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国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创立的政权

更新时间:2023-07-19 17:30

闽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福建省建立的政权,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享国三十六年。

公元909年,朱温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市为大都督府。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同光四年(926年),唐朝加封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十月,王延翰建国称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更名为王,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府(福州),改元龙启国号闽。永和元年(935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南唐李景闻闽国内乱,发兵攻打,攻破建州,迁王氏一族与金陵,封为鄱阳王。

闽国位于东南沿海,拥有福建省全境。人口最盛时为四十六万左右,制度上基本承袭中原王朝。闽国在外交基本以拉拢为主,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经济上农业、工业、商业均有发展;文化上重视教育,注重提拔人才,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发展迅速。

国号

同光四年(926年)十月,王审知之子王延翰据闽自立,建国称王,国号为“闽”。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钧杀兄篡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改国号为“大闽”。天福八年(943年),闽国分裂,富沙王王延政据建州称帝,国号为“大殷”。永隆五年(944年),王延政统一福建省,复国号“闽”。

历史沿革

王氏初起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王朝秩序崩溃,各地盗贼蜂拥而起。王潮兄弟加入了王绪的义军,并随着起义的发展逐渐崛起。他们在加入黄巢起义后,逐渐展现出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带领军队攻占了寿州、光州等地方,声势逐渐壮大。然而,随着秦宗权的崛起,王潮兄弟的军队逐渐面临困境。王绪无法与秦宗权对抗,只好退出固始县,率众南奔。他们一路攻打浔阳、赣水等地,进入福建,攻占了汀州、漳浦等地方,但未能长期占据。此时,王绪集团又发生了内讧。王潮兄弟发动兵变,囚禁了王绪,后又迫其自杀,进而控制了这支军队的主导权。他们原本并不打算在福建省立足,但后来泉州刺史的贪暴不仁和残害百姓使得他们决定率军回师泉州。他们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得到了泉州百姓的支持和欢迎。

创基立业

光启二年,王潮已经据有了泉州市。福建观察使陈严表奏朝廷以王潮为泉州刺史景福元年,陈严去世后,陈严的妻弟范晖夺取政权。王潮不承认范晖,命王审知进兵讨伐。久攻未克,反而导致大量的士兵伤亡,王审知请求撤军,但王潮不允许。接着王潮亲自到军中督战,并且增兵,最终王审知成功攻破范晖的防线,范晖被杀。唐朝因此任命王潮为福建省观察使,而王潮则任命王审知为副使。公元898年,王潮病逝,王审知继任。李晔干宁三年,置福州威武军,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唐天佑元年又被封为琅邪郡王。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立后粱。后粱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审知为闽王,并封其都闽侯县。当时,各地群雄割据,众多诸侯纷纷自立为帝,形成了多个政权。然而,王审知一直坚持效忠于中原王朝,并向其纳贡。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病逝,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史实记载,王延翰身材高大,容貌美丽,才学渊博,但性格骄横、放纵、残忍。王审知在世时,王延翰曾被任命为威武军节度副使、管辖范围内的都指挥使,担任特进检校太傅、江州刺史,并封为琅郡开国公。王审知去世,他担任节度观察三司发运使留后,负责军府事务。同光四年(926年4月19日),后唐正式任命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使,并于7月1日加授同平章事之衔。同年11月13日,王延翰趁着中原地区的混乱,建立了闽国,自封为“王延翰”,设立宫殿,设置百官,并追谥王审知为昭武王。然而,他仍然承认后唐的正统统治。

兄弟相残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延翰继位,封王延钧泉州市刺史。后李嗣源天成二年,延禀、延钧联合叛乱,十二月出兵福州市。 福州指挥使陈陶帅众拒之,兵败自杀。十二月八日,王延翰被俘。王延钧继任威武留后并接管闽国权力。后唐朝廷承认王延钧的正统地位,拜其为威武军节度使中书令,封闽王。王延禀自觉实力强大,日益猖狂。王延钧以诈死之计诱骗王延禀兵变,反被王延钧所擒杀。长兴四年(933年2月),王延钧正式称帝,将国号改为“大闽”,改元龙启,设立了五庙和百官,并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

内乱频发

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王延钧好鬼神道家之说,重用奸臣,残害贤良,不得民心,皇室内部也暗生矛盾。永和元年( 935)十月十九日,城防使李仿与王延钧长子王昶合谋叛乱。王延钧听闻兵乱,仓皇逃窜,最终死于宫人之手。王延钧死后,王继鹏自立为闽帝,改元通文。王继鹏亦迷信道教,任由道士卖官鬻爵。通文四年(939年),控鹤都将连重遇与拱宸都将朱文进合谋兵变,纵火焚烧闽国南宫,王昶出逃,被其叔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捕杀。

闽国分裂

通文四年(939年),王延羲继位。其弟王延政被他所不容,导致王延政带兵出走,占据建州。王延曦多次攻打未克。公元941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七月,王延羲自称大闽皇,兼威武节度使。三个月后,王延羲正式登基称帝。公元943年(后晋出帝天福八年)二月,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元天德。王延政不满于以一州建国。在将乐县(今福建省将乐县)设立铺州,在延平镇(今南平市)设立镖州,闽国自此分裂。

再次统一

永隆五年(944年),连重遇朱文进再次发动兵变,屠尽福州王氏族人,朱文进称帝。王延政及王氏族人联兵讨伐,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诸官员亦不服从朱文进,相继投靠王延政。连重遇杀朱文进欲降王延政,不料被部下杀死。殷国顺势收复全部故土,仍以泽州为都,复国号闽。

南唐灭闽

保大三年(945年)正月,王延政为加强建州的防御而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他派遣王继昌福州市,并调集侍卫军以及拱宸、控鹤两都的兵力前往建州。同时,他命令仆射杨思恭和统军陈望率兵出击建州,布下防线在建阳溪南岸,以阻截南唐军的进攻。双方相持了十天左右,南唐军也没有敢于发起进攻。随后,南唐何敬洙为建州行营的招讨马步都指挥使,祖全恩为应援使,姚凤为都监,率领军队从崇安经过赤岭(今福建崇安南),前往支援查文徽。闽将杨思恭轻视唐军兵力不足,并且立足未稳,因此下令陈望率领部队穿越水域进行进攻。唐将祖全恩则将主力部队留在正面,同时派遣奇兵从后方袭击,形成夹击之势。陈望在战斗中战败身亡,而杨思恭则弃阵逃跑。王延政听闻消息后非常惊慌,急忙召集董思安等人率领泉州兵前来保卫建州。与此同时,李仁达(后来改名李弘羲)趁乱夺取福州市,自立为威武留后,并拥立卓岩明称帝。五月,李仁达杀死卓岩明,自立为威武留后。同月,南唐军开始攻打建州,直到八月,由于王延政孤立无援,城市被攻陷,闽国灭亡。九月,汀、泉、漳三州相继降附南唐,南唐在建州设立永安军。南唐借机攻打福州,但未能成功。保大四年(946年),李仁达将福州归附吴越。同年,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南唐在泉、漳二州的驻军,并占据了这些地区,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其后继者一直占有泉、漳二州,直到北宋建国之后。

疆域和人口

范围

闽据五州(福州市、建州、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

国都

闽国国都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王延钧杀兄夺位称帝,建都长乐府(福州)。第二时期是后晋出帝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富沙王王延政据建州称帝,定都建州。

人口

内政

官僚制度

闽国官制同样承袭唐制,尽管有的小国臣服于中原各朝,但国内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王朝,麻雀虽小,五脏齐全,省、台、寺、监等官署基本具备。十国(即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北汉)各国官制大同小异,基本相似。

财政制度

闽仿中原王朝之制设置了国计院与国计使,掌一国之财政。王延钧在称帝之初,就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薛文杰大肆搜罗民间隐私,以此来致使富裕人家获罪,罚没富裕人家的家产,以充国用,闽人皆怨。薛文杰死后,闽先后以陈匡范、黄绍颇为国计使。由于闽国小财乏,黄绍颇便制卖官之法以敛财,根据地方的人口多少和重要性等级来划分行政区域,并以百缉和千缉作为单位进行管理和调配。

货币制度

闽国内部流通铜钱和铅钱。铸有铅质“开元通宝”小平钱;“开元通宝”铜、铁、铅质的大钱;“永隆通宝”和“天德通宝”大铁钱。

教育制度

王审知注重人才培养。相比于中原的战乱频发,王审知统治下的闽国“时和年丰,家给人足”。因此许多名士如杨沂、徐寅、杨承休、郑璘、韩偓、归傅懿、杨赞图、郑戬等纷纷避乱入闽。王审知接纳了这些名士并给予重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学。此外,王审知还礼聘福建省本地的著名文人为官,例如任翁承赞为相,黄滔为节度推官等。这些措施使得当时的福建,尤其是福州市的文教事业取得迅速进步。王审知还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他采纳了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建立了四所门类完备的学府,培养和教育闽中地区的优秀人才,并选派知名学者如黄滔担任“四门博士”。在王审知的倡导下,州设有州学,县设有县学,乡村之间也设有私塾。此外,王审知还注重搜集书籍。他在天佑元年(904年)组织了大批学士进行搜集和整理各家遗失的书籍,丰富了编史资料。他还支持徐寅刊印《钓矶文集》等文化作品,为传扬文化历史作出了贡献。

军事制度

自王审知建国以来,由于没有称帝,所以其军事体制基本与当时的藩镇无异。自从王延钧称帝之后,闽建立了禁军制度,其兵制大体上可分为禁军与地方军队两类,中央禁军是以王审知的亲兵部队为基础而组建的。另外,闽国濒临海洋,因此也配置了水军。同时,闽国仍采用节度使制,节度使兼任其节镇所在州长官,且管辖数州军、政,权力大于一般州长官。

经济

农业

兴修水利

五代十国时期,在王审知的统治下,福建省沿海多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以福州市而言,福清县有大塘,“闽王时以兵筑之,长千余丈,溉田种三千六百石”;又有占计塘,“亦闽王筑,长十五里,溉田三千余顷”。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在福州“大溶侯官县西黄仲昭湖,广至四十里,灌溉民田无”。这一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福州平原的水利系统,“天时旱噗,则发其所聚,高田无干涸之忧;时雨泛涨,则泄而归浦,卑田无淹浸之患”。除了开辟陂塘外,福州百姓还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田。如长溪县“赤岸居民垦辟赤卤地,得田千余亩”。

手工业

在唐五代时期,福建省手工业有了很大的改观。闽国建立后,福州市设有一个名为“百工院”的机构,汇集各行各业的工匠,用于生产各类贡品。王审知同光二年的进贡品中有一件名为“金装宝带”的珍品,就是出自百工院的工匠之手。根据《册府元龟》的记载,王审知贡献了一百件金花银器;王延钧先后贡献了两百两金器和六千五百两银器;王继鹏也派遣王继恭等人贡献了二百两金器、三千两金花细缕银器以及二百条朱银缠枪。这些金银制品均来源于百工院的工匠。

纺织业

蕉布和葛布福建省两大土特产,分别由香蕉杆丝与葛丝织成。这两种产品现已绝迹,但在福建古代盛行一时。王审知统治时,向中原朝廷进贡的贡品中就有很多蕉布和葛布。据杜佑的《通典》第六卷食货六,长乐郡与建安郡各贡蕉布二十匹。《册府元龟》也有记载:王审知曾一次向朝廷运去葛三万匹。王审知死后,其继位者依旧保持进贡蕉葛布的传统。例如王延羲的贡品中有蕉二十匹、红蕉二十匹、葛五十匹,“献晋度支商税葛八千八百八十匹”又贡“红蕉二百匹、贡蕉二十匹”。

制茶业

闽国的制茶业相当发达,特别是建州北苑,是皇家贡茶产地。首先北苑的生产规模很大,北苑周围30里,有官焙32所,小焙10余所。其次,北苑出产的茶叶非常名贵,例如“耐重儿”。《清异录》记载:“有得建州茶膏取作‘耐重儿’八枚,胶以金缕,献于闽王曦,遇通文之祸,内侍所盗,转遗贵臣。”中原朝廷也非常重视闽国的茶叶,在闽国的贡物单里,多次出现茶叶的名字。例如王继鹏贡大茶八十斤,生黄茶万斤,还有腊面茶;王延羲贡茶五千斤,大茶五千斤,腊面茶二百斤。

商业

对内贸易

唐以前的福建位于南疆荒僻地带,没有中原地区“重农轻商”的观念。唐朝独孤及所言:“闽越旧风,机巧剽轻,资产货利,与巴蜀富。福建小商品经济一向是比较活跃的。福建已能生产多种手工业品与土特产,例如:金、银、铜、铁、瓷器、砖、蔗、糖、荔枝、龙眼、香蕉、佛手柑、笋、枇杷、稻、麦、粟、龟甲、蕉布、葛布、锦、罗、绮、茜绯、香药、扇、轻绢、丝布、海蛤、龙脑、金、干姜、蚺蛇胆、荔枝干、木材、茶、盐、丝绸、纸帐、纸被、纸笺、橄榄。这些土产大多数都是商品,其中有些品种在国内很受欢迎,并向国内各地输出。

对外贸易

闽国的贸易,无论是与中原其他国家的贸易,还是与南方海上诸国的贸易,都是数量可观的。闽国沿海的城市,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仍然忙于和南海诸国及马来群岛的国家开展海外贸易,自唐朝已然如此。据记载,王审知侄子王延彬兼泉州刺史,通过他的管理.泉州空前繁盛,其经济主要是靠对外贸易支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谓“蛮舶”,即从南方来的外国船只。由于在鼓励贸易上取得很大成就,王延彬获得了广为人知的“招宝侍郎”的称号。

文化

文学

福建文学开化较晚,至唐始有诗人,五代十国始有中土诗人入闽。王审知在福建省设立招贤府用以聚集文人,形成了浓厚的文学氛围。例如杨沂丰徐寅、王淡等人同居幕府,他们之间通过倡导风雅、相互切磋,使得福建地区的文士多从事此类文化活动。他们的诗歌和赋文问世,就会广泛传抄,并受到欢迎。特别是徐寅的诗有“拙赋偏闻镌印卖”的说法。这一系列的活动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浓厚的文学氛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史学

晚唐之前,福建可列为历史学著作的仅林谓《闽中记》十卷,闽国时期福建出现了几部史学著作《闽川名士传》、《闽王列传》《闽中实录》、《南唐近事》、《江表志》等。其中《闽川名士传》为黄璞所作,《闽中实录》为蒋文所作。

艺术

唐末五代十国的闽人已有相当不错的雕塑、绘画水平。明代时期,王审知慕被发掘,出土了一幅王审知的画像,画中的审知“方面大耳,巨目弓鼻,紫面修辑,俨然可畏”。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福州市市郊的战坂乡莲花峰下发掘了王延钧妻刘华的慕,慕中出土了许多陶俑,是珍贵的艺术品。考古工作者写道:陶俑的造型,承袭了唐朝的写实作风,并有所创造。

外交

闽国与唐

闽国与唐朝外交始于王潮和王审知,尽管唐朝廷极度衰弱,受制于朱温李茂贞等强大的藩镇。王潮和王审知依旧向唐朝表示臣服并向其进贡。进贡朝廷是王闽割据政权对外政策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牵制强邻,使他们有所忌讳。

闽国与后梁

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以册封和赏赐拉拢王审知。王审知接受朱温的册封和赏赐并向后梁臣服。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派人向后梁王朝大举进贡,贡品有“玳瑁琉璃、犀象器并珍玩、香药、奇品海味。色类良多,价累千万”。后梁王朝不断给王审知晋爵加赏。开平三年(909年),朱温封王审知为“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食邑七千户,实封五百户”。次年,晋封王审知为闽王。

闽国与吴越

吴是闽国和吴越国共同的强敌,因此吴越在战略上是闽国抗吴最好盟友。后梁贞明二年(916年),闽国与吴越两国结为亲家,王审知的第二个女儿嫁给钱镠的第五子钱传响。钱传响亲自来福州市迎娶新娘。贞明四年(918年),双方共同出兵江西省境内,支援谭全播抗击吴军。

闽国与吴

吴与闽国接壤,是闽国的强敌。天三年(906年),吴国王杨行密发兵江西,逐步攻占江西各州,对闽国构成极大的威胁。后梁开平三年(909年)七月,吴军消灭了占据抚州市危全讽;八月,吴使者张知远来闽,出言不逊,王审知大怒之下,将张知远斩首,与吴断绝关系。贞明四年(918年),吴国派兵进攻江西赣州市,虔州节度使谭全播向闽、楚、吴越等国求救,闽国派兵援谭,与吴交战。

社会

娱乐

戏剧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省君民热衷于戏剧,此时期闽国的戏剧发展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北方音乐、舞蹈艺术南下。北方人口南下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和艺术。史书记载:延彬“宅中声妓皆北人,将求妓,必图己形而书其歌诗于图侧,题曰:才如此,貌如此。以是冀其见慕”。声妓即是唐朝艺人,她们能歌善舞并兼演“参军戏”。其二,唐末福建已出现了“百戏”,“百戏”福建的本土戏剧。玄沙师备传记写到:“师南游,莆田县排百戏迎接。”它的作用原是娱神,在神灵的生日,将神抬出来游行,并在空旷处演戏,取悦神灵,祈求丰收,是古代福建省极为流行的习俗。

宗教

佛教

当代学者魏应麒评价闽国是一个“宗教与神话的社会”。闽国君民崇尚鬼神,热衷于宗教祭祀活动。早在王潮泉州市刺史时期,便修建了一座文殊院。在王审知治下,闽国出现了大量的佛教造像和经文缮写活动。公元901年,王审知发下誓愿要在福州开元寺修建定光夺佛塔。王审知之侄王延彬,好说佛理,常有禅客见。公元929年,闽帝王延钧度民两万为僧,由是闽中多僧。

道教

隋唐,道教在闽中传播,建立了许多正规的道观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统治者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把自己和古代神仙联系在一起,自称是梁朝古仙人王霸的后裔,道士们利用谶语为王潮夺取福建省政权大造舆论,并证明王氏政权是上天授予的。闽国皇帝王延钧好鬼神之事,重用方士,信奉道家。王延钧称帝便是咨询了道士陈守元的意见。王延钧之子王继鹏更是痴迷于鬼神之说,重用道士,任由道士卖官鬻爵。五代时期,福建民间的崇道风气亦盛。许多地方流传着种种修道成仙的传说例如:“林炫光,邵武人,朱梁时,尝炼丹于石竺山,后舍宅为仙井寺,以产业入灵宝观。丹成,骑白虎白日上升。

帝王世系

闽王墓

闽王墓福州市北郊莲花峰南麓,是一座有五代十国时期江南风格的保存完整的石构坟墓。 闽王墓,又称“宣陵”,位于新店镇莲花峰下斗顶村斗顶山南麓。墓砖石结构,坐北朝南,平顶,前方后弧,呈钟形。墓丘分东西两座,形制相同,内葬有唐五代闽王王审知和夫人任内明。出土有侈口白瓷瓶、青瓷痰盂、青瓷莲花纹杯、白瓷匣钵、玻璃碎片以及王审知墓志一合、任内明墓志一方。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