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 :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影视剧

更新时间:2023-07-28 09:33

谍战剧是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影视剧,由悬念、刑侦、斗智、间谍等要素组成。在中国,谍战剧的前身是“反特片”,反特题材在中国早期戏剧、小说和电影中出现,其创作模式深刻影响了当下的谍战剧创作。不过,“反特”一词已无法完全涵盖谍战剧的形式与内涵。

传统谍战题材作品的叙事内容多为公安机关察觉敌方特务的破坏活动,派出侦查员侦查敌特活动,最终遵照上级指示,在人民群众的协助下侦破敌特破坏案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除了关注影视作品的正面政治属性,对其内在的娱乐属性需求也渐长。因而,当代谍战剧的叙事风格发生转变,在原有情报交换、特务追杀等类型元素的基础上增加了爱情、家庭、推理、敌我智斗的跨类型元素。

谍战剧根据故事所处的历史阶段可分为三类: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的谍战剧,如《暗算》《潜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特剧,如《誓言无声》《誓言永恒》;当代谍战剧,如《密战》《落地,请开手机》。根据故事主题可分为潜伏类谍战剧、特工类谍战剧、特情类谍战剧、联合类谍战剧。

基本定义

对于谍战剧的明确定义,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界定:

郝建《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将谍战剧定义为:中国内地特有的一种类型,它将侦探剧的逻辑、悬念等观赏元素和惊险片中的主人公深处危险之中的兴趣点,与宣传保卫祖国、保卫社会主义等主旋律电视剧所需要的思想内涵比较有趣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观赏点。

吴保和《中国电视剧史教程》认为谍战剧是表现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秘密战线与敌人作斗争的电视剧,因其具有神秘感、强烈的悬念、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而深受观众的喜爱。

魏南江《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将谍战剧定义为:以特务或间谍活动为核心事件或主要情节,表现我党我军或爱国群众,为了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活动,并以敌我斗争为中心展开叙事的电视剧。

概括来说,谍战剧是中国内地特有的电视剧类型,是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一类影视剧 ,其中有卧底、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暴力刑讯等元素。

发展简史

谍战题材电视剧缘起于谍战电影,又称反特片。中国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谍战题材影视作品以此为素材来源,1949年《无形的战线》被视为中国谍战题材影视作品的开山之作。1949至1966年期间,中国出现了大批反映战争年代敌我双方地下或其他特殊领域斗争的惊险样式电影,例如以《永不消逝的电波》《第51号兵站》为斗争的地下斗争惊险片,以《羊城暗哨》《秘密图纸》等为代表的反特惊险片。这一时期的反特片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承担起教化民众、聚集民心的作用,这些影片在情节编排、悬念设计方面的探索为谍战剧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经历漫长的发展与探索后,以谍战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由银幕向荧屏扩展,衍生出如今的谍战剧。总结下来,谍战剧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初创阶段(1981-2001)

随着电视剧在中国的兴起,谍战题材进入电视领域。19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播映,剧集讲述了一个“潜伏”的故事,具有浓厚的谍战色彩,让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的民众耳目一新。该剧突出了娱乐休闲功能,将电影的悬念设置引入电视剧,在每集设下悬念,丝丝入扣,扣人心弦。

1985年,十三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创下当时中国电视剧的长度之最,与《敌营十八年》一同成为中国早期谍战剧的经典。

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启蒙与政治改革正盛,电视剧等影视艺术发挥着新的文化启蒙作用,以反思历史、反思文化、反思人性为主流创作倾向,因而谍战剧创作在这一时期并不活跃。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谍战剧产出数量不多,《76号魔窟》《狼行拂晓》等作品成为这一阶段的零星代表。

发展时期(2002-2008)

新世纪之初,社会思想进一步解放,电视剧工作者对前辈创作的经典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把握,“老剧新拍”模式应运而生。

2002年,电视剧《誓言无声》播映,将谍战题材带回大众视野。在这之后,《保密局的枪声》(2007)、《夜幕下的哈尔滨》(2007)、《敌营十八年》(2008)等一系列受经典谍战影视作品启发的电视剧与观众见面,这些作品在经典作品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与时俱进的时代元素,深受观众认可。

其中,播映于2006年的作品《暗算》是谍战剧创作的大胆尝试,它突破了循规蹈矩的经典改编模式,摒弃电视剧一贯遵循的起承转合原则,从“听风”“看风”“捕风”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部分展开故事。《暗算》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出于版权考虑,该剧还综合了麦家的另一部短剧《地下的天空》,得益于原著的出色结构与主创团队的二次创作,《暗算》成为中国谍战剧史上的重要作品。

2008年,新版《敌营十八年》在1981版9集电视剧的基础上批判创新,借鉴《暗算》的“一剧三部曲”,以“卧心、雄心、丹心”编排全剧,将其扩展为120集的巨作。该剧代表了谍战剧发展阶段的创作成就,并且对日后谍战剧继续发展创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成熟阶段(2009至今)

成熟阶段的中国谍战剧走向类型成熟,叙事手法娴熟。在表现形式上,谍战剧基本摆脱了反特片的模式,兼容当下大众文化,将经典类型元素与时代特色相嫁接

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出现了一批谍战题材的献礼剧,数量上达到巅峰,总计超过60部谍战剧播映,其中反响最强烈的当属孙红雷、姚晨主演的《潜伏》。相较于《暗算》,《潜伏》在谍战故事中加入了爱情与喜剧元素,起到调和舒缓的作用,使得剧集节奏张弛有度,有缓有急。《潜伏》不仅创下收视热度,还获得多个专业奖项的认可,将第 27 届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潜伏》的热播掀起一阵“谍战热”,2010年播映的《黎明之前》是继《潜伏》后的又一部佳作。《黎明之前》简化了关于爱情与日常生活的情节,加快叙事节奏,形成一种独特的谍战剧叙事手法,在《暗算》与《潜伏》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投入到谍战剧的探索中,先后播映的《风声传奇》《旗袍》《刀尖上的行走》《借枪》丰富了谍战剧的样貌,对谍战剧展开创新。其中,《借枪》在壮烈的故事中加入幽默诙谐的基调;《旗袍》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女性地下工作者形象,令人耳目一新;《风声传奇》《刀尖上行走》则在故事结构上作出新的尝试,构建了“多重潜伏”的情节,使得剧情更加戏剧化。

随着新媒体兴起,电视剧播映渠道增加,影响力扩大,年轻观众逐渐成为主要受众。近年来的谍战剧顺应市场需求,呈现出偶像化、青春化的倾向,《伪装者》中明台的饰演者胡歌、《秋蝉》中叶冲的饰演者任嘉伦、《叛逆者》中林楠笙的饰演者朱一龙都是人气超高的青年演员。这些剧集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有弱点、有缺憾的年轻人,他们以迷茫困惑的状态出场,经历一番历练,逐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剧中角色的个人成长与历史背景、与对现实语境及中青年人的现代生活、职场关系的隐喻相结合,既关注主人公对革命信仰的追求,也呈现青年革命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把多元化、具象化的信仰融入家国主题叙事中。

艺术特征

主题表达

谍战剧多以与爱国主义、民族大义、保国安民有关的故事进行宏大主题表达。爱国主义的主题表达多围绕着抗战时期,仁人志士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故事,在民族危在旦夕之际,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五号特工组》是其中的典范,该剧以中共地下党员欧阳剑平召集校友马云飞、高寒、李智博何坚组成的“五号特工组”为主要角色,讲述他们与日本特高科进行秘密斗争的惊险故事。《黑玫瑰》更是讲述了五位女子组成的“金钗敢死队”在上海打击倭寇的故事,丰富了谍战剧的人物形象图谱。除此之外,《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杨立仁兄弟为了国家大义,放下信仰之争,并肩对抗外敌;《密电风云》中晋云波与秦汉杰为了民族利益,愿意放弃生命;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告诉年轻的一代,不忘国耻,缅怀先烈·····这些影视作品对当下的观众来说,都有着恒久的警世意义。

民族大义的主题表达多放置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的故事中。抗战结束后,中国又陷入党派之争的内战,共产党员与志同道合的中国国民党员为人民的和平生活做出深明大义的选择。《最后 99 天》《隐形将军》《勇者无敌》《东方红 1949》是展现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其中,《勇者无敌》讲述了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队的共产党员周啸风牺牲自己换来19军的起义,从而缩短革命历史进程;《最后的99天》讲述了本为国民党高级情报人员的肖鹏,在新中国建立前的99天里,看清了自己追求目标的错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觉醒。

保国安民的主题则在和平时期的反特斗争故事中展开,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公安战线上对敌斗争的过程。谍战剧的滥觞之作《誓言无声》正是讲述公安战士与破坏社会稳定的特务分子展开斗争的故事。与之类似的作品还有《秘密列车》《天字一号》《誓言永恒》《风云1949》《黑三角》等。

叙事模式

中国式谍战剧普遍采用了“发现案情-侦查案情-缉拿凶手-转危为安”的叙事模式。在“侦查案情”环节中,通常会出现“深入敌后”的叙事桥段,这一情节设计使得谍战故事具有天然的惊险性,潜伏敌后的英雄人物也会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外在行为与内在性格,由此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在我方“深入敌后”的同时,敌方也会潜伏在我方阵营中,但是敌方的举动通常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在敌我对抗的最后阶段,我方通常会将吸取教训,将敌方一网打尽,形成“转危为安”的完满结局。

悬念是谍战剧的一大看点,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是连续的、悬而未决的叙事情节点,具有多向发展的可能性。任务是否能最终完成是谍战剧最大的悬念,而一部引人入胜的谍战剧总能在任务接近完成时发生”突转“,令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与角色一同保持紧张,体会极致的观剧快感。

近年来,中国谍战剧不断自我创新,在叙事策略上做出了不少突破。首先,谍战剧走向叙事类型融合,将青春偶像元素与谍战题材杂,大胆启用青年演员,以青春向上的精神内核打造青春谍战戏,例如以受人喜爱的青年演员担任主演的《叛逆者》《秋蝉》《伪装者》。这些青春谍战剧不仅在视觉风格上倾向青春化,影像色调饱和度更高,在复合感与现代感之间形成平衡,还在故事内容上突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在革命青年与现代青年之间搭建对话的桥梁。谍战题材融合悬疑推理也是一大创作趋势,通过环环相扣的悬疑情节推动故事发展,与谍战剧扑朔迷离的风格相契合,《和平饭店》《新世界》是其中的代表。其次,在叙事结构上,新近谍战剧开始发展多线叙事,在主人公为家国大义奋斗的主线剧情之外,还会设置多种感情线索,丰富剧集的可看性。《伪装者》是采取多线叙事结构的成功范例,该剧以明台明楼各为主线,同时围绕主线设置多条副线,有主有次,相互缠绕,又不至于偏离故事中心。

人物塑造

谍战剧中的英雄通常由地上转入地下,深入敌方,他们是一群有勇有谋、坚持信仰的“无名英雄”。与红色经典中“有名”的革命英雄相比,谍战剧中的“无名英雄”是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个人才能被突出、甚至夸张化。例如,《暗算》中具有特殊才能的英雄传奇性地破译敌方密码及隐秘电台,《悬崖》里中共特工周乙记忆超群、心思缜密,总能化险为夷。谍战故事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将英雄超群的才能与国家、民族大义复合,展露英雄的个人特质。与此同时,“无名英雄”的坚持也说明了信仰的力量,在家国利益面前,谍战英雄可以奉献一切。

随着谍战剧的发展与创新,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发生变化。第一重变化是赋予角色多重身份,发掘其身份维度。传统谍战剧中的主角通常只展现出身份的双重性,一是作为人,二是作为“谍”。近几年的谍战剧中的人物开始具有多重身份。例如,在《风筝》中郑耀先最初是国名党军统“六哥”,前往延安市时伪装化名为记者金默然,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周志乾;《和平饭店》中的陈佳影兼具海归博士、行为痕迹分析专家、中共地下党员等多重身份。第二重变化是两性角色的转变,女性角色开始走向独立,形象特征也逐渐多元化。例如,《和平饭店》中的陈佳影机敏过人,凭借过于常人的智慧与心理素质同敌方博弈;《谍战深海之惊蛰》中,张离对信仰的坚定感召了陈山,促使其投身革命事业。第三重变化是英雄塑造的立体化、人性化。近来的谍战剧在塑造“无名英雄”时,赋予英雄人物人性弱点,展现其七情六欲,让观众更容易与之同理心。例如,《潜伏》中的余则成最初没有对革命的信仰,经历一系列艰难选择后,才坚定投身革命的决心;《暗算》之《看风》主人公黄依依不仅是一位破译密码的功臣,也勇于追求爱情,性格张扬,不受束缚。这些复杂的人性、世俗的情感让英雄人物更为鲜活,契合观众的审美心理。

类别划分

背景划分

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时期的谍战剧

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解放初期为故事背景的谍战剧包含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谍战剧多展现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谍战人员忠于任务,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及时传递情报,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五号特工组》是其中的代表,该剧讲述了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间谍猖,国民政府国防部中校参谋、中共地下党员欧阳剑平召集密码专家、语言专家、爆破专家、武官、特工等得力干将,组成五号特工组,伪装成上海上流人士,展开情报工作,与国共双方紧密联系,协助完成各项重大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的谍战剧背景设置在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国内尚未恢复和平的阶段,多以中共地下党成员为主角,展现地下党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潜入中国国民党内部,获取并传递情报,协助完成共产党的革命事业。《黎明之前》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上海市,代号“水手”的中共地下党员段海平为了查清国民党为查出“水手”身份而发起的“木马计划”,与在国民党内部潜伏多年的刘新杰相互合作,共同与国民党第八情报局展开较量。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中国解放前期为背景的谍战剧,往往情节复杂,多方力量并存,故事节奏紧凑,剧情跌宕起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特剧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为背景的谍战剧又称反特剧,多讲述发生在新中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这些剧集大多敌我分明,主要展现中国共产党对方敌对破坏实力,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雾都魅影》讲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企图通过潜伏在西南重镇重庆市的特务组织“神风”炸毁山城,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地下党成员“鸿雁”为传递情报,不幸牺牲。而后,西南军区公安部长刘之唤等人配合另一位中共卧底“长矛”组织敌方计划,革命战士最终以鲜血庇护山城。此类剧集通过重现宏大的历史事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展现革命战士为和平统一所做出的牺牲。

当代谍战剧

当代谍战剧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背景,讲述现代涉外保密防谍斗争的故事。播映于2009年的《密战》围绕着“星讯六号”研究成果的保密工作展开当代涉外保密歼谍斗争,剧中国安局与境外情报组织展开明暗较量,情节一波三折,这类剧集向观众揭示了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泄密的可能性与保密的重要性。

主题划分

潜伏类谍战剧

潜伏类谍战剧多以国共两党的情报斗争为主要情节。国共两党将忠于自己党派的精英同志安插在对方的阵营中,充当重要领导人,以利于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争取有利情报。代表作品包括《潜伏》《黎明之前》《悬崖》《暗算》之《捕风》等。

特工类谍战剧

特工类谍战剧的主要人物出于爱国之情而致力于铲除汉奸、日本侵略者的伟大事业。他们最初大多为中国国民党效力,在看清国民党的腐败面目后,转而加入共产党,共同的目标奋斗。这类谍战剧的典型代表是《五号特工组》《孤岛飞鹰》等。

特情类谍战剧

所谓“特情”就是拥有特异功能或特殊能力的工作人员,他们可能不属于共产党成员,但是为了党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类谍战剧为数不多,如《暗算》之《听风》和《暗算》之《看风》等。

联合类谍战剧

联合类谍战剧多指新世纪以来的当代谍战剧,这类谍战剧的主线情节多为国家安全局、保密局、公安局与国际间谍组织的殊死较量,为了保护国家的科研及财产安全,各个部门向同一目标迈进。《密战》和《天敌》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经典作品

国产谍战剧

暗算

基本信息

《暗算》由柳云龙导演,麦家、杨健编剧,柳云龙、陈数高明王宝强、张海、祝希娟等人主演,共34集,于2006年1月12日在中国内地首播。

剧情介绍

暗算》由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听风》《看风》《捕风》组成,国家秘密机构701成员安在天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将三部分有机联系。第一篇《听风》背景设置在解放初期,以瞎子阿炳(王宝强饰)协助安在天(柳云龙饰),为政府找出中国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秘密电台为主线。第二篇《看风》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初,海归数学天才黄依依陈数饰)随安在天加入701,两人暗生情愫,陷入儿女私情与革命事业角色的心理挣扎。第三篇《捕风》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的上海市,身为共产党员的安在天父亲钱之江柳云龙饰)潜伏在国民党内,为了将事关同仁生死存亡的情报及时送出,与众国民党人士斗智斗勇,展开斡旋。

创作特色

暗算》对国产谍战剧的突破体现为主旋律主题类型化表达、良好的文学文本基础与改编艺术、对题材禁区的进一步突破。《暗算》在人物塑造方面,把握了人性挖掘与主旋律表达之间的平衡,剧中主要角色安在天、钱之江、黄依依等,都不是“扁形人物”,而是充分体现人性深刻与丰富性的“圆形”人物。留学归国的黄依依思想开放、个性张扬,因一腔报国热血投身革命。在革命至上的宏大叙事下,黄依依对情感的个人追求难免受挫,诗意地揭示了动荡之下的悲剧命运。安在天对黄依依暗生情愫,但出于责任与信仰,对感情持回绝态度,在黄依依遭受重创后,安在天又尽心尽力对其照顾,两人身上皆体现了人性之美。在文学改编层面,《暗算》改编自同名原创小说,小说作家兼编剧深受西方文学影响,文学功底深厚,为电视剧改编提供良好的基础。为了播出效果,《暗算》在改编过程中对黄依依的人物特征进行取舍、改善,将小说中为了密码进入701的动机改为为了真爱,塑造了一位热烈、单纯的纯情女子形象,与大众的审美期待相符合。另外,《暗算》在叙事层面采用了传奇化、陌生化的策略,汲取了中国传统戏曲、小说的叙事技巧,中国观众的集体无意识相契合。而巧妙的人物关系与悬念设置也让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情节跌宕起伏,牵引观众深入故事。

潜伏

基本信息

潜伏》由姜伟付玮导演,姜伟、林黎胜、龙一编剧,孙红雷姚晨冯恩鹤祖峰吴刚等人主演,共30集,于2008年12月20日在中国内地首播。

剧情介绍

《潜伏》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尾声时期,彼时国、共、日三方的角力日趋激烈,中国国民党军统特务李海丰欲投靠南京汪伪政权,军统情报处成员余则成(孙红雷饰)受遣前往南京,伪装为汪精卫的秘密间谍劳文池,获取情报,协助刺杀李海丰。任务结束后,余则成得知爱人左蓝沈傲君饰)为中共地下党员,并通过左蓝等人与共产党取得联系。在经历一系列磨难与艰难选择后,余则成加入中国地下党,重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被调往军统特务天津站,以“峨眉峰”为代号,深入国民党心脏。为了协助余则成的工作,党组织派出性情直率、脾气火爆的女孩翠平(姚晨饰)担任其冒牌夫人。以代号“佛龛”在延安潜伏多年的国名党特务李涯祖峰饰)回到天津市,与余则成展开周旋。余则成的潜伏工作为共产党提供大量情报信息,中国国民党的节节败退,余则成最终受命随其前往台湾。不久后,余则成伪装成商业大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开展潜伏工作。

创作特色

潜伏》追求惊险美学与游戏快感,剧中的人物身份与任务是“冒险”与“解谜”的源泉,主人公余则成身处虎穴,与敌方周旋,时刻有生命危险。余则成表面是普通的青训班成员,实际上拥有多重卧底身份,即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派往汪伪政权刺杀李海丰的卧底,同时又是中共的重要情报人员,每日如履薄冰,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都有可能断送性命。角色在生死边缘徘徊,在信仰的支撑下进入以生命为赌注的博弈场,令观众胆战心惊。

在惊险的谍战主线之外,《潜伏》还以“欢喜冤家”式的浪漫线贯穿全剧。经过秘密训练的情报员余则成与女游击队长翠平组成假夫妻,这一仿照自好莱坞浪漫喜剧的人物关系模式增强了剧集的戏剧张力,在误会与冲突层出不穷的叙事过程中,调和紧张氛围,颠覆英雄美人的传统搭配,给观众形成观剧反差感,也以琐碎的日常生活衬托革命爱情的伟大。

《潜伏》在紧张刺激的故事中,还加入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探讨,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该剧以人性角度剖析角色的信仰与追求,同时又导向正确的伦理价值判断。余则成做出走上革命道路与其个人情感生活密不可分,他因与左蓝相恋而加入革命事业,又因与翠平怀有共同的信仰而结为夫妻。在卧底敌方、机敏周旋的过程中,余则成又多次展露人性之善,他被站长派往穆家执行敛财任务,被晚秋视作知己。而后,晚秋无意中发现余则成与翠平的身份,但余则成仍然选择挽救生命,劝导其前往延安市。人性的质朴与神性的光辉在余则成身上交融,使其成为谍战剧角色塑造的典范。

黎明之前

基本信息

黎明之前》由刘江导演,黄珂编剧,吴秀波林永健陆剑民海清田小洁等人主演,共30集,于2010年6月10日在中国内地首播。

剧情介绍

《黎明之前》的故事始于1948年,中国国共两党的抗争已达到白热化阶段。代号“水手”的中共地下党成员段海平(陆剑民饰)为了获取中国国民党情报,在长期潜伏于国民党的情报人员刘新杰(吴秀波饰)的帮助下,与时任上海国民政府中央情报第八局的局长潭忠恕(林永健饰)等人展开智斗。在此过程中,地下党组织接连遭到破坏,“水手”的同仁在斗争中牺牲,刘新杰也遭到怀疑,处于险境。为逆转局势,“水手”设下计谋,诱使谭忠恕上钩,以生命为代价破坏国民党的“木马行动”。刘新杰则继续潜伏,与敌方周旋,迎接革命胜利。

创作特色

黎明之前》是继《潜伏》之后的又一谍战剧力作。不同于《潜伏》围绕男女主人公建构人物关系的方式,《黎明之前》是以生死兄弟为关系中心,设置敌我双方的主要角色,铺陈叙事脉络。主人公刘新杰与潭忠恕共同经历抗战考验,但两人的真实身份却截然不同。刘新杰是中共地下党员,也是弟弟,谭忠恕是国民党军情局头领,是兄长,情节发展正围绕着这层人物关系展开。由于剧集把主要笔墨花在情节架构上,人物形象与关系并未得到充分刻画,导致角色特点鲜明,但又不如《潜伏》那般丰满。

在情节设置层面,《黎明之前》属于强叙事,情节粘度大,逻辑严密。该剧主要围绕中统第八局内部所实施的“木马计划”“摩西计划”和“谁是水手”极大悬念铺展叙事,辅以考究的视听语言,用暗淡的影调呼应难以洞察的人心与玄机暗藏的博弈。

欧美谍战剧

疑犯追踪

基本信息

《疑犯追踪》由大卫·塞梅尔、理查德·J·刘易斯、史蒂文·德保罗等人导演,乔纳森·诺兰编剧,迈克尔·爱默生、吉姆·卡维泽 、塔拉吉·P·汉森等人主演,全系列共5季,第一季于2011年9月22日在美国首播,第五季于2016年5月3日在美国首播。

剧情简介

美国政府建立一套秘密监控系统,以实现对社会的监控。主人公哈罗德·芬奇(迈克尔·爱默生饰)为政府建立了这套监控系统,并私自设计名为“机器”(Machine)的人工智能算法,从政府秘密监控系统资料中梳理出海量潜在犯罪信息。为了干预犯罪,哈罗德找到前中情局特工约翰·里瑟(吉姆·卡维泽饰),两人联手制止“机器”发现的犯罪行为

创作特色

疑犯追踪第一季》不仅涉及悬疑、谍战题材,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危机。主人公哈罗德开发的人工智能“Machine”没有道德伦理概念,但哈罗德给予了它人性:“我教会了它如何思考,还要教会它分辨善恶。”而反派角色制造的“Samaritan”在自我意识中将人类视作棋子,不将生命放在眼中。通过对两位主人公潜入幕后,控制犯罪行为,表达人文关怀的行为,该剧也论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探讨如何限制人工智能,处理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韩国谍战剧

IRIS

基本信息

《IRIS》又名《IRIS》,由金奎泰、梁允豪导演,崔完圭编剧,李秉宪、金泰希、崔胜铉等人主演,共20集,于2009年10月14日在韩国首播。

剧情简介

《IRIS》的故事围绕着NSS(国家安全局)要员金贤俊(李秉宪饰)、金思宇(郑俊浩饰)及他们的上司崔胜熙金泰希饰)几人展开。金贤俊与金思宇本为好友,两人皆爱上上司崔胜熙,崔胜熙则心属金贤俊。在前往匈牙利执行任务时,金思宇被要求杀死金贤俊,犹豫过后,金思宇仍将其释放。金贤俊流落逃亡,逐渐发现NSS负责人实为跨境秘密组织IRIS的卧底特工,旨在破坏外交关系。金贤俊试图揭露阴谋,在此过程中忍受身心痛苦。

创作特色

IRIS》被称为韩国第一部大制作谍报题材电视剧,总耗资200亿韩元,在亚洲欧洲各国进行了拍摄,曾执导《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的著名导演姜帝圭担任该剧的企划和制作。

《IRIS》是一部快节奏的间谍动作题材剧集,该剧设计了多场高肾上腺素的动作戏、枪战戏及追车戏,其中穿插着浪漫爱情元素,以调和故事节奏。剧中角色在道德上皆存在灰色的一面,他们是立体、鲜活的人物,而不是非黑即白。

《IRIS》对每个主要人物的支线情节都有所涉及,通过展现他们与国家安全保障局、朝鲜军队、政府和IRIS的关系,让故事更多样化。配乐契合节奏紧张、动作戏密集的剧集风格,主题曲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为观众补充对动作场面与浪漫氛围的想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