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 :唐代军队的战刀

更新时间:2024-09-20 16:33

唐刀是隋朝唐朝的军刀的统称。唐刀从汉代环首直刀演变而来,是日本武士刀的起源。唐刀和阿拉伯帝国大马士革刀是当时并称于世的两大名刀。

唐刀按体型大小分为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陌刀。仪刀,是在礼仪场合使用的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障刀的主要功能为护身,体型短轻便,使用灵活快捷;横刀是战士装备的战刀,是制式武器的一种;陌刀有很长的刀柄或长而阔的刀刃,实战威力很大。

唐刀主要在中原地区流行,并随着唐朝的军事扩张和文化传播,逐渐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日本,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掉刀,其中变化出来的数种长刀都为后世流传。

历史沿革

起源

唐刀是从汉代环首直刀演变而来。延续汉代制刀“百炼钢”工艺,同时发明了“包钢”技术,因而唐刀获得坚硬的刀刃和富有弹性的刀身,提高其韧性。在外形上做出了合理创新,取消了汉代刀的环首,加阔刀身,加长了刀柄,使唐刀成为了适合双手使用的武器。

历史变化

唐刀有四种制式,障刀、仪刀陌刀横刀。关于障刀的使用,在史料中未见详细描述,也无出土可对应,实物无法考据。

关于仪刀的使用,初唐时期礼仪典章多遵循隋朝唐朝初期的刀剑制度沿袭隋朝,而仪刀属于皇室贵胃的仪仗用具。而中原大地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的唐仪刀也消失和湮灭了。

关于陌刀的使用,在唐前期是建立在国富民强、边疆战事频繁以及国家政策包容开放的基础上,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国力衰微、中央集权被削弱,加之藩镇割据以守城为主,野战用的陌刀用武之地渐少,其退出历史舞台无疑是定局。到了紧随唐代之后的宋代,陌刀流变成斩马刀,但形制差别较大,已浑然看不出大唐的色彩,各类兵器也是粗制滥造。正如欧阳修屡屡慨叹“今河北省一路兵器万数,虽然不少,而精好堪用之器十无一二”,“仅能成器,全不堪用”,“诸州所造器械,铁刃不刚、筋胶不固。”

关于横刀的使用,在唐朝前中期具备强大的国力,使得横刀这种工艺复杂且造价不菲的兵器能够大规模的装备军队,成为唐朝军队的制式装备,还能在民间市场进行开放交易。然而,随着国家承平日久,武备也变得松弛起来。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下达了对横刀等兵器的管制禁令,而且随着兵制改革(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中央政府财力的萎缩,横刀的地位慢慢下降,市场上很难再看到横刀的公然交易,而且军队中配备的比例也在逐渐减小。唐代后期,横刀作为一种战争兵器,逐渐被新兴的“斫刺刀”“锐首短刀”等替代,再加上宋元时期对兵器的禁令,导致民间能够见到的制式古代兵器越来越少。宋元时期,以手刀、雁翎刀、环刀等为代表的新式刀彻底取代了以横刀为代表的旧式刀,成为了战争中的主角。横刀的命运则像汉晋时的长戟一样,先是转变为仪仗用具,之后在明清时便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同时也有社会背景的原因:中国春秋以后的统治者抑武扬文,秦销天下之兵铸铜人十二,再经过宋以后的义理天下,中国已经丧失了春秋之时爱武习文的社会风气,使武备文化基本处于中断。清代时期将明朝以前的武备文字如《武经总要》《武备志》和《纪效新书》等皆列为禁书。

制作工艺

唐刀由汉代环首直刀演变而来,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技术后,以熟铁为外皮,部分刀口甚至进行了淬火处理,再加上覆土烧刃包钢集团夹钢的技术,形成了新式的中国战刀。

灌钢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灌钢法利用了生铁含碳高、熔点低、先熔化,熟铁含碳低、熔点高、后熔化的特点,将生铁、熟铁配置一定比例,将生铁铁液灌注入脱碳熟铁之中,反复浇注,达到向熟铁渗碳的最终效果。此法被称为“杂炼生柔法”,生产的钢铁被称作“宿铁”。灌钢法的进步,提高了治铁技术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成为陌刀推广的技术性条件。

百炼钢

战国晚期出现了炒钢技术,并在西汉迅速发展。此指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状态,在熔池中加以搅拌(古人称之为“炒”),借助空气中的氧有控制地把生铁炒炼到需要的含碳量。而以炒钢为原料在打制器物时有意识的增加折叠、锻打次数经反复加热而成的制作工艺,被称作“百炼钢”(或称作“辟炼钢”)。曹操在《内诫令》中说:“百炼利器,以辟不详”说明当时的人认为百炼钢制作的兵器具有辟邪的功效。在窦皦墓横刀上错有“百折百练”四字铭文,这说明隋唐并未抛弃两汉以来一直延绵不绝的百炼钢技术。

淬火

“淬火”俗称“蘸火”,是在锻造过程中把刀剑放入炉火中加热烧红,在适当高温度的时候取出,迅速放入冰冷的液体中蘸浸。反复多次,来提高刀剑的强度、韧度或者硬度,是一种金属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工艺。《太平预览》记载:“《蒲元传》曰:‘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象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於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镕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白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於成都取之。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取水者方叩头首伏云:“实於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於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从蜀汉开始,淬火技术已经开始区分不同水质对淬火的影响。

覆土烧刃

就是一种局部淬火的技术,基本方法是以调配的泥土覆盖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将刀剑加热至特定温度。当红热的刀身进入水中后,赤裸的部分迅速冷却,而有泥土覆盖部位的温度变化不会非常明显,导致硬度与赤裸部位不同。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刀条不同部位淬火时的不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与硬度成正比,与韧度成反比。

包钢夹钢

主要是在V字型坚硬的高碳钢中夹入较软的低碳钢;而夹钢则是在两层低碳钢中夹上一块高碳钢。为了使两种材料更好地黏合,在两者的结合面上加入类似黄泥的松软土作为“焊药”,通过加热烧红后取出,并锻打为一体。在锻打过程中,当锻件的颜色变为赤红色或栗色时,停止锻打,且继续放入炉中烧红,重复锻打直至打制成刀形。

特点

价格高昂

唐刀品质精良,制造流程繁杂,成本很高,根据《新唐书 •食货志》中记载,斗米钱十三五,天宝二年一把最下品的唐刀(横刀)价格约在50斗米,最上等的镔铁唐刀要170斗米,约2300文。而按照《唐会要》记载当时官员的俸禄七品每月4500文,一把上等的镔铁刀相当于七品官员半个月的俸禄,而这种昂贵的武器要用来列装部队,从侧面及映出了唐朝的富裕和强盛。

材质特殊

吐鲁番市文书《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记载,唐刀又有镔铁材质,“镔横刀一口鑰石铰”。镔铁是来自西域诸蕃的乌兹钢、布拉特钢或大马士革钢,表面往往呈现出水一样的花纹。金属学原理显示,表面花纹是钢铁组织中的珠光体、渗碳体和铁素体侵蚀后不同作用结果形成的。镔铁唐刀品质精良,深得时人的喜爱,李白、元積等不少文人雅士都赋诗赞美其锋利与花纹特征。

主要分类

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日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会典记录了唐朝装备刀的名称,这些刀都是唐军装备的制式武器。

仪刀

“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关于仪刀,是由魏晋南北朝的“班剑”用途发展出来的一种礼仪用途的环首刀,曾被称为御刀和长刀,到了隋朝被定名为仪刀。仪刀继承了汉代环首刀的基本样式,刀鞘设有双环,分别称作“龙环”“凤环”,装饰方面偏爱使用金银,仪刀的的精美华丽象征了大唐国力强盛时期,在中国古代兵器历史中也有着重要地位,随着唐朝与外国的交往,仪刀走向了世界各地,高丽,日本和吐蕃族刀剑的发展受到了唐刀影响。在考古发现的一些高丽和日本出土的环首刀中,它们的刀环无不含有两个元素——龙、风,用以高比例的金银装饰,可见这些环首刀受了仪刀的深刻影响。唐灭亡后,唐仪刀在中原大地不复存在。

障刀

“盖用障身以御敌”主要功能为护身的刀,体型短轻便,使用灵活快捷。障刀的障字意盖用障身以御敌,是唐刀四制里最轻便的一种,形制与横刀相仿,更为短小灵便,适合近身格斗。障刀和横刀一起被带到日本国,都是日本武士刀的起源。障刀的刃有着特别弧度,在出鞘之时就能够对敌人造成额外伤害。障刀在目前史料中未见详细描述,也无出土可对应,实物无法考据。

横刀

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于隋。《 唐律疏议》卷八卫禁律“诸宿卫者兵仗不得远身”〔疏〕议曰:兵仗者,谓横刀常带;其甲、矟、弓、箭之类,有时应执著者并不得远身。宿卫时,“横刀常带”,故而李治对为千牛卫将军的王及善说:“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见横刀为宿卫官兵的主要兵仗。横刀为唐朝兵卒的标配,双手持用,把汉代的环首刀作标准,加以改良打造而成,取消了刀首末端的圆环,把刀柄延长至可以双手持用的长度,由单手刃转双手刃,具有刀刃狭窄而刀背厚实,刀身长而笔直的特点。作唐军短柄佩刀,横刀的使用率极高,既位居“靳韘七事”之首,也是府兵的“随身七事”之一,唐前期府兵制度之下,每个卫士必须配备的制式兵器。据《新唐书•兵志》记载,李世民贞观十年(公元636)规定:“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觿、毡帽、毡装、行縢皆一,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之。其番上宿卫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从史料记载可知横刀是唐初府兵全套装备中唯一的近战武器,需要自行购买。

陌刀

关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具有很长的刀柄或长而阔的刀刃。陌刀是隋唐的独特发明,由步兵装备。刀刃材质为品质最好的弹簧钢,硬度大、弹性佳,刀柄用中碳钢打造,泛着蓝色寒光,其上用麻绳缠绕,涂漆。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陌刀明确是装备重型步兵以对抗骑兵,陌刀自唐中期盛行,主要装备在安西、北庭都护府,对狼军起到了极大的遏制和震慑,李嗣业之类陌刀将往往会在敌人骑兵冲击点上进行阻挡,近战时挡其锋之敌骑,史载:“人马具碎”,近战时陌刀的杀伤力、威慑力极大,能镇慑敌骑,稳住攻击阵型,所以在盛唐时期诸军逐渐都设立专门的陌刀手、陌刀将组成的陌刀队。目前尚未发现陌刀考古实物,故不知其形制,在诸多唐朝壁画和雕塑中都未见类似实物。

意义和影响

唐刀作为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不仅伴随着唐帝国的建立、昌盛、荣辱悲欢,也影响到整个亚洲冷兵器文化,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唐刀中的仪刀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日本,是日本武士刀的起源。自公元6年开始,日本人从中国江南朝鲜半岛传入炼钢技术,此后又不断地向中国吸取制刀制铁的经验。到隋唐,由于在朝鲜半岛被唐朝击败,日本为了向唐朝学习先进的知识面派遣了大量遣唐使,其中就有为数不少的刀匠。这些日本刀匠从中国学去了覆土烧刃、包钢以及淬火技术,成为了日本刀后1200多年的基本造刀法。明代,日本在唐刀的基础上,发展成日本刀,亦称倭刀。这种日本刀以劈砍术见长,攻守兼备,多以双手握刀使用。但存在明显差异为唐刀均为直刃,日本为弯刃。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掉刀,其中变化出来的数种长刀都为后世流传。

相关文化

游戏

2019年5月21日,仙侠端游《诛仙3》惊岚所使用的武器——斩,是基于唐刀进行的二次创作

古籍记载

参考资料

唐刀的历史概述.龙泉新闻网.2024-07-15

汉剑荣光:中国古代炼钢的早期探索.光明网.2024-07-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