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弹道导弹 :中国研制的陆基近程弹道导弹

更新时间:2024-09-21 05:59

东风-1弹道导弹是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近程地地弹道导弹,是中国的第一代导弹武器,导弹全长17.7米,最大直径1.65米,起飞重量20.5吨,射程约590-600公里。

东风-1弹道导弹于1956年开始研制,1960年前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继续研发,于1960年11月5日发射成功。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1950年10月,当战火燃烧到宽甸满族自治县,应朝鲜方面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由于不断遭到志愿军的重创,美国方面扬言要以核打击摧毁中国的军事力量。当时新中国成立刚刚不久,百废待兴,以这样的国力能否发展自己的导弹原子弹来对抗美国的核威胁,成为长期困扰新中国领导人的一个难题。1955年秋,著名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了中国,这个问题开始有了答案。

1956年4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其后中国决定成立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国防部导弹研究院。遵照中央军委批准的关于发展我国导弹事业应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有关单位积极开展了导弹的各项研制工作。

研制历程

苏联援助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年后,中央军委决定立即着手组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综合性试验靶场。

根据1957-1962期间的中苏合作协议,苏联转让了用于生产P-1(SS-1)和P-2(SS-2)陆基作战战术弹道导弹和R-11F的训练和作战模型,许可证和技术文件。

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工业的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在原子能、导弹、火箭武器航空新技术以及导弹和核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援助。

1957年12月30日,以盖杜柯夫少将为组长的第一批17名苏联专家来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我国勘选导弹试验靶场场址。经过仔细论证,由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青山头地势开阔平坦、地质坚硬、视觉良好,适合布设观测站,而且天气晴朗少雨,一年中有300多天可用于导弹试验。经中央批准,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场址最终确定在额济纳旗青山头一带。按着苏联专家的规划,在大漠深处建造这样一个陆海空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工程建设时间起码要15年才能完成,而我方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后给出的答案是三年,这个时间在苏联专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1958年4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任命陈士渠上将为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近10万大军秘密开进了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额济纳旗青山头。从1958年4月到1960年8月,只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陈士渠上将带领十万建设大军就把庞大的国防工程全部建成。

苏联止援,自力更生

1960年,正当仿制工作进入关键时刻,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给中国的导弹科研工作造成了无法想象的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尖端技术。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区会议上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聂荣臻指示承担仿制工作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研人员:“一定要争口气,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仿制P-2导弹决不能动摇,无论如何要搞出来。”

苏联不仅撤走了全部在中国的专家,甚至连一张图纸都没有留下,导弹基地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苏联专家刚刚撤走,但基地官兵把自力更生的决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发射工作中,刻苦钻研各种相关技术。

生产历程

自主研发推进剂

在选择发动机试车用的推进剂时,外国专家断言我国生产的液态氧乙醇不可能达标。总设计师梁守磐反复论证,最终采用了国产推进剂并取得成功。

全国协作

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当时导弹许多部件要靠外地企业来生产,全国约有1400多个单位直接和间接参与了工作,在这张全国协作网上,主要承制厂就有60多家,涉及航空、电子、兵器、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多个领域。

生产发动机

1958年7月,根据一机部航空工业局指示,黎明发动机厂承担了“东风”1号地地导弹用液态火箭发动机的仿制任务,产品代号为71号机,从1958年7月起,苏联资料陆续到厂,工厂集中了8名翻译及十多名技术人员,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工作,复制出工艺资料7637份。为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厂里抽调出11名焊接技术员、11名焊工和15名徒工组成焊接队伍,通过自学、互学、培训、专家答疑和实际操作等方法,逐渐掌握了焊接技术。生产火箭发动机的厂房是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装配试验在一个旧机房里进行,厂房矮就采用挖地坑的办法解决。相关零件的生产则融入航空发动机生产线进行。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工厂采用“三结合”的形式,到生产现场研究技术和质量问题。没有材料,厂领导组织队伍走南闯北,找合作厂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试制成功了444项金属材料和300多项非金属材料。

试制71号机中技术难题很多。如涡轮泵轴承衬套,采用的是含铅25%的铅锡青铜,为解决偏析难题,工厂派人去长春市学习合金铸造工艺,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了技术难关。再如燃烧室250多个零部件都是焊接而成,如果有一条焊缝出问题,整个部件便会报废。工厂劳动模范粱纯有是位7级焊工,他带领徒弟们勤学苦练,精心施工,做到一次焊接全部合格。

工厂提出了“试制71号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献礼”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干部职工昼夜奋战。厂领导带领科室人员下基层蹲点,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车间干部整日吃住在生产一线,工人们12小时大班倒。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工厂生活条件很差,很多工人身体出现浮肿,后勤部门便想尽办法改善伙食。在全厂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960年10月17日,71号机在北京某部队试验场点火成功,顺利通过90秒定型试验。

试制成功

1960年9月10日7时42分,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17天,我国第一枚完全由自己独立操作,使用国产燃料的苏制地地导弹发射。这枚导弹发射成功40多天后,我国自行仿制的第一枚国产“1059”导弹再次运抵基地,代号为102的导弹发射任务正式实施。

1960年11月5日9时02分,全长17.7米、最大直径1.65米、起飞重量20.5吨的“1059”导弹喷着火焰从发射台起飞。约8分钟后,成功命中目标的消息传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1960年11月和12月,“1059”导弹进行了3次发射试验,都获得成功。“1059”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

名称来源

“1059”导弹

导弹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前完成,为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献礼,因此代号为“1059”导弹。

东风导弹

东风导弹名字来源根据时任装备运输保障人员李军回忆,“我的第一件工作是分配到长辛店镇二炮前身的导弹训练大队四大队去学习“1059”导弹。当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开始仿制“1059”导弹,作战研究处的任务是提出型号战术技术任务书,以指导设计部门的工作。我被分工到搞前沿部分,首先绘制一个亚洲敌情设想图。关于设想图的名字,大家七嘴八舌的进行讨论,最后想到毛主席引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便决定起名为“东风一号设想图”。后来给设计部门下达的战术技术任务书中就使用了这个名字,后来我国生产的地地型号导弹一直沿用了“东风”这个名字。最后,老的国防科委按照型号命名为东风之后,又命名了反舰导弹系列为海鹰,防空导弹系列为红旗。”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后续型号

东风系列导弹之后被称为“国之重器”,后续型号包括东风-2、东风-3、东风-4弹道导弹东风-5弹道导弹巨浪-1弹道导弹。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时,压轴出场的是东风-31A;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90周年沙场阅兵压轴出场的是东风-31AG;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压轴登场的是中国最新型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

现有藏品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东风一号地对地导弹藏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移交军事博物馆。

参考资料

“东风压倒西风”,东风系列导弹为何被称为“国之重器”.whb.cn.2023-11-05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jb.mil.cn.2023-11-05

中国“东风”系列战略导弹研制发展历程.cssn.cn.2023-11-05

df-1.globalsecurity.org.2023-11-05

“东风”导弹为何叫东风?官方正解在此.新浪网.2023-11-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