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胜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0:24

郝家胜,男,1967年12月生于霍邱县,理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动物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他是安徽省高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民革党员,曾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郝家胜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安徽省动物学会理事,安徽省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正文

郝家胜,安徽省高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民革党员,第十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安徽省古生物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动物分子系统学与分子进化、分子古生物学与进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动物学报:英文版》,《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研究》,《古生物学报》,《微体古生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一、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

199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0至200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2004年1至6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7年至今,在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

研究方向:

1. 动物界早期起源与演化的分子系统学与分子进化、谱系年代学和进化生态学。

2. 无脊椎动物部分类群(节肢动物门(昆虫)、苔藓动物等)的分子系统学、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生物学。

3. 昆虫与其寄主植物、传粉植物间协同演化的分子适应性机制。

4. 水生动物对环境毒理因子的形态和分子适应性机制。

研究兴趣:生物类群间的协同演化及其分子适应机制。

三、近几年来主要研究课题:

1. “苔藓动物门的系统演化历史及其分子证据”(402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主持), 研究期限: 2003.1~2005.12

2. “一些重要动物界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08040106811)”, 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主持), 研究期限: 2008.1~2010.12

3. “基于线粒体基因全序列数据探讨苔藓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地位” (07041313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研究期限: 2007.1~2009.12

4. “国产蝶类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590602),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专项基金(主持), 研究期限: 2006.1~2008.12

5. “蝶科主要类群代表种类线粒体基因组进化机制的研究”(KJ2010A142).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主持), 研究期限: 2010.1~2012.12

6. “国产蛱蝶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大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主持), 研究期限: 2007.1~2008.12

7.“苔藓动物门主要类群Hox基因的测定和系统学分析”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专项基金(主持), 研究期限: 2004.1~2007.12

8. “寻常海绵的系统分类学及起源研究”(408060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参加), 研究期限: 2009.1~2011.12

9. “早期动物谱系年代研究: 化石与分子的整合” (KZCX2-YW-JC1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 (参加), 研究期限: 2010.1~2012.12

四、讲授课程:

动物界、分子系统学、进化生物学

五、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1. Hu Jing, Zhang Daxiu, Hao Jiasheng**, Huang Dunyuan, Cameron Stephen, Zhu Chao越南盾 2010.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the yellow coaster, Acraea issoria (鳞翅目: Nymphalidae: Heliconiinae: Acraeini): sequence, gene organization and a unique 转运RNA translocation eve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37:3431~3438.

2..Hao Jiasheng**, Sun Xiaoyan, Shiqinghui, Yang qun. 2010. 苔藓动物门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dates of early divergences. Acta Micropaleontogica Sinica, (In English with Chinese abstract), 27(1): 1~12.

3.Hao Jiasheng**, Su Chengyong, Zhu Guoping, Chen Na, Wu Dongxia, Pan Hongchun, Zhang Xiaoping. 2007. Mitochondrial 16S rDNA molecular morphology of the main butterflies’ lineages and its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8(2): 109~121.

4.Shi Qinghui, Xia Jin, Sun Xiaoyan, Yang Qun, Hao Jiasheng **. 2009. Preliminar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Hox genes in the 苔藓动物门 Membranipora grandicella (Cheilostomata) and Tubulipora flabellaris (Stenolaemata). Cell,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4):78~86.

5.Huang Dunyuan, Zou Fangzhen, Chen li, Hao Jiasheng**. 2008. Molecula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es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蛱蝶亚科 (Rhopalocera, Nymphalida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控制资料公司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9(1):39~48.

6. Li Baohua, Li Tiegan, Kermal TE, Christoph H, Li Chunxiang, Hao Jiasheng, Cao Qiyuan, Yang Qun. 2007. Living planktonic 有孔虫门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SSU rDNA sequences and their paleoceanographic significanc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7(7):798~802.

7.Zhang Beibei, Wang Baojuan, Wang Peng, Cao Zhengyu, Huang Enqi, Hao Jiasheng, Dean AM, Zhu Guoping. 2009. Enzy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nomeric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from 链霉菌属 lividans TK54. Biochimie, 91:1405~1410.

8.Hao Jiasheng, Li Chunxiang, Sun Xiaoyan, Yang Qun. 2005. The phylogeny and divergence 时间 estimation of cheilostome 苔藓动物门 based on mitochondrial 16S rRNA sequenc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12):1205~1211. (郝家胜, 李春香, 孙晓燕, 杨群 2005. 唇口目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演化及其主要分类群分歧时间的推测. 科学通报, 50(12):1205~1211. )

9.Wang Ying, Zhao Huabin, Hao Jiasheng**. 2005.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main lineages of Gastropoda (软体动物门) based on partial 28S rRNA gene sequenc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2):118~123.

10.Gong dajie, Hao Jiasheng**, Wu Dongxia. 2005. The phylogeny of bilaterian metazoans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four mitochondrial encoding protein genes and its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upon nuclear gen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6(4):236~247.

11. Hao Jiasheng, Yang Qun, Li Chunxiang, et al. 2003. Molecular phylogeny of 冠轮动物 based on 18S rRNA gene sequences with comments on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苔藓动物门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4(2):64~72.

12. Li Chunxiang, Lu Shugang, Yang Qun, Hao Jiasheng. 2004. Phylogenetics of Pteris(Pteridaceae) from China based on the chloroplast trnL-F intergenic spacer sequence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15(1):58~63.

13.毛增辉,郝家胜**,朱国萍,胡 静,司曼曼,朱朝东. 2010. 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昆虫学报, 53(12):刊印中.

14.毛增辉,郝家胜**,王晨,于芳,司曼曼,夏靖,朱朝东. 2010. 基于ITS-1基因的菜粉蝶地理居群遗传分化研究. 昆虫学报, 53(10):1144~1152.

15.司曼曼,郝家胜**,黄敦元,毛增辉,朱朝东. 2010. 蝶亚目(双孔次亚目)主要分类群12S rDNA高变区的分子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动物分类学报, 54(2): 刊印中.

16.夏凤生,马俊业,郝家胜. 2010. 奥陶纪苔藓动物门的多样性演变——兼论苔藓动物的起源 古生物学报, 49(2):139~163.

17.杨群,丛培允,孙燕,马俊业,盖永华,李春香,郝家胜,夏旭华. 2009. 谱系年代学研究进展. 古生物学报, 48(3):364~374.

18..邹方振,郝家胜**,黄敦元,张大秀,朱国萍朱朝东 2009. 基于线粒体ND1和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国产12科蝶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昆虫学报, 53(1):118~126.

19.张大秀,郝家胜**,邹方振,朱国萍,潘鸿春,张小平 2009.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和COI基因序列研究豹蛱蝶亚科(鳞翅目蛱蝶科)10属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分类学报, 34(3):270~278.

20.焦晓霞,杨群,赵华斌,郝家胜**. 2009.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唇口目苔藓动物门的分子系统发生. 动物分类学报, 34(3):261~269.

21.黄敦元,丁亮,张彦周,黄海荣,余江帆,郝家胜**, 朱朝东 . 2008. 油茶主要野生传粉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生活史及相关生物学习性研究. 昆虫学报, 51(7):778~783.

22.苏成勇,朱国萍,郝家胜**,陈娜,潘鸿春,吴冬霞,张小平 2007. 凤蝶亚科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蝶亚目, 凤蝶科). 动物分类学报, 32(2):334~341.

23.陈娜,朱国萍,郝家胜**,张小平,苏成勇,潘鸿春,吴冬霞. 2007. 基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蛱蝶科(鳞翅目,蝶亚目)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学报, 53(1):106~115.

24.吴冬霞,郝家胜**,朱国萍,陈娜,苏成勇,潘鸿春,张小平. 2007.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线蛱蝶亚科的系统发育. 动物学研究, 28(1):1~8.

25.殷先兵,郝家胜**,许丽,朱国萍,黄敦元,潘鸿春.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和ND1基因探讨锯眼蝶亚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学研究, 28(5):477~484.

26.殷先兵,郝家胜**,许丽,朱国萍,黄敦元,潘鸿春,张小平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和Cytb基因的锯眼蝶亚科和眼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 昆虫学报, 50(12):1263~1271.

27.许丽,郝家胜**,朱国萍,殷先兵,潘鸿春,黄敦元,张小平.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和细胞色素b基因的粉蝶亚科及黄粉蝶亚科粉蝶科)部分类群的分子系统发生. 动物分类学报, 32(4):842~850.

28.吴冬霞,朱国萍,陈娜,苏成勇,郝家胜**. 2007. 线蛱蝶亚科蝶类部分类群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生命科学研究, 11(1):64~71.

29.郝家胜**,殷先兵,许丽,黄敦元. 2007. 国产12科蝶类代表种类触角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系统学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30(3):354~360.

30.王莹,苏成勇,潘鸿春,郝家胜**. 2007.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宝贝科(Cypraeidae)腹足类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分类学报, 32(1):124~130.

31.赵华斌杨群,郝家胜**. 2006. 苔藓动物门主要分类群28S rRNA基因多变区的分子形态学比较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动物分类学报, 31 (2):247~255.

32.王莹,赵华斌,郝家胜**. 2005. 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理论、方法与展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8(1):47-52.

33.郝家胜.2003.生物进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3):271~278

34.张克云,郝家胜,杨群 2003. 介形虫的起源与系统发生——化石记录、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3):231~240

35.郝家胜.2003. “寒武纪爆发事件”及其成因述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6(4):378~382.

36.郝家胜,杨群. 2002. 拟迷误裂孔苔虫18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和系统学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5(3): 262~265.

37.郝家胜,杨群,李春香. 2002. 苔藓动物门18S rRNA基因分子系统发生初探.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2):162~167.

38.郝家胜,夏凤生,杨群 2001.苔藓动物系统发生研究进展—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微体古生物学报, 18(4):385~391.

39.赵华斌, 王莹, 郝家胜*. 2004. 软体动物门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 16(4):58~62.

40.蔡亚非, 傅兆水, 王海涛, 刘再群, 郝家胜. 2004. 中华鳖卵泡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6(2):155~158

41.赵华斌, 胡好远, 王莹, 陈娜, 郝家胜**. 2005.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生长和繁殖速率的比较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8(4):447~450.

42.吴海龙, 胡好远, 郝家胜. 2005. 温度对水生长速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生物学杂志, 22(1):45~47.

43.胡好远, 郝家胜, 靳璐. 2006. Cd++对草履虫种群的毒性作用. 生物学杂志, 23(1):19~21.

44.王莹, 郝家胜*, 陈娜等. 2006. 3种重金属离子对水螅的联合毒性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10(1):91~94.

45..吴本富, 胡好远, 郝家胜**. 2007. Pb2+、Cd2+对三种水生动物致毒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11( 2):183~188

46.吴本富, 郝家胜**, 赵华斌, 陈娜, 苏成勇. 2007. Cd++和Pb++污染对拟寡水螅形态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 生态学杂志, 26(3):383~388.

47.陈娜, 郝家胜**, 王莹, 苏成勇 2007. 几种重金属离子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水螅的联合毒性研究. 生物学杂志, 24(3):32~35.

48.宋辉, 胡好远, 李玉成, 郝家胜**. 2010 五种农药对水螅的单一及联合急性毒性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33(2):159~163.

49.黄敦元, 余江帆, 郝家胜, 张勤生, 朱朝东. 2010. 不同生境油茶林油茶史氏叶蜂的发生与危害程度比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30(1):59~64.

50.毛增辉, 郝家胜**. 2009. RAPD标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3(3):79~81.

51.潘红春, 李华玲, 郝家胜. 2009. 悦目金蛛3种蛛丝超微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蛛形学报, 18(1):60-64.

52.陈露露, 翟羽佳, 王鹏, 王晖, 郝家胜, 朱国萍 2010. 茶树胞质型苹果酸脱氢酶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32 (1):32~40.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200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测控系统信号处理技术。2001年7月于哈尔滨市光达

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研制、项目管理工作。作为主要成员之一,成功研制了

“SJY-19B计算机密码卡”,并于2002年11月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技术鉴定。

2004年4月,开始从事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合作项目

“DvD~医疗处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以第一作者在 IEEE Trans. Instrum. Meas.

等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承担总装备部“十一五”预研项目、兆瓦级风力

发电监控系统等项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