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绂 :著名植物病理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36

俞大(1901年2月19日-1993年5月15日),字叔佳,江苏南京猿人,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微生物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是中国植物病理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农业微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俞大绂曾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和Sigma Xi荣誉会员。回国后,他先后担任金陵大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院长、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6年,俞大绂当选为苏联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俞大绂参与创办的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专业成立,并主持专业工作多年。1993年5月15日,俞大绂逝世,享年92岁。

俞大绂在植物病理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原地区最早从事植物病毒病和细菌病害研究的学者之一。他首先报道了小麦秆黑粉菌目的生理分化性,并开创了植物抗病育种工作。此外,他还对真菌异核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微生物遗传学开辟了新的领域。晚年,俞大绂致力于真菌异核现象的研究,为微生物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俞大绂(1901年2月19日-1993年5月15日)是一位在植物病理学和农业微生物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学者,为中国植物病理学和农业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物经历

俞大绂(1901-1993),字叔佳,植物病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绍兴市人。

1901——1920

1901年2月19日生于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幼年随家在上海和丹东市(今丹东)读小学,1915年进入上海市复旦中学,1918年进入复旦大学预科专修数理

1921——1930

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他主学农科、兼修化学,因而打下了坚实的理科和生物学的基础,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

1928年,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到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1931——1940

1932年获依阿华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Sigma Xi荣誉会员和获得“斐陶斐”奖。

1932年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院长、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等职。

1941——1950

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俞大绂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历任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第四、五、六届常务委员。

1951——1960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56年当选为苏联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1——1993

自60年代到80年代当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1980年1月,由年近八旬的俞大绂出任“文化大革命”后的北京农业大学第一任校长。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北京农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长、名誉校长。

贡献

育成抗黑粉病小麦、抗荚疫病大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首创中原地区禾本科黑粉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对粟病及蚕豆病害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对苹果树腐烂病、谷子红叶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首先开展GA3的研究,培养出优良菌种,研究提出发酵工艺流程及提纯技术;在稻恶苗菌的异核遗传研究中,提示该菌在自然界中三种不同核型组成的异核体,阐明异核现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的国际上长期争论问题,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

为发展我国植物病理学奠定了基础

俞大绂虚心好学,知识渊博,对植物病理学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科学很不发达,植物病理学尤其落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寥寥无几,他与其他几位同行,经过艰苦努力,在不少领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发展我国植物病理学奠定了基础。

早在20—30年代,俞大绂即从事禾谷类作物抗病育种及种子消毒的 研究,育成抗黑粉病的小麦品种,抗荚疫病的大豆品种,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等。并和同事们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禾谷类作物黑粉病。这些30年代后期的研究结果曾在美国有关杂志上发表。他还和同事们首先报道小麦秆黑粉菌具有生理分化性,开创了我国生理小种研究的先河。30年代,首先对粟病害和蚕豆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研究资料成为我国经典资料,并出版了专著。

40年代,在日本侵略中原地区,战火纷飞,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多项突出的研究成果。例如,他对我国作物病毒病害和细菌病害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首先研究并发表了《中国植物病毒病害的观察》及《豌豆耳突花叶病毒》、《蚕豆细菌性茎枯病》等多篇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在当时我国植物病理学领域都是开创性的。

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作出杰出贡献

50年代初期,俞大绂主持了东北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1951年,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苹果树腐烂病,并迅速蔓延。当时,300多万棵苹果树濒临死亡。俞大绂带领防治小组奔赴病区,对发病规律及侵染循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防治措施。当地政府动员 了数万群众,参加这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战斗。在俞大绂和防治小组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制止了正在蔓延的病害,果树又恢复了生机,群众异常高兴和感激。他们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的嘉奖。

谷子红叶病、柑橘属溃疡病防治工作

不久,俞大绂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同事一起又承担了防治谷子红叶病的任务。他们奔波于华北、西北等地,采集标本,深入生产第一线反复试验,终于找出了药物防治和抗病育种的有效措施。这项工作不仅在我国谷子红叶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成果;而且在病毒病害的深入研究以及学科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50年代中期,俞大绂主持开创了我国植物抗疫工作。开办了植物检疫培训班,培养了首批检疫人才,为发展我国植物检疫工作,从组织上,普及植物检疫知识上打下了基础,在学科上也填补了空白。在此期间,俞大绂还带领学生到黄岩区,以柑桔疱痂病作为主要检疫对象进行 防治和检疫工作,与当地密切合作,终于控制了病害,从而增加了出口量,支援了国家建设,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检疫技术干部。在这一时期,他还为四川省防治柑桔溃疡病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农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表扬。

在微生物遗传学方面开辟了新领域

1959年,在多年工作实践和培训人才的基础上,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微生物专业。俞大绂为创办这个专业做出了贡献、并主持专业工作多年,为培养农业微生物人才工作打下了基础。

60年代以来,在俞大绂主持下开展了真菌的遗传变异,特别是异核现象的研究,在微生物遗传学方面开辟了新领域。他和他的助手们先后以水稻恶苗病菌、玉米叶斑病孺孢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炭疽病病菌为材料,研究真菌变异性、异核现象、致病力以及菌种在自然界中形成异核或进行准性生殖对抗病育种的影响等问题。1966年在水稻恶苗病菌(能够产生GA3也叫赤霉菌)的异核遗传研究中,揭示了该菌在自然界中以3种不同核型组成异核体,并证明各异核菌株系在赤霉素产量和寄生力上均有差异。该项研究采用选择培养基直接自病株分离、培养、简便地观察现象,从而有力地阐明了异核现 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这个长期有争论的问题,并指出异核体内致病力极弱或根本无致病力的异核如何能传递下去。此项研究结果《赤霉菌的自然变异研究》,发表在1966年的《中国科学》(英文版)上。这类研究,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先进国家有所开展,俞大绂及其助手们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上述论文曾被国外多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所引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研究工作中断,俞大绂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对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志丝毫没有消沉。在极困难的条件下,1973年又开始了藤仓赤霉的遗传变异研究工作。这时,他已年逾古稀,一眼失明,仍然每天风雨无阻地去实验室。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给教师们以很大的激励和鼓舞。1978年北京农业大学迁回北京原校址,俞大绂带领他的助手和研究生继续进行了大量的真菌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在1980年获农业部科技成果奖

言教身教五十年,希望寄予新一代

俞大绂执教50多年,为祖国农业战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其中有些人已成为我国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教授,如林传光、裘维蕃吴友三方中达王焕如王清和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到了之年,俞大绂仍在勤奋地工作着,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时,还录音给大学生讲课,亲自辅导年青教师备课,深受师生的敬佩。他还主编和翻译了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方面的许多教材、书籍和资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他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

他一生虚心好学,“嗜书成癖”。他的主要财产就是书籍。在“文化大革命”和学校搬迁期间,他仍然把被丢掉的书籍收集并珍藏起来;甚至住院治病期间,直至目前行动不便时,仍然坚持每天看书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这是他刻苦学习的动力所在。

俞大绂在工作上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不分节假日,经常工作在实验室里。一次,他患了疟疾,高烧畏冷,但他在发病间隔时,仍照常去实验室工作或去教室上课,同学们无不深受感动。

俞大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田间试验他都亲自动手。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工作条件很差,他和助手管理几十亩试验田,整地、播种、记载、考种都亲自参加。对这种单调的重复劳动,有的助手表示厌倦,俞大绂说:“学打铁要先拉五年风箱”,以此教育青年树立扎实的学风和坚强的意志。

俞大绂自持极严、自奉极俭,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风。在西南联大农业研究所期间,虽极清贫,但他不为中国国民党政府高官厚禄所动。新中国建立后,他身为大学校长,清廉自持,纤尘不染,身着布衣,粗茶淡饭,深受师生们的敬佩。同时,他平易近人,年龄不分长幼,学问不分高低,都乐于和他接近。向他学习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热情洋溢,笑声郎朗,且不乏幽默感。助人为乐,诲人不倦的精神。给后辈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俞大绂用辛勤的汗水,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拚搏精神和真诚、坦荡、直言不讳的科学道德,为我国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的发展铺垫出来一条道路,他执着求索,要使这条道路向着光明辽阔的远方一直延伸……

人物简历

1901年2月19日 出生于南京市。

1924年 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学士

1924—1928年 任金陵大学助教、讲师。

1928—1932年 在美国衣阿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3—1938年 任金陵大学教授。

1938—1945年 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

1946—1948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农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

1949—1982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

1993年5月15日 逝世。

主要论著

1 俞大绂.谷子白发病.植物病害丛刊第一种,上海中华书局,1951.

2 俞大绂.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技术汇编(卷一).北京:高教社,1959.

3 俞大绂.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技术汇编(卷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 俞大绂等.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第一版),1985(第二版).

5 俞大绂.粟病害.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6 俞大绂.蚕豆病害.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7 Porter R H.T F Yu,and H K Chen.The effect of seed disinfecants on smut and on yield of millet.Phytopathology,1928,18:911—191.

8 俞大绂,陈鸿逵江苏省大麦之坚黑穗病.科学,1929,14(2):213—242.

9 TF Yu,H K Chen and L Hwang.Varietal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of wheats to flag Smut (Urocystis tritici Koern).金陵学报,1933,3(1):217—234.

10 T F Yu.Pat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Bacillus tracheiphilus E. F. Smith on 物种 of 葫芦科.金陵学报,1933,3(1):47—128.

11 T F Yu.Studies on Helminthosporium leaf spot of maize1.1933,Sincensia 2(11):273—310.

12 俞大绂,陈鸿逵,黄亮.粟粒黑粉病种子消毒试验.中华农学会报,1934,122:1—18.

13 T F Yu.腐霉属 damping off of cucumber.1934,Agricultura Sinical (1):91—106.

14 T E Yu,L Hwang and C T Tsiang.Varletal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of wheats to flagsmut(Urocystis tritici Koern) Ⅲ.Bulletin of Chinese Bolanical Society,1936,2(2):111—114.

15 T F Yu.A list of plant viroses observed in China.Phytopathology 1939,29:459—461.

16 T F Yu.镰刀菌属 diseases of broad bean.I.A.wilt of broad bean caused byFusarium auenaceum var.Fabase n.var.Phytopathology,1944,34:382—393.

17 T F Yu.A seeding blight of foxtail millet caused byFusarium nivale(Fr.)Ces..var..setariaevar..nov.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e,1949,1(1):13—22.

18 俞大绂.防治柑桔溃疡病的几点意见.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5,1(1):63—76.

19 俞大绂.中国镰刀菌属(Fusarium)菌种的初步名录.植物病理学报,1955,1(1):1—17.

20 俞大绂,方中达.中国植物病原细菌的初步名录.农业学报,1956,7(3):359—368.

21 俞大绂,裴美云,许顺根.小米红叶病的研究I(红叶病,小米的一个新的病毒病害).植物病理学报,1957,3(1):1—18.

22 Y N Min,P C Lin and T F Yu.Heterokaryosis inFusarium fujikuroi (Saw.)Wr.Scienta Sinica,1966,15(3):371—378.

社会职务

历任高校职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其他职务

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俞大绂始终坚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于田间试验,他总是亲自上阵,亲手操作。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他和助手们共同管理着数十亩的试验田,包括整地、播种、数据记载以及考种等各个环节,俞大绂都亲自参与。面对这种看似单调且重复的劳动,部分助手表达出了厌倦之情,但俞大绂却以“学打铁要先拉五年风箱”这一比喻,告诫青年们要培养扎实的学风,并塑造坚强的意志。

讲授课程

俞大绂教授主讲过多门课程,涵盖了《植物病理学》《病原细菌学》《真菌学》《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遗传学》等。

指导学生

俞大绂教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致力于研究与执教工作,并成功培养了大量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其中,林传光裘维蕃吴友三、方中达、王焕如、王清和等人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后世纪念

为纪念俞大绂院士,并勉励年青一代学子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俞大绂奖助学金”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设立。北京迪尔塔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资助方,为“俞大绂奖助学金”注入了首笔资金,签约仪式于5月17日在主楼308会议室举行。

“俞大绂奖助学金”面向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研究生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对以自筹经费为主的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进行学业资助,对二年级以上学业优秀的研究生进行奖励。由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研究生导师成立评审管理委员会,按照奖助学金评定条例进行公开评选。该奖助学金为开放式的,将随时接受其他公司和个人的资金资助  。

2011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纪念俞大绂先生诞辰110周年,还举办了俞大绂纪念展、出版俞大绂纪念文集、设立俞大绂先生教育基金,俞大绂先生铜像揭幕仪式等一系列活动。

个人生活

俞大绂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俞明颐曾在湖南省东北地区担任总办和镇守;其母曾广珊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的孙女。

获得荣誉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评价

俞大绂是中国植物病理学学科和农业微生物学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他是一位博学多闻、见多识广的科学家与教育家,被誉为学术上的“活字典”。(原农业部评)

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后,中国农业学科迅速成型,俞大绂居功甚伟。原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步峥曾写道,俞大绂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建了10个系,“不仅北大其他学院没有,全国也绝无仅有,历史证明,这为新中国成立后新农大科系的体制奠定了基础。”(新京报评)

俞大绂教书育人七十年间,提携后学、不遗余力,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中国农业大学评)

俞大绂坚守家训“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他生活俭朴,待人谦恭、平和与真诚。在任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院长期间,每次到校,校门口管理员总要行礼,他照例总要停下脚步,郑重地躬身回礼。(中国农业大学评)

参考资料

俞大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04-05

俞大绂.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2024-04-16

俞大绂同志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2-01-15

俞大绂纪念展.中国农业大学.2024-04-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中国政府网.2024-04-17

第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4-04-17

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4-04-17

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4-04-17

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4-04-17

历届植病学会理事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4-04-17

“俞大绂奖助学金”日前在我校设立.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024-04-17

俞大绂.中国科学院学部.2022-01-15

俞大绂同志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4-06

【大国三农】1949的留下与归来 为了新中国的农业.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2024-04-06

俞大绂.中国农业大学.2024-04-06

周末文苑 | 静默长者俞大绂.澎湃新闻.2024-04-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