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州 :河南禹州在金、元等时期的古称

更新时间:2023-09-22 18:26

钧州是河南省禹州市在金、元、明时期的古称。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至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钧州作为禹州地区的古称,存在了391年。

钧州辖区包括阳翟、新郑市新密市,治阳翟。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之名,至此告终。

钧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是宋朝“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也是明朝时期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大禹文化、钧瓷文化、中药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沿革

夏以阳翟为都城。《水经注》载:“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 封于此,为夏国”。《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位夏邑县,大享诸侯于钧台,诸侯从之”。后,夏少康中兴,又建都于少康城(今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

商朝置历国。西周以此地为历邑。春秋时属郑国地,置栎邑。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困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韩国国都自平阳县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国都迁郑(今新郑市)。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迁回阳翟。

秦置阳翟县,为川郡治。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韩王信于此,次年复为颍川郡。刘彻时,属豫州刺史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颍川郡为左队郡。汉光武建武元年,改左队郡复为颍川郡,归豫州。

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阳翟县改属豫州部河南郡西晋时期属司州部河南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东晋(改阳翟县为阳翟郡)、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政权。南北朝初,阳翟属刘宋,归豫州,颍川郡寄治睢阳区,领阳翟。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阳翟分为阳翟、阳城县两郡。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原阳翟县划为阳翟、黄台(今郭连镇黄台村)两县,均属阳翟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阳城、嵩阳、阳翟各一部,复置康城县。贞观三年(629年),废康城县,并入阳翟县龙朔二年(662年),阳翟县改归河南府洛州管辖。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后,阳翟县归金管辖,其间名称多变,建置归属复杂。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颍川军为颍顺州,隶属南京路管辖,并设阳翟县为附郭县。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颍川有钧台旧址,改颍川州为钧州,辖三县,仍属南京路。元改属汴梁路

明洪武元年(1369年)仍为钧州,并将阳翟县并入州治,钧州领新郑市新密市两县。隆庆四年(1570年),新郑划出,钧州领密县。万历三年(1575年)四月因避朱翊钧朱翊钧讳,改钧州为禹州。

蒙金之战

蒙古消灭金朝的主力,双方主力会战。

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适遇大雪,金军披甲胄僵立雪中,枪结冻如。蒙古军则利用时机充分休息,然后全线进击,金军被蒙古军包围在三峰山,损失惨重。最后,蒙古军让开一条通钧州之路,纵金军出走,乘势夹击,金军全军覆没。移剌蒲阿北走,至望京桥,被蒙古军俘获。完颜合达领数百骑败入钧州。蒙古军进破钧州,斩完颜合达。这次战役使金朝尽失精锐部队,金朝灭亡遂成定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