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米 :转基因大米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3

转基因大米是通过在现有的稻子基因中,转入其他生物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使其拥有更好性状的一种稻子结出来的大米。转基因大米具有高产、抗盐、抗水涝、抗旱、抗虫害等性质。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是否有害,尚需验证,但目前尚未有实验及发表的数据证明转基因大米对人体有害。

截止到2014年7月27日止,中国政府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种植或进口,但在湖北武汉的超市里,随机购买5种大米,其中3种都含有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同一类型转基因成分。

1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表示目前转基因大米还处在试验阶段,并未面市。

合法性

2014年8月17日,中国转基因水稻仅有的2张安全证书全部到期,而且也没有合法的商业许可证。

鉴别

流传民间的转基因大米“肉眼鉴别大法”(仅供参考):

1、看外观。因为转基因大米生长周期短,所以不能有效吸收淀粉,因而大米的色泽、淘米水及米汤颜色都会因淀粉缺少呈现出和普通大米不同的性状。

2、看价格。这两年大米价格一直在上涨,在广州超市普通大米价格已升至2.5元/斤以上,一般而言转基因大米价格会明显低于这一水平,但也不会太低,不然奸商无利可图也就不会卖转基因大米了嘛!

3、看“米虫”。就像现在很多民买菜只挑有虫洞的蔬菜一样,有虫的米农药少这一“理念”也成立于大米界。因为虫类识别食物一般都是基于当中的营养物质,而夭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产生于淀粉。所以,转基因大米生长周期短=不能有效吸收淀粉=淀粉含量少,不吸引小虫。

安全事件

2012年,美国一科研机构对24名中国湖南省儿童进行转基因大米(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2014年4月,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武汉市一家超市随机购买了5种大米,其中有3种含有转基因成分Bt63。

央视还报道称,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频繁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仅2013年出口欧盟的大米制品中,就有25次被查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大多是Bt63。

试吃大会

包括北京、西安市等23城网友;华中农业大学提供所有大米;此类品尝活动被质疑违反国家相关规定。8日中午,全国转基因大米品尝会京津站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80名网友“试吃”了3公斤转基因大米。当日,西安、杭州市等20多个城市也举行了相关大米品尝会。华中农大向上述城市一共提供了30公斤的转基因大米。此前,有反转人士质疑此类品尝会不符合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需获批的国家要求,但品尝会主办方和华中农大方面表示,品尝会只是出于科普目的的内部试吃,与商业化生产加工没有关系。

研究进展

由于上次,亨氏米粉转基因事件,我对BT  蛋白转基因有了一些兴趣,并进行了文献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这个网络平台上)。

1)BT可以在绿色组织中表达,且在胚和胚乳  中不表达。也就是大米里是不会有BT蛋白。只在叶子和根状茎里有。以下分析下吃水稻叶子和根茎可能风险。所有添加谷壳和糠是有摄入BT蛋白的可能。

2)BT蛋白对于昆虫细胞的毒性可能并不特异。实验证明,BT蛋白不仅可以溶解昆虫动物的肠道细胞,而且可以溶解非昆虫细胞来源的磷脂双分子层,并且可以与哺乳纲的肠粘膜细胞发生结合。因此,在高浓度的时候,可能会对哺乳动物造成毒性。

3)BT蛋白在人体中能够蓄积,其长期毒性不能低估。

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水稻专家袁隆平说。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转委会里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其中包含的利益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

安全试验

转基因大米做猕猴喂养实验

转基因大米(8张)

对于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有“反转派”质疑实验作假,要求公开。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抗虫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项目负责人林拥军昨天向京华时报记者介绍,这两张安全证书的取得非常严格,不仅对白鼠做了90天喂养实验,还做了三代繁殖实验,结论都显示食用转基因大米与普通大米并无差别。

林拥军认为,如实公布一些基本的实验结果对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有好处,但应由鉴定方或农业部发布。

有人提出白鼠“吃太少,与人差别大”,质疑实验结果无法证明人食用安全,林拥军透露,农业部正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做转基因大米的小型猪90天喂养实验,还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做猕猴喂养实验,“属于灵长目,跟人类非常近”。

流入市场

2014年4月,《新闻调查》记者在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家大型超市,随机购买了5种大米。随后,我们将这些大米送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令人吃惊,在这五种大米中,有三种含有转基因成分,记者发现,欧盟预警系统中所显示的转基因成分也大都是这一类型:BT63。

BT63是由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发的专利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的抗虫成分。

1999年研制成功,经过11年的评价论证,于2009年,BT63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但并没有得到商业化种植的许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转基因作物在没有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之前是不允许被商业化种植的。

安全隐患

据安庆日报2014年8月15日报道,我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教授,也加入到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争论中来,发表了《如何理性看待转基因》《再论如何看待转基因》。他的观点非常鲜明,转基因产品,特别是转基因主粮,是不安全的。

他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打口水仗,而是涉及13亿人民的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兴亡的大事。他列举少数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院士,或主管转基因农作物的某些政府官员的斩钉截铁的保证“只要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都可以放心吃”。“转基因食品就是增加一个或几个对农业有用、对人体无害的基因。食物蛋白到肚子里被胃酸降解成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重新组成我们身体的蛋白质,对身体没有影响。蒸煮熟了更没有必要担心,原来的蛋白质经过高温也已经变性了。”有的并顶风作案,私自推广转基因大米、玉蜀黍属品种。而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孟山都公司提出的“中心法则”和“等同原则”。“中心法则”是上世纪60年代遗传学界为了说明基因的作用途径提出的。内容是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把遗传信息转録给核糖核酸,再由rna编码蛋白质(酶),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同原则”是说“如果通过安全检测,外源基因本身表达的最终产物是安全的,被插入的那个基因被认为不会构成此外任何其它方式的威协”,“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许启凤教授指出,事实上,研究证明“中心法则”阐明的基因作用途径过于简单化了。体内除了按“中心法则”编码蛋白质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执行编码作用的小rna(包括mirna)。它们不编码蛋白质,却能在植物—动物间转移,在细胞中游动。它们能阻止某些基因的表达,“关闭”或“抑制”基因的作用或者“激活”某些基因的作用。

张辰宇教授的课题组的试验,是抽取了30名自愿者的血样,检测其中来自各种农作物例如大米、小麦、阳芋卷心菜等等的mirna含量。许启凤教授透露,其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液中约有30种mirna来自常用的农作物。说明这些mirna通过人或动物的消化系统时并未被降解、消失,而是从植物中转移到人或动物体内并能结合成特定的受体基因,调节后者的作用,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这个研究结果与转基因密切相关,突破了“中心法则”的框框,揭穿了“等同原则”的“虚伪”以及“外来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通过消化系统的降解……变成有用蛋白或dna从而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的神话。它为我们发现了一条认识新型食物如转基因食品影响人类健康的新途径,也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提出了挑战。

许启凤教授说基因工程(包括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但一项新的科学常常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甚至有害的一面。对于后者也要充分估计,给以足够重视,尤其是转基因,它的危害往往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多方面的。要确证它的危害性需要更为复杂的检测手段和更长的时间。因而不能轻率应用、推广,更不能轻言“安全”。为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摸清规律。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可以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地结合应用。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把野生大豆中的耐盐基因插入盐敏感的栽培大豆的根细胞中,使后者更耐盐。这些转基因大豆品种有望在广大盐碱地上获得增产。

总之,中国需要的是像转入野生大豆耐盐基因获得转基因大豆品种这样的无害而有益的转基因粮食作物,而不是像bt转基因水稻那样的含有bt毒素的转基因粮食作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