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故居 :位于广东梅州蕉岭县的围屋建筑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1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省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

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

丘逢甲故居于1985年被蕉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夏秋之交,丘逢甲奉父母之命携家人及部下回到祖籍地镇平县(今蕉岭县)文福镇印山村。祖宅破败不能居住,丘逢甲只好暂借村中族人的房子居住,后来丘逢甲又带领妻儿等蕉岭县城边东山村乌石冈暂时歇脚。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在朋友的资助和几经考察下,丘逢甲选定在文福探地村建筑新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建成。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并将“探地村”改名为“淡定村”。

光绪年间,故居建成后,丘逢甲约请好友状元夏同和题写“淡定村”村碑,并树立于村口。

清光绪年间,丘逢甲为其祖父丘学祥竖立华表一尊,竖在学祥墓前,由花岗 岩石条镌刻而成,高2.88米,周长90厘米。华表正面刻:清光绪戊子科举人、已丑科进士、工部主事、四品京堂,两侧刻台湾民主国副总统兼统全台义军、广东咨议局议长、中华民国广东教育司司长,21世裔孙丘逢甲立石刻铭文。1984年,石华表移至丘逢甲故居。

民国二年(1913年),丘逢甲子孙兴建丘逢甲墓一座。墓座落在距故居约5公里的岌湖村打鼓岌,墓碑刻:“丘仓海先生墓,民国贰年四月吉日,粤台八大房子孙立”。墓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墓碑两侧镶嵌“仓海先生墓志铭”4块。

1983年以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丘逢甲故居、丘逢甲墓、桂岭书院;新建丘逢甲纪念亭、陈列室、逢甲中学、逢甲小学、逢甲公园、逢甲大桥、逢甲大道、逢甲电教楼、逢甲塑像,开辟了至故居的逢甲公路等工程,投入资金近亿元。同时,经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淡定村”改名为“逢甲村”。

1984年12月26日,广东省举办由省、专区、县联合在蕉岭县隆重举行丘逢甲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和丘逢甲学术研讨会。会后,丘逢甲故居以名人纪念文物形式正式对外开放。

1985年之前丘逢甲故居为丘逢甲后裔管理。

1985年1月27日,蕉岭县政府成立“丘逢甲故居陈列室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丘逢甲的文物陈列展示。

199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粤府[1994]42号)《关于公布我省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明确了丘逢甲故居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建筑特点

结构

丘逢甲故居为沙灰瓦木结构,丘逢甲故居是一 幢坐西朝东两堂四行,中轴对称,后面半圆形围屋与前面的5个门楼形成封闭整体的客家围屋。丘逢甲故居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通一进三间,门口有禾坪和池塘,房舍中央是一进两厅的堂屋,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较小,两边是“一”字形排列的厢房,后面有半圆形围屋。房屋总面宽48米,总进深60.30米,共计房屋55间,风格简洁朴实。

特点

丘逢甲故居是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民居,为两堂四横一围龙布局。屋前面为半月形池塘,后面为半环状的“围龙屋”,在风水学上这两个半月相配搭,便成了“天圆”,而堂横屋又成了“地方”,塘水深陷属阴,化胎高亢属阳,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形成前后空间的太极圆形。整个围龙屋,是水塘、禾坪、堂横屋与化胎围龙的总体组合,再加上围龙属附近的山水环境,便是阴阳调和,天圆地方,体现了客家人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上下堂侧墙的窗户极像“台”字或者“合”字,这种的设计在祖堂上方、南北各三个,加起来刚好是“六合”。这是丘逢甲寄托祖国大团圆的意思。丘逢甲故居还有一大特色是楹联,丘逢甲故居是处处有堂名,处处有楹联,皆为仁人志士所书。

文物遗存

丘逢甲手迹

正门两侧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为丘逢甲自拟,意为精心栽培教育后裔子孙,努力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

屋内的上堂还有两副丘逢甲自拟的对联,不仅描绘了家乡的胜景,也表达了他不忘丘氏祖宗的根源。“地势据赣闽粤之交,山水清雄,环百里自成小聚;族居自宋元明以降,渊源宏远,从世再渡初迁”,联中一个“再渡”,体现丘逢甲思念台湾省,渴望统一的心境。

其他名人手迹

正门上方的“培远堂”三字,是清末翰林温仲和书。

内堂悬挂着1889年,丘逢甲高中进士时,清光绪帝钦授的“进士”牌匾。

内堂匾额“心泰平草庐”为清广东巡抚许振袆题。

北厢房“岭云海日楼”是藏书楼,为翰林吴道镕所题,门联“一室读书唯铸我,十年种树当封侯”。以前这汇聚了丘逢甲与其父两代人的心血,不少藏书是他们从台湾带回来的书籍,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

南厢房“念台精舍”匾额为潮州市知府李士彬书,是丘逢甲的书房。“花好月圆人寿之室”题额及联“白沙泉沸穿心罐,黄熟香烧息耳聆”是书法家夏启瑜手书;“听大海潮音之室”题额及联“情文欲共尊彝古,志节应争日月光”则是兵备道沈守廉所题。

张百熙”是以丘逢甲之父丘龙章的名号命名的会客室。由丘逢甲文友,清末状元官至殿撰、书法家夏同和题写。“蛰庵”是以丘逢甲的别名命名的会客室。署额及对联“松寿千岁,桂馨一山”、“龙卧南阳市,马来西极”均出自状元夏同和之手。

历史文化

丘逢甲,广东蕉岭县(今蕉岭县)人,是晚清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1864年生于台湾省,1895年5月任台湾抗日义勇军统领。抗倭失败后内渡定居梅州市镇平(今梅州市蕉岭县),先后在嘉应、潮汕地区广州市等地倡导新学。丘逢甲一生虽然只有四十九个春秋,却身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家乡、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丘逢甲故居又名“心泰平草庐”,“心泰平”三字,取之于黄庭坚“闲暇无事心太平”的诗句,亦是仿效陆游以“心泰平”三字自额草庐。又因清未翰林温仲和题写“培远堂”匾额,故又名“培远堂”。

文物价值

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陈列着丘逢甲任台湾省义军大将军时在战斗中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刺刀等,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丘逢甲的“国家、民族至上,苍天为念”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价值,丘逢甲故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丘逢甲高雅的志趣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保护措施

1984年、1998年、2005年、2012年,丘逢甲故居四次按原貌部分修缮。

1985年1月27日,蕉岭县编制委员会发文成立“丘逢甲故居陈列室管理委员会”,负责丘逢甲的文物陈列展示。

1985年,丘逢甲故居被蕉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丘逢甲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4月,丘逢甲故居被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5月,丘逢甲故居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蕉岭县成立丘逢甲故居文物管理所,利用故居作为丘逢甲故居管理所的管理用房。

2014年,蕉岭县投入2000多万元人民币,对丘逢甲故居和逢甲村进行整体改造,兴建了同心纪念公园。

旅游信息

地址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丘逢甲故居(972县道南)。

交通

公交:从梅州火车站坐6路公交车至运兴批发市场站,换乘55路公交至蕉岭汽车站。从蕉岭汽车站驾车,经山海关—深圳公路、X044可到丘逢甲故居。

参考资料

丘逢甲故居简介 丘逢甲故居极具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闽南网.2019-06-28

围龙屋前世今生②|客家围龙屋的风水智慧与文化.南方网.2019-06-28

通讯:爱国志士丘逢甲 两岸民众共同的纪念.中新网.2019-06-28

解读蕉岭丘逢甲故居:心泰平草庐.华夏经纬网.2019-06-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