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叶祠 :典型的中原皇宫式祠堂建筑风格

更新时间:2024-09-21 11:28

六叶祠是福建省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祠堂之一,始建于北宋初年,重建于民国时期。它采用了典型的中原皇宫式祠堂建筑风格,原名福建省江夏虎丘黄氏祠堂。北宋大中祥符三年,虎丘后裔黄彦荣率族奏请朝廷敕额名为“护国积善院”。后因敦生六子,六叶传芳,故俗称“六叶祠”。六叶祠保存完好,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它不仅是一座祠堂,也是一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六叶祠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也是福建省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建设背景

家族历史

闽清县六叶祠,是福建省最大的古祠堂,是闽清黄氏后裔为纪念入闽始祖黄敦而建的祖家庙。黄敦,史称“虎丘”,是河南光州固始县人,893年随王审知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河南光州来到福建。王审知建立闽国后,黄敦归隐今天的闽清塔庄镇秀环村凤棲山。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虎丘区后裔黄彦荣(三世孙)率族在凤棲山兴建祖家庙,原名“虎丘黄氏祠堂”,后奏请朝廷敕额名为“护国积善院”(虎丘曾因功被闽王王审知封为“护国公”)。又因黄敦生六子:黄宗、黄礼、黄凝、黄勃、黄启、黄余,世称“六叶”,故又称“六叶祠”。该祠历宋、元、明、清数朝,兴盛一时,后遭火焚。上世纪40年代初,闽清县黄氏祖家庙“六叶祠”才在坂东镇乾上村松柏林下重建,但历时多年(因日军进逼福州市,工程一度停顿,腾出地盘用于接纳从福州内迁闽清的师生,用于办学),于1943年才建成。建成后祠堂占地面积2883平方米,宽47米,深49米,十堵七厅二弄火墙包,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祠堂。

历史故事

六叶祠自上世纪40年代初迁建闽清坂东镇乾上村后,就与闽清革命史紧密相连。

由于六叶祠位于有“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之称的平原腹部,又濒临梅溪,加上解放前梅溪是闽清鼠船的主航道,因此,六叶祠的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抗战后期,中共福建省委交通员吴盛端(1920——1982),就秘密来到闽清县开展革命活动,经常借宿反动势力不甚关注的六叶祠。他还在距离六叶祠不远的洪安村洪里林铿娣(解放后被党和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的老妈妈”称号)家,建立中共福建省委秘密联络点,保障省委自南平市古田县、闽清、永泰县至闽中、闽南地下交通线畅通无阻。当时从闽北开赴闽中、闽南抗日前线的共产党游击队,都是从闽江经梅溪鼠船主航道至六叶祠附近下船,

在洪安村洪厝作短暂休整,然后经邻近的林洞村,前往永泰县和闽中、闽南抗日前线(省委从洪安村洪厝里过境后,林铿娣家又成为闽中游击队地下联络站)。日军攻占福州市期间,福州协和职业学校曾短暂迁入六叶祠。时任中共闽江工委书记的卢(1909--1941),进驻六叶祠,建立中共福州协和职业学校支部,先后发展江作宇(1922-1990,曾任闽东游击大队政委)、郑瑛、吴长霖、林义章、林志庄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有关共产党人在六叶祠开展革命活动的最早纪录。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教育厅下令省立福州初级中学不回迁福州,留在闽清县,改名省立闽清中学,并增办高中,学制3年,课程设国文、英语代数、几何、三角、生物、化学、物理、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体育、军训、劳作、图画、音乐等,校舍迁入六叶祠(此时六叶祠已完工)。自此,六叶祠成为闽清县最高学府所在地,这恐怕闽清黄氏后裔当年重修祖家庙“六叶祠”时,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六叶祠”又增添了浓浓的书香味。直到今日,仍然有怀旧的游客在六叶祠徜徉,寻找当年省立闽清中学的印迹。

1948年7月,福建省协和大学城工部地下党支部书记陈章道,指派协和大学毕业生黄世杰(1924——,解放后曾任闽清县县人民政府县长)到闽清开展革命活动。黄世杰到闽清后,进入六叶祠,应聘担任省立闽清中学高中部教师。他于7月中旬与暑假回乡的学生地下党员刘鸿钟、吴大挺、刘汝为、黄际信、章际翔等人,在六叶祠以“专科以上学校闽清同学会”名义,开办暑假实习班,吸引中学生参加,学员有一百多人,从中培养革命积极分子,为发展党组织做准备。10月,黄世杰吸引六叶祠省立闽清中学学生廖小清、黄子新入党,建立中共省立闽清中学支部,廖、黄为正副书记。随后,中共省立闽清中学支部又发展进步学生俞育昌、黄育能、林良贤、林学英、黄培熙入党。黄培熙是今坂东镇新壶村人,解放后曾担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离休在家。

1949年3月上旬,六叶祠省立闽清中学党支部发动坂东镇各中小学校实行总罢课,组织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到达坂东街时,廖小清登台演讲,进行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宣传,并在六叶祠对面的宏琳厝建立地下印刷所,印刷党的布告、传单、文件,张贴散发,受到当时中共闽中地委和闽浙赣游击队闽中支队政治部的肯定和表扬。

1949年7月,闽永游击队改编为闽清游击大队,吴盛端担任游击队长。8月12日,游击队从洪安村洪厝里出发,在六叶祠祠前广场整编后,开赴今天的闽清县坂东镇湖头村湖头街,六叶祠省立闽清中学师生纷纷加入游击队。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军八十四师二五一团,由古田湾口经尤溪县进驻湖头街,闽清县坂东镇(时称玉文镇)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闽清县人民政府接管六叶祠省立闽清中学。1950年5月,根据省政府指示,省立闽清中学迁出闽清六叶祠,迁往闽侯县南屿镇,改名为省立闽侯中学。自此,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书声琅琅的闽清六叶祠,结束了“书香门第”历史,还其本来面貌。因为有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印记,闽清六叶祠今天不但成为海峡两岸虎丘黄氏后裔纪念入闽始祖的圣殿,也成了特色旅游胜地,赢得福建省“万祠之首”的美名。

有关历史

壁上镌敦公训子诗:“六森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各戈壁、横梁处悬挂“状元”、“民族英雄”、“传奇天人”、博士等匾额35面。而“两朝双宰相,一代五状元”等18幅推光嵌金楹联与两壁八幅名人画像,肃雅别致。两边走廊壁镌刻的文天祥撰写之虎丘黄氏仕宦谱序与黄龟年四劾秦桧奏章及萃文馆中的状元卷,藏牒文采照人,两边门厅供奉一至六叶列祖牌位。并志各叶名人。一叶有状元黄唐、黄开绳一家六教授,企业家黄双安;二叶有甲午英雄双兄弟、宋元明清连科进士三十四名;三叶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两朝双宰相、五国公四叶有状元、忠壮侯、兴国侯、兵部尚书等历史人物、建国大将、外交官以及一门两博士;五叶有上柱国、监察御史、民族英雄、七子六进士,一家拥有六把外科手术刀;六叶有户部尚书、节度使、五朝元老、戏剧家等历史名人。

整个祠堂结构独特,用料罕贵,占地大,是罕见的建筑物。同时,祠内文化内涵丰富,祠外风景优美被定定被定旅游景点。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氏祠堂原在闽清七都凤栖山,建于北宋祥符丝习三年,时名“护国积善院”,后毁于火。为纪念入闽始祖敦公,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闽清六都里选址重建。平整土地时,挖到一光滑巨石,色蛋黄,所处位置恰在后厅的正中心点,与大厅合砖共向,直线巧合。众人称众人为“龙珠”。因敦公生六子,发六枝特区,故名“六叶祠”。

建筑特色

结构

祠拥用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1平方米。正大厅宽11.3米,正栋高9.6米,左右各三边厅。两边住院各三厅,回照两边各四厅,均是双层建筑,内有海内外宗亲捐建的纪念厅、怀恩堂。天井埕宽35米,长19.5米,植四时花树。虎头门威武雄壮,两边镌贴金对联,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前埕植六株翠柏,埋外旷野平畴,柳竹溪桥,十分优美。

祠大厅以九根立柱组装木扇,尤其是出廊大柱腰围1.62米,由百名壮汉经月余时间从尤溪县来。大厅正殿神供奉敦公夫妇及历代宗祖牌位。上方悬挂林森题赠的“国族所基”巨匾。

参考资料

六叶祠.携程.2023-11-09

景观景点 | 典型的中原皇宫式祠堂建筑风格.晓茵万事通.2023-11-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