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 :为影片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

更新时间:2024-09-20 22:41

配音(audio dub),是为影片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是一种电影、电视表现手法,将未经现场录音的镜头配录上对白、解说音响效果和音乐。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此后,有声电影和录音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配音的出现。上世纪30年代,“配音译制(Dubbing)”技术出现,使得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始采用配音译制。20世纪30年代,苏联、东欧电影开始输入中国。1948年,中国最早的专业译制片生产基地长影译制片厂成立,诞生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2018年1月22日,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开播,该片是世界首部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大型纪录片。近年来,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在配音中的运用趋于完善。配音大致分为人物语言配音和叙述语言配音两大类。配音具有多种功能,能准确传达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具备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在传递信息、营造氛围和美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配音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无论是纪录片、动漫、有声书,还是导航等,都对配音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基本概念

配音,是为影片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是指台词的配录,很多时候电影需要由专人配录台词,如译制的外语影片、动画片等等,有时由于表演者的语言问题也要由他人为其配音。

无论是新闻、专题、广告,还是人物、事件、景观,一切以画面为基础的“画外之音”,主要指配合画面的有声语言,就可以统称配音。但是,配音大都不是画面中人物自己说出的话、一般人的自然说话,而是由专业人员配上去的,符合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符合人物的身份、心态、语境、语气的鲜活话语。因此,这是一种艺术创作。配音艺术是技术性与艺术性同构的表演形式,其内核是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色彩。

配音工作通过声音完善人物形象,要求配音演员钻研剧本,仔细观察演员的表演,寻找合适的语调和气息状态,让声音与口型相符合。

历史沿革

初期发展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使人类能够记录声音。1900年,巴黎放映了第一部有声电影。随着录音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配上同步声音的技术逐渐成熟。这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配乐、音效、动效和配音的出现。配音是指为有声电影而产生的人声部分,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

1929年1月,在法国放映的美国有声电影《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是西方最早采用字幕翻译的电影。随后,意大利丹麦等国也开始制作有声电影的字幕翻译。上世纪30年代,“配音译制(Dubbing)”技术的出现和不断进步使得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和中欧的一些小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土耳其等,开始采用配音译制。与此同时,在俄罗斯波兰以及一些苏联国家如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等地,“叠音译制(voice-over)”成为外国电影和电视的主要翻译方式。

中期成长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东欧电影开始输入中国。当时,中国电影市场作品匮乏,为了满足广大百姓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政府引进了大量外国影片,其中以苏联影片和东欧国家影片为主。然而,引进的影片面临一个关键性问题:观众可以看懂画面内容,但却听不懂影片中人物对话。在这种形势下,1948年,长影译制片厂成立,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译制片生产基地。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还有《罗马假日》《变相怪杰》等经典影片。当时与长影译制片厂并驾齐驱的,还有上海电影译制片厂。

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长影译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完成了许多影片的配音工作,如《复活》《阴谋与爱情》《卡桑德拉大桥》《尼罗河上的惨案》《远山的呼唤》《追捕》《简爱电影》《加里森敢死队》《佐罗》等备受喜爱的经典。同时,也培养了向隽珠、邱岳峰肖南陈汝斌毕克刘广宁乔榛童自荣丁建华等一批杰出的配音艺术家。

创新发展

2018年1月22日,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开播,该片在制作中创新性地使用了语音合成技术,是世界首部采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大型纪录片。2018年湖南卫视自制综艺《声临其境》第一季开播,这档节目定位为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掀起了一阵国民的“配音热潮”。

2021年10月2日,湖南卫视数字主持人小漾与广大观众首次见面,这项成熟技术的运用,宣告了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在人工智能配音中的营运已经趋于完善。

要素与特点

配音要素

配音艺术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在创作中,需要遵循表达规律,利用声音的多种样式展现语言内容。关键在于尽可能完美地与稿件和节目的体裁风格相匹配,以满足受众的认知和审美需求。

合理表达台词蕴含的情感

好的声音能赋予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引发共鸣和同情。在纪录片《中国》中,周涛的配音为杜甫的片段赋予了温暖的女中音,传递了历史的厚重感,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情感,并为影片注入温情。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配音解说在纪录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仅解释画面,还能丰富叙事,渲染气氛,引发思考,创造意境。

创造性表达审美意义

每位配音演员都是独特的创作者,用个人风格赋予文本价值和审美意义。在纪录片配音时,他们运用想象力进行二次创作。比如,李立宏在《舌尖上的新年》中为兰州牛肉拉面配音,用简短的描述创造了饱满的形象,赋予影片独特魅力和多层次感受。这种创作赋予了文本与画面新的价值,展现了配音演员的创作力和思考。

慎重表达主观性语言

声音不仅是客观文字,也承载着思想和感情色彩。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因情境、情绪不同而有差异。声音表达是内在思想的外化,具有导向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感受。语气和语调展现主观性,失去主观性则失去灵魂。因此,在表达主观语言时需慎重选择语气,微小变化影响意义。配音前需调动思想感情,配音演员需理解、感受、想象,并思考角色性格特点,转化为细腻情感共鸣。

将影视作品风格作为基础

首先,研读原著,深入了解影片风格和特点,制定适合的配音策略。例如,《霸王别姬》的京剧唱腔要准确呈现电影风格。其次,理解台词和角色情感,突出电影文化、背景细节。比如,在《无人区》中强调生存压力和文化冲突。再者,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适应行业变化,保证配音与电影契合。最后,善用音频技术提高录音质量,清晰传达电影风格和意图。

将人物风格作为依托

影视配音的核心在于演员通过表达来打造角色形象。首先,深入了解电影人物,把握其性格、行为和语言风格,以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其次,选用与角色匹配的配音演员,确保自然表达情感。再者,优化声音质地和音效,突出人物性格和氛围,比如《激战》中营造的紧张氛围。最后,精心挑选配乐,强调角色情感和性格,与配音演员协同提升表现力。

从文化背景差异入手

影视作品在不同国家播放,影视配音需考虑文化背景,实现“本土化”和“时代化”。首先,了解作品文化背景,深入了解电影主题和情感氛围。例如,《康熙微服私访记1》的配音需对当时社会、人物和言语风格有深入了解。其次,精细翻译解决文化差异,准确表达情感和内涵。比如,《让子弹飞》配音需精确传达当地文化特色。最后,调整语气和语调,准确传达情感和氛围。如《鬼子来了》的配音需根据文化差异调整语气和语调,更好传达人物性格和情感。以文化差异为出发点,提高影视配音质量,让观众更深刻了解角色和情节。

配音特点

人物形象的再现性

影视表演是演员在银幕上的创作,而影视剧配音是语言和声音的创作,二次再现了影视人物的表演和情感,是表演的“三度创作”。影视编剧、导演和演员进行一度和二度创作,提供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创造性表现,构成影视剧的创作。配音则是对影片原生表演的再次创作,根据剧本和对人物细节的理解,以声音、表演和音乐再现角色,是基于一度和二度创作的深度再现艺术,区别于一般表演和语言创作,是“三度创作”的再现性表演艺术。

多方配合的技术性

配音的技术性体现在口型的精准匹配上。保持配音台词与影片中人物的口型完全吻合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要求。这包括配音语言和人物在片中说话的口型、表情、气息等保持一致,使观众感受不到配音的存在,认为声音来自同一角色。特别是在译制片中,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对口型匹配的挑战更大。口型的精准匹配是影片获得还原和完美呈现的基础,也是保证影片质量的重要保障。

配音角色的多向性

配音涉及多角度的角色特征。通常,演员只需理解角色本身,在对戏中扮演着一个角色,但在配音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对象,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刺激。演员形塑了角色的第一个形象,配音演员代表着原片中的人物形象,即演员的形象,构成第二个“我”。配音师则进行第三度创作,是第三种“我”。配音演员需要整合这三种“我”,分辨情感区别,从而在表现中创造更丰富的感觉。

分类性质

配音大致分为人物语言配音和叙述语言配音两大类。

人物语言配音

人物语言配音是以人物形象为基础,精确匹配人物的性格、动作、口型和音质。它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广播剧、游戏等不同类型的人物配音。

叙述语言配音

叙述语言配音是以影片或其他媒体的主题叙述为核心的配音形式,以画外音的方式呈现。它涵盖专题片、纪录片、广告、企业宣传片、媒体形象片、节目预告片、栏目片花以及舞台戏剧旁白等不同形式的配音。

发展现状

截止2023年,配音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无论是纪录片、动漫、有声书,还是导航等,都对配音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人们希望追求更有品质的声音。并且随着中原地区影视作品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影视配音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这种势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影视剧产量大增,对人物配音需求旺盛。国产影视剧数量迅速攀升,2017年超过300部,集数超1.5万集。随着IP改编和原创剧本不断涌现,配音需求持续扩大。2、国漫崛起、游戏风靡,配音前景广阔。国产动漫蓬勃发展,同时,随着网游和手游的流行,对游戏音效的关注度也提高。国漫和游戏领域的增长将为配音提供更广阔的舞台。3、配音工作室增多,人才队伍壮大。中配音工作室不断发展,形成南北两大配音圈,如北斗企鹅工作室、光合积木、领声、音熊、胜利之音等。这些工作室吸引了大批粉丝,配音人才队伍不断壮大。4、网络配音势头良好,大众化、娱乐化。各种配音网站和平台如淮秀帮、胥渡吧等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配音普及化、娱乐化的形式吸引了更多人参与,扩大了受众基础。5、原创声音类综艺节目增加,配音比赛多了起来。各地和高校设立了多种配音比赛,如《声临其境》等,不仅引流,也发现了大量人才。6、粉丝经济崛起,专业配音演员商业化。新媒体平台让配音作品和演员有了更多曝光,他们在bilibili、快手、抖音新浪微博等平台积攒了粉丝群体,为影视配音商业化开辟了新路径。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后,电影业开始探索声音技术的新领域。经过时间推演,智能语音技术已成为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创作者们尝试新的表达方式,甚至着手探索完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湖南卫视的节目变革,尤其数字主持人小漾的加入,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中的新尝试。数字主持人成为视听完美结合、动静有机交融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人工智能配音技术已突破传统,达到了千人千声的阶段。

影响及意义

影响

在当前时代,配音有着市场需求。有些人通过“听书”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而一些地方设立的“声音图书馆”甚至帮助不识字的人享受“读书”的乐趣。随着多元阅读场景的增加,对配音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声音作为传播形式,具有较低的接收门槛,能够通过语调、节奏和声线直击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有魅力的声音付费,这种发展趋势也带动了配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意义

配音是一种二度创作,能通过声音模仿原有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创作,使声音和形态相得益彰。它具有多种功能,能准确传达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活动,具备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在传递信息、营造氛围和美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配音是影视作品中为人物或主题叙述赋予声音的艺术。它是以声音为媒介来诠释和塑造形象的艺术表达形式,与有声影视艺术同时诞生、并随之共同发展。配音在影视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精彩配音,塑造了许多生动的角色形象,并向观众展示了异域文化风貌。这些经典的译制片配音作品至今仍深入人心。各类配音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

..2023-12-04

电影配音演员有多牛?一人配音五角 方言切换自如.今日头条.2023-12-04

中西字幕翻译之历史“沉浮”.southcn.2023-12-04

..2023-12-04

..2023-12-04

..2023-12-04

..2023-12-04

..2023-12-04

理性对待配音兼职.今日头条.2023-12-04

配音演员.zgbk.2023-12-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