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4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家炳教育行政学院)成立于1999年12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四川师范学院教育系。

经多年建设,学院凝练出“德臻人本,格物致知”的办院理念,始终坚持“稳步发展、适度超越”的发展战略,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己任,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体系。

学院介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外籍教师2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6人;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近1500人。拥有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四川省教育学科门类中唯一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6个教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9个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4个本科专业。教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学原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与教学论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巴登尼玛院长领衔的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农村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职业与技术教育研究所、藏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所(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9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还有全国心理咨询师考评委员会四川鉴定中心等挂靠机构,建有“雪域教育资源库”、民族教育教学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等资源库和实验室。

学院立足四川、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以形成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和自觉运用教育科学服务于不同社会环境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教育之反贫困功能,强调教育对民族地区中华共享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探寻多元文化视野中教育的本质及功能,凸显“跨区域、跨文化”办学特色。“十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50余项。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近年来,到港、台及国外高校或机构访学、讲学、进修的教师超过3人次/年。学院承办了“多难兴邦:教育的使命——汶川震后教育的反思与重建高层论坛”等多个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国内同行的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强。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区的友人多次莅临学院,与该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新的时期,学院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和改进常规管理为保证,开放交流,服务社会,走一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学科发展较好、队伍结构合理、师生博学向上的协调发展新路,力争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育科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基地。

学院概况

学院现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包含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6个博士授权点和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社区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招收教育管理教育硕士(Ed.M)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院还在教育学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的试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外籍教师2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6人。学院在校本科学生近1000名,研究生近500名。

学院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是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还是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的重点建设项目。学院开设的多元文化教育学是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此外,教育原理和多元文化教育学2门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民族教育教学实验室还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等国家、部(省)级以上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高级别出版社公开出版专著40余部,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和“四川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等国家级或省级奖30余项。此外,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挪威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应用能力突出而备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

历史沿革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奠基于20世纪中叶。1957年,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芝加哥大学博士(1927年)刘绍禹先生由四川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调任四川师范学院院长。在刘先生主持下,于1960年设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正式起步。

1963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李安宅先生调入四川师范学院,专治民族文化与教育及宗教学研究,多项研究成果以英文在海外发表,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收藏。李安宅先生的研究深刻影响了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人的研究路向,教育研究的多元文化特色开始形成。

20世纪70-80年代,在经历多番动荡之后,早在50年代便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工作的李仕奎先生,以及曾师从“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的十大伟人”晏阳初的庾国琼先生等前辈学人,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为使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重新走向正规奠定了基础。1983年,教育系恢复重建,顾美玲吴定初刘世民等青年学者相继加入研究队伍,在教育基本理论、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等领域开展研究。1986年,封小超教授领衔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同年,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专事四川省基础教育、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

20世纪90年代,巴登尼玛、曾德琪等拥有博士学位且同时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中青年学者的到

来,开阔了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的视野,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特色进一步凸显。1997年,吴定初教授领衔的教育学原理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权。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教育科学研究为根本,教育学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2004年,教育学原理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教育学类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教育学科获批成为西部地区仅有的四个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之一;2008年,教育学原理升格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点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教育学科破格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填补了四川省教育学科门类无博士点的空白。

风华五十载,从激荡的革命年代起始,在风起云涌的大潮中转掣,在世界的流动中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学科建设水平日臻成熟,研究特色日益凸显。川师教育学人时刻不忘“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校训的鞭策,充分发挥多年来形成的“德臻人本、格物致知”的科学研究精神,努力维护和提升四川师大教育科学研究在四川省中国西南地区的领先优势,不断凸显“跨区域、跨文化”的研究特色,依托教育学博士一级学科点,坚持走“以生为本、以研促教”的科研思路。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以“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四川教育事业”为目标,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为区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本科专业介绍

教育学专业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熟悉中外教育发展史和国内外教育改革最新进展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人员、中小学教育心理健康与指导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新闻、出版和媒体开发等教育专业工作者。同时,该专业也为学生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基础教育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要求: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具备从事教育专业教学和其他一两门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主要课程: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学论、德育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统计与应用、教育与心理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法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经济学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掌握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心理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从事学前教育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其它儿童教育产业等部门从事儿童的教养、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和康复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该专业也为学生在学前教育及相关教育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要求:掌握学前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掌握对幼儿实施保健和教育的技能;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主要课程:教育概论、学前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普通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幼儿游戏、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系统的小学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骨干;学生可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务管理、班级管理、团队工作及其他部门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同时,该专业也为学生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基础教育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要求:具备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务管理、班级管理、团队工作及一两门小学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教育科学的理论前沿、教育改革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主要课程: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学论、德育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统计与应用、教育与心理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法学、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生学习心理指导、小学各科教学论。

心理学专业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心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能在企事业单位、市场调查、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人事选拔、培训、考核、调查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能在其它领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专门人才。同时,该专业也为学生在心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要求:了解国内外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相关的统计、测量方法,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具备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能力;掌握心理咨询、市场调查、人才测评的技术,具有面向学校和社会开展心理服务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概论、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统计与软件应用、心理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院.2015-04-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