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哲学史 :中国近代哲学史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8

《中国近代哲学史(套装共2册)》由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契主编。全书论述了中国近代(1840—1949年)哲学的发展历程,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中国近代哲学通史著作。《中国近代哲学史(套装共2册)》延续了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的问题意识,以“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中心问题为中心,指出:中国近代哲学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制约下,主要围绕历史观、认识论、逻辑和方法论以及人的自由和理想问题等四个方面展开,既受到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又是中国传统哲学理气道器之辩、心物知行之辩、名实之辩和天人之辩在近代的发展,表现出中西哲学合流的趋势。全书对于中国近代哲学的论述,在纵向上注意到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链接,在横向上注意到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思想联系。《中国近代哲学史(套装共2册)》为修订版,附有原书没有的相关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哲学史(套装共2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作者简介

冯契,1935年,冯契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抗战爆发后,曾赴延安市,并辗转山西省河北省等地,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前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复学,1941年毕业。1941年至1944年,在清华研究院读研究生期间,曾从学于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等。离开西南联大后,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并在《哲学评论》、《时与文》、《展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与杂文。

图书目录

绪论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第一编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准备阶段

第一编前言

第一章龚自珍魏源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龚自珍对“衰世”的揭露批判和更法改制思想

第二节龚自珍对历史的演变规律和发展动力的探讨

第三节龚自珍对天命论的批判和在人性论问题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四节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改革思想

第五节魏源的历史进化观点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章洪秀全洪仁玕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洪秀全洪仁与太平天国革命

第二节建立理想社会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第三节革命的世界观与宗教唯心主义幻想

第三章曾国藩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生平与学术思想

第二节哲学思想

第四章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早期改良派的改革思想

第二节早期改良派的变易唯心史观

第一编结语

第二编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

第二编前言

第五章康有为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生平及思想发展概况

第二节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和改造

第三节“三世”说历史进化论

第四节“大同市”社会学说

第五节“以元为体”的自然观

第六节认识论上的经验论与先验论

第六章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冲决网罗”的反封建思想

第二节《仁学》的宇宙观

第三节唯名论与直觉论

第四节变易进化的唯心史观

第五节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第七章严复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对西学的传播及对中西哲学的比较

第二节进化论和机械唯物论

第三节进化的历史观

第四节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第五节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

第八章梁启超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新民市”思想

第二节进化的唯心史观

第三节历史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九章以《翼教丛编》为代表的封建反动思潮对维新变法思想的攻击

第一节《翼教丛编》出笼和顽固派与洋务派合流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维护纲常名教,反对民权平等

第三节坚持夷夏之防,反对学习外国

第四节坚持程朱理学,反对个性解放

第十章王国维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及其唯意志论哲学思想

第二节美学理论——境界说

第三节学术研究的方法论

第四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第十一章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一节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两派论战的不可避免

第二节两派论战中哲学观点的主要分歧

第三节论战的历史意义和革命派在理论上的局限性

第十二章章太炎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坚持民族主义立场

第二节唯物主义宇宙论及其向唯心主义转变

第三节从进化论到俱分进化论

第四节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第五节反功利主义与唯意志论

第十三章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唯物主义的进化自然观

第三节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第四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第五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第六节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第十四章朱执信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第二节对进化社会历史观的新探索

第二编结语

第三编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阶段

第三编前言

第十五章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旧制度旧文化

第二节文学革命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第十六章五四时期的哲学论战

第一节“问题与主义”论战

第二节批判伪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

第三节“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第十七章李大钊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李大钊的生平

第二节李大钊的进化论思想

第三节宣传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

第四节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十八章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陈独秀的生平

第二节五四前期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五四后期的哲学思想

第十九章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

第一节积极传播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中国实际的研究

第三节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第四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开展思想批判

第二十章蔡元培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观念是客观世界的本体

第二节科学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

第三节超功利的美学思想

第二十一章胡适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

第一节从反对封建主义到反对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第三节实用主义世界观

第四节实用主义真理论

第五节胡适的方法论及其在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二章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生平及思想演变

第二节唯意志论的世界观

第三节“直觉主义”的认识论

第四节唯心主义的文化观

第二十三章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论战

第一节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第二节中国社会史论战

第三节所谓“唯物辩证法论战”

第二十四章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美学

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朱光潜的表现说美学理论

第三节朱光潜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二十五章佛学在近代复兴与吕澄的佛学思想

第一节近代佛学的复兴

第二节吕潋的佛学思想

第二十六章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离心无境”的宇宙观

第二节“反求本心”的认识论

第三节“相反相成”的唯心辩证法

第四节熊十力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十七章鲁迅的哲学和美学思想

第一节哲学思想

第二节美学思想

第二十八章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生平和著作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泛神论思想

第三节运用唯物史观于中国古代社会和先秦思想史的研究

第二十九章李达、艾思奇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一节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

第二节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

第三十章金岳霖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金岳霖的知识论

第二节金岳霖的逻辑思想

第三节《论道》中的形而上学体系

第三十一章冯友兰贺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冯友兰

第二节贺麟

第三十二章对戴季陶主义、陈立夫“唯生论”、蒋介石“力行哲学”的批判

第一节戴季陶的封建道统论和“仁爱”哲学、“民生哲学”

第二节蒋介石、陈立夫的封建复古论与“唯生论”、“诚”的哲学、“力行”哲学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蒋介石、陈立夫的批判

第三十三章杜国庠侯外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中国思想史研究

第一节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思想史

第二节探讨中国思想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

第三十四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历史的必然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一

第二节毛泽东早期的思想

第三节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第三十五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二节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的统一

第三节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的统一

第四节人民民主专政的学说

第五节周恩来、刘少奇等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阐发

第六节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伟大历史意义

第三编结语

主要人名索引

再版后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