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 :原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

更新时间:2023-08-15 14:23

何振梁(1929年12月29日-2015年1月4日),江苏无锡人,原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

1950年,何振梁毕业于电机系。1952年7月,作为翻译参加在举行的第十五届。这次芬兰之行成为后来他一生结缘体育事业的开始。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后,担任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的法语翻译,他还多次以翻译的身份随周恩来总理出访。1978年5月后,任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负责人、副司长、司长。1979年,在他积极斡旋下,中国恢复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1990年,他以全票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为在国际奥委会里担任重要职务的第一位中国人。

何振梁两次参加申办北京夏季奥运会,两次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曾担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及国家体委副主任等职务,是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曾被外国体育刊物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体育领导人之一。被誉为体育外交家、新中国体育先行者、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

2015年1月4日下午15:50分,何振梁因病去世,享年86岁。同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要求国际奥委会旗帜为其降半旗3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9年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于无锡郊区吴桥附近一个叫田屠里的地方,祖籍浙江上虞。1938年,随全家搬到了上海市的法租界,转到离家近的中法学校就读,从而奠定了后来流利的法语底子。在中法学校上初级班时,曾跳过3次班。因成绩好曾被免除过几次学费,但由于不愿意在圣像前下跪,之后他便不再去上教义课。

1945年,何振梁积极参加上海的“反法”游行示威,1948年下半年,与进步同学接触,加入了地下小组,1949年4月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配合解放军上海战役的上海人民保安队。1950年,何振梁毕业于震旦大学电机系。因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大量外事活动需要翻译,共青团中央到上海选调外语干部,何振梁被选中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工作。

与体育结缘

1952年7月,何振梁作为翻译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期间,他在工作中交替使用他当时精通的法语、不熟练的俄语和英语给人做翻译,并第一次在运动场上参加新中国国旗的升旗仪式,这次芬兰之行成为后来他一生结缘体育事业的开始。1954年,何振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何振梁被当时主持体育工作的贺龙副总理亲自“点将”从二机部调入国家体委,参与“新兴力量运动会”筹备工作。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担任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的翻译,之后的一段时间,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的法语翻译,大多由何振梁担任。他还多次以翻译的身份随周恩来总理出访。

“文化大革命”中,何振梁受到审查、隔离,被下放劳动。1978年5月后,任国家体委国际联络司负责人、副司长、司长。

进入国际奥委会

1978年,何振梁积极斡旋,促使身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胡安·萨马兰奇四处奔走,说服欧洲国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接受中国奥委会。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恢复。1981年,在萨马兰奇的力荐下,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4年后他担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并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

原来乒乓球并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正是何振梁等积极斡旋,促使乒乓球于1988年走进了奥运会。1989年,何振梁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1990年,他以全票当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成为在国际奥委会里担任重要职务的第一位中国人。

申办奥运

1991年,北京第一次参加了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同时申办的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米兰等7个城市。何振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和夫人梁丽娟不断出访世界各国拉票,两人空中旅程累计可环绕地球16圈。经过了两年多的努力,北京和悉尼在投票前成为了两个最有希望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

1993年9月23日,何振梁在申奥的最后陈述中,所陈述发言由用法语和英语交替着串联起来。结果投票中中国以两票之差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

1993年,被摩纳哥国家元首雷尼埃大公授予圣查理十字勋章,同年荣获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功勋章。1997年,何振梁组织和主持的“世界体育文化论坛”在瑞士举行,被胡安·萨马兰奇称为“让文化委员会获得了青春”。1999年6月,他第四次被全票当选奥委会执委。

1999年9月,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2000年8月28日,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同年起,何振梁担任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

 2001年申奥前5个月时间,何振梁有69天在国外或飞机上,出访11次,走了20多个国家与地区。北京申奥研究工作,更少不了请他参与。送交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重要文件、20多万字的《申办报告》,何振梁是英法海底隧道文审定者之一。

2001年7月13日,何振梁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为北京申奥做最后陈述。申办成功后,他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晚年经历

2006年,何振梁获得体育电视“终生成就奖”。次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十大系列英才颁奖典礼上获得“十大系列英才”称号。2008年5月20日,“何振梁奥林匹克陈列馆”在他的出生地无锡开馆,这是国内首座将体育名人和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相结合的主题馆。同年7月出版《何振梁申奥日记》。8月6日担任北京奥运会北京站第432名火炬手

2009年,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出版《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书中袁伟民直言由于一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资深的中国委员“不听招呼,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支持韩国人金云龙而不是罗格,险些对北京申奥成功造成负面效应,将矛头指向了何振梁。2009年11月,何振梁在接受采访时,对这场风波的焦点进行了一一回应。何振梁当时说,“能证明我的只有我的一生,我的为人,我一贯的表现。”这一时期,他曾赴哥本哈根参加第13次奥运会代表大会。

2010年1月,身患尿毒症的何振梁与申办团委员一起赴欧洲面见国际奥委会委员,向委员们推荐南京。他在英国爱尔兰待了6天,面见了8位委员。2月,何振梁中断透析治疗,前往加拿大担任南京申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陈述人。当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投票选出南京作为2014年第2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城市后,他才在家人的建议下,前往北京协会医院住院治疗。

人物去世

2015年1月4日下午15:50分,何振梁因病去世,享年86岁。同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要求国际奥委会旗帜为其降半旗3天。同年1月10日,何振梁遗体告别会在八宝山公墓东礼堂进行。杨澜许海峰出席遗体告别仪式。

个人生活

家庭

何振梁的父亲名叫何梦莲,在何振梁小时候曾经营缫丝业,有两家小工厂。日军占据无锡后,组建了华中蚕丝公司,希望何梦莲出来担任公司负责人,但何振梁的父亲不愿当汉奸,因而拒绝了。

感情

1953年年底,何振梁与当时同在团中央工作的结婚。梁丽娟后来成为《》国际部的一名记者。

荣誉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

相关著作

社会任职

以上资料来源

人物轶事

何振梁用胡安·萨马兰奇母语西班牙文按“北京”的发音标明字母,让萨马兰奇重复。后来萨马兰奇在宣布2008年奥运举办权投票结果时,“北京”两个字读得非常标准。

1993年9月23日,中国第一次与奥运会失之交臂。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是悉尼而不是北京时,何振梁虽然心痛无比,但他没有流泪,第一个走上前与澳大利亚委员高斯帕握手祝贺。因为他觉得自己面对的是全世界的镜头,不能让自己表现出任何失落的样子,败要败得光明磊落。

何振梁访问希腊时,希腊要为他报销飞机票,但是何振梁说自己是顺路来的,机票已经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支付了。20世纪60年代,何振梁被外交部和国家体委看重,外交部和主管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说,愿意用三个干部换何振梁。

12月29日是何振梁的生日,也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生日,两人互赠彼此一份礼物。

人物评价

何振梁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始终不渝地以你的激情和经验,为你的国家和奥运会运动服务”。(原国际奥委会主席 胡安·萨马兰奇 评)

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是无可替代的功臣。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州日报》评)

何振梁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是为北京成功地争取到奥运会举办权,这是他毕生的梦想。(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罗格 评)

何振梁帮助奥林匹克运动更加了解他的国家、中国人民和(其)杰出的文化。国际奥运会运动失去了它最热忱的大使之一。(原国际奥委会主席 巴赫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