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6:21

薛永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才学家、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首席专家、特邀研究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文化贸易专家、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产品研发项目团队负责人和首席专家。

擅长人才开发、文化创意和企业策划,荣获“中国人才学研究三十年贡献奖”。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文艺学和美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出版与合作出版著作18部,发表文章100多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200多家网站转载或评价和介绍了科研成果。中国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海洋报、联合日报、经济导报《今传媒》杂志报道了专访。

个人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1983年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先后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师从文艺理论家杜书瀛金元浦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历任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杂志主编。2005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

1999年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项;荣获中国人才学三十年贡献奖,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兼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杂志和全国200多家网站转载或评价和介绍了科研成果。中国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导报》报道了专访,《中国组织人事报》进行了专访。

研究方向

注重多学科的融通,根据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研究思路,广泛涉猎了西方美学、文艺学、人才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主要研究人才开发、人才美学、《乐记》和文化产业。

教学科研

在高校长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已经为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了人生哲学、古代诗文、文学理论、文学方法论、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西方文论、美学、西方美学、人才美学、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开发学、领导科学与艺术、行政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率先进行了“情商点名法”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山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20多人的教研创新团队,最早进行了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的探索。

一、出版专著与主编的著作9部,合作出版10部。

1.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流变——\u003c乐记\u003e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专著《\u003c乐记\u003e与中国文论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与牛月明教授合作)。

3.专著《\u003c礼记﹒乐记\u003e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4.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专著《人才与审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6.专著《西方美学论稿》,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7.专著《新世纪人才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版。

8.主编《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9.主编《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齐鲁书社,2001年版。

合作出版的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才学30年》、《大学生应用写作》、《教师美育学》、《风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马列文论导读》、《美育学》、《爱情新诗鉴赏辞典》等。

二、发表文章百余篇(第一作者),主要论文60多篇

“试论文化产业“产学研”的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青岛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思考”,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从人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看文化强国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

“广告艺术符号模式研究”,《艺术评论》,2013年第2 期。

“妈祖文化开发应凸显其优秀品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

“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6日。

人工岛建设的原则与文化元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日。

“学术大师成长的主观因素”,《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月10日。

“论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中国海洋大学报》,2012年5月10日

“人才美学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走向”,《文艺美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小雄鹰的故事”,《河北教育》,2011年第6期。

“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建立海洋美学的构想”,《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

“《乐记》动力定型的理论来源与美学阐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

“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生成因素”,《理论学刊》2010年第9期。

“SA8000—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王蒙自传(第1部)》中的王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人生‘须臾’中的永恒与诗意”,《领导科学报》2009年2月2日。

“论全面提升CEO的卓越领导力”,《现代领导》,2009年第12期。

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海滨现代文化名城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青岛社会科学》第二辑,2009年。

“‘乐由中出’:《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从格式塔视域看\u003c乐记\u003e中的心物同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

“如何开发管理B类员工”,《中国人才》,2008年第7期。

“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文化中国》,2008年第4期,加拿大出版。

“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

“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

“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报》2008年9月4日。

“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理论学刊》,2008年第2 期。

“审美诱发潜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美与时代》,2008年第11 期。

“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高中生之友》2008年第11期。

“企业如何与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3期。

“惟君子为能知乐——从《乐记》知音论看人对动物性的超越”,《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怎样看待火星文”,《光明日报》2007年10月12日。

“乐同民心——审美共同性的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

“中庸美:王蒙文学哲学的精髓”,《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从以美导善看‘惟乐不可以为伪’”,《理论学刊》2007年第2期。

“人才开发中的大人才观”,《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出版。

“大乐与天地同和”,《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

“从‘天下皆宁’看文艺价值的指归”,《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人才战略与人才开发”,《教育人才研究》2006年第3期。

“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

“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光明日报》2004年4月13日。

“美是有神性的”,《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二人合作)。

“试论中世纪文化及其本质特征”,《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

“创新:为‘见异思迁’ 正名”,《联合日报》,2002年1月15 日。

“郎吉弩斯与“崇高”辨析”,《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论柏拉图的艺术管理思想”,《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柏拉图的艺术美论”,《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齐鲁学刊》,2001年第5期。

“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伊曼努尔·康德崇高美之我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01年第7期。

“试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的动因及其重要性”,《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生涯设计的原则及其意义”,《山东教育》,2001年第3期。

“试论教师的潜能开发能力”,《山东教育》,2001年第5期。

“‘山型人才’及其培养”,《联合日报》,2001年6月5日。

“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 光明日报》2000年8月16日。

“试论孔子的情商思想”,《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

“走出心灵的困境,《香港现代教学论坛》2000年第2期。

“影响人才自我开发的主观原因及其对策”,《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下岗职工的心理调整与人才再开发”,《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命运归因探析”,《光明日报》1999年8 月27日。

“怎样提高作文能力”,《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3日。

“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与人才开发的归因”,《中国人才》1999年第1期。

“凝聚力差的原因及其对策”,《行政与人事》,1998年第1期。

“大学生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自学成才与人才资源开发”,《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2期。

“寻美向导”,《大众日报》,1997年12月8日。

“审美:诱发潜能的加速器”,《中国人才》1997年第4期。

“狮羊效应与羊狮效应”,《中国人才》,1996年第1期。

“人才鉴别的测不准原理”,《中国人才》,1996年第2期。

苏格拉底的人格美及其艺术美论”,《语文函授》1996年第3期。

“谈谈《阑尾》的怪诞与滑稽美”,《语文函授》1996年第2期。

“优化组合尚未实现”,《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

“试论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4期。

“‘模仿说’嬗变略述“,《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

“形象大于思想与形象小于思想新探”,《语文函授》1994年第1期。

“文学概论疑难问题十五解”,《高教自学考试》1993年第8期。

“历史感·方法论·文艺本质”,《齐鲁学刊》1992年第3期。

“对自然美奥秘的探究”,《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2年第5期。

“经济大潮对文艺创作的呼唤”,《语文函授》1992年第6期。

“深化与改革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尝试与设想”,《语文函授》1991年第3期。

“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语文函授》1990年第4期。

“消遣的价值”,《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

“对宗教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3期。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我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审美价值与主体性”,《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

“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语文函授》1989年第6期。

三、2008年以来主持完成的项目与在研项目

2008年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美学:人才开发的新视域》。

2008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高校教改项目《人才开发学研究》。

2010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文化部重点招标课题《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

2011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项目《\u003c乐记\u003e与中国文论精神》。

2011年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

2011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u003c乐记\u003e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

2011年主持青岛市发改委重大招标课题《青岛市海洋人才高地建设问题研究》。

2012年主持山东省蓝黄两区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引进海外海洋人才对策研究》

2012年主持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文化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

2012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文化强国梦及其对策研究》。

2014年主持青岛市“十三五”前期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青岛市“十三五”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4年主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家)新区委托课题《陆海统筹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及对策》

学术声誉

人才开发研究:出版《新世纪人才学》、《人才开发学》《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等多部著作,为我国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学的重要创始人王通讯教授评价薛永武的人才学研究“不少观点是发前人所未发的,对青年同志成长很有好处”,“这对制定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战略十分有益”。

人才美学研究:出版专著《人才与美学》,这是全国第一部人才美学的理论著作。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叶忠海教授评价“以其为代表开拓了我国人才美学研究的新方向”。人才美学作为新兴学科,已经被人才学界所承认,并编入《中国人才学三十年》这部权威著作,人才美学的近50个词条即将编入最新的《新编人才学大辞典》。中国人才研究会网站在交叉学科栏目中介绍了人才美学。

西方美学研究:出版专著《西方美学论稿》和《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比较研究》,前者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文艺理论家、博士生导师钱中文先生认为:“该书对西方美学作了系统的探讨,视野开阔,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阐释深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文艺学和文化产业研究:作为文艺学学科的带头人,他出版《\u003c礼记·乐记\u003e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流变——\u003c乐记\u003e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等多部著作。人大博士生导师陈传才教授、金元浦教授、冷成金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肖鹰教授等对他的《乐记》研究给予了肯定。在文化产业方面,薛永武主持了“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文化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承担了锦州市2013年园林世博会海洋科学馆内容创意策划。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