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 :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更新时间:2023-07-07 09:21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由羯族石勒建立的政权,故又称石赵。后赵共历经七帝,延续33年。

石勒出身族部落,曾被晋朝官吏掠卖到山东省为耕奴,后投奔前赵刘渊为大将,屡立战功。从西晋永嘉二年(308年)至前赵嘉平三年(314年)三月,石勒先后攻陷邺城遗址、三台、赵郡、冀州洛阳市等地,并不断招兵买马壮大实力。前赵光初二年(319年),石勒由于与前赵新任皇帝刘曜交恶,因而背叛前赵并自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石勒统治的地区为战国时的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后来石勒在襄国自立,便以赵为国号。为了有别于刘曜先建立的赵国,故史称后赵。后赵于319年建国后,开始扩张领土。先占领了祖逖所在的河南省地区,随后与同样企图占领河南的前赵展开了战争,最终后赵攻灭前赵。前赵太和三年(330年),石勒称帝,后赵的版图也从山东省一直延伸到陕西省甘肃省东部的华北地区,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之一。333年,石勒去世,后赵陷入权利斗争中,石勒的侄子石虎获胜掌权,他于335年将后赵首都由襄国迁至邺城遗址,两年后,他登基称帝。后来,石虎又带领后赵军队向东北的鲜卑段部、西面的前凉和南面的东晋发动攻势,领土也随之扩大。石虎去世后,后赵国内争不断,石世石遵石鉴等人先后登基为帝,永和六年(350年)闰二月,石闵意图彻底推翻后赵,将石鉴以及石虎的孙辈二十八人一并诛杀,之后石闵在邺城即位皇帝,国号大魏,又将自己的姓改回冉。后赵青龙二年(351年),后赵最后一任皇帝石祗被部下刘显所杀,至此后赵灭亡。

后赵在政治制度上基本延续了魏晋以来的三公三省等制度,由于后赵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此官制上还并行了单于台制。经济方面,后赵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赋税,鼓励农业发展。文化方面,后赵同时受到儒家和佛教思想的熏陶。军事方面,后赵军队军纪严明,土兵不仅要积极扩张领土,还要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

国号

后赵的国号源自地名。石勒刘渊集团中被封为赵王,掌控赵地,石勒曾与刘渊之子刘曜王弥攻下洛阳市。光初二年(319年)二月,刘曜害怕石勒势力扩大而威胁自己统治,于是将石勒派来报捷的使者王修杀害,之后石勒与刘曜的矛盾逐渐激化。同年,石勒取赵为号,独立建国。与此同时,刘曜亦将国号由汉改为赵,并收回石勒的“赵王”封号,以宣示其对天下的统治权。后来的历史学家将刘曜建立的赵国称为前赵,将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历史沿革

崭露头角

石勒(274年-333年)出身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县)的羯族小部族,晋朝太安年间(302-303年)严重的饥荒导致上党羯族部落解体,石勒也随之逃亡,后来被太原市刺史司马腾抓为奴隶,并被卖到山东的荏平(今山东省荏平县),成为汉人师懽(也叫师欢)的奴隶,期间石勒结识牧帅汲桑并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军队。西晋永兴二年(306年),成都王司马颖西入长安后,其部将公师藩以救援司马颖为名趁机自立,石勒和汲桑投奔公师藩并担任前队督,之后他将自己的名字“勒”改为“石勒”。公师藩被濮阳市知府苟晞击杀后,汲桑自称大将军并任命石勒为扫虏将军,汲桑被晋绥军诛杀后石勒又投奔山西省胡人部族首领张㔨督、冯莫突等人。永嘉元年(307年),石勒又随张㔨督等人一起归顺汉赵(前赵)皇帝刘渊,被刘渊封为辅汉将军、平晋王。

建立后赵

晋朝永嘉二年(308年),刘渊称帝后封石勒为持节、平东大将军,之后石勒先后攻陷邺城遗址、三台、赵州等地并斩杀冯冲、郝亭、田(甄)等将,次年石勒进一步平定冀州区的郡县(今河北省南部),同时任命冀州赵郡汉人张宾军师支雄呼延谟孔苌等人为战将,吸收部分饥民和胡人势力以壮大队伍。前赵光兴二年(311年)六月,石勒率精锐骑兵三万会合刘粲刘曜王弥等人攻陷洛阳市并俘虏司马炽,之后石勒被第二任皇帝刘聪任命为征东将军但他坚辞不受,不久石勒接受张宾的建议在宴席间诛杀对手王弥并收编其军队。

前赵嘉平元年(312年)二月,石勒在葛陂(今河南新蔡县北)休养生息并整顿军队,之后他回军北上并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襄都区一带)建立据点,与盘踞在幽州(今河北省北部)的晋朝将领王浚展开对峙。从前赵嘉平二年(313年)四月至嘉平三年(314年)三月,石勒先后攻占邺城和幽州并捕杀王浚,因此被刘聪任命为大都督、督陕东诸军事、骠骑将军等职,之后石勒联合鲜卑拓跋部、段部等势力于318年击败并州的刘琨。前赵光初二年(319年)二月,石勒平定前赵靳准政变,同年登基的新任皇帝刘曜与石勒交恶并诛杀石勒的报捷使者王修,随即收回授予石勒“赵王”的命令,同年十一月石勒在襄国称大单于、赵王,标志着后赵的成立。

消灭前赵

后赵成立后向现今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方向的扩张。后赵赵王元年(319年),石勒石虎率兵救援豫州坞主陈川并击败晋朝将领祖逖,由于祖的军事力量较为强大,于是石勒表面与祖逖议和修好,以稳定、豫二州的边境,直到后赵赵王三年(321年)祖逖去世后,后赵南征击败接替祖逖的胞弟祖约,至后赵赵王五年(323年)相继攻克豫州、徐州、兖州和青州等今河南、山东地区,同时石勒派石虎和孔苌进攻厌次等地,将河北的各个晋朝方镇据为己有。随后从后赵赵王六年(324年)开始,后赵与企图占领河南省的前赵之间矛盾逐渐激化,到后赵太和元年(328年)两军在洛阳市周边爆发战争,最后以石勒的侄子石虎率军俘获前赵皇帝刘曜而后赵取胜结束。次年九月,石虎在上邦杀死刘熙,前赵灭亡,至此石勒几乎占领了从山东省一直延伸到陕西省甘肃省东部的华北地区。前赵太和三年(330年)二月,石勒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并设立百官,同年九月他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建平。

石虎篡位

石勒称帝后,太子石弘和石勒的侄子、尚书令石虎开始争夺继承人的位置,石勒害怕仁弱亲和的石弘难以驾驭手握重兵的石虎,于是将大权委托于太子石弘。后赵建平三年(332年),石勒知悉石虎的不满而许诺为其修建新宅以示安抚,但石虎依然对石勒偏袒石弘等人的作为不满。次年七月石勒因病逝世后,他的次子石弘继位成为皇帝,石虎被封为丞相魏王和大单于并逐渐掌握实权,但曾帮助石勒四处征伐的石虎暗中积蓄力量并意图推翻石弘。同年九月石虎废黜并杀死刘太后,尊石弘的生母程氏为皇太后,之后石虎先后平定镇守关中山西省王石生、镇守洛阳市的石朗等反对势力。后赵延熙元年(334年)三月,石虎接受皇帝石弘的禅让并称居摄赵天王,废黜石弘为海阳王,同时将其和太后程氏、秦王石宏等人幽禁在崇训宫,不久石虎将他们全部诛杀。建武元年(335年)九月,石虎首都迁至邺并于次年在邺城遗址营建东、西二宫,同时在襄国建造太武殿。建武三年(337年)正月辛巳日,石虎依照西周的制度在南郊即位并称为大赵天王,大赦天下并封赏百官。

后赵战事

后赵建武三年(337年)七月,石虎诛杀意图自立为帝的太子石邃,并立儿子石宣为天王皇太子,次年正月石虎招募三万龙腾中郎(士兵)帮助燕王慕容皝攻击段辽,他任命桃豹、王华、支雄姚弋仲等人率领十万水军和七万步骑兵为前锋,渔阳、上谷、代郡等几十个城镇全部归降后赵,段辽的左右长史刘群卢谌崔悦等人投降后赵,最终石虎迫使段辽奉上降表,并将段国的二万多户民众迁到司州、雍州、兖州、豫州等地,这个结果导致后赵与新兴的东北政权慕容部前燕之间直接接壤。建武五年(339年)八月,石虎任用夔安大都督,率石鉴冉闵等五位将军共五万人侵犯东晋,后赵军在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击败晋兵并掠夺七千多户民众。石虎曾试图对前燕发动攻击但最终失败,建武六年(340年)九月,后赵遭到前燕的入侵,段部的故地反而被前燕占领。石虎还曾经计划攻打前凉,建武十三年(347年)四月底,石虎派遣中书监石宁和将军麻秋率军攻打前凉,但被前凉皇帝张重华的部将谢艾击败,之后在同年的七八月份都被前凉的谢艾击退。

内乱不断

石世即位

石虎在位后期后赵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四月,石虎意图将自己的爱子石韬立为太子,而石韬倚仗石虎的宠幸而对石宣轻视傲慢,于是石宣派遣亲信杨杯将石韬诛杀,因此石虎谎称石宣母亲杜皇后病危将其诓骗至皇宫,并将石宣扣押幽禁,同年九月,石虎处死石宣并立自己与前赵公主所生的石世为皇太子。次年正月石虎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元太宁。后赵太宁元年(349年)四月二十三日,石虎去世,之前立下遗嘱任命徐州市王石遵为大将军,镇守关右;任命燕王石斌丞相,总领尚书职事;任命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吏部尚书,并将太子石世托付给儿子石遵、石斌以及镇卫大将军张豺等人。但张豺在石虎陷入病危状态后软禁石斌,并假传诏书将石斌杀害,之后让太子石世即位。

石遵即位

后赵太宁元年(349年)五月,彭城王石遵接受部将姚弋仲苻洪冉闵(即后来的冉魏皇帝冉闵,石虎养孙,下文称石闵)的建议,从李城发兵攻打邺城遗址(今河北省临漳县)并发布讨伐檄文意图称帝,守卫邺城的张豺未能抵挡而使刘氏皇后下诏,封石遵为丞相兼任大司马大都督、督中外诸军,总管尚书职事,给予他持黄钺、加九锡等特权,并增加十郡食邑。五月十六日,石遵攻入邺城并在太武殿前登基为帝,之后封石世为谯王,食邑一万户并废黜刘氏为太妃,不久将二人诛杀。石闵也在石遵的政权下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和辅佐大将军的职位,但由于石遵没有信守承诺册封石闵为皇太子,之后石遵又采取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的计策削弱石闵的兵权,这致使石遵和石闵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

石鉴即位

后赵太宁元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义阳王石鉴等进宫与郑太后商议密谋除掉石闵,但石鉴出宫后就派宦官杨环将密谋之事告知石闵,于是石闵劫持担任司空(三公之一)职位的李农及右卫王基并意图废掉石遵,之后石闵派遣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十名甲士在琨华殿诛杀石遵。石遵被杀后,石闵拥立石虎的第三子、石遵之弟义阳王石鉴即位,石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德王,但后赵政权的实际掌控权始终把持在石闵和司空李农的手中。永和五年(349年)十一月,石鉴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石闵、李农,但最终未能成功,石鉴由于害怕此事牵连到自己,于是在西中华门斩杀李松、张才和石苞,之后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计划诛杀石闵、李农却反被二人诛杀。

后赵灭亡

同年驻守襄国的新兴王石联合姚弋仲苻洪等人传檄诛讨冉闵李农,同时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也集结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并意图诛石闵等人。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结果未能取胜而退守凤阳门。石闵、李农率领数千士卒入宫击杀孙伏都等人后,颁布杀胡令大肆屠杀胡人,石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死者达二十余万。永和六年、后赵青龙元年(350年)正月,石闵意图彻底推翻后赵,并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字样为由改国号为卫,改自己为李姓,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同年闰二月石鉴被石闵、李农所杀后,石虎的孙辈二十八人也被杀害。冉闵邺城遗址即位皇帝,国号大魏,又将自己的姓改回冉。石祗听闻石鉴被杀后在信都县(今河北省邢台市)自立为帝。冉魏永兴元年(351年)二月,石祗改称赵王,但不久被部下刘显杀害,后赵最终灭亡。

疆域

领土范围

石勒时期疆域扩展

太行山东的开拓

前赵嘉平二年(312年),石勒在襄国建立都城,并占领了广平郡。从嘉平三年(313年)至赵王三年(321年),石勒先后夺取魏郡、冀州(除了乐陵郡)、顿丘郡、阳平郡、范阳郡燕郡南部和渔阳郡南部、乐陵郡。此外,汉昌元年(318年),石勒占据河内郡和汲郡

太行山西的拓土

前赵嘉平四年(314年),石勒占领了上党郡潞县。麟嘉元年(316年),石勒获得了太原郡、乐平郡、晋昌郡、上党郡北部和雁门郡南部。汉昌元年(318年),石勒夺取了平阳郡和上党郡南部。后赵赵王三年(321年),石勒得到了原西河郡离石等县。太和二年(329年),后赵灭掉了前赵,获得了河东郡,并在同年平定了朔方地区,设立了朔州市

河南、关陇的扩张

从前赵建元元年(315年)至太和二年(329年),石勒先后获得东燕郡、阳郡、陈留郡河南郡洛阳、泰山郡青州市以及济阴、高平镇东平县、济北、济阳区荥阳市和河南七郡。太和二年(329年),后赵成功灭掉了前赵,夺得了临洮县以东的关陇地区,以及弘农郡上洛郡

淮河两岸的扩展

从后赵赵王四年(322年)至建平元年(330年),石勒先后获得琅邪郡,他基本上控制了徐州淮水以北的地区、汝南郡南阳郡、顺阳郡、新野郡,但在三年后(332年)又失去了该郡。

石虎时期疆域扩展

后赵石虎建武四年(338年),他获得了辽西郡、北平郡、代郡、广宁郡、上谷郡燕郡北部和渔阳郡北部的控制,但在同一年失去了南阳郡和顺阳郡。建武十二年(346年),石虎攻打前凉,成功夺取了武始、兰州市西夏三郡。建武十三年(347年),他进一步获得了前凉的兴晋、武城、永晋汉中市和南安五郡。永宁元年(350年),后赵仅能控制司隶部的襄国郡以及太原市兖州冀州的部分地区。

行政沿革

后赵在建武十三年(347年)至太宁元年(349年)期间达到了其疆域的最盛时期。以下表格以太宁元年(349年)为基准年。

人口

后赵统治时期的襄国、邺城都是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尤其是在赵国建国前后,及北方时期是人口迁徙的高发期,总计前后有十余万人在后赵定居。据推测后赵人口达到了六百万人的规模。

内政

王权形式

后赵国的天王号起始于石勒,后经由石虎继承和发展。从权力结构来看,石勒自称天王并行使皇帝职权,天王权力的运作仍基于传统的皇帝制度,而石虎则试图开创新的王权形式。与强调皇权独尊不同,天王制度让天王与其家庭成员分享权威,使天王家庭整体上处于最高统治地位。除了礼仪殊荣之外,石虎还让太子代行部分天王的职权。但天王制度也模糊了天王和太子之间权威的边界,还模糊了太子与受宠王子间的差别,这引发了太子与受宠王子间的矛盾。太宁元年(349年)正月,石虎最终登基为皇帝,采用皇帝的称号来彰显君主的绝对权威。通过实践,后赵的天王体制最终回归为皇帝制度。

官制

职官制度

后赵的官制自统一北方后逐渐完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中枢职官、军事职官和地方官职,不论中枢机构或军事、地方组织都是沿袭汉魏官制而来。中枢官职有丞相,也可称作相国、多为统治者的亲信担任;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省。后赵国的文官职官非常简单且与府僚制混杂,这是因为后赵为了平衡胡汉关系所致,汉族官职等级不能超过胡羯。所以三公、三省等汉魏有实权的职官后赵意架空或不设。后赵的军事官职非常完善,不仅继承了许多汉魏的将军称号,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官名和称号。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大将军、龙骧大将军等。地方职官有司隶校尉、营州牧、冀州刺史等。但后赵政权中中枢、军事、地方主要官职主要由羯族担任。

单于台制度

在后赵国的职官制度中还有一套平行于魏晋官制的胡族官制,即“单于台制”。后赵这种“胡汉二重体制”实际是从汉赵国沿袭而来,目的是为了管理境内的胡族。单于台最高长官被称为大单于。通常,单于台会设立在京邑附近,以便实施政务和监控辖区。后赵的单于台制度与汉赵国相比有所不同,是直接设立"单于元辅"的,但单于的人选一般由将太子或王位继承人担任这又与汉赵国相似。后赵国的单于台的职责是“镇抚百蛮”(除羯族外),其所辖不仅是军事组织,还包括了家属及牲畜财产,故大单于其实控制了后赵的大部分军队。最后,后赵的单于制度并不是伴随整个王权始终的,太子石宣被杀后,就没有大单于之号载于史册。

选官制

石勒在政治上创新地发展了魏晋以来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他确定了五个品级,并委任张宾负责选拔,后来又恢复了九个品级,并指派张班为左执法郎,孟卓为右执法郎,负责士族的选举和官员任命。在制定后赵的官职制度时,石勒论功行赏,打破了晋朝时期垄断式的门阀政治格局,不再限制上品只来自世族,下品只来自寒门。他实行了举贤任能的政策,具体制定了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等六项标准,并实行荐引制。每年各州郡向国家推荐人才,石勒还允许被荐人才相互推荐,恢复了汉魏时期的公开策试制度。根据人才的才干和能力,分别任命为议郎、中郎、郎中等官职。

两都制与辅弼制

石勒在占领襄国后,开始重新修建邺城遗址,并以石虎为魏郡太守,驻扎在邺城。因此,襄国和邺城成为了石赵政权的两个首都,初步形成了“襄国一邺”的双都体制。后来,在东晋太兴二年(319年)1月,石勒即位为赵王,并将河内二十四郡定为赵国都,设于襄国。石虎则被任命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骠骑将军、侍中、开府、中山公,驻扎在邺城。实际上,这是以邺城作为副都来保护宗室势力,防范易姓篡夺江山的举措。这种辅弼制度既能维护统治,限制君主的独裁,但也埋下了政权内部更深层次的矛盾。

赋税

后赵时期的农业经济主要涉及税率和赋税制度。在石勒占领襄国后,他颁布了一项名为“户二匹,租二”的赋税制度,相对而言,这个税率并不算过高,基本上反映了统治者对社会恢复和发展的政策。然而,在石虎统治时期,农业赋税大幅增加。为了征讨东晋,石虎规定“征士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十五斛,十匹,对不从军的者将被斩杀”。同时,田亩税率也高达15%。虽然后赵政权高度重视农业经济,但其农业经济本质实际上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并且,石勒时期虽然尽管田亩税相对较低,但农民仍然面临相当沉重的租调负担。

经济

产业

官营手工业和畜牧业在后赵时期也受到一定的控制。由于粮食供应紧张,粮价飞涨,石勒多次下令禁止酿酒,以节约粮食资源。畜牧业的管理也非常重视。在当时,马匹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因此规定禁止私自饲养马匹,藏匿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石赵政权收缴了四万余匹马归公使用。与此同时,石勒还积极发展官营制盐业,派遣王述在角飞地区进行盐煮制作,以确保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货币

后赵的经济基础是以“丰货”铜钱为主的贸易流通体系,同时后赵是十六国时期首个进行国家铸币的政权。为了巩固政权和促进经济发展,后赵政权早期开始铸造丰货铜钱,以促进商品的流通。同时,为了确保货币的正常流通,后赵政权还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重立禁制,官赋至皆取钱",即将所有官方征收的税赋都以货币形式收取,不再接受实物交纳。

军事

石勒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以确保军纪严明。其中包括命令士兵同时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和军事训练,以增强应对突发战争的能力。他规定军队在四面攻略时,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财产,也不能扰乱他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攻城略地后,不允许私自杀害俘虏,而是通过教化将其改变为自身的力量。对于重大军事行动,需要召开驻首都襄国的高级军事将领会议作出决策,并由赵王亲自发布诏书执行。此外,加强边境巡逻和警戒,确保国民的安全同时也加强促进生产劳动等措施。

思想

儒家思想

后赵时期的统治者认同并积极推广儒家文化石勒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组织儒生朗诵历史书籍、探讨古代帝王的德行。石虎也对经学感兴趣,派遣国子博士撰写《石经》、校对经典,并重视《穀梁传》等重要读物。在礼仪制度和音乐舞蹈方面,石勒作为赵王常常以天子礼乐款待臣下。石勒重视汉族文化学习,并尊重汉族文化地位,他设立太学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教学。此外,他建立宣文、宣教、崇儒等学校,并要求各郡国设立学官,进行考试晋升。这些措施巩固统治、吸纳精英人才,也为汉族知识分子提供上升通道,后赵在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学、艺术等方面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佛教思想

在后赵国的文化发展历程中,佛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羯胡人原本是以西域胡人为主的杂胡族群,随着匈奴的迁徙来到中原地区,与当时同样来自西域龟兹(Kucha)的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亲切感。其中,来自龟兹的佛图澄僧人投奔石勒后,多次准确预测军国大事,因此受到石勒的重用,佛教文化也开始传入赵国。石勒去世后,石虎继位,并任命佛图澄为国师,对佛教更加虔诚。石虎为了传播佛教更在后赵国内大规模修建寺庙,供养僧侣,后赵国民信仰佛教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认同感联系在羯族人之间。

在后赵时期,佛教活动具有重要的仪式性质,通常由国家主持。据《邺中记》记载,石虎为了举行佛教活动,特别命令解飞制造了一种被称为“檀车”的仪器。这辆檀车宽约丈余,长约两丈,有四个轮子。在车上安放金佛像,并由九条龙喷水浇灌。在后赵国内,每逢佛陀诞辰,都会举行浴佛仪式,而檀车就是用于九条龙浴佛的仪式装置。石虎专门制造檀车,展示了他对佛教的崇信。后赵对佛教的大力推广,使得该地区成为中原佛教传播的中心。

文化

后赵对史学也有一定的发展。石勒对修史非常重视,后赵所著的史书在刘知几的《史通》中的《史官建置》一章中有所记载,其中包括《上党国记》、《起居录》和《赵书》等。此外,后赵还有田融的《赵书》、王度的《二石传》和《二石伪治时事》等多种版本。后赵设立了史官职位,其中包括徐光、宗历、傅畅郑愔等人,他们大多是汉族士大夫阶层的成员。

帝王世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