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汝钤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3-11-11 10:05

陆汝(1935年2月15日-),男,出生于上海,祖籍苏州市,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图灵班”咨询委员会主任。

1959年,陆汝钤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数学系,获学士,之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陆汝钤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汝钤于2000年受聘复旦大学,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02年至2003年,他任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主任。2003年,他获得华罗庚数学奖,2004年起,他任复旦大学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陆汝钤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领域研究,并在这些领域作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陆汝钤在知识工程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就,特别是在全过程动画自动生成、软件自动生成、少儿图灵测试、知件、大知识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多项被国际公认具有创新性的领先成果。他把数学中黎曼曲面的思想引进petri网论,建立了多层PETRI网模型,他首次把异构型DAI和机器辩论引进人工智能领域,还研究出了能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的CG全过程自动生成技术。陆汝钤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撰写和主编出版著作十余部。除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以外,陆汝钤还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奖、中科院重大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罗庚数学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等诸多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陆汝钤,1935年出生于上海市,祖籍苏州市。他是家中长子、长孙。在他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认字。后来为了给他凑学费,母亲还变卖了自己的婚床。1942年,他7岁时随祖父母回到苏州凤凰街陆家老宅。1952年,陆汝钤高中毕业。1953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德学生出国留学,先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德语,一年后的1954年进入耶拿大学数学系。1959年,陆汝钤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数学系,获学士

工作经历

1959年留学归国后,陆汝钤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1972年,中科院数学所成立计算站,迎来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陆汝钤受命维护这台机器的主要软件ALGOL 60编译程序,为用户答题,查错释义,不仅改正了原程序的一些bugs,还扩充其功能,最后达到约16000条指令。1975年,他和两名同事共同发起了一项“XR计划”,联络业内同行合作研究高级语言开发和移植软件系统。他们约定可以免费使用彼此单位的计算机,使所开发的软件实现“一机实现,万机共享”。这一计划推动了当时国产机软件缺乏问题的解决。该成果获中科院1983年重大成果一等奖

1978年起,陆汝钤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同年,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先进集体奖。1979年,他受邀参加在长春市举办的“计算机科学暑期讨论会”,会上在王湘浩的发言中第一次了解到“人工智能”的概念,这成为推动陆汝钤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转折点。之后的1980年,陆汝钤首次从国外学者的报告中了解到‘知识工程’这一研究方向。随后,陆汝钤于1981年发表了自己的首篇人工智能文章。1983年起,陆汝钤开始担任研究员。同年,他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一等奖。1984年起,陆汝钤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同年,陆汝钤主持研制了知识工程语言TUILI,该语言实现后应用于气象台天气预报等领域。1987年,陆汝钤接受了一项国家“七五”攻关任务——设计和开发专家系统开发环境,研制出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应用于国防和经济等20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8年,陆汝钤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7年至1990年,他担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1991年,陆汝钤被聘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顾问委员会委员,是最早得到国际AI社区认可的中国学者之一。1991年至1994年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他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陆汝钤主持研究了一套全过程计算机辅助动画生成技术,这套系统被命名为“天鹅”,其特点是从受限自然语言理解开始,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使计算机模拟脚本改编,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的功能,在艺术创造领域内发展了人工智能技术。

他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类自然语言理解与软件工程中的领域分析、领域建模结合起来,促进管理软件开发的自动化,并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直接介入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在此基础上,他主持开发了“天鹰”“天蜂”“天凤”“天使”等多类系统的自动生成软件,应用于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口腔护理等多个领域。

英国《AI WATCH》杂志曾用整整一页篇幅发表评论说,陆汝钤的研究成果是他们所见到的“以领域知识库支持主流软件开发的第一例”,“很有可能发展为可实用的工业工具”,并就此提出:“是欧洲人工智能软件工业界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界建立联系的时候了”。

1999年陆汝钤当选为中科院院士。2000年他加盟复旦大学,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02年至2003年任复旦大学智能信息处理开放实验室主任。2003年,陆汝钤获得中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奖项“华罗庚数学奖”,2004年起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年3月起,他被聘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2014年,他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夏培肃奖)颁发的“CCF特别贡献奖”。陆汝钤从2016年开始研究“大知识”,并于2018年正式发文,通过分析一组从大数据获取海量知识的实例首次给出了大知识、大知识系统和大知识工程及其生命周期的定义和判别准则。接着又组织研发了大知识系统实例《天猿》大知识图谱支撑平台作为大知识系统的模型。2018年,他获得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在2018年他被授予吴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奖后,谈到他所取得的成就,他曾在采访中说:“有种惶恐的感觉。最近收到很多朋友、学生的祝贺,但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确实有不足的地方,这不是客气话。有不少研究工作没有产生实际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他表示自己有一些创新性的设想和思路没有得到坚持,并说:“这是我很大的一个问题。”在另一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表示:“不瞒你说,我觉得自己有点落后了,必须赶上。如今,我和团队正积极探索将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与知识工程相结合,这样知识工程才能焕发新的活力。”在2023年,他又入选了2023“环球人物年度人物”。

科研成就

陆汝钤在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是中原地区该领域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陆汝钤把数学中黎曼曲面的思想引进petri网论,建立了多层PETRI网模型,为发展中国的数学与理论计算机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享誉国内外数学界。他设计并主持研制知识工程语言TUILI系统和大型专家系统开发环境《天马》。首次把异构型DAI和机器辩论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研制出基于类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自动获取方法,把ICAI生成技术推进到以自动知识获取为特征的第三代,并开发出基于知识的应用软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的CG全过程自动生成技术,在艺术创造领域内推进了人工智能。

陆汝钤在知识工程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就,特别是在全过程动画自动生成、软件自动生成、少儿图灵测试、知件、大知识特征刻画等方面取得多项被国际公认具有创新性的领先成果。

主要项目

科研奖项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

1985年,陆汝钤作为中国科学院AI学科的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在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走访了10所高校和数家知名企业,对他有很大收获。自1989年至今,他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多所大学研究院讲学和交流。

主要论文与著作

学术论文

出版著作

陆汝钤发表论文两百余篇,撰写和主编出版著作十余部。其中两卷本《人工智能》在中国国内有较大影响,被许多高校用为教材。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陆汝钤曾用文字鼓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致投身科学的年轻勇士们:敢为人先,百折不回。探索未知,创造未来。乐以青春换明天,埋头一生终不悔。科学虽无垠,潇洒走一回”。

在一次采访中,陆汝钤说:“很多优秀的科学人才正在涌现”。“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还不太习惯独立思考,不太习惯走自己的路,总是满足于在别人的工作上做一点改进”。“在人家的基础上做改进的人,已经太多了。我前不久还跟我以前的学生聊天,谈到我们应该有学术自信,不要老跟在别人后面”。“但学术自信也不是盲目自信,它的前提是——你要有做出正确判断的基本素养。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那就是,你需要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计算机在原则上能做到的,而什么是在可见的将来做不到的。只要大的方向正确,就可以尽情放飞想象力”。对此,陆汝钤还曾进一步说:“我的建议是,要放开想象力,敢于去做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像我最赞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另一次采访中,他谈到:“在AI领域,就应该做别人没做甚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我对学生也这样要求,有时候学生有畏难情绪,说这个东西没人做过。我说如果人家都做了,还要你干吗?就是要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走自己的路”。在他带出的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中,如曹存根张松懋等学者,今天已是中原地区AI领域的中流砥柱。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陆汝钤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评)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陆汝钤首次把异构型DAI和机器辩论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他还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话故事自动转换成动画片的计算机动画全过程自动生成技术,写下了“艺术和科学相遇”的美好篇章。(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他们(指陆汝钤与其学生张松懋)利用人工智能制作动画的原创性和巧妙构思令人感兴趣。(德国《人工智能》杂志评)

我们能够让计算机不仅仅是作为实现动画的工具,而且还能够积极参与从自然语言文本开始直到最后动画完成的整个过程,甚至充当一个完全自动的导演吗?两个中国人,陆汝钤和张松懋,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法国信息科学和技术学会评)

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第三和第四次中国科普作协代表大会评)

他为科学付出最大的热情和好奇,在之年也能够以饱满的精力激励着他去探索,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畅游。(陆汝钤女儿孔晓军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