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绪 :代表作《范振绪先生书画选集》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1

范振绪是甘肃省文化界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知名的书画艺术大家。他擅长诗联谜语,有诗书画“全把式”之美誉。范振绪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十八年(1902年)恩正并科考试中府试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中进士,史称“龙门三击浪”。他擅长行书、草书,兼工楷书隶书魏碑诸体,用笔娴静流畅、刚柔相济,蕴正气于温雅之中。绘画方面,范振绪长于山水,偶作侠客、佛像,格调高迈,用笔圆润含蓄,深得文人山水画精髓。范振绪一生作品2万余幅,书法对联、中堂、条屏不计其数。他的生平事迹编入《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等典籍。

人物生平

清代时期

同治十一年(1872年),范振绪出生于北京,九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楼氏扶父灵柩回故里靖远县,就读于靖远县刘家寺 ,少年失,家境渐微,全赖其母楼(娄)太夫人艰难抚育,督课甚严,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他天资聪颖,勤奋笃学。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范振绪参加府试而考中举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开封市举行的癸卯殿试考取进士,初任清廷工部主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范振绪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甘肃省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甘肃籍最早的五位留学生之一  。 

光绪三十四年 (1908),范振绪学成回国,初任法部主事。 

宣统元年(1909年),任济源市县知事,曾主修《济源县志》。离任时两袖清风,百姓远道攀辕泣送,呼为“范青天”,并抬送巨匾“遗爱民间”于靖远县祖先堂中。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范振绪拒绝参与复辟活动,赴南京。 

民国五年(1916年),出任河南孟县知事,三年任期届满后回北京,深居荣宝斋以书画谋生。 

民国十年(1921年),范振绪被绥远省督统马福祥聘为记室,曾出任萨拉齐县知事。 

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期届满后,不仰仗豪门,在荣宝斋以书画为生。 

民国十八年(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市长,范振绪同往并任秘书,协同马福祥著《观澜亭记》,勒碑立于青岛海滨。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返回兰州市,被聘为甘肃省政府顾问兼省禁烟委员会委员。  兼作书画、工诗词,为“千龄诗社”中心人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应国民党西北骑兵第五军军长马步青聘请,担任教师,移居武威市。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当选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应邀随同张大千前往敦煌市,研究壁画,抢救国宝。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承靖远县之聘返,主爱新觉罗·旻宁后失修的《靖远县志》。亲自执笔,搜求详尽,修成《靖远县新志》初稿,惜限于财力,未能付梓,今仅存零星底稿。 

崭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振绪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 

1950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 

1953年12月9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任命范振绪为西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 

1953年后,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并被选为甘肃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 

1960年8月21日,在兰州综合医院然长逝,享年88岁。

解放后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当选为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被选为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由其主笔,郝进贤、吴绍、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甘肃名家联合绘画的《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长达36尺,送北京“八·一”节展出,副本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

遗言

1960年8月21日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88岁。临终嘱其夫人杜郁文:“我一生无长物,我死之后,可将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画卷》、《大痴富春山色长卷》和我晚岁所画的《祁连山色长卷》捐献给国家珍藏,作为党和国家关心我的报答。”

个人作品

后世纪念

生平事迹编入《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等典籍。1957年,范振绪主笔,郝进贤、吴绍镛、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甘肃名家联合绘画的《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长达36尺,送北京“八一”节展出,副本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范振绪一生著作有《东雪草堂笔记》、《东雪草堂诗联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燕子笺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范振绪夫人杜郁文曾向靖远县人民政府捐赠《东雪杂稿》和《王荷泽遗稿手秒本》,由县政府办公室收藏,张慎微编辑《范振绪先生诗文遗稿》油印问世,靖远县政协搜集整理的《范振绪先生书画选集》于1992年出版。范振绪的书法作品被兰州碑林收录。

范振绪墓

范振绪墓位于靖远县乌兰镇红嘴村潘家窝窝,墓园坐西向东,红砖围墙,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15米,东西宽15米,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内有4座墓冢,墓主为范振绪及其母娄太夫人、范振绪夫人等,范振绪墓在其母娄太夫人墓冢左下方,葬向北偏东85度,地面封土高大,呈馒头状,高1米,底径3米。 

墓碑“范振绪先生墓”,上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著名诗书画家范振绪禹勤先生之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靖远县委员会立,公元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背面无碑文,仅在其左下角刻“生于一八七二年阴历七月二十四日,卒于一九六〇年阴历八月二十一日,徐祖蕃书,马世仓刻字”。  碑通高3米,宽1.43米,厚0.47米。1991年清明节前又加修了墓地墙和碑亭。  该墓葬为靖远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范振绪故居

该故居位于靖远县乌兰镇靖远钟鼓楼东100多米的会馆巷,创建于清代,为四合院式建筑,坐北面南,平面成正方形,南北宽28米,东西长28米,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现存砖木结构单坡水北主房三间,通面阔10米,通进深7米,明间当心辟门,顶覆筒瓦。东房三间,单坡水砖木结构。原有东西厢房各四间,南堂屋三间,门楼和厨房,均毁于“文革”中。今为黄姓人住宅,保留北主房和东房各三间,其余为原服装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建的服装车间。  范振绪故居为靖远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风格

绘画风格

范振绪存世绘画作品以山水居多,仅有少数佛像及人物画。根据其现存世山水画作品的汇总情况,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

即1872~1911年。 由于忙于科考,范振绪没有太多时间用于绘画,故其早期作品存世不多。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振绪较早作品,是其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留学之前作于北京的一幅合欢扇,以及在日本京都赠与朋友的一幅扇面山水,仅从这两幅作品来看,其扎实的绘画功底已初现端倪。 

中期

即1912~1941年。 民国初期,范振绪开始以大量精力投入绘画创作。当时北京画坛仍受清代“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影响,范振绪学习山水画便从取法“四王”入手,不断心追手摹,水墨设色并用,通过对原作形神的把握,以严整细谨、干净利落的笔墨,灵活多变的运笔,浓淡相宜的墨色,来表现自己对明清山水“正统画派”艺术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经过对“四王”的学习研究,范振绪的山水绘画,不论从笔墨功底,还是构图乃至艺术格调,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北平又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范振绪的禀赋及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得到极致发挥,他的绘画视野变得宏阔,已不满足于仅临摹“四王”而得以“神似”。他的山水画,从先前的取法清“四王”入手,进而师宗“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上溯至宋、五代十国,遍临历代山水画名家名作。 

范振绪对师法自然的北宋画家范宽崇爱有加,其临摹之作《溪山行旅图》以描绘崇山峻岭、巨石飞瀑、顶天立地的构图,表现雄伟壮观的山水景象,并题写“不师于人而师于物,不师于物而师于心”,方能“千岩万壑,挥毫自如”,表明了自己对山水画艺术的透彻感悟。张大千观此图后,情不自禁挥笔题字,引用昔人评黄公望画“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语来评赞。 

晚期

即1941~1960年。 这一时期,范振绪的绘画创作进入巅峰时期。从寓居武威市开始,其主要活动于武威、兰州市靖远县诸地,现实留存的大部分作品均为这一阶段所创作。期间,范振绪除坚持其终生未间断的临摹学习外,还以河西风情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由于早期遍临历代名家名作,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其晚期的作品融百家之长,逐渐走向成熟而自成一体,其画作笔墨变化丰富,文气十足,境界高迈,深得文人画精髓。

范振绪晚年所绘山水,虽有繁复、疏间之分,但都注重突出主题,妥帖处理宾主关系,并强调虚实相生,错落有致。如《松山图》,景色繁复,但通过山与云、石与泉的穿插,重山叠嶂的凝重与曲折高旋的山势之静动对比,使画面丝毫不见迫塞。《雪景图》景色又极为简疏,然诸景又相互衔接和呼应,使虚旷的雪景显得充实。范振绪绘画的造景,不论高山大川,还是平远小景,都具有平淡自然、质朴无华的文人气质,并寓意蓬勃生意和高雅真趣。

他的笔法主要汲取了董(源)巨(然)、元代画家及清“四王”的圆润、劲健和含蓄,以中锋用笔为主,时见松秀的干,轻淡的勾线,并多放逸写意之笔。其笔法刚中有柔、苍中带秀,尤其在表现西北题材的作品中灵活运用,既表现了西北地貌苍茫浑厚的特色,又不失北方山水灵动与润泽的神韵,也避免了一些描绘西北山水的画家惯常表现的外露彪悍、粗头乱服、缺乏文韵的风气。

社会活动

1957年,范振绪领衔主笔,与郝进贤、吴绍镛、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书画名家一道,精心绘制完成了《红军长征图卷》(甘肃省段)巨幅国画长卷,在兰州举办预展后送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这幅画长达36尺,创作有正、副两卷,副本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开了甘肃巨幅画创作的先河,第一次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在甘肃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3年5月1日在靖远县钟鼓楼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范振绪先生书画展》。展出了范振绪的53幅精品。

2018年11月30日,《山水因缘——范振绪书画艺术展》亮相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白银市博物馆靖远县博物馆会宁县博物馆的50余幅范振绪先生的书画精品集中与观众见面。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26日结束,为期58天。 

2013年12月20日,范振绪书画作品展在白银市白银饭店举行,共展出60件书画作品。 

2019年,“山水因缘——范振绪书画艺术展”于8月13日上午9时在高台县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结束,为期一个月。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平凉市委和相关单位博物馆协办的平凉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揭牌活动暨“范金琢玉——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山水因缘——范振绪书画艺术展”开展仪式,3月31日上午在平凉市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为期2个月。 

谜坛高手

范振绪被谜坛誉称高手。辛亥革命后,北京谜坛鼎盛,他常周旋于灯窗虎影之间。后来在济源做官,他与兰州市人孙尚仁共设谜台,许多风雅人士拜识于门下,使当地谜风为之一振。返回兰州后,常应邀出灯谜。所制之谜,多高雅之作,常使猜谜者绞尽脑汁。上乘佳作有如:“兰山两岸,绿野平畴”(射《诗经》句“黄流在中”)、“牧童驱犊还”(射中药名二“牵牛子、当归”)、“逸仙”(射五言唐诗“空山不见人”)等。 

范振绪平生制谜数千条,后由马啸天  将他的亲笔谜笺辑为数册,题名《东雪草堂谜存》,可惜在“文革”时期被焚毁。 

禹勤道丈

1941年,张大千携夫人杨婉君、二子张心智徐悲鸿的学生孙宗慰等一行前往莫高窟榆林石窟考察。行至武威市时,张大千和蔡孟坚前往范振绪家拜访。张大千见到范振绪时,以‘禹丈’称呼他,因为张大千涉足画坛即对范振绪崇拜不已,如今相见分外高兴。当张大千把准备前往敦煌市一事告诉他时, 范振绪大加称赞,最后两人相约一同前往。”张大千得知,范振绪与其恩师曾熙为同科,所以他对范以“师叔”称之。所以他赠送范振绪的书画作品多题有“禹勤道丈”“禹老道翁”,体现出了文人那种谦谦有礼的“慎独”情怀。  张大千并且感动于范振绪频念其母教子之恩,据此画了一幅画,名为《青灯课子图》。

家族成员

范振绪先祖为明肃王贡马井马苑之马户,为放牧饮水方便,择居于会宁县大羊营,榆中贡马井亦有山庄。清代中叶,其先祖流寓靖远东兴堡,家贫以佣工为业。 

参考资料

范振绪 - 白银历史文化资源库.白银历史文化资源库.2021-12-09

【视点】纵情笔墨寄意山水——陇上书画家范振绪作品选.今日头条.2021-4-27

范振绪70余幅精品书画作品在会宁展出.今日头条.2021-4-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