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16:13

邵志敏,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大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乳腺癌防治近40年,邵志敏带领团队将收治的初诊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从20年前的79.8%提高到现在的93.6%,帮助数以万计的乳腺癌患者重获新生。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0.9—1985.7成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

1987.9—1990.6成为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5.7—1990.7担任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医师。

1990.8—1991.8在美国Bowman Gray School of Medicine Cancer Center从事乳腺癌研究。

1991.9—1995.6在美国马利兰大学癌症中心进修。

1995.12—1998.4在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8.5在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7.2—2000.6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乳腺中心访问教授。

2000.8—至今担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2002.5—至今担任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

2003.12—至今担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复旦大学批复)。

2005.6—至今担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

2012.8—至今担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领衔团队分别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及上海市教委“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B类”项目、上海市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

先后主持国家杰青基金、国自然、十五攻关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985、973课题及其他省部级项目30余项。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诊疗流程,开展临床试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科研重点为乳腺癌的转化研究和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等。

学术论文

郭,李伦,张琪,等.中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20,30(3):166-173.

莫,袁晶,周昌明,等.以大型单中心的医院登记为基础的3.5万例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报告[J].中国癌症杂志,2020,30(2):90-97.

王海,陈盛,李俊杰,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争议[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4):504-509.

[4]张莹莹,俞晓立,曹阿勇,等.辅助放疗对乳腺癌患者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21,59(9):777-781.

马雨薇,修秉,邵鼎轶,等.中文版Breast-Q信效度验证及其对于乳房满意度评估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6):681-686.

吴松阳,江一舟,邵志敏.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5):510-521.

吴可,修秉虬,郭瑢,等.中国乳腺癌乳房重建改型手术的横断面调查[J].外科理论与实践,2020,25(5):426-431.

[8]马飞,徐兵河,邵志敏.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29-41.

修秉虬,郭瑢,杨龙,等.中国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7):546-551.

杨云松,江一舟,胡欣,等.乳腺肿瘤微环境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12):977-984.

郭瑢,修秉虬,苏永辉,等.中国乳腺癌术后植入物乳房重建现况调查[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8):616-621.

[12]张琪,郭瑢,李伦,等.中国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开展现状——一项基于110家医院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8):561-567.

司婧,全晨莲,莫淼,等.2006—2016年单中心1 557例乳腺导管原位癌腋窝处理方式回顾性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9):681-685.

张琪,李伦,修秉虬,等.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与放疗间关系——基于中国110家医院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11):806-810.

朱信屹,田田,蔡旭,等.中国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乳腺癌病理学特征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2):142-147.

陈涵,邵志敏,余科达,等.乳腺癌辅助他莫昔芬治疗与后续白内障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7):508-513.

王海,刘西禹,江一舟,等.Luminal型乳腺癌的治疗难点和应对策略[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3):192-196.

王嘉,修秉虬,郭瑢,等.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现状横断面调查[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11):931-936.

黄晓燕,吴炅,刘哲斌,等.亚甲蓝示踪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癌症,2007,26(10):1133-1137.

邵志敏,汤立晨.失去乳房,也能享受"性福"[J].大众健康,2021(11):108-109.

裴云飞,王志敏,费菲,等.生物信息学研究揭示乳腺癌组织分化中可能的microRNA调控通路[J].科学通报,2010,55(8):660-668.

邵志敏.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进展与评述[J].肿瘤防治研究,2018,45(5):269-273.

[23]徐兵河,王树森,江泽飞,等.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87-90.

罗菊锐,陈星星,杨昭志,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Ⅱ期临床研究——中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10):769-775.

马林晓曦,黄乃思,郭亮,等.单中心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影响因素[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2):140-145.

郑以孜,邵志敏.葡萄糖调节蛋白78与肿瘤耐药和靶向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18,28(2):156-160.

江泽飞,徐兵河,邵志敏,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与争议[J].中国癌症杂志,2013(9):772-776.

魏金丽,邵志敏.乳腺癌相关的脂肪细胞[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13(6):321-325.

陈盛,黄亮,贺敏,等.第16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热点解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13(5):257-262.

司婧,全晨莲,莫淼,等.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外科治疗术式的影响因素[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9,13(5):357-363.

徐元兵,黄晓燕,陈嘉健,等.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术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手术中乳头乳晕安全性保留预测模型的建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8):957-963.

郝爽,邵志敏,吴炅.乳腺癌术后重建组织扩张器置换假体要点[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8):918-921.

[33]肖毅,江一舟,邵志敏.乳腺癌的精准医学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6):765-772.

吴菲,莫淼,覃肖潇,等.上海市女性乳腺癌不同筛查模式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2):1665-1671.

邓永春,江一舟,邵志敏.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反应性的分子生物标志物[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6):499-502.

谢广东,江一舟,邵志敏.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6):503-506.

赵雅鑫,江一舟,谢韶,等.ER+乳腺癌中CDK4/6抑制剂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6):507-510.

李大强,潘丽华,邵志敏.REVERSAL EFFECTS OF MIFEPRISTONE ON MULTIDRUG 厚膜电阻(MDR) IN DRUG-RESISTANT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CF7/ADR IN VITRO AND IN vivo[J].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2004,16(2):93-98.

邵志敏.走进新时代:乳腺癌诊疗30年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3):195-200.

[40]徐兵河,邵志敏,胡夕春,等.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8):712-718.

杨海源,江一舟,邵志敏.精准医学时代的乳腺癌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6):401-403.

[42]孙强,徐兵河,邵志敏.乳腺原位癌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12):942-947.

全晨莲,黄乃思,杨犇龙,等.113例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机会性内乳淋巴结活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10):769-773.

楼菲菲,许平波,黄乃思,等.乳腺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麻醉管理[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5):383-387.

陈嘉健,余科达,柳光宇,等.基于病种的全流程信息引导医疗服务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6):463-464.

杨晓晨,胡震,吴炅,等.中国汉族人群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风险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5(4):247-252.

[47]陈颖,陈嘉健,杨犇龙,等.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监测在游离腹部皮瓣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2):152-156.

[48]徐兵河,王树森,江泽飞,等.中国晚期乳腺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8,12(1):1-5.

李俊杰,邵志敏.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12(3):129-134.

邵志敏,刘引.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乳腺癌研究最新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12(6):324-328.

[51]陈颖,陈嘉健,陈嘉莹,等.中国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现况调查报告[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11):851-857.

边莉,刘毅,王涛,等.循环肿瘤细胞动态变化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4):265-268.

孙艺斐,杨忠毅,张勇平,等.18F-FES在乳腺癌患者体内摄取与病理免疫组化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14(2):128-134.

[54]贾晓青,洪琪,程竞仪,等.P53蛋白过表达可预测雌激素受体阳性,早期绝经后乳腺癌对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J].中国癌症杂志,2014(5):354-360.

[55]陈颖,陈嘉莹,李琳,等.应用游离腹部皮瓣行118例乳房重建术的单中心报告[J].中国癌症杂志,2013(8):576-583.

倪翔,邵志敏.膜突蛋白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6):679-684.

宋传贵,吴雪英,王川,等.miR-195与乳腺癌侵袭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4):353-356.

宋传贵,吴雪英,傅芳萌,等.miR-155预测乳腺癌侵袭及预后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1):1011-1014.

陈嘉莹,陈嘉健,曹阿勇,等.5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游离腹壁皮瓣乳房重建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5):367-372.

马传栋,聂秀青,邵志敏,等.拉帕替尼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及Her2通路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3):551.

姜伟,刘晓霞,康玉,等.动脉灌注GE7系统介导1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羟甲基无环鸟对大鼠诱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4):245-248.

宋传责,傅芳萌,吴雪英,等.MDM4基因rs1563828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53-56.

周力恒,邵志敏.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策略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0):652-654.

宋传贵,吴雪英,傅芳萌,等.miR-34a与乳腺癌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12):1010-1013.

[65]吕力琅,邵志敏,杨文涛,等.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治疗费用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3):154-157.

马小俞,刘哲斌,喻三见,等.三苯氧胺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耐药及自噬的关系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6):421-426.

陈天文,吴炅,狄根红,等.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一期乳房部分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12):985-988.

周力恒,柳光宇,狄根红,等.他莫昔芬序贯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内分泌敏感性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J].肿瘤,2011,31(4):354-358.

姜伟,徐丛剑,邵志敏,等.动脉灌注GE7系统介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导入大鼠卵巢癌细胞[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4-7.

江泽飞,邵志敏,徐兵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2):158-160.

王研,李俊杰,狄根红,等.曲妥珠单抗治疗141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1):864-867.

乌拉木,余科达,沈镇宙,等.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转移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10,20(4):247-250.

叶蓓,柳光宇,陆劲松,等.常用的乳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不高[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10):807-808.

何奇,王杰,邵玉国,等.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43-247.

周婕,饶南燕,李顺荣,等.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l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2):213-216.

殷文瑾,柳光宇,狄根红,等.华蟾素片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肿瘤,2009,29(7):641-644.

费菲,陈灿铭,张斌,等.CTF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10):564-567.

杨昭志,陈佳艺,郭小毛,等.乳房切除术后即时乳房重建和放疗的临床结果[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3):242-243.

吴佳毅,陈灿铭,张家新,等.术后妊娠对年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4):3126-3129.

李方明,邵志敏.环氧合酶-2表达与简易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模型的补充[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3):186-190.

林燕苹,陆劲松,邵志敏,等.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2):235-238.

陈莹,金伟,黄隽,等.中国汉族家族性及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2启动子突变情况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9):724-726.

黄欧,陈灿铭,吴佳毅,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7):511-515.

马传栋,陈小松,柳光宇,等.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4):290-293.

饶南燕,周婕,赵林,等.219例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5):370-375.

肖勤,柳光宇,郑晓静,等.5307名女性乳腺首次筛查影像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2):1266-1270.

[87]陈佳艺,蒋国梁,俞晓立,等.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17(6):446-449.

刘哲斌,吴炅,平波,等.受体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8):610-614.

[89]李俊杰,邵志敏.乳腺分叶状肉瘤诊疗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35(2):308-310.

陈小松,马传栋,陈灿铭,等.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8):1400-1403.

黄隽,唐利立,胡震,等.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8):566-572.

周力恒,殷文瑾,陆劲松,等.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部位复发转移的风险分布[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2):124-127.

胡震,李文凤,柳晓义,等.家族性乳腺癌患者115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4):2383-2386.

杨银龙,翟羽,邵志敏.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对乳腺癌细胞运动能力的影响[J].肿瘤,2008,28(3):207-210.

[95]凌泓,柳光宇,陆劲松,等.乳管镜直视下病灶活检在伴乳头溢液乳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4):272-275.

吴炅,狄根红,陈天文,等.乳腺癌保留皮肤全乳切除一期乳房重建129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37-740.

[97]李静,欧周罗,邵志敏.微环境中间质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对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8,15(5):494-496,500.

马传栋,陈小松,柳光宇,等.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8):1397-1399.

林燕苹,陈述政,殷文瑾,等.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选择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35(5):641-645.

[100]王磊苹,欧周罗,洪小南,等.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侵袭能力的影响[J].肿瘤,2008,28(6):468-471,484.

周力恒,殷文瑾,陆劲松,等.ER-2等病理特征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转移部位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35(2):269-272.

[102]马中良,曹明智,李文凤,等.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8,25(2):195-198.

程铁伟,欧周罗,邵志敏.雌激素促进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伴趋化因子CXCL12上调[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5):365-369.

冯兰云,欧周罗,邵志敏.一种新的趋化因子诱饵受体CCX-CKR[J].生命的化学,2008,28(3):292-294.

殷文瑾,周力恒,陆劲松,等.乳腺癌术后死亡风险时间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41-43.

狄挺松,柳光宇,沈坤炜,等.乳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3):1038.

李俊杰,邵志敏.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治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0):824-827.

[108]庄志刚,狄根红,侯意枫,等.LKB1基因与乳腺癌细胞侵袭性相关因子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84.

狄根红,吴炅,余科达,等.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62-65.

殷文瑾,陆劲松,柳光宇,等.年轻乳腺癌(≤35岁)患者死亡风险规律的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2):118-120.

[111]顾雅佳,冯晓源,邱龙华,等.DWI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22(12):1249-1255.

周力恒,殷文瑾,陆劲松,等.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表达不同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特征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9):2764-2767.

蔡,李小秋,张廷,等.乳腺纯上皮化生性癌9例观察及文献复习[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1):851-854.

李文凤,胡震,张斌,等.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发现重复出现的BRCA1 1100delAT突变[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6-80.

周力恒,殷文瑾,陆劲松,等.乳腺癌患者月经状态改变与化疗方案及年龄的关系[J].肿瘤,2007,27(12):999-1002.

胡震,李文凤,柳晓义,等.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频发突变5589del8[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4(4):378-381.

刘哲斌,吴炅,黄晓燕,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亚甲蓝与亚甲蓝、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比较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11):840-843.

刘小丰,欧周罗,邵志敏.汉族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Duffy表型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2):935-938.

陈彩萍,柳光宇,陆劲松,等.乳管镜检查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5):374-375.

[120]顾雅佳,冯晓源,肖勤,等.MR扩散成像确定乳腺癌范围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9):959-964.

殷文瑾,周力恒,陆劲松,等.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时间分布规律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07,22(6):527-531.

朱祯敏,胡晓芳,曾嵘,等.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561-565.

李文凤,胡震,柳晓义,等.中国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24(5):499-504.

[124]陆劲松,李鹤成,曹道成,等.芳香化酶表达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4):509-512.

胡震,李文凤,柳晓义,等.中国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和散发性乳腺癌的比较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7):489-490.

周力恒,陆劲松,邵志敏,等.绝经前和围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2007,16(10):793-796.

王劲松,王福宾,狄根红,等.Rab27A对人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4):294-298.

黄晓燕,吴炅,徐维萍,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印片细胞学评估[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8):596-599.

冯兰云,欧周罗,邵志敏.CXCL12-CXCR4生物学轴与干细胞[J].生命的化学,2007,27(4):299-301.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等.上海市家族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1):27-31.

[131]余科达,狄根红,吴炅,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03例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5):362-366.

周卫兵,冯炎,陈佳艺,等.术后放疗在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5):396-400.

[133]柳光宇,陈灿铭,胡震,等.乳腺X线立体定位活检方法的评价及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22-1324.

吴炅,范江,陆劲松,等.234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疗效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9):697-700.

陈灿铭,沈坤炜,柳光宇,等.长春瑞滨和表阿霉素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745-747.

范江,王磊,吴炅,等.保留乳房治疗早期乳腺癌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595-597.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等.CHEK2基因c.1100delC与中国人遗传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4):443-445.

狄根红,吴炅,发芝,等.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4):257-261.

黄欧,凌泓,沈坤炜,等.1679例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4):270-274.

[140]余科达,狄根红,吴炅,等.ER(-)PR(+)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2):1011-1015.

康玉,徐丛剑,刘惜时,等.自杀性肿瘤疫苗对大鼠卵巢癌的治疗作用及其安全性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9):654-657.

范江,陆劲松,王磊,等.5-aza-2'deoxycytidine联合trichostatin A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5):329-332.

欧周罗,王杰,侯意枫,等.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参与人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8):586-589.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等.ER-α基因多态性与无BRCA1/2基因突变的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9):637-640.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等.CYP19A1基因 R264C在中国上海BRCA1/2基因突变阴性的遗传倾向乳腺癌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2):181-183.

吴凤英,欧周罗,邵志敏.D6——神秘的趋化因子诱饵受体[J].生命的化学,2006,26(4):324-326.

张杰,沈坤炜,狄根红,等.乳腺癌骨髓播散肿瘤细胞和免疫微环境的检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9):1062-1063.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等.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在BRCA1/2基因无突变的遗传倾向乳腺癌中的分布[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10-1313.

[149]董慧明,刘刚,吴炅,等.上皮钙黏着蛋白对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4-7.

[150]余科达,狄根红,吴炅,等.孕激素受体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预测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7):999-1002.

丁锦华,狄根红,邵志敏,等.导管原位癌中粉刺型坏死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9):714-717.

范江,陆劲松,殷文瑾,等.药物诱导MDA-MB-435细胞表达ER α及其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886-889.

王磊,李大强,侯意枫,等.乳腺癌不同肺转移潜能细胞株表达差异蛋白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9):706-709.

陆劲松,李鹤成,曹道成,等.芳香化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18-1321.

[155]余科达,邵志敏.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治和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7):589-593.

王磊,范江,王筱金,等.Cyclin E的表达和乳腺癌的预后的meta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7):525-529.

张保宁,邵志敏,乔新民,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80-684.

邵志敏,沈镇宙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J].中国癌症杂志,2005,15(5):405-407.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等.上海市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160]侯意枫,袁胜涛,李鹤成,等.雌激素受体β亚型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389-392.

于志勇,左文述,魏玲,等.阿霉素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及凋亡调控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9-22.

[162]沈赞,吴晴,岳麓,等.抑癌基因LK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15-18.

[163]俸瑞发,邵志敏,宫晓洁.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71例报道[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8):621-622.

[164]董慧明,刘刚,吴炅,等.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人炎性乳腺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05,15(5):426-428.

王杰,欧周罗,侯意枫,等.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33-2037.

魏思方,王杰,欧周罗,等.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不同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2):139-142.

曹道成,刘毅,后强,等.MMP-2、MMP-9、Cathepsin-D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8):510-512.

狄根红,亓发芝,吴炅,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4):434-435.

胡震,吴炅,陆劲松,等.中国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57-659.

[170]柳光宇,沈坤炜,张家新,等.乳腺X线立体定位空芯针活检的临床应用[J].肿瘤,2004,24(3):264-266.

李鹤成,陆劲松,侯意枫,等.EGCG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及机制[J].中国癌症杂志,2004,14(1):9-11.

姜伟,徐丛剑,邵志敏,等.动脉灌注GE7系统介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导入大鼠诱发性卵巢肿瘤细胞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338-341.

曹道成,李鹤成,刘毅,等.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4,14(2):143-146,150.

[174]柳光宇,沈坤炜,邵志敏,等.缺氧诱导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的下调[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64-668.

柳光宇,沈坤炜,邵志敏,等.乳腺癌组织缺氧与雌激素受体-α的关系[J].中国癌症杂志,2004,14(2):127-130,134.

[176]白冰,欧周罗,侯意枫,等.人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趋化因子差异表达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8):925-927.

狄根红,刘刚,吴炅,等.乳腺癌患者外周血DNA 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37-140.

吴炅,邵志敏,沈坤炜,等.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316-318,325.

张杰,费菲,邵志敏,等.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配对资料分析[J].上海医学,2003,26(2):124-126.

狄根红,李鹤成,沈镇宙,等.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及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64-1768.

[181]陆劲松,李鹤成,刘刚,等.绿茶对乳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6):513-514.

邵志敏,刘刚.乳腺癌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57-1758.

刘刚,沈镇宙,邵志敏.肿瘤新生淋巴管调控机制与淋巴道转移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3):226-228.

李鹤成,侯意枫,陆劲松,等.绿茶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bFGF表达的抑制作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30(4):321-324.

刘刚,张杰,吴炅,等.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297-300.

陈灿铭,沈坤炜,吴炅,等.去甲长春花碱加表阿霉素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310-313.

费菲,陆劲松,邵志敏.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1):69-71.

李鹤成,杨越,温险峰,等.乳腺Paget's病诊治体会[J].肿瘤,2003,23(5):404-405.

刘刚,邵志敏.趋化因子与肿瘤免疫[J].肿瘤,2003,23(5):441-443.

[190]李方明,沈镇宙,邵志敏.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因素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304-307.

刘刚,张杰,陆劲松,等.乳腺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7):680-683.

温险峰,沈赞,邵志敏,等.乳腺外科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亚型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75-176.

张杰,沈坤炜,尼尔马,等.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3):233-237.

张杰,沈坤炜,尼尔马,等.淋巴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16-618.

李鹤成,刘刚,邵志敏,等.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1):77-80.

李鹤成,温险峰,沈坤炜,等.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10):629-630.

刘刚,邵志敏.乳腺癌基础研究新进展[J].中国肿瘤,2002,11(1):31-35.

[198]陆劲松,沈镇宙,吴炅,等.细胞周期蛋白E、p2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1):80.

刘刚,陆劲松,邵志敏,等.茶多酚对肿瘤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3):265-268.

张杰,邵志敏,沈镇宙.基因芯片与乳腺癌[J].肿瘤,2002,22(4):340-341.

周烨,朱慰祺,师英强,等.CD44s和CD44v6的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2002,22(6):509-511.

[202]沈坤炜,韩企夏,NIRMAL LAMICHHANE,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47-350.

[203]沈赞,邵志敏,沈镇宙STK11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4):361-363.

温险峰,沈镇宙,吴炅,等.雌激素受体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1):27-28.

张杰,沈坤炜,吴炅,等.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及骨髓血u-PA活性的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10):608-610.

张杰,邵志敏,沈镇宙.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2,12(5):465-469.

张杰,邵志敏,沈镇宙.生物靶向治疗在乳腺癌中应用的最新进展[J].肿瘤防治杂志,2001,8(4):434-436.

邵志敏.家族性乳腺癌[J].肿瘤防治杂志,2001,8(z1):40-42,51.

[209]陆劲松,沈镇宙,吴炅,等.细胞周期相关因子与乳腺细胞的癌变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3):193-195.

吴炅,邵志敏,张家新,等.保留乳房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2):131-133,136.

陆劲松,沈镇宙,吴炅,等.细胞周期蛋白D1、CDK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2):105-108.

邵志敏,李鹤成.女性乳腺癌二级预防策略简介[J].肿瘤防治杂志,2001,8(3):225-228.

邵志敏,沈镇宙乳腺癌的预后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1,11(5):396-400.

[214]陆劲松,邵志敏,吴炅,等.新型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1,28(4):284-286.

[215]柳光宇,沈镇宙,邵志敏.乳腺癌高危妇女的评估与预防策略[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5):438-442.

陈灿铭,沈镇宙,邵志敏.癌基因HER2与乳腺癌的治疗[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5):446-448.

尼尔马,沈坤炜,韩企夏,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30例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6):481-484.

邵志敏,李俊杰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外科新进展和解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7,11(4):198-202.

邵鼎轶,苏永辉,修秉虬,等.中国110家中心乳腺癌保乳整形技术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1):1176-1180.

邵志敏,李俊杰.201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外科部分解读[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1):1-5.

楼菲菲,徐亚军,黄乃思,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显微外科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2):172-175.

李俊杰,邵志敏.金属标志物在乳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临床推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4):235-238.

邵志敏,李俊杰.2015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研讨会乳腺癌新的诊疗理念[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2):73-77.

赵燕南,张淑娟,陈潇雨,等.500 mg氟维司群治疗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5):292-297.

邵志敏,郑以孜.2014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回顾[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1):5-7.

[226]陈颖,李琳,陈嘉莹,等.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脂肪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J].癌症进展,2013,11(5):411-419.

李小强,莫淼,吴菲,等.基于问卷调查的上海女性乳腺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肿瘤,2018,38(9):883-893.

李俊杰,邵志敏.乳腺癌外科治疗规范[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1):52-55.

徐雅莉,孙强,单广良,等.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协和医学杂志,2011,2(1):7-14.

[230]胡夕春,王碧芸,邵志敏.2011年《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国际专家共识》与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指南之比较[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4):404-407.

邵志敏.乳腺癌肺转移: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4):392-395.

欧周罗,邵志敏.趋化因子结合蛋白与乳腺癌[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4):396-403.

胡震,邵志敏.中国遗传性乳腺癌研究经验浅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3):350-355.

王研,邵志敏.探讨早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预后和预测因素[J].循证医学,2010,10(2):67-70.

陈翱翔,余科达,邵志敏.GSTM家族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5):306-311.

邵志敏.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5):475-479.

邵志敏.乳腺癌低外显率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9,3(4):267-270.

邵志敏,李俊杰应重视乳腺癌的综合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9,17(7):435-436.

刘哲斌,邵志敏.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共识与争议[J].循证医学,2009,9(2):70-73.

李方明,邵志敏.环氧化酶-2表达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相关和聚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2):312-313.

陈莹,金伟,邵志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结合位点及其相关调控[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22(5):485-489.

殷文瑾,邵志敏.议靶向治疗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J].循证医学,2008,8(3):129-131.

邵志敏,余科达乳腺外科的发展趋势[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3):252-254.

冯兰云,欧周罗,邵志敏.肾上腺素能β受体与肿瘤生长及转移[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12):883-886.

余结水,余科达,邵志敏.乳腺单纯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2):1112-1114.

张家新,柳光宇,胡震,等.乳腺靶定位Mammotome微创活检临床应用价值[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12(6):577-579.

余科达,狄根红,柳光宇,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预后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21(1):66-69,76.

邵志敏.乳腺癌外科治疗发展趋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2):89-91.

杨银龙,欧周罗,邵志敏.CCL19/21-CCR7生物学轴与肿瘤转移[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8):564-567.

邵志敏.乳腺外科发展趋势[J].内分泌外科,2006,5(4):4-6.

程铁伟,欧周罗,邵志敏.趋化因子的性激素调节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26(5):424-427.

王磊,邵志敏.Oncotype DX 21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4):282-284.

[253]余科达,邵志敏.保乳术后联合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J].肿瘤学杂志,2006,12(4):338-341.

饶南燕,邵志敏,王坤.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显著提高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乳腺癌的疗效[J].循证医学,2006,6(2):74-76,80.

胡振娟,甘恩玮,邵志敏.微创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5,5(4):26-27.

郭世伟,邵志敏,王德清,等.空芯针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5,7(4):374.

[257]董慧明,沈镇宙,邵志敏.上皮钙粘着蛋白与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2):83-85.

吴凤英,欧周罗,邵志敏.经典神经递质与肿瘤转移[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9):678-681.

邵志敏,胡震,徐崇锐.基因芯片技术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J].循证医学,2005,5(1):18-20,25.

刘毅,曹道成,后强,等.HER-2/neu过度表达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价值[J].安徽医药,2005,9(12):913-915.

王杰,欧周罗,邵志敏.CXCL12-CXCR4生物学轴与肿瘤转移[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5):326-330.

[262]庄志刚,邵志敏.LKB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促进微血管生成的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04,12(4):279-284.

范江,邵志敏,沈镇宙乳腺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2):922-925.

庄志刚,邵志敏.抑癌基因LKB1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4,12(3):251-253.

邵志敏,刘刚.乳腺癌器官亲嗜性转移的分子机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2):95-98.

曹道成,刘毅,后强,等.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预后价值[J].肿瘤学杂志,2004,10(6):410-412.

[267]柳光宇,邵志敏,沈镇宙甾体类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变化[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52-56.

刘刚,沈镇宙,邵志敏.趋化因子与肿瘤[J].肿瘤学杂志,2003,9(2):107-110.

刘刚,沈镇宙,邵志敏.肿瘤休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3):166-168.

胡震,沈镇宙,邵志敏.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相关性乳腺癌的普查和预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7(2):121-123.

狄根红,沈镇宙,邵志敏.赫赛汀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3,18(6):664-666.

刘刚,邵志敏,沈镇宙.淋巴管系统与肿瘤新生淋巴管研究方法新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2,8(4):346-348.

李鹤成,温险峰,邵志敏,等.雌激素作用与乳腺癌基础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2,17(3):325-327.

张杰,沈坤炜,吴炅,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骨髓中微转移的联合检测[J].肿瘤学杂志,2002,8(6):328-331.

张杰,吴,邵志敏,等.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方法及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2,17(2):214-215,218.

邵志敏.乳腺癌激素受体调控的研究方向[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199-200.

吴炅,邵志敏,沈镇宙.保乳治疗中的相关问题[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262-264.

胡震,邵志敏,沈镇宙.家族性乳腺癌[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6):419-421.

陈灿铭,吴炅,张家新,等.诺维本加阿霉素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226-228.

邵志敏,沈镇宙.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乳腺癌中的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4):255-257.

邵志敏.乳腺外科的回顾与展望[J].上海医学,2017,40(8):462-465.

邵志敏.乳腺癌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J].求医问药(女人健康),2010(1):74-75.

饶南燕,周婕,苏逢锡,等.RAD51 135G/C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频率的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8,8(6):407-410,430.

邵志敏.乳腺癌有哪些症状?[J].抗癌,2007,19(2):10-11.

邵志敏,李鹤成.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福音--法乐通[J].抗癌,2001(3):24.

陈颖,黄乃思,曹阿勇,等.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皮瓣血管危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7):744-748.

陈盛,邵志敏.乳腺肿瘤外科治疗策略与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7):693-696.

张华,曹志刚,柳光宇,等.队列法、完全法和现时生存分析方法在乳腺癌随访研究中的应用[J].肿瘤,2014,34(6):550-556.

邵志敏.《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基本要点解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0):915-917.

陈嘉莹,陈嘉健,杨犇龙,等.MSKCC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验证性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89-93.

陈毅作,陈灿铭,费菲,等.分子标记物表达预测乳腺癌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0):941-943.

陈毅作,陈灿铭,费菲,等.Cathepsin-D和nm23在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中疗效的预测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59-62.

杨银龙,王福宾,张强鸽,等.人BRMS1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有效性的鉴定[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6):401-405.

汤立晨,狄根红,邵志敏.年轻乳腺癌患者诊疗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7):1351-1354.

林燕苹,陆劲松,邵志敏,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J].中国肿瘤,2009,18(5):391-395.

翟羽,欧周罗,邵志敏.BRMS1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9,18(8):648-652.

黄欧,陈灿铭,胡震,等.腋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24):1939-1941.

邬思雨,王玉洁,李剑伟,等.一项关于18F-FDGPET/CT早期预测新辅助治疗后患者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状态的单中心可行性研究[C].//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论文集.2019:2689-2690.

司婧,全晨莲,莫淼,等.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C].//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论文集.2019:2688-2688.

江一舟,马丁,索晨,等.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策略[C].//2019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1-1.

邵志敏.乳腺定期筛查,从30岁开始[J].康复(健康家庭),2016(4):51-52.

邵志敏.呵护女性胸前的“小苹果”[J].家庭用药,2015(3):24-25.

邵志敏.乳腺癌真的年轻化了吗[J].家庭用药,2015(4):14.

邵志敏.小心炎性乳腺癌悄悄来袭[J].家庭健康,2013(6):20.

邵志敏,王华英.宫颈糜烂与癌变无关小叶增生癌变概率小[J].自我保健,2012(8):46-47.

邵志敏.乳腺癌,莫敏感莫轻视[J].家庭用药,2012(8):28.

[307]余科达,邵志敏.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和一期乳房再造[J].世界肿瘤杂志,2006,5(2):123-127.

吉,邵志敏.中国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C].//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353-357.

罗菊锐,周支瑞,陈星星,等.Ki67联合PET/CT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应答的预测价值[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放射肿瘤学治疗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259-259.

陈毅作,郭贵龙,张筱骅,等.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用于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的研究[C].//2015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首届钱江国际肿瘤外科高峰论坛论文集.2015:274-286.

赵燕南,陈潇雨,张淑娟,等.氟维司群500mg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回顾性研究[C].//第九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四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663-663.

邵志敏,沈镇宙,吴炅,等.跑赢抗击乳腺癌的"马拉松"全程[J].家庭用药,2015,0(10):24-28.

邵志敏.年轻女性应警惕乳腺癌"卯"上你[J].上海支部生活,2015,0(3):48-49.

李剑伟,柳光宇,季亚婕,等.比较三苯氧胺辅助治疗绝经前乳腺癌5年与中途更换为诺雷得(R)(戈舍瑞林)联合瑞宁得(R)(Anastozol)的随机对照研究(CBCSG002)--疗效及安全性的初步分析[C].//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61-62.

李剑伟,柳光宇,余科达,等.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的初步分析:化疗联合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对早期、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早衰及预后的影响[C].//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27-228.

李剑伟,莫苗,余科达,等.ER-HER2+:是腋窝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潜在亚型[C].//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28-228.

阿丽娅·阿力木江,曹志刚,朱骥,等.确诊年龄与雌激素受体状况在女性乳腺癌预后中的交互作用[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78-78.

[318]陶涛,何志贤,邵志敏,等.Galectin-7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C].//2014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107-107.

邵志敏.乳腺肿瘤外科治疗策略与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0(22):15.

[320]陈颖,陈嘉健,陈嘉莹,等.中国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现况调查报告[C].2013:46-47.

[321]胡夕春,李进,王碧芸,等.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全国多中心Ⅱ期研究[C].2013:33-34.

[322]贾晓青,洪琪,程竞仪,等.P53表达状态预测早期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C].2013:24-24.

姚玲,彭雯婷,李善,等.一种异常黏着斑激酶选择性剪接体-26FAK与乳腺癌的关系[C].//第十六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83-183.

黄亮,崔树德,庞达,等.多中心、随机、开放的Ⅱ期临床研究比较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卡铂与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表阿霉素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C].2013:35-36.

[325]孙冰,孟祥颖,宋三泰,等.乳腺癌患者的E2、FSH及LH检测结果及临床应用(CBCSG008西门子股份公司吖啶酯化学发光法结果)[C].2013:28-29.

王玉洁,贾晓青,李剑伟,等.PET/CT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作用[C].2013:66-66.

[327]胡夕春,徐兵河,江泽飞,等.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全国多中心Ⅱ期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3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34-35.

邵志敏.预防乳腺癌饮食要注意哪些问题[J].大众医学,2013(3):64.

邵志敏,刘哲斌.乳腺疾病诊断流程的优化[C].//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243-248.

江泽飞,邵志敏,宋尔卫,等.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中国转移性乳腺癌预后价值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协作组(CBCSG)004研究结果[C].//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28-29.

王涛,刘荫华,段学宁,等.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比较治疗蒽环类失败的晚期乳腺癌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2-32.

殷文瑾,周琼,严婷婷,等.缺氧相关miRNA与其靶基因结合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33-34.

邵志敏.幸好我及时发现了乳腺癌[J].老年健康,2012(5):27-27.

顾筱莉,林凤娟,杨小利,等.趋化因子CXCL14的抗乳腺癌作用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乳腺癌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11:14-14.

马小俞,喻三见,刘哲斌,等.自噬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三苯氧胺敏感性的实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乳腺癌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11:16-16.

曹阿勇,贺敏,狄根红,et al.Association of Germline Mutations in XRCC4 and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ese non-BRCA1/2 High-risk Families[C].//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1-22.

曹阿勇,贺敏,狄根红,et al.Outcome of pure 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compared to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a 种群 based study from China[C].//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40-140.

[338]王磊苹,张群岭,孙思,等.pi3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疗效[C].//第五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论文集.2011:403-403.

王磊苹,张群岭,张剑,等.PI3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曲妥珠单抗及拉帕替尼疗效[C].//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5-26.

贺敏,曹阿勇,狄根红,et al.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compared to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n a 汉语词类 population[C].//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39-140.

邵志敏.有些癌症早期发现可治愈[J].老同志之友,2011, (11):52.

[342]沈镇宙,宋三泰,张斌,等.中国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后绝经判断标准及芳香化酶临床应用共识(草案修正案)[J].中国癌症杂志,2011(5):418-420.

叶蓓,柳光宇,陆劲松,等.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C].//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240-243.

邵志敏.乳腺外科发展趋势[C].//第二届内分泌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4.

李静,欧周罗,邵志敏.B-40甲肽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可能作用[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17-17.

曾晓华,欧周罗,邵志敏.B-32多种非典型性趋化因子结合物在乳腺癌中的共表达与协同抗肿瘤作用[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14-14.

汤立晨,狄根红,欧周罗,等.B-10CXCR7在乳腺癌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5-5.

[348]陈佳艺,郭小毛,蒋国梁,等.C-28绝经前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长期随访及辅助放化疗时间顺序对疗效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36-36.

刘哲斌,侯意枫,金伟,等.B-41绿脓杆菌制剂(PA-MSHA)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内体外抑制研究[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17-17.

[350]王磊苹,洪小南,欧周罗,等.B-55肾上腺素能β2受体高表达或缺失与乳腺癌的进展有关[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22-23.

李静,欧周罗,邵志敏.B-34高浓度甲基化β环状糊精对乳腺癌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14-15.

欧周罗,邵志敏.B-52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非典型性趋化因子结合物[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21-21.

李静,欧周罗,邵志敏.B-42趋化因子诱饵受体CCRL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C].//第十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四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论文集.2009:17-18.

王志敏,邵志敏,黄薇,等.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的遗传机制研究[C].//中国科协第18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肿瘤易感基因与复杂性状疾病的研究策略论文集.2008:77-80.

邵志敏.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C].//中华医学会乳腺癌学组第五届乳腺癌重庆论坛论文集.2008:1-3.

邵志敏.幸好我及时发现了乳腺癌[J].老年健康,2008(9):26-26,24.

邵志敏.乳腺外科发展趋势[C].//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262-265.

邵志敏.乳腺癌外科治疗发展趋势[C].//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进展2006.2006:21-24.

王磊,邵志敏.Oneotype DX21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033 (4):282-284.

[360]侯意枫,袁胜涛,李鹤成,等.雌激素受体β亚型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摘要)[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033 (1):23.

邵志敏,沈镇宙,吴炅,等.乳腺癌的早期诊断[J].家庭医学,2005, (6):6.

邵志敏.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C].//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04:510-512.

刘刚,邵志敏.乳腺癌基因研究新进展[J].中国肿瘤,2002,011 (1):31-35.

[364]沈坤炜,尼尔玛,韩企夏,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195-199.

[365]陆劲松,邵志敏,吴炅,等.新型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D1、E表达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 (4):284-286.

沈镇宙,邵志敏,吴灵.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乳腺癌预后和化疗敏感性中的研究[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1998:46-48.

获得荣誉

1.2014年9月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2.2012年2月10日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2011年11月23日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09年1月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5.2009年11月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6.2008年12月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7.2004年1月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8.2005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9.2006年11月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0.2020年2月19日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

11.2020年9月30日,主持的项目《中国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的研究和成果推广》获得第五届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一等奖。

12.2020年8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名单正式公布,全国共有80位医师入选。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称号。

13.2021年8月,邵志敏获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十八届“银蛇奖”特别荣誉奖。

个人作品

《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的转化(上、下册)》

社会活动

2021年5月29日起每周六20:30,参加八集大型科学先锋访谈节目《未来说:执牛耳者》第五季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大外科主任、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4-02-04

邵志敏.复旦大学.2024-02-04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好大夫.2024-02-04

2023“最美医生”邵志敏:为乳腺癌患者生命健康护航.百家号.2024-02-04

2023最美医生|邵志敏:为乳腺癌患者生命健康护航.百家号.2024-02-04

“最美医生”邵志敏:大幅提升国内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百家号.2024-02-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