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 :清朝著名史学家、官员

更新时间:2022-06-29 10:31

高士奇(1645年—1703年),字澹人,号江村、瓶庐,又号竹窗,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人。清代著名史学家、官员。

高士奇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因大学士明珠推荐,入内廷供奉。康熙十七年(1678年)始,代为书写密谕并辑讲章、诗文,深得康熙帝赏识;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少詹士等职。后随康熙帝南巡,至其家西溪山庄,御赐“竹窗”榜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被左都御史郭琇弹劾其“四大罪状”退休回原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新被康熙帝启用,复值南书房,官至礼部侍郎。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谥文恪。

高士奇一生所著颇丰,代表作有《清吟堂集》《扈从东巡日录》《左传纪事本末》《江村销夏录》等。后世学者认为其所著《江村销夏录》是书画著录体著作的集大成者,在有清一代鉴藏界中影响巨大;其所著《左传纪事本末》在整个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高士奇,字澹人,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人。小时候就好学,擅长写文章。父亲在世时,家境殷实;父亲病故后,遗产被亲友诳骗一空,家道中落。康熙帝八年(1669年),高士奇以监生的身份前往顺天(今北京市)参加乡试,充任书写序班。高士奇擅长书法,因纳兰明珠的举荐到宫廷中当差,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担任詹事府录事。之后,升为内阁中书,食六品俸禄,赏赐居住在西安门内。

日渐重用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颁发诏书,因为高士奇抄写过密谕,并编纂过讲章、诗文,侍奉皇帝多年,特赏赐给他衣料十匹、银子五百两。两年后,康熙帝又命吏部升高士奇官职,历任额外翰林院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右庶子、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皇上拜祖宗陵寝,于成龙在路上极力揭发纳兰明珠余国柱的谋私之事。皇帝回来后,恰逢太皇太后去世,没有入宫,皇帝问高士奇是否知晓纳兰明珠和余国柱谋私之事,高士奇据实上奏。于是皇帝授意高士奇,朝会之上如实上奏弹劾。不久,郭琇便上奏弹劾,明珠和余国柱都被免去了相位。

因污辞职

康熙帝二十七年(1688年),山东巡抚张汧带银到京城行贿的事情败露,被逮捕惩治,他的供词中涉及到高士奇。正好康熙帝下令告诫不要牵连他人,于是释放了他不再审问。高士奇虽没有被追究责任,但是上疏康熙帝,主动提出辞官归隐。于是皇帝解除了他的官职,但是还是让他负责修书的工作。第二年,高士奇随康熙帝南巡到达杭州市,皇帝驾临高士奇的西溪山庄,并亲自书写“竹窗”匾额给他。

弹劾罢官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上疏,弹劾高士奇四项罪状。罪状一:以当值南书房的身份,逢迎大臣、揽事弄权,图谋不当利益;罪状二:结党营私,收受各级官员的贿赂;罪状三:用收受的银钱广置房产、购买土地,这些都是国家的钱财和人民的膏脂;罪状四:皇帝南巡之时,明令禁止收受各地官员的馈赠,仍大肆敛财,仅淮、扬两地就达万金,其他各地更是数不胜数。之后,皇帝仅仅罢免了高士奇的官职,让他回到原籍。之后,副都御史许三礼又弹劾尚书徐乾学因与高士奇有姻亲,相互配合,收受贿赂。因查无实据,不了了之。

颇受宠幸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命大臣们推荐长于文章、文学卓越者来京修书,于是高士奇重被召至京城,仍旧在南书房值宿。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高士奇随康熙帝西征噶尔丹,平定其叛乱;并在其后被任命主持编纂《平定朔漠方略》。第二年,高士奇以回家赡养老母为由回乡,康熙帝授之詹事府詹事;又封其母为一品太夫人,赏赐御书“云窗”二字及“清吟堂”御匾以示宠幸。之后,擢升高士奇礼部侍郎之职,高士奇以母亲年老为由未赴任。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南巡,高士奇奔赴淮安接驾。之后随皇帝回京,多次被召入大内回话,赏赐颇丰。

溘然辞世

不久之后,康熙帝让高士奇回归故里,于当年在家中去世。对于高士奇的突然离世,康熙帝非常痛惜,下令安葬费用全由国库承担,授其子庶吉士编修之职,并赐谥号“文恪”。

人物成就

诗文成就

高士奇一生所著诗文集有:《清吟堂集》《神功圣德诗》《恭奏漠北荡平歌》《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巡日录》《独旦集》《归田集》《竹窗词》《城北集》《苑西集》《随集》《续随辇集》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吟堂集》,这是高士奇重返内廷到再次请辞归乡期间,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间创作的诗集,其中有四卷扈从古今体,是高士奇扈从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所作,共一百九十四首。这些扈从诗不仅揭示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对作者有更全面和真实的认识;而且将清初边地的政治、经济和民风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诗对研究宫廷文人心态,再现历史上边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挖掘地理要素的内涵和审美意义都有重要价值。

从政记事

高士奇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随康熙帝东巡,记沿途见闻,后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撰成《扈从东巡日录》。《扈从东巡日录》是一部日记体裁的从政记事著作,内容丰富,作者通过亲自考察,游历,将一路之所见所闻载于书中。《扈从东巡日录》中记载了东北地区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及当时的景象风貌。这部文献珍贵的史料价值至今被学术界所公认,其宝贵的资料对研究东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史学成就

高士奇在史学方面也有颇高建树,著作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等。所著的《左传纪事本末》充分体现了他在史学上的成就。《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约成书于1690年,史源除正文来自《左传》外,还以“补逸”、“考异”、“考证”、“辨误”、“发明”的形式补充史料并加以考辨。《左传纪事本末》是一部以纪事本末体改易编年体《左传》的史学著作,在清代乃至整个纪事本末体史书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书画鉴赏

在书画鉴藏上,高士奇在清初群星争辉的书画收藏家中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位,所著《江村销夏录》,乃书画著录体著作的集大成者,在有清一代鉴藏界中影响之大,鲜有人及。高士奇所著《江村书画目》为其所收藏的书画目录,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它记载了书画的真伪情况(包括临本、仿本、摹本)及购买的价钱。与《江村销夏录》不同的是此书不对外公开,没有详细著录书画作品的尺寸、内容、款识及题跋印鉴,读者无从知道每件作品的面貌。

人物评价

康熙帝评价高士奇:“当年启蒙时,教我读书的人告诉我,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就可以;后来高士奇才把我引上读诗文的正路。他常对我说,诗文一看就能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现在我果然如他所说。高士奇没有战功,但是我待他优厚,因为他大大增进了我的学问。”

清史稿》中评价高士奇:“高士奇受皇恩而终,是他的幸运呀。”

御史大夫郭琇评价:“高士奇等人互相勾结、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是国家的蛀虫。他们都是财狼的性格、蛇蝎的心肠,行事阴险狡诈;让惧怕他们势力的人不敢说,依附他们势力的人不肯说。”

人物轶事

将错就错

高士奇随康熙帝登泰山。康熙帝欲书写一幅匾额——“而小天下”,但是写“而”字的第一笔太低,不好继续往下写。正踌躇之时,高士奇说:“陛下莫非是想写‘一览皆小’四个字?”康熙听后非常高兴,一挥而就。

自污悦上

高士奇因才思敏捷颇受康熙帝喜爱,巡狩出猎时都令其陪侍。一次康熙帝打猎时马受惊,非常不高兴。高士奇得知后便用污泥弄脏衣服,然后去侍奉皇帝。康熙见后便问他缘由,他说自己刚刚从马上摔下来掉到泥潭中,衣服还未来得及洗换。康熙听后便说:“你们汉人,太柔弱了,我刚刚马受惊了,都没有掉下马来。”于是康熙心情又好了。

才捷解困

一次高士奇随康熙帝登金山。康熙帝想御书匾额,提笔在手,思量许久都不能下笔。高士奇于是在手中写下“江天一览”,故意上前去给皇帝磨墨,让皇帝看到手中的字。于是,康熙御笔一挥,匾额写成。

终身受宠

高士奇直南书房后,越来越受康熙宠信。为了了解皇帝的喜好,高士奇每天都会带一袋金豆到身上。皇帝身边的小太监跟他说一件皇帝的事,他就给对方一颗金豆。每天早上带去的满满一袋金豆,到傍晚就空了。每天,高士奇家外都是来想通过他打听皇帝事情的大臣。常常许多人等到晚上都见不到高士奇,只能第二天再来。有人就向康熙上奏,说高士奇来京城的时候就背着一件行李,现在变得家资巨富,肯定是他通过权力收受他人贿赂。一天,康熙便问高士奇,高士奇说大臣们看到我受皇帝眷顾,都会送我一些礼物,这些都是因为皇室给我的恩遇。康熙听后非常满意。后来因为弹劾高士奇的人多了,便让高士奇辞职回老家;但还是给他许多赏赐,以示荣耀。高士奇得到了文人最高的待遇。

家庭成员

父亲

高允中

妻子

傅,字德馨

儿子

长子

高舆,原名元受,字亭,号青璧;授翰林院庶吉士

次子

高轩

影视作品

相关文物

《录张怀瓘论兰亭语》

《录张怀论兰亭语》是高士奇晚年行书精美小品,书法纯熟悠游,婉转流媚。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士奇时年55岁。该藏品纵24厘米,横14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高士奇仿大痴小景图轴》

《清高士奇仿大痴小景图轴》是高士奇的墨笔小品,长131.1厘米,宽30.7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世纪念

浙江省平湖市龙湫桂香景区的江画廊中陈列着康熙帝赐给高士奇的诗词、书信、匾额、谕文等,其中还设置了高士奇铜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