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子山 :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山

更新时间:2024-09-20 14:04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锥子山,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部,111国道390KM处,海拔一千六百余米,由三座奇特的大小山峰组成,北边是笔架山,中间主峰为锥子山,因山峰陡峭,顶部壮险光秃,形似刀削斧劈,像是一把直插云霄的锥子,故名曰锥子山。锥子山海拔一千六百余米,山坡上覆盖着红松落叶松等植被,山顶却甚是光秃,寸草不生。从山上俯瞰县城,伊逊河自北向南的流淌着。锥子山与车道梁相互对应,守护着美丽的县城,成为木兰围场县城的一个标志。

发展历史

锥子山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年间,清代摄政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杀入中原时曾登上锥子山上俯瞰伊逊河与一片广袤的平原(即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并发出感慨:此处风水宝地日后可作为我满清的募兵励马之处。但由于战事频繁,多尔衮没有实现建立木兰围场的夙愿。顺治帝康熙帝康熙帝征讨葛尔丹,率领由大将军爱新觉罗氏爱新觉罗·胤禔的十万铁骑在围场北部坝上草原展开激战,大获全胜,班师之后行至围场行宫,突然想到锥子山,于是也登高眺望,并说:遥想当年皇爷多尔衮杀入中原时亦曾到此啊。于是下令在此修建行宫,设木兰围场兵营。由于锥子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民国时期多有土匪在此占山为王。

锥子山是围场满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山最高峰,因形状有点像锥子而得名,峰顶处方圆15米左右,高2米,据说在以前峰顶比这还小还尖,是日本侵华时用小钢炮(迫击炮)将峰顶打掉面成为现在这样子,因无以前照片,故现在无法想像最初锥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

地理环境

位置

锥子位于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部,海拔一千六百余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连。距承德市市区138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市643公里,距首都北京市384公里。

地貌

锥子山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与燕山的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1600米。

气候

锥子山属北(寒)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冬长夏短;夏半年,受副热带暖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天气温暖多雨,无明显盛暑季节;冬半年受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则是这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复杂,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暖快天气干燥少雨,而秋季则气温迅速变凉,气候凉爽怡人。且坝上、坝下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很不一致,小气候差异很大。

气温

锥子山年平均气温在-0.50~6.00℃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7.00~13.00℃之间,年平均最低气温在-8~4℃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40℃,出现于2000年7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持续暖冬现象,年平均气温发生明显变化,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5.80℃,较80年代前平均值升高1.10℃。气温变化尤以1~3月最为明显,分别较历史平均值上升1.40、2.70和1.50℃。夏季上升为0.60℃。

地温

锥子山年平均地面温度为7.90℃,极端地面最高温度为68.90℃,出现于1992年7月6日;极端地面最低温度为-36.70℃,出现于1971年3月6日。5.0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14℃、15℃的平均初日分别为10/5,15/5,18/5。

冻土

1981~199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年平均冻土深度103.20厘米。1991年后,由于气候变暖,冻土层深度变浅,多数年份均小于100.00厘米。到2005年,15年平均冻土深度90.20厘米。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