蒂在九月份也紧随其后。这个学校的生活条件格外恶劣,勃朗特姐妹在里面忍受着病痛与饥饿的折磨。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为营养不良和被校方隐瞒的伤寒病情不幸去世,夏洛蒂和艾米莉则在假期结束后重新回到学校。不幸的是,她们也因为潮湿的空气和糟糕的环境而生病,最终被父亲接回家中。

在此后,剩下的孩子们就在家里接受父亲和姨妈的教导。勃朗特先生经常向孩子们讲述时事新闻,并让他们阅读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而布兰威尔姨妈则教孩子们如何做各种家务活,艾米莉甚至擅长做最为辛苦的家务。

1831年1月,夏洛蒂离开家去罗伊黑德(Roe Head)的伍德小姐学校就读,一年后回到家里,把她学到的英语、法语、绘画等知识教给艾米莉和安妮。她们每天早上九点到十二点半上课,下午就去附近的荒原上玩耍。在那里,艾米莉不再是一个安静的十四岁女孩,而是变得野性、古怪、幽默。她们经常穿过斯坦伯里沼泽,走到峡谷里的瀑布旁,那是艾米莉最爱的地方。她们在那里创作故事和诗歌,画画。据她们的朋友评价,少女时期的艾米莉有一双善良而炽热的眼睛,有一个鹰钩鼻和富有表情的大嘴巴;她话不多,衣着朴素,但动作优雅,像她喜欢的野生动物一样;她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荒原上度过。她喜欢那里的自由和广阔,也喜欢那里的动物。

夏洛蒂觉得艾米莉的野性和古怪需要在学校里得到磨练。1835年,她在伍德小姐学校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艾米莉也跟着她去了那里当学生。但艾米莉很想家,只坚持了三个月就回来了。1838年,艾米莉又在哈利法克斯附近的帕切特小姐学校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但她受不了每天从早到晚的紧张劳动,身体也越来越差,于是六个月后她辞职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艾米莉在霍沃思过得很孤独。除了姐妹们,她没有任何朋友。夏洛蒂和安妮在外工作时,身心都受到了折磨。为了让家人团聚,夏洛蒂想在霍沃思开一所女子学校。1842年2月,她和艾米莉一起去了由康斯坦丁·黑格尔(Constantin Héger)在布鲁塞尔开设的一家私立学校,学习外语和教学管理。艾米莉虽然思念家乡的荒原,但她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却让她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甚至超过了夏洛蒂。她勤奋学习,在德语法语、音乐和绘画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学习期间,艾米莉有9篇法文写成的文章被保存至今,校长黑格尔震惊于她刻画人物的力度,他认为艾米莉“拥有的逻辑思维,辩论和思考的能力,鲜少男人可以匹配,更何况是女人”。然而,10月份,她们的姨母布兰威尔去世,艾米莉和夏洛蒂因此返回家中。布兰威尔小姐在遗嘱中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了三个侄女。处理完姨妈的葬礼后,安妮重返工作岗位,夏洛蒂也回到布鲁塞尔继续学习,只有艾米莉留在霍沃思陪伴父亲。艾米莉和夏洛蒂曾经试图为自己梦想中的学校招生,但是现实的困难让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

文学创作

1844年,艾米莉整理了她过去完成的诗作,把它们重新誊写进两本笔记。有的被标记为“贡代尔的诗”,但其他的并没有标记任何名称。1845年秋天,夏洛蒂无意中翻到了艾米莉写的一卷诗歌手稿,她被这些诗歌的精炼、简练、富有韵律和激情所震撼。艾米莉对姐姐的这一举动感到愤怒,认为这是对她的隐私的侵犯。夏洛蒂费了好大劲才说服艾米莉,让她接受这些诗歌是值得发表的,加上妹妹安妮·勃朗特也拿出她的手稿,并向夏洛蒂表明了她也在私下创作诗歌,事情最终有所缓和。不过艾米莉和安妮在互相读自己创作的“贡代尔”的诗时,仍然会避免夏洛蒂的参与。这一时期,艾米莉还写下了“不懦弱的灵魂是我”(No coward soul is mine)这样一句名诗,被视为对夏洛蒂侵犯隐私的回应。

一年后,勃朗特三姐妹以合集的形式出版了她们的诗歌。由于担心女性作家会受到歧视,同时又不想完全隐瞒自己的身份,她们分别取了三个中性化的笔名,只保留自己真实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夏洛蒂是“柯勒·贝尔”(Currer Bell),艾米莉是“埃利斯·贝尔”(Ellis Bell),安妮是“阿克顿·贝尔”(Acton Bell)将诗集命名为《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诗集》,其中夏洛蒂贡献了19首诗,安妮·勃朗特和艾米莉各贡献了21首诗。为了出版这本诗集,三姐妹共花了50英镑,但最终只卖出了两本。她们还把诗歌寄给了许多杂志,包括《爱丁堡评论》《都柏林大学杂志》《每日新闻》《泰晤士报》等,但只有《雅典日报》给了她们一段简短的评论。虽然在《简爱》出版后,人们对这些诗歌的评价都转向了对“柯勒·贝尔”的赞美。但在最初的评论中,“埃利斯”却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一位。

1846年几乎是艾米莉一生中最沉闷、最痛苦的日子。她的哥哥布兰威尔过着堕落的生活,被和有夫之妇的情感纠葛与欠下的债务纠缠,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她的父亲夏绿蒂·勃朗特先生则陷入即将失明的焦虑之中。为了能体面地偿还布兰威尔的债务,本就简朴的家庭更加厉行节约,为了能够维持生活,三姐妹决定靠写作谋生。每天晚上,她们收起针线,一起商议写作事宜,决定章节的划分、人物的命名与情节的进展,接着开始动笔写作。几个月后,姐妹三个每人都完成了一部小说:夏洛蒂的小说是研究比利时人生活和性格的《教授》(The Professor);安妮的小说则描写了家庭教师生活的磋磨,她将其命名为《艾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艾米莉的创作则是未来赫赫有名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小说寄出后,遭到了出版商的接连拒绝。布兰威尔此时经常因病卧床不起,勃朗特先生的视力也日益恶化,夏洛蒂也因为《教授》被退还不得不动笔开启《简·爱》的写作。9月份,手术后的勃朗特先生被宣布即将康复,视力也渐渐恢复,到了11月完全康复。不久后,《艾格尼斯·格雷》和《呼啸山庄》也被出版商接受出版。但《呼啸山庄》出版以后并不被当时的主流意见所接纳,其暴力与热情让人误认为这是一部男性作家的作品,它也一度被评论界贬抑为艺术粗糙的作品,甚至被指责为阴森恐怖、病态心理。甚至连夏洛蒂·勃朗特也无法理解小说的恐怖感等内容,以至于她在1850年为妹妹整理再版《呼啸山庄》时,为其“黑压压的恐怖感”道歉。

英年早逝

艾米莉在1848年10月感染了肺部急性炎症,咳嗽不止,感冒发烧,一走动就气喘吁吁,面色惨白。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了,也不肯接受任何治疗,还坚持要履行自己的管家职责。她勉强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不让别人为她操心,甚至拒绝看医生。直到她生命的最后几周,她才同意让仆人早上先去做些家务。但她的病情越来越恶化,她却仍然在家里忙碌着,自己照顾自己,为其他人缝补衣物,分担家务。12月19日,艾米莉病重而亡。她的家人把她安葬在教堂里,与她的母亲、两个早夭的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以及10月份去世的哥哥布兰威尔合葬一处。

家族成员

艾米莉性格孤僻,鲜有朋友,与她关系最亲密的是妹妹安妮·勃朗特。在童年时期,她们像双胞胎一样,是形影不离的伙伴,有着从未间断过的最亲密的感情。她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幻想世界——贡代尔,有关贡代尔的诗文许多是姐妹二人合作的。而相比之下,艾米莉与姐姐夏洛蒂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尽管今天人们获知艾米莉的生平,最早的来源就是夏洛蒂。

作品介绍

艾米莉·勃朗特的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由小说《呼啸山庄》和诗歌两部分组成。其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于1847年和安妮·夏绿蒂·勃朗特的小说《艾格尼斯·格雷》联合出版。在其去世后,《呼啸山庄》的手稿经姐姐夏洛蒂·澈奇整理,在1850年被再版。夏洛蒂在再版《呼啸山庄》中披露了三姐妹在中性笔名之下作为女性的真实身份。

在艾米莉·勃朗特生前,她曾经和姐妹们在1846年联合出版了《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诗集》。在她去世后,她的手写诗歌手稿经姐姐夏洛蒂用铅笔修正,又经由夏洛蒂的丈夫亚瑟贝尔·尼克尔斯整理。1895年,尼尔克斯将大部分的勃朗特手稿卖给了藏书家托马斯·詹姆斯·怀斯。收藏家阿尔弗雷德·劳和威廉·劳在距离勃朗特家族20英里的地方长大,他们从怀斯那里获得了艾米莉诗歌的手稿。1941年由哈特菲尔德搜集艾米莉诗作手稿及抄件共得一百九十三首,经仔细校勘,尽量恢复原貌,出版了《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全集》。

小说:《呼啸山庄》

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

在一个冬天,洛克伍德在约克郡租下了一个名为画眉山庄的庄园。他很快就去拜访了居住在四英里外呼啸山庄的房东希斯克利夫。由于下雪,洛克伍德不得不在呼啸山庄过夜。在房间里,他发现了一本署名凯瑟琳·恩肖的写在圣经上的日记,并做了噩梦。回到画眉山庄后,洛克伍德由于感冒卧床不起,于是听到了保姆奈莉对两个山庄里所发生故事的讲述:

30年前,老恩肖夫妇和他们的儿女欣德利·恩肖与女儿凯瑟琳·恩肖居住在呼啸山庄。一天,从利物浦出差回来的老恩肖先生带回来了一个孤儿,并为他取名希斯克利夫,把他当作自己最喜欢的孩子。这招致了欣德利的怨恨。凯瑟琳则与希斯克利夫成为亲密的玩伴。老恩肖先生去世后,去上大学的欣德利带着新婚妻子弗朗西斯回家,成为了呼啸山庄的新主人。他将希斯克利夫视为仆人,禁止凯瑟琳与其来往。弗朗西斯·恩肖在生下儿子哈里顿后死去,欣德利出于悲痛开始走向堕落。凯瑟琳虽与希斯克利夫相爱,但因其社会地位较低,最终答应了居住在画眉山庄林顿一家的儿子埃德加·林顿的求婚。得知这个消息的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

3年后,凯瑟琳嫁给了埃德加·林顿,而希斯克利夫在此时出人意料地返回,并且成为了一位富有的绅士。他时常去画眉山庄拜访凯瑟琳,并在呼啸山庄和欣德利赌博,使欣德利把财产和山庄都抵押给他以偿还赌债。出于对凯瑟琳和埃德加的报复,希斯克利夫引诱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林顿与之私奔,不久之后返回呼啸山庄。埃德加因此和妹妹伊莎贝拉断绝关系。

由于埃德加、伊莎贝拉、希斯克利夫和自己之间产生的重重矛盾,凯瑟琳在精神刺激之下生了重病,在生下女儿凯蒂·林顿之后便撒手人寰。在她临死之前,希斯克利夫潜入了画眉山庄,与她做最后的相见和告别。伊莎贝拉在结婚后受到希斯克利夫的虐待,逃离了呼啸山庄,并在南方生下了儿子林顿·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死后六个月,欣德利因酗酒离世,希斯克利夫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并接管了欣德利的儿子哈里顿·恩肖,用欣德利当初对待他的方式对待哈里顿,让他成为一个粗俗的仆人。

12年后,伊莎贝拉去世,埃德加将林顿·希斯克利夫接到画眉山庄抚养,但被希斯克利夫逼迫要回了呼啸山庄。几年后,凯蒂·林顿误入呼啸山庄,见到了表哥哈里顿·恩肖和表弟林顿·希斯克利夫。为了进一步报复埃德加,希斯克利夫纵容体弱的儿子和凯蒂产生感情,并逼迫两者结婚。埃德加死后,希斯克利夫逼迫凯蒂搬到呼啸山庄,对其进行折磨。而体弱的林顿·希斯克利夫也在希斯克利夫的长期虐待和不管不问中病重离世。

凯蒂在忍受希斯克利夫的残暴行径中,逐渐和表哥哈里顿·恩肖产生了感情,她开始教未受过教育的哈里顿读书写字。一天,归家的希斯克利夫撞见了两人一同学习的场面,两人的眼神让希斯克利夫想起了凯瑟琳,他回忆起曾经的时光,激起了内心深处的爱,失去了复仇的动力。不久后,希斯克利夫见到了凯瑟琳的幻象,他在精神错乱中不吃不喝,最终死去。凯蒂和哈里顿打算结为夫妇,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最终回归到了他们原来主人后代的手中。

诗歌

艾米莉·勃朗特共创作了将近两百首诗歌,大约一半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诗,另一半是包括在《贡代尔》传奇中的“贡代尔”诗。

抒情诗

艾米莉的抒情诗所描写的对象常常是风、雪、日、月、荒原、丘壑、川流等自然景物,格调荒僻、单纯、严峻,带有浓烈的其家乡约克郡山区的自然特征,如她在外出求学时所写的思乡诗:

艾米莉·勃朗特的抒情诗展现了她多样的思想和情感。有些诗歌表达了她少女时期孤独、痛苦和绝望的苦闷心情。另一些抒情诗中描写了大量的人类之爱,她对爱寄予希望,并将爱融于自然之中。还有些诗歌则富含哲学意味,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例如,《信心与灰心》《星星》《哲学家》《预见》《囚徒》《老禁欲者》等,都是她思考人生问题的佳作。

“贡代尔”诗

《贡代尔》传奇是艾米莉和其兄弟姐妹在1827年左右开始的幼年创作,原用散文和诗两种题材写作。散文部分署名是艾米莉与安妮,而贡代尔岛国的诗歌部分则全是艾米莉所写。《贡代尔》传奇的散文部分已散佚,诗歌部分仍保留着一些残稿。经学者整理,形成了共12章,包括八九十首长短诗的《贡代尔女王》。此外,部分学者如费尼·罗切福德(Fannie Ratchford)和德瑞克·罗派(Derek Roper)等,还尝试结合诗作拼凑出贡代尔的故事线及年代顺序。

《贡代尔女王》在形式上接近于《呼啸山庄》,是一部带有爱情色彩的史诗。故事发生在古代北太平洋的一个虚构岛国贡代尔,这里是一个由多个王国组成的联邦。女主角若西纳从一个小国的公主成长为联邦的皇后,最终成为贡代尔的女王。她的一生充满了激情、冒险和争斗,她用武力和美色征服了无数的男人和国家,但她唯一真爱的男人却在她最辉煌的时刻被刺杀。她怀着悲痛流亡异国他乡,女儿还在襁褓中便死于荒郊。十五年后,若西纳重返故国,恢复王位,但在去郊外漫游的过程中被仇人杀死。

创作特点

继承哥特传统

“哥特”(Goth)一词最初是指北欧的一支条顿民族,他们以野蛮剽悍而闻名。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后来,它又衍生出“野蛮、恐怖、神秘、中世纪”等多重含义。十八世纪中后期,贺拉斯·沃波尔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开创了哥特小说的文学体裁。这种小说通常以中世纪为时代背景,以阴森的古堡、废墟或荒原为地理环境,使用曲折离奇、恐怖刺激的情节吸引读者。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如布莱克、柯勒律治、乔治·拜伦珀西·雪莱等都借鉴过“哥特”传统进行创作。

艾米莉在写作中,对哥特小说的这一传统进行了继承:她的小说《呼啸山庄》以爱情与复仇作为主题。“呼啸山庄”的环境,也符合哥特小说的特点——山庄外面是日夜经受风暴侵袭的、一望无际的荒原,山庄内部昏暗、阴森而神秘,充满恐怖气氛。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充满率直与不羁的野性: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童年时期,不顾鞭子的惩罚,从早到晚在荒野上奔跑嬉戏。死后,两人的魂灵在荒野上团聚。对自然景物的如实描绘和超自然的描写被融合在了一起,使全书充满神秘色彩。

艾米莉不仅继承了哥特小说的传统,还对其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她没有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中世纪,而是选择了北英格兰的荒原。她也没有遵循传统的哥特小说的主题,即善恶冲突和道德探索。她认为故事的冲突不是在正确与错误之间,而是在同类与异类之间。她的目的是探讨人性的本质,深入个人的心灵,而不是简单地做出道德判断。例如,希斯克利夫虽然对其他人甚至自己的儿子都残酷无情,但他幼时受到的虐待和对凯瑟琳的真挚爱情也让人同情。小说中的人物看待世界的方式不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灵魂的相似性出发。例如,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相爱,并不是因为她觉得希斯克利夫比林顿更好,而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灵魂。此外,艾米莉对情感的处理也与以往的哥特小说作家不同,《呼啸山庄》中的人物都有着强烈而复杂的感情,小说对他们的心理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描绘。

对宗教的接受与怀疑

艾米莉勃朗特的父亲是一名牧师,她的家庭也多与神职人员往来。在她的成长经历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而这些耳濡目染的思想也对她的作品产生了影响。在少女时期,艾米莉常常思考与上帝和灵魂善恶相关的问题。她对现实生活充满悲观意味与厌世色彩,认为人世间的痛苦是灵魂解脱的必要过程,相信只有依靠对上帝的信念,才能获得解脱。如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在临死前对保姆奈莉说,最讨厌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尘世牢笼,她厌恶在此被囚禁,而盼望逃到极乐世界中去。

然而,艾米莉叛逆的个性和独立的头脑使她对宗教怀揣着叛逆,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异教的奇想和对宗教的怀疑:《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思想表现出对现实世界和人生的强烈否定。他和凯瑟琳在少年时期无视一切世俗道德和宗教观念,常常把宗教书籍踩在脚下、扔进狗窝,而整日游荡在荒原之上。他们身上有着不受到基督教的束缚的野性,从来不把上帝和天堂放在眼中。而小说中对仆人约瑟夫的描写也充满反讽色彩:约瑟夫整日用《圣经》中的经文说教,但却毫无善良情感,而且把肮脏的钞票夹进《圣经》之中。在对宗教怀疑的同时,艾米莉却把自然视作了灵魂的归属地,如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死后在荒野上游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女性主义意识与反抗

在艾米莉所处的时代,婚姻是解决妇女一切问题的最佳途径,全社会推崇女性成为将自己完全奉献给家庭,只以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存在的“家庭天使”观念。女性只能从属于家庭,而没有自己独立的个体身份。

作为女性作家的艾米莉的作品中则体现了突破这些观念的女性主义意识。《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位突破“家庭天使”的形象,她并不乖顺,而是有着自由任性的性格。在老恩肖去利物浦前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时,她的回答是想要一条马鞭,这样她就能骑马厩里任意一匹马。《呼啸山庄》中的感情描写里,无论是上一代的凯瑟琳·恩肖,还是她的女儿凯瑟琳·林顿,中心人物也始终是女性。而凯瑟琳选择了埃德加放弃希斯克利夫,最终在情感纠葛中饱受痛苦而死亡的情节,也表现了父权制是吞噬女性自我的牢笼。

在艾米莉的“贡代尔”诗中,女性主义意识则更为突出。它的女主人公是公主、王后、女王,不仅统治自己的国家,还征服与主宰别的国家,突破了传统英雄传奇中女主角从属、被奴役、被主宰的地位。

荒原情结与生态意识

艾米莉成长于北英格兰约克郡的荒原,荒原的神秘与宁静给她的精神带来了慰藉与满足,使她形成了牢固的荒原情结。她天性热爱自然、崇尚自由,且深受当时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与雪莱的影响,形成了崇尚自然的生态意识。

荒原这一空间激发了艾米莉的创作灵感,《呼啸山庄》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从小在荒原上生活,与当时的文明社会形成了对立。在小说中,处于荒原的呼啸山庄阴森、严峻,象征着荒蛮的自然;而四英里外的画眉山庄则鸟语花香,象征着文明世界。凯瑟琳嫁给埃德加,是文明世界对自然世界的入侵与改造。但她的不幸死亡,却在自然与文明的对峙中展现了艾米莉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维多利亚时代的拜金主义、等级制度,同样遭到艾米莉的猛烈攻击。

在作品中也多见艾米莉对寂静广袤荒原的自然书写,可见荒原所赋予她的环境想象。自然不仅仅是作为人类活动的背景与陪衬,而是以人类的精神家园与精神栖息地的面目出现,这一切都增添了小说的生态意蕴。

人物影响

艾米莉在很长时间中都被人忽视,20世纪以来,情况有所改变,其名声甚至超过了姐姐夏洛蒂。在世界范围内,《呼啸山庄》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受到大量读者的青睐。《呼啸山庄》以作者“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和她“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让读者们震撼;此外《呼啸山庄》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被改编为多部电影,艾米莉也以她这部唯一的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者、作家和普通读者对《呼啸山庄》神秘而又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充满了好奇,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索隐”,形成了“艾米莉”热或“呼啸山庄”学。此外,艾米莉的诗作价值也逐渐被发掘出来,她被视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曾被誉为十九世纪22位杰出诗人之一。

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也深受中国读者喜欢。小说《呼啸山庄》是在三四十年代被介绍到中国的,最早的版本是1933年上海华通书局所出版的伍光建翻译的《狭路冤家》。自上世纪到现在,尤其是1980年以来,《呼啸山庄》在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全译本、改编本、简写本和英汉对照本,其中最为经典的版本是杨苡在1955年所翻译的版本。《呼啸山庄》这一译名由她首创,并被后来所有的译者沿用。对这部书进行评价和研究的中国学者有很多,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呼啸山庄》更成为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焦点。艾米莉的诗歌不像其小说那样得到比较系统的翻译,而是较为零散的流传。较为完整的辑录为199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勃朗特两姐妹全集》中第8卷的《艾米莉与夏洛蒂诗歌全编》。

人物评价

夏绿蒂·勃朗特认为,自己的妹妹“性格天生不合群,所处环境助长了她的隐居倾向。除了去教堂或在山上散步,她很少跨出家门。虽然她对周围的人怀有善意,但她从不寻求与他们交往,除了极少数例外,她也从未与他们交往过;然而,她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和家史;她能饶有兴趣地听说他们的事,并能详细、生动、准确地谈论他们;但她很少与他们交流。因此,她脑海中所收集到的关于他们的真实情况过于局限于那些悲惨而可怕的特征,而在聆听每一个粗鲁的邻里的秘史时,记忆有时不得不接受这些特征的印象。她的想象力是一种阴郁多于阳光、强大多于活泼的精神,她从这些特征中找到了创作的素材,比如希斯克利夫,比如恩肖,比如凯瑟琳。在创造了这些人之后,她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伊娃·霍普认为,艾米莉是“胆怯和斯巴达式勇气的奇特混合体”,“她心理非常害羞,但在生理上她十分坚强,她很少对人付出深情,但她深爱的人却往往带着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温柔而热情。她宽于律人,但对自己却保持着持续不断的、最严厉的监视,从不让自己偏离目标,她将此视为天职。”

英国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称赞艾米莉:“她灵魂间体会的激情、酷烈、悲哀与勇猛 、自乔治·拜伦死后 、无人企及。”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评价艾米莉及其《呼啸山庄》时,主要持负面态度,他认为,艾米莉“是在自己灵魂的隐蔽所在找到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恩肖的”,“艾米莉是把她整个自我投入了希斯克利夫。她在她身上灌注了她的狂暴怒火,她炽烈然而受挫的性欲,她未能满足的爱的激情,她对人类的嫉恨和轻蔑,她的残忍”,“这小说写得很糟。勃朗特姐妹都写不好东西。就像她们曾经担任过的那些家庭女教师一样,她们生造出一种华而不实、学究气十足的文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呼啸山庄》比《简·爱》难读得多,因为艾米莉比夏洛蒂更有诗人气质。艾米莉·勃朗特所做的,似乎是先把我们所熟悉的男男女女都撕成碎片,然后又把那些已无法辨认的碎片重新组合起来,同时赋予它们以不寻常的生命力;因此,她所创造的人物都是超越于现实之上的,这是一种旷世罕见的才能。她使人的生命摆脱了它原本依附着的肉体;对她来说,肉体是多余的,因为她只需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的灵魂直接勾画出来。”

后世纪念

电影《奉献》

1946年,好莱坞以勃朗特姐妹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奉献》(Devotion)。这部电影由柯蒂斯·伯恩哈特(Curtis Bernhardt)作为导演,奥利维亚·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饰演夏洛蒂·勃朗特,艾达·卢皮诺(Ida Lupino)饰演艾米莉·勃朗特,南希·科尔曼饰演安妮·勃朗特(Nancy Coleman)。

电影《艾米莉》

2022年,由弗兰西斯·奥康纳(Frances O'Connor)导演,艾玛·麦基(Emma Mackey)出演的电影《艾米莉》(Emily)上映,该影片参照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改编。

勃朗特姐妹诗歌配乐

民俗音乐乐队Unthanks所发行的短专辑Lines中,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被配上音乐,并使用勃朗特夫妇家中的钢琴录制。

诗歌手稿被拍卖

勃朗特三姐妹去世后,夏洛蒂的夫亚瑟·贝尔·尼克尔斯于1895年将大部分幸存的勃朗特三姐妹手稿卖给了藏书家托马斯·詹姆斯·怀斯,其中包含艾米莉的诗歌手稿。几经辗转之后,艾米莉的手稿流传到了苏富比拍卖行,在处理后进行拍卖。苏富比拍卖行称,艾米莉的19首诗手稿极其罕见,估价在80万至120万之间。同时被拍卖的还有夏洛蒂写给出版商乔治·史密斯的一封信。

人物轶事

“拿鞭子抽他”

在勃朗特先生给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当他问艾米莉应当如何对待她的哥哥时,艾米莉的回答是:“他有时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应该先和他讲道理。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就拿鞭子抽他!”

火中救出哥哥

一天晚上,夏洛蒂发现弟弟布兰威尔的卧室里有火光。她叫来艾米莉。艾米莉担心火会惊醒父亲,因为他对火很害怕。她让夏洛蒂不要出声,然后拿了两桶水,走进了哥哥的房间。此时,安妮、夏洛蒂和年轻的仆人们缩在墙边,惊恐地挤在一起。原来是喝醉的布兰威尔在床上翻身时把灯打翻在床单上了。她用水灭了火,然后费了很大的力气,把他从房间里拖出来。她的脸色很苍白,衣服也被烧坏了。她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关掉了灯,然后回到姐妹们那里。她告诉她们已经没有危险,让她们回去休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