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卓越 :黄卓越

更新时间:2024-09-21 19:39

黄卓越,浙江临安籍人,生于1957年。1988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汉学研究所所长,“BLCU国际人文讲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亚太语文教育学报》国际咨询委员、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会副会长等。曾赴近20个国家的多所高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简 历

黄卓越教授在90年代前中期主要尝试于西方文论的范围内构筑新的概念体系,通过“艺术范式”这一命题来整合结构、原型、图式等理论要素。同时积极介入转型期国内有关学术规范、保守自由主义的讨论,并成为这些话题的重要发言人之一。在治学宗趣上,黄卓越倡导“精”与“通”的结合,力主打破学科的界限,以观念史统贯各种知识分区,以大的格局去容纳多学科的内容。目前他已形成了由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化研究、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国际汉学研究为主的几大研究板块,也兼涉中国古代思想史等研究。

学术方向

黄卓越教授目前招收文艺学、比较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批评史与文化研究”,含以下几个选项:(1)西方文艺理论史(英美文学批评);(2)中国文学批评史;(3)文化研究;(4)海外汉学研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研究选项。

学术项目

黄卓越教授主持过的学术项目有: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2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与政治的类型学考察”(1999)、欧盟三国以上文化合作项目“Hallerstein”中方主持(2008)。并合作及参与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华古文论注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晚明社会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等。

学术著作

《艺术心理范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韩国汉城新星出版社,2003)、《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东方出版社,1997;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法藏文库》,2003)、《过渡时期的文化选择》(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列入《跨世纪学者丛书》)、《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明中后期文学思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7)、《黄卓越思想史与批评学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英国文化研究:事件与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主编)、《儒学与后现代视域:中国与海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主编)、《从颠覆到经典:现代主义文学大家群像》(商务印书馆,2007,主编)、《明代文论》(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主编)、《中国人的闲情逸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主编)、《中国大书典》(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1994,主编)、《中国佛教大观》(哈尔滨出版社,1994,主编)等。

研究三书

此指黄卓越教授已经出版的《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思 想研究》三种著作。这是黄卓越长期专治明代文学思想史的成果结晶。在这些书中,作者通过将思想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的研究贯通起来,开拓出了以观念史统合其时文学演变的治理模式,并通过细致的资料与语境考订,及警锐的学理分析,解决了长期以来此时段研究中积留的大批学术悬题与难题,为明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标范。黄卓越还发表了大量有关思想史研究的专题文章,涉及儒学史与佛学史等范围,对泰州市学人王艮赵贞吉李贽等思想的复杂性做了深入与独特的探讨,将该系谱的研究更向前推进了一步。黄卓越应邀参与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代研究室主持的“晚明社会变迁”的重大课题研究,与该室一起主办了同一课题的学术研讨会,主持了相关的专题讨论栏目。目前在文学批评史的范围内,比较偏重于书写体制等的研究。

文化研究

此为黄卓越近年来着力投身的研究领域之一。鉴于学术的当代性需求,及国际文化研究已然造成的对中国文 学、历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的重大影响,黄卓越以为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对话,并疏通文化研究中的学理意义。在此思想指导下,黄卓越的研究一是集中在对英国文化研究进程的细致梳理,其中也包含对19世纪以降英美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关系的研究,二是以意识形态研究为目切入对中国当代各种社会与文化话语的深度反省。其所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一直活跃在这一领域,并在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黄卓越曾受邀拜访了斯图亚特·霍尔、朱莉亚·克里斯蒂娃等。自2006年始,黄卓越教授与金惠敏教授一起发起创设了年度性的北京BLCU国际文化研究讲坛,邀请到大批国际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如达维·莫利、托尼·贝内特、安杰拉·麦克罗比、洪美恩、夏洛特·布伦斯顿、安·葛瑞、马克·费瑟斯通、沃尔特·司各特拉什、约翰·斯道雷、杰基·斯泰西、艾瑞克·卡特等担任讲坛的主讲人,其中多位是当年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中的中坚人物。目前该讲坛也已成为中国学界与国际文化研究界直面沟通与交流的最重要平台。

海外汉学

黄卓越教授是目前国内从事海外汉学研究的最重要学者与组织者之一。他主持的学术项目包括欧盟三国以上 的研究项目“Hallerstein”(中方主持),结项时获欧盟评委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完成后将分为三卷出版(即英美卷、东亚卷、欧洲卷)。在他的指导下,目前已有数位专门从事英美汉学研究的博士与博士后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位论文或出站报告,及有来自于意大利越南等国的青年汉学家随之攻读博士学位。黄卓越应邀出席了美国芝加哥)、欧洲(卢布尔雅那)、澳洲(布里斯班)三大国际汉学年会,及在瑞典奥地利斯洛伐克葡萄牙俄罗斯荷兰等地召开的多届汉学论坛。由其牵头与主持,举办了一些有相当学术含量的专题性国际汉学研讨会,如与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合办的“儒学与后现代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与斯洛文尼亚教育与文化协会、卢布尔雅那大学亚非语系合办的“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与汉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与日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学会合办的“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等。

后儒学

黄卓越教授是“后儒学”这一理念的发起人及演绎者。早在2004年于吉隆坡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儒学大会及2005年在班第哥举办的中国学研究会上,黄卓越即提出这一命题,并撰写了《后儒学与当代多元文化》、《儒家整体主义话语的后现代反思》、《儒学的后问题意识》、《后儒学之途:转向与谱系》、《扩域与限界:儒学的意识形态之维》等系列论文。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应当明确地告别“新儒学”的时代及由其演述的一套思想法则,并以“后儒学”作为未来儒学研究的尝试性目标。黄卓越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国际后儒学演变的三大轨迹及形成的谱系,从而为后儒学的确立提供了坚实可循的论据。2006年由他主持并与学界同仁发起,在北京举办了首次有关后儒学议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海外著名学者安乐哲成中英、罗斯文、贝淡宁、高柏园等赴会,共同阐释了对这一新话题的见解,会后有论集出版,由此而推动了国际范围内对这一新的思想走向的认识。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