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书 :农民家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2

《农民家书》是由侯永禄所著,于2011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该书是陕西合阳路井镇农民侯永禄“农民五部曲”中的第二部,共有52.5万字。该书主要是侯永禄保存了几十年的书信,共有千余封,集中反映了五十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反映了农民通过参军、高考等途径奋斗进入城市的过程。书信中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切教导,更是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被誉为农民版《傅雷家书》。该书于2012年1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并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为“2011年度十大畅销图书”。2014年1月,该书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截止2014年6月,该书已3次印刷,发行量高达2.1万册。

图书信息

书名:农民家书

作者:侯永禄(侯永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8元

内容简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串联路过大寨村,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2000年老家安装电话,通信开始减少。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总共有千余封。现挑选部分编成本书。收录时尽可能保持原貌,但限于篇幅,也对个别书信格式进行了压缩。

这些信件集中反映了五十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反映了农民通过参军、高考等途径奋斗进入城市的过程。书信中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导,更是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堪称农民版《傅雷家书》。

《农民家书》以时间为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40年来的历史岁月,每封信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966年到1976年的家书中,信的正文上方一般都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的字样。例如,1970年12月20日,俊杰、引玲在给父母亲的信里首先把“最高指示”放在开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种体例,正是那个特殊年代里个人崇拜的真实写照。1977年6月10日,侯永禄在给丰胜的信里写道:“华主席、叶副主席、李先念副总理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经作了传达。中央15号文件,也就是邓小平给华主席、党中央的两封信也已传达。邓小平是受‘四人帮’迫害的,他大得人心。大家听完信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心情激动,于5月18日写了一首诗《欢迎两封信》:文件十五号,传达人知道。一颗赤诚心,两封书信表。拥护华主席,欢迎黑帮倒。我党有希望,红旗万代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罪恶行径的无比痛恨以及对邓小平复出的无比喜悦。

《农民家书》以书信为史料,生动地反映了4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读来让人感概万千。1972年6月18日,侯永禄在给胜天的信中写道:“今年春季以来,关中连续大旱,近百天滴雨不见,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社员口粮严重不足,乡亲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呢?我作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财务主任,怎能不忧心忡忡,深感责任的重大呢?”1976年10月29日,他在给丰胜的信里写道:“咱们家现在的生活条件同你参军入伍前基本一样,吃的是红薯、黑馒头萝卜菜。我在抽黄工地上,吃的比较好。”不难看出,“文革”十年,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广大农民还处于难以维持温饱的困境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侯永禄的几个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全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春节,六个子女筹钱为父母以1741元的价格买了一台“长风”牌14彩色电视机。5月,老两口第一次坐上了飞机。侯永禄在5月10日给万胜、小丽的信中写道:“人的愿望要实现,环境机会是条件。风和日丽坐飞机,春暖花开游延安市。刮风下雨玩棋牌,盛情难却留西安市。勤劳俭朴勤锻炼,舒心健身乐安然。”8月,两人又去北京旅游。2001年元月27日,侯永禄老家安上了电话,随后又安装了暖气炉。2004年4月3日,他在给丰胜、李萍的信中说:“很多当父母的人都很羡慕咱家的情况。丰胜在信上写的《快乐歌》、《养生歌》、《养生百子铭》、《养生一字诀》,不少人不但看,有人还抄下回家念。”我们可喜地看到,几十年过去了,这时的中国农村的老人,也已经开始注意“养生”了,这与上世纪70年代“吃的是红薯、黑馒头萝卜菜”的穷苦生活实在有天壤之别。

《农民家书》以“丰胜”为主线,反映了一代农民通过招工、参军、高考等不同途径,经过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而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上,全书共收录书信500余封,其中绝大部分为父母亲给丰胜以及丰胜给父母亲的。书中通过父子之间的信件来往,详细记载了丰胜的参军提干、高校学习、工作分配、恋爱结婚、著书立说、立功受奖、自主择业……使我们较清晰、较完整地看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30年来怎样成长为一个军校教授的人生轨迹和奋斗历程。同时,围绕这一主线,其他几个家庭又作为副线贯穿其中,使读者从宏观上对这个大家庭的生存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做到了布局合理,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侯永禄的六个孩子中,起初皆为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后来,引玲通过招工,胜天通过招工、函授学习,丰胜通过参军、参加高考,万胜、争胜通过参加高考,陆续跳出了“农门”,成了具有“商品粮户口”的“城里人”,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二女西玲由于“文革”“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中途辍学,始终摆脱不了对土地的依赖。直到侯艳侯蛟一双儿女考上大学、硕士研究生,这才使自己的下一代跳出了“农门”,走进了城市。笔者曾联系到现为电影导演的侯永禄的长孙侯亮,从他那里得知:侯永禄的9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4人,大学本科学历者5人。“知识改变命运”。也许,侯永禄一家人的生活经历,能给我们提供一条中国广大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农民家书》以家事为中心,详细地叙述了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谆谆教导,体现了中国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1977年4月9日,他在给丰胜的信中写道:“万胜、争胜年龄都小,正是学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他俩现在应该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我想,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是会大有用处的。”当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高考招生还没有恢复。一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渭河平原农民,能有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深刻见解,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资料

1. 搜狐2011年9月6日连载了《农民家书》。

2. 凤凰网2011年9月15日连载了《农民家书》

3. 《农民家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上市。

此前,由侯永禄的日记精选而成的25万字版《农民日记》于2006年12月1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美国华盛顿邮报》、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网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该书的影视剧改编权还被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买断。曾创作了《活着》《京剧《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有华语王牌编剧之称的芦苇根据《农民日记》撰写了了史诗风格的剧本《岁月》。

4. 编辑荐书:《农民家书》

《农民家书》是一部平常人所反映的历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串联路过大寨村,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挑选部分编成本书。书信中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导,更是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堪称农民版《傅雷家书》。书信体的朴实亲切、情真意浓,家常话的人间烟火、隐秘细节,其中所蕴含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荣辱故事、奋斗意志、情感智慧,让我们看到一部十分珍贵的农民亲历、感受并记录的家族与社会历史!读来屡获感动和教益。

相关评论

1、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农民家书》(2012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读书》栏目)

下面是中国中央电视台10频道这段视频的文字实录:

画外男音:作者侯永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陕西关中的农民,1966年大儿子串联路过大寨村,写下了第一封家书。后来其他5个子女相继到外地学习工作,侯永禄一家的往来书信便逐渐增多。2000年,老家安装电话,通信开始减少。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了这些父亲保留的50年来的千余封书信。农民写作的价值何在,对生活细节的记载,给了我们哪些启发?本期读书,带您进入一部真正的家族与社会史。

张绍刚(主持人):各位好,欢迎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2011年大众喜欢的50种图书。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书叫《农民家书》。《农民家书》的作者叫侯永禄,是个农民。《农民家书》它真的是被大众评选出来的2011年最受欢迎的书之一,50本。价值究竟在哪里?是在于农民写作呢,还是在于家书的积累?

顾俊:这本书它最大的价值要看人的。就是说读者看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什么,像研究者看的时候看到什么,完全不一样。我第一个感觉是什么?一下子就感觉到我当年写信的时候的那种情景。比如说最简单的,所有的人前面都有个亲爱的。现在我们不写这个了。

张绍刚:对,叫亲。

顾俊:淘宝体。这个亲爱的,马上你就有当时的时代感了,一下子就感觉到好像我当年我自己在写信。因为我们那时候写信,我记得我第一次写信,出国的时候在美国,写一封家书来回的话差不多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信里面要写好多东西,要写的紧凑,里面既要有流水账,还要有感觉,还要体验到对方看信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把该写的都要写上。所以那时候写家书的话,经营这个概念很强,加上信还有分量、重量,当时是规定的几克,超过了几克又要开始加钱了。所以这些东西进去以后你会发现,信的风格特别有意思。

2、2012·书香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0频道)

有一位普普通通的陕西省农民侯永禄,在1966年收到了长子从大寨村寄过来的第一封家书,从此殷切地盼望来信,及时地回信,就成了侯永禄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相继离家,往来信件逐渐增多。儿女们告知身边的事情,父母讲述着家里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互牵肠挂肚,唯有这家书报平安。虽然后来出现了电话、网络,但侯永禄依然坚持一笔一划地书写家书,直到2005年老人去世。俗话说,家书抵万金。三十多年来,侯永禄一直都珍藏着这近千封家书。它不仅记录这个大家庭的点点滴滴,也反映了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农民家书》这本书,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四十年间没有间断过。四十年的时间,写的已经不仅仅是家书了。这本书,完全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中国农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生活史。

3、《农民家书》出版 见证农村50年巨大变迁(2011年09月29日,作者:张弘,来源:《新京报》)

五年前,根据陕西省农民侯永禄的日记精选而成的25万字版《农民日记》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收录侯永禄夫妇与子女往来信件的《农民家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农村50年巨大变迁得到了真实见证。

2000年,侯永禄家安装了电话,通信开始减少。2005年,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总共有千余封。2007年,侯家开始整理、挑选信件。最终,形成了《农民家书》的初稿,共收入家书900多封,侯永禄夫妇的书信400多封。

4、《农民家书》:一部农民版的《傅雷家书

《农民家书》最近入选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15家中央媒体和网站评选推荐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该书是合阳县路一村农民侯永禄和他的子女们来往信件的合集,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感动了广大不同阶层的读者,被称为一部农民版的《傅雷家书》。这些家书以亲情为亮点,充分展现了侯永禄一家父严母惠、子孝女贤、婿顺媳淑、家和万事兴的精神风貌,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农民家书》真实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40年来的历史,每封信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966年到1976年的家书中,信的正文上方一般都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的字样。

5、《农民家书》:一部农民版的《傅雷家书

1999年12月7日,侯永禄在给儿子丰胜、儿媳李萍的一封信里写道:“咱村上今年的农林特产税征收得很紧,还有以物顶税的行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过催收人员对咱们家还是尊重的,没有越轨的言行,我想是你的军装相片的作用吧!”这段话,客观地记录了上世纪末国家没有免除农业税之前,一些地区向农民强征税收的具体情况。

《农民家书》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侯永禄的几个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全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春节,6个子女筹钱为父母以1741元的价格买了一台“长风”牌14吋彩色电视机。5月,老两口第一次坐上了飞机。8月,两人又去北京旅游。2001年1月27日,侯永禄老家安上了电话,随后又安装了暖气炉。2004年4月3日,他在给丰胜、李萍的信中说:“很多当父母的人都很羡慕咱家的情况。丰胜在信上写的《快乐歌》、《养生歌》、《养生百子铭》、《养生一字诀》,不少人不但看,有人还抄下回家念。”我们可喜地看到,几十年过去了,这时的中国农村的老人,也已经开始注意“养生”了,这与上世纪70年代“吃的是红薯、黑馒头萝卜菜”的穷苦生活实在有天壤之别。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侯永禄的6个孩子中,起初皆为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后来,引玲通过招工,胜天通过招工、函授学习,丰胜通过参军、参加高考,万胜、争胜通过参加高考,陆续跳出了“农门”,成了具有“商品粮户口”的“城里人”,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笔者联系到现为电影导演的侯永禄的长孙侯亮,从他那里得知:侯永禄的9个孙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4人,大学本科学历者5人。“知识改变命运”。也许,侯永禄一家人的生活经历,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中国广大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启示。

《农民家书》是一个普通农民和他的子女们的往来信件选编,《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摘编。从内心讲,我实在不能断定它们之间有没有可比性,更不能准确判断它们各自的社会价值。然而,我要告诉大家,要了解中国40多年来的真实历史,要扬起自己青春理想的风帆,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要滋润关爱亲人的美好心灵……请认真地读一读这部充满真情实感的《农民家书》吧。

6、《泥土中刨出来的明珠》

侯永禄的信中,我还找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平时的积累素材非常重要。……我的意思是指今后你们都要记日记,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过程要记准。因为我总觉得你们中要出大有作为的人,所以来往信件必须妥善保存,千万不要被‘文革’吓坏了人,抹杀了历史,毁坏了文化。写《家史》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将来必须你继续写下去!”可以看出,侯家的写作和资料留存,并不是无意、偶然的,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责任意识。陕西秦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之根,深藏民间。一脉斯文,至今不绝。诞生过《史记》的土地上,如今诞生了农民自己撰写的史诗性作品,也许并非偶然。这是民间力量第一次有意识的史诗性写作,意义非凡。

7、为“大峰”找到一本好书

在“花山”发现了这本《农民家书》就想起了“大峰”。农民家书》是陕西省一家人从1966年到2005年的通信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的封底说“农民版《傅雷家书》 真实见证中国农村五十年巨大变迁。”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没有给他买。回到办公室想:还是给他淘到手,他不看我看看也好。我回到家,餐后,腐败地吃了一枚苹果,就躺在床上看书。写的真好,父爱如山。他家的孩子侯丰胜几乎和我一年入的伍,都是坦克部队,他进了机关,我进了师医院手术室。入党也是一年。他的书信里所表达的思想也是我有时想的,很真,很纯……

获奖情况

1.《农民家书》荣获“2011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2012年1月18日《农民日报》在《\u003c农民家书\u003e等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作者:程天赐)一文中写道:

由新闻出版总署发起,媒体推荐,网民参与投票产生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1月17日在京揭晓,《农民家书》、《我的阿勒泰》等50种图书上榜,为读者奉献一道“春节文化大餐”。最终入选的50种图书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品种多样,语言生动,贴近群众,有文化、文学、生活科普和少儿四大类图书,兼顾政治、历史、军事、教育、饮食健康等多种题材,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

新华社北京市2012年1月17日(记者静)在《精心推力作 新春满书香》一文中写道:

从题材看,入选图书既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值得一提的是,入选图书《农民家书》由普通农民的一封封真实家书编撰而成,朴实亲切、令人感动。

2012年1月18日《 光明日报 》(记者吴娜)在《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揭晓》一文中写道:

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今天揭晓,60万读者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了50种他们喜爱的图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家书》,由普通农民的一封封朴实亲切的家书编撰而成,被称为农民版的《傅雷家书》。

2.《农民家书》荣获“2011年全国优秀畅销书”

2011年12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网/报》在《回顾·2011,十大畅销图书》一文中写道:

《农民家书》以时间为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40年来的历史岁月,每封信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全书以“丰胜”为主线,反映了一代农民通过招工、参军、高考等不同途径,经过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而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路过大寨村,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2000年老家安装电话,通信开始减少。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总共有千余封。此书便是这些书信的结集。

致敬理由:曾几何时,书信是联系亲情的丝线,一句“见字如面”,温暖过多少离人的心。如今,电子邮件加快了人们之间联系的速度,而书信带来的温暖却成为日渐久远的回忆。在书信濒临消失的今天,侯永禄的《农民家书》让我们重温时代记忆,通过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变迁,更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变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