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镇 :上海市浦东新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8-15 18:13

大团镇是中国浦东新区下辖的一个镇,始建于公元1568年(明朝隆庆二年)。镇域面积50.57平方公里,人口66071人(2017年)。大团镇东临泥城镇万祥镇,西连宣桥镇,南与奉贤区的四团、邵厂镇接壤,北与三墩镇相依。上海郊区环线和南芦公路等六条干线横贯全镇,是浦东新区东南部地区的重镇。截至2020年,大团镇下辖五个社区和十六个村庄。

历史沿革

清雍正四年(1726年),南汇区建县。大团地区隶属于江苏省松江府南汇县,为长人乡下沙盐场一场一团。

宣统三年(1911年),南汇县建大团乡。后改称南汇县第一区大团乡公所。民国18年(1929年),置大团镇(区公所设在大团镇,又名大团区)。自民国18年至民国36年(1929年~1947年),大团地区隶属江苏省松江地区南汇县第八区公所。其间:民国26年(1939年)7月,成立大团维持会,大团地区隶属上海特别市松江地区南汇特别区第八分区,民国34年(1945年)恢复旧制,仍为第八区公所。

解放初期的1949年5月,大团地区属南汇区第六乡镇联合办事处管辖。11月,南汇县第六乡镇联合办事处改为大团区政府。大团区下辖大团镇及彭镇、汇茂、唐宅、泥城镇、马厂、苏桥镇、新万、北窑、书院、新石、大桥、金陵、忠信、团东、团北、团西等16个乡。

1950年3月15日,大团区划为大团、泥城2个区。1956年,原大团镇成为南汇县县属镇。1957年9月,撤区并乡,以钦公塘为界,塘东建金陵乡,塘西建大团乡。1958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大团镇区设立5个居民委员会。大团人民公社建制为11个营。1958年11月21日起,南汇区隶属上海市。1959年5月,原大团镇从大团人民公社中划出。1959年,南汇县将金陵、三墩、团新3个大队从大团人民公社划出,另建三墩人民公社。1961年,将陆桥、三德、行棣从大团人民公社划出,归宣桥人民公社。

1994年5月,原大团镇和大团乡建制撤销,建立新的大团镇(撤二建一),下辖17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

2001年8月,大团镇隶属上海市南汇区。

2003年5月,原大团镇、三墩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大团镇。

行政区划

1980年5月,大团人民公社的中心大队改名为金石大队。1980年底,大团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公社和大队建立管理委员会。1984年2月,公社建制撤销,建立大团乡,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大团乡设17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大团镇设5个居民委员会、45个居民小组。1987年,大团镇增设南湾居民委员会。

1994年5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原来大团镇、大团乡建制撤销,合并组建新的大团镇,实行镇管村体制。

2001年底,大团镇下设镇南、鸭场、车站、金石、大杨、沙庙、龙潭、海潮、庙西、邵宅、董村、柴场、赵桥、王厅、团西、果园16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大团集镇镇区设南大、南平市、中大、北京大学、蟠龙、南湾6个居民委员会、50个居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团镇地处黄浦江东,濒临东海之滨,位于北纬30‘’58’30”,东径12144’。大团镇东临彭镇、万祥镇,西连宣桥镇,南与奉贤区的四团、邵厂镇接壤,北与三墩镇相依。大团镇东西长约8.70公里,南北纵深平均宽度约2.90公里,最狭的地方位于大团集镇镇区,宽度仅1.80公里。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4公顷。大团镇距南汇区县城12公里,距上海中心城区人民广场60公里,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8公里,距芦潮港镇8公里。

地质地貌

大团镇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边缘,是由长江夹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属早滨海平原区。主要由亚黏土夹粉细砂组成。土壤以黄泥为主,局部为沙泥。大团镇全境地势平坦,平均高程4.40米,东部地区略高,龙潭村、金石村一线地面高程4.60米,西部地区略低,镇南村的张家荡和陶家荡一线标高3.84米。

土壤

大团镇地处长江口冲积平原,海涂淤涨,陆地向东延伸,所以地层结构复杂。大团镇土壤层为培育型(绝大部分)和渗育型水稻土。自西向东可划分为黄泥土种、半黄泥土种和黄夹沙土种3类。

气候特征

大团镇,属亚热带气候。由于临近东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其气候的主要特点: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各种作物的多熟、优质、高产。

大团镇地域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年间变化在1C之内。最冷时期为1月份,日平均气温在2.9C,极端低气温曾达到零下9.6C。最热为7月份、8月份,日平均气温在27.7C,极端气温曾达到38C。

年平均日照在2109.70小时,最多年份可达2377.60小时,最少年份是1680小时,全年无霜期长,年平均在230天左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竹木类植物主要有护居竹、黄金荚、碧玉竹、蔑竹、毛筋竹、淡竹、水花竹、天竺、番樟、苦、水杉、椿、鸟、木树、泡桐等。

野生药材主要有水引井栏边草、薄荷、紫苏、芝蓬、割人藤、枸桔、板兰根、交藤、小草、女贞莬丝子地丁草金钱蒲金银花、牛屎络灯等

动物资源

野生哺乳纲主要有野猪、狸、水獭亚科、铁鼠、欧洲狗獾等。野生鸟纲主要有白头鹎苍鹰、鹁鸠、黄雀雁鹅、斑鸠、麦环、足鸡、告天等。

土地资源

1950年土地改革时期,大团地区有可耕地面积1360公顷,人均0.06公顷。1987年,大团乡耕地面积达1535.47公顷。1994年,原大团镇、大团乡合并后,大团镇加快村镇建设,各项建设用地403公顷(国家征地204.29公顷,占51%;集体用地198.71公顷,占49%)。2001年,全镇可耕田面积1143.65公顷,人均只有0.04公顷。

人口民族

人口及构成

2002年,大团镇有14429户、36069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387人。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大团镇0岁~19岁的人口中,男性略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06.93(以女性为100);20岁~64岁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性比为97.80;在65岁以上的人口中,性比仅为69.21。年龄越大,女性人口越多,性别比越低。

2015年初,大团镇人口为6.5万。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66071人。

民族构成

大团地区为汉族聚居地区。1982年,大团镇仅有回族1人。1990年,大团镇有蒙古族白族各1人。2000年,大团镇总人口37603人,其中:汉族37533人,占99.81%;少数民族70人,占0.19%。

经济

概况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大团集镇已成为南汇区东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成为农、牧、渔、副、手工业品的集散地。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团集镇已有80余个行业、370多家商店分布于南北3里长的街道两边,有宁波市茶食、海盐酱油、浙江省山货、徽州瓷麻、无锡铁器等。

解放后,大团地区逐渐建立商业站、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商业合作社3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商业机构。1990年后,“超市”、“小商品市场”、“集市贸易市场”和500多家个体小商店形成商业网。2000年,大团镇客流量285万人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15亿元。2001年,大团镇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23亿元。2002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08亿元。

2014年,大团镇全镇财税总收入完成3.63亿元,同比增长19.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4.31亿元,同比下降0.3%;内资注册资本全年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20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同比下降7%;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337元,同比增长7%。

农业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年~1850年),大团地区由盐业区逐渐转为农业区。其时,以种植杂粮、棉花为主。至清末,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种植业结构有较大的调整,粮食、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增加。

2001年,大团镇种植业产值9900万元,比1985年增长11倍,农民收入明显提高。2002年,大团镇减少耕地2.50公顷,实现种植业产值9200万元,比2001年略有下降。

农业特产

大团水蜜桃大团蜜露桃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果园村经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20多年精心培育的优质水蜜桃,1989年正式命名,1994年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1998年11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报注册“团丰”牌商标,1998年被评为南汇区名牌产品,1999年被上海市农委评为“沪郊百宝”,上海市农林局等单位评大团蜜露为1999上海优质桃评比金银奖,1999年获全国第十一届星火杯创造发明优秀项目金奖。

工业

1997年~2000年,“三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连续4年超过1亿元。2000年,实现产值1.14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28%,创利税462.90万元,占全镇利税总额的24%。

2001年,大团镇有私营工业企业127家,大团镇有中外合资、合作工业企业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4.50%,创利税1013.50万元,占全镇利税总额的45%。

2002年,大团镇实现工业产值6.50亿元,完成销售产值6.40亿元,利税5396万元,其中利润0.27亿元,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1.85亿元,吸引外资340万元,注册企业增加税收0.19亿元。

1985年~2002年18年间,全镇工业总产值年递增16.23%;利润年递增7.73%;税金年递增10.14%;固定资产投入年递增12.21%;外贸出口交货值年递增18.07%。

商业

大团镇处上海市东南沿海,也处南汇区奉贤区的交界处,其商业活动起源甚早。早在清乾隆,由于盐业的逐渐兴盛,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大团镇成为方圆数十里农、牧、副、渔、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为南汇县四大镇之一。

2001年,大团镇各种商号、店铺有494家,其中处镇区的316家。2001年,全镇商品零售总额1.22亿元,是1997年的1.8倍。2002年,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1.08亿元。

社会

文化

大团镇是文化古镇,解放前有王家花园等古宅园33处,有蟠龙桥、起凤桥等古桥24座,北京都城隍庙、道院庙、马家祠堂设有戏楼、戏台。民间文艺形式有浦东说书滩簧沪剧、沪剧)、江南丝竹、山歌(龙骨水车山歌、种田山歌)。迎神赛会是民间文艺的大会串。

解放后,大团区政府下设文化站,组建农村俱乐部、村剧团、文工团、业余剧团、文艺宣传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政治宣传活动。50年代,先后建造影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工人俱乐部、广播站。70年代,建立公社放映队,送电影下乡。90年代,组建有线电视机房。2001年,有线电视通到村宅。

教育

明朝崇祯年间,大团地区已有私塾教育。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学逐渐取代旧学。民国时期,大团地区有11所小学、2所中学,大多为私立学校。

90年代,大团地区调整学校设点布局,陆续撤除村校。

2001年始,着手新建大团高级中学、改造红光中学。2002年底,基本完成幼儿园、初中的撤并工作。原海潮中学和果园小学内新设“淮安市”(2002年建和“远航”(2001年建)两所外地民工子弟学校。

交通

大团镇系江南水乡,流经境内的县级河道有5条,镇级河道有10条。2002年,境内南北向公路有远东大道、川南奉公路、永晖路、永春中路,东西向公路有南大公路、南芦公路。

旅游

王家花园

王家花园是王艮仲早年住宅的后花园,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位于大团镇原朝阳路西端,占地0.67公顷。中凿小圆池,种养玉荷、金鱼。池岸碧桃垂柳,池面建湖心亭、九曲桥。池北建厅屋5间,砖木结构、唐朝款式,房屋高大宽敞,游廊通转,台阶递升,室内陈设质朴。屋前甬道两侧各垒花坛1座,春兰秋菊俱备。园东置王艮仲父母之墓,墓地遍植龙柏、冬青、塔松,墓道南设小亭、假山。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战爆发,王艮仲为国事而奔走他乡。解放后,王家花园经整修,改为大团工人俱乐部。

适庐

适庐建于民国20年(1931年),位于原中大街下塘,是马侍云之旧居。由南门入院过游廊,游廊东西两侧对称的花坛中种植牡丹、芍药海棠腊梅树。前屋宇结构大方,不崇浮华,阶前育兰数十盆。后埭为平房3间,客厅、书斋、卧室,屋前庭院中栽有四季桂龙爪槐。出北门便进后花园,穿过甬道、木香棚可达六角茅亭。亭东北隅有“观月楼”,观月楼前有寒梅,楼西有假山,假山四周种植石笋、迎春花。假山北侧有“月牙池”,池内养鱼。

代表人物

程春堂(生卒不详)

居一团镇南,擅长花卉画和琵琶演奏。沪上开琵琶会,春堂必执牛耳(领先),作“平沙落雁”、“夕阳箫鼓”尤为入神。

程炜(生卒不详)

字方中,号敬候,一团镇人,家贫力学,躬行孝悌,著有《奥游纪草》。

汪兰培(生卒不详)

字永芳,监生,原籍新安,以(盐)业入籍居一团,质直好施。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春,谷贵民饥,平米、豆、麦各200余石(15吨);时盐值苦贱,增价广收;清雍正七年(1729年),浚护塘港,捐金助坝工。

王成龙(生卒不详)

大团镇人,字晓沧。好为善事。南汇区数度火灾,每次设粥厂赈饥。战乱时,民众避难沪上者甚众,王在沪设难侨善后处赈济。王创设同仁局,独资兴筑自大团镇至三墩镇的石路。

张大金(生卒不详)

大团镇人,字舜岩,号鹤村。清雍正、乾隆曾任刑事奉天司主事、直隶郎中等职,悉心研究刑律,后以病辞官归里。筑谦牧堂,闭门读书,更号退夫。在京师任职时,吕振羽同乡人创办“云间会馆”(俗称江南会馆),置屋5048间,凡去京赴考或经商的江南同乡人均去会馆住宿,困难者还能获得资助。

唐班(生卒不详)

大团人,字晚野,号荆岩。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任邹平县知县,改凤阳府教授,主持敬敷书院,因治理有方,文风蔚然,又连任两届池州府教授。归里后迁居南汇区四灶港(现宣桥镇境),闭门耕读,颜其斋曰“诵耘处”。从学者甚众,人称其为“柴溪先生”,卒年81岁。

唐芬(清乾隆人)

大团镇人,字驯叔,号竹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中举人,后绝意功名,工诗与画。诗宗王维孟浩然、画宗倪瓒黄公望,擅画山水,著有《见天阁诗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