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贞默 :谭贞默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7

谭贞默(1590—1665),字梁生,又字福征,号埽,又号埽庵,别署道人,嘉兴市人。明学者。崇祯元年(1628)进士。先后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大理寺寺副、太仆寺少卿、国子监司业兼祭酒清代荐署司业,辞归,终老家乡。谭贞默博览群书,号称“无所不读”。与钱谦益陈文龙憨山德清等有很深的交往。谭贞默著书甚多,因乾隆时文网森严,传世的只有《谭子雕虫》、《埽庵集》、《三经见圣编》等。其中《谭子雕虫》是我国第一本关于虫子的专著,有着较高的博物学水平。

人物简介

谭贞默(1590—1665),字梁生,又字福征;号埽,又号埽庵。生于明万历庚寅(1590年),卒于康熙乙巳(1665年)。崇祯戊辰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谭昌言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山东青登莱援辽督饷参政。由于家境良好,谭贞默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于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后来与其父一样,身官僚阶层,先后任工部虞衡主事、大理寺寺副、太仆寺少卿,国子监司业兼祭酒

个人生活

根据有关记载,谭贞默是一个涉猎面较广的学者,“好博览于书,无所不读,家居十五年,杜门益著书”。除习读儒家经典外,对佛教也有浓厚兴趣,在考中进士以前,曾拜名僧憨山德清(1546—1623)为师。后来曾为其师编写了《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书中还附有《曹溪中兴憨山肉祖因缘》等相关的作品。他常识较广,与当时的著名学者、文人和抗清将领陈子龙(1608—1647)有很深的交往,因此陈子龙后来为其《谭子雕虫》写序也是情理中事。

主要成就

谭贞默写过多种著作,包括《孟子编年略》、《四书见圣编》(即《三经见圣编》)、《风隐集》、《韵史搜》、《近代画名家实录》、《埽庵集》、《李志》等等。由于乾隆严酷的文字狱,使得其后人怕因藏书罹祸,于是将所藏典籍包括他的许多著作都烧掉。后来传世的只有《谭子雕虫》、《埽庵集》、《三经见圣编》,及由他“述疏”的《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等。其中《三经见圣编》据其后人说日本内阁文库图书第二部中有收藏。此书在四库全书编辑时收集到,但仅作为“存目”。有人指出,其书“说殊穿凿,至其诠释支离,务与程朱抵,可谓敢为异说者矣”。大概是被清朝廷视为不经之说的一类。

主要作品

谭子雕虫

从作者自序中,可以看出《谭子雕虫》完成于1642年,是明晚期的作品。钱谦益显然是最早的读者之一,他在《虫诗十二章——读嘉禾谭梁生雕虫赋而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禾髯进士谭埽著虫赋三十七篇,援据古今,极命物理,自称原本于庄子虫天之道,及其远祖景升化书;而吾窃其指意盖亦荀卿子请陈佹诗之意,有托而云者也……传称禹铸九鼎,使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仁人君子之用心,古今一也。余读禾髯之赋忾然叹息,作虫诗十二章以诒之。

全书记述了62种“虫”(主要是今天的昆虫和节肢动物门),连同附录近百种。从文章中看出,谭氏主要以昆虫学家的视角记载这些小虫,但不乏趣味性,笔法与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相类。《谭子雕虫》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刻画生动,语言骈骊。如在记述蜘蛛目的赋中,有这样的句子:“相蜘蛛兮罗织,俨经纬兮若思。邈结绳兮上古,作网兮是规。身自缫而自织。足为杼而为机。”勾画蜘蛛非常生动。还有蚕,如“及夫细雨晨梭,明月夜幅,絺綌来凉,布帛思暖,仿佛稠音鼓吹,相属唧唧,砌除瞿瞿,垣曲县愁丝,与麻缕,空二东之杼轴,策懒妇之号寒,比催耕于布谷,游芳草之王孙。”这样的语言在文中并不少见。

二、穿插大量的神话传说。《谭子雕虫》常引用《列子》、《搜神记》、《尔雅》等古书,使文章古香古色又增添了不少神话气息。如“蚕”引《搜神记》关于“蚕马”的记载,蛱蝶中引“梁祝”的传说,“螳螂”条引《淮南子》螳螂捕蝉之叶可以隐身等,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三、《谭子雕虫》有寄托。中国历来有“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的说法,谭氏在书中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他的友人均认为他有这种思想。陈子龙在《谭子雕虫序》中说:“或曰:‘谭子有所刺讥,而将以蛮触蛟睫视一世之人,则非予所知也。’”其实,陈子龙说不知道乃是正话反说,正指明了此书是有寄托而作。其友人王廷宰也说:“引物连类,大放厥词,博奥精微,义兼比兴。”《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因即虫喻人,分为三十七段,每段自为之注,亦和香方《禽兽决录》之支流也。”

三经见圣编

一百八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是编前有《自序》,结衔称“敕掌国子监整理祭器书籍等务”,而不言祭酒。《明史·职官志》亦无此称,盖明人杜撰之文也。其《序》称“《六经》无非孔经,而《论语》为著。子思子之书,今名《中庸》、《大学》者,实一《中庸》,统称《孔经编》。《孟子》七篇则曰《孟经编》”,又言“《论语》,卜商述也。《中庸》,孔伋继《论语》而作也。《大学》即《中庸》之後小半也。《孟子》,继《中庸》而作也。《中庸》‘天命之谓性’三句接《论语》‘知命’章,明是释《论语》。读‘予怀明德’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胶自连。读‘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而《孟子》‘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不呼自应。今之所谓《四书》,实三书也”云云,说殊穿凿。至其诠释支离,类皆因言求事。如以《论语》“孝弟”章为有若讥刺三家,“巧言”章为孔子评论老子,皆率其胸臆,务与程朱牾,可谓敢为异说者矣。卷中或称“默案”,或自称“谭子”,体例亦丛杂不一云。

埽庵集

嘉兴市谭贞默著。嘉兴图书馆有巾箱蓝印本。民国二十三年,谭新嘉家刻“嘉兴谭氏遗书”之三。江安县傅增湘署专。李日华有《谭水部梁生埽庵集序》。金蓉镜《题谭埽庵先生诗》:“谭公卓立如断山,六子散朗皆瑶环。元孩死忠埽庵遁,孤撑大屋争百间。读书喜得野王墅,履真得仙人。参军且免谢皋羽,使者何有程钜夫(埽庵先生,明甲申后却瞿稼轩之聘,洪经略之荐,家有靸园,兵毁后重到东园,改题辽鹤轩,著书终老)。过江人物惊飘瞥,先生扫室但一洁,赋诗非名公自娱,结交皆俊我心折,当日辽鹤留题句,从游尚脱户外屦。后波遮莫是前波,我今并乏闲家具(即用先生诗句)。苍茫重访读书堂,鸭脚新阴复过墙。认取青一片地,子孙仍住碧漪坊(远孙志贤开宅旧坊,近复传刻先世文字,遗泽长矣)。甲寅十二花神,同邑後学金蓉镜顿首拜题。”谭新嘉有《埽庵集跋》。

人物评价

谭贞默在思想上有一大特点就是笃信佛教。“在考中进士以前,曾拜名僧憨山德清(1546—1623)为师。后来曾为其师编写了《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书中还附有《曹溪中兴憨山肉祖因缘》等相关的作品”,这和蒲松龄是一致的。蒲松龄一直相信他是和尚转世,这对他的生活与思想影响之大不须赘述。谭氏虽然考中进士,但并不得意。他的后人谭新嘉说:“公以魁卓之才常思有所建树,而生而叔季,君子之路塞,进不能有所施用,遂发愤著书,以寓其志。”(193)这与蒲松龄在《自志》中说的“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何其相似!

综上两点可见,二人相通之处甚多。但笔者并不是说蒲松龄乃是受了谭贞默的影响而作《聊斋志异》的,而更多的是蒲氏与谭氏心有相通,在创作心理上有了共鸣,“于我心有戚戚焉”,蒲松龄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因此,蒲松龄就用了谭贞默之“聊斋”作为自己的“心斋”之名。

当然也不排除蒲松龄并不知道谭梁生此人,也没有见到前人的“聊斋”,他只是与前人暗合。但不论哪种情况,前人对“聊斋”的解释对我们理解《聊斋志异》之“聊斋”很有帮助,因为我们的本意就是寻找“聊斋”的真正含义,而不是蒲松龄与谭贞默的关系。

参考资料

“聊斋”名义考.国学网——国学文库.2013-08-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