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流河 :沱江一级支流

更新时间:2024-09-20 17:49

大清流河,沱江一级支流,流经清流场,故名。该河发源于安岳县新民乡廖家石坝,北向南流,经清流、天宝,入内江县(现东兴区)经永福、扬家、苏家、石子,入荣昌区(现荣昌区)至吴家镇折向西南流,复入内江县后经平坦、顺河、郭北等乡镇,于内江市国光乡大河口汇入沱江。河流长度122km,河源市高程417m,河口高程288m,天然落差129m,平均比降1.06编,弯曲系数2.25。流域面积1539平方千米,其中,安岳县618.6平方千米、内江县(现东兴区)524.4平方千米、荣昌县(现荣昌区)348.8平方千米、隆昌市45.3平方千米、内江市1.9 平方千米。

大清流河河系发育,支流密布。主要支流为小清流河,发源于安岳县两板桥乡胡家沟、东向西流至踏水、折向西南流、经李家镇、元坝,入内江县,经互助乡、于石子乡松林坝汇入大清流河。其它较大的支流还有三拱桥沟和马鞍河。

河流地貌

大清流河流域地处川中丘陵地区,境内地势微向南倾,多由近于水平的自流并组紫色砂岩页岩泥岩组成,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丘陵地貌,海拔350~500m。北部安丘市境内为岭脊状深丘,中部内江县境内多方状浅丘。南部隆昌市境内为浑圆状浅丘。丘顶面积不大,耕地一般多为旱作;丘间谷底开敝,谷坡缓平,广布水稻。沿河有零星平坝分布,面积甚小。流域内广泛出露侏罗纪红色地层,最高点在河源市分水岭,海拔485m,最低点河口海拔288m,相对高差197m。

区域气候

该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7.7℃,1月均温7.1℃,7月均温27.3℃,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一3℃,≧10℃活动积温5672℃;无霜期约310夭;年降水量北部约1000mm,南部约1100mm,5~9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热量资源与降水一样也比较丰富,高温期与多雨季节基本一致,利于双季稻和甘蔗等作物生长。干旱是本流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干、春旱、夏旱、伏旱经常发生,秋天多绵雨,不利于晚稻和红若的收获。

流域含内江市地区的内江市、内江县、安岳县隆昌市重庆市荣昌区共四县一市的51个乡(镇),总人口约85万(其中农业人口约74万),总耕地约82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农业人均耕地1.11亩。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次为小麦、红若、玉米、高梁、豆类经济作物安丘市以棉花为主,是建国后发展的新棉区;内江县以甘蔗以主,甘蔗已有数百年历史,次为油菜、花生、蚕桑、柑橘属等。内江还盛产锦橙,以皮薄子少、味香化渣,闻名全川,远铺国外。流域内林地不多,分布零星,主要树种为松柏、青杠、恺木等。

河流流量

据大清流河最下游站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26亿l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277mm,属我省低径流区。径流受降水分配规律的影响,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80%左右集中在汛期,形成洪水,为患于民。据洪水调查资料,干流平坦镇断面洪峰流量,1938年1740立方米/s、1955年为1550立方米/s、1962年为1460立方米/s。而枯水期河流干涸,干旱频繁,据内江县36年统计资料,春早25次,夏旱24次,伏旱13次,春夏连旱18次,春夏伏皆旱4次;又据安岳县22年统计资料,春旱10次,夏旱10次,伏旱12次,春夏连旱4次,春夏伏皆旱1次。

大清河流域水利开发很早,或开渠引水,或筑塘蓄水,或筒车提水。据民国《内江县志》记载:“旧志:治东西十六里,各里有官堰数井、十数井不等。通共堰一百五十八井,所以均水利、资灌溉也。”“滨河溪者,用龙骨车踩、筒车活水。”爱新觉罗·旻宁安岳县志》记曰:“乾隆二十一年(1756)前邑令江伍图奉文谕民,量地修筑(塘堰》··…新旧塘堰总计二千一百二十六处。”建国后,水利建设蓬教发展,水资源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蓄水工程与提水工程并举,已建成水库103处,石河堰679处,山平塘6043口,有效容积1.4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8.8万亩;电力提灌站装机243台、1.22万kw流动机灌2553台、2.33万马力,灌溉面积21.3万亩。水库中含中型水库2座,即:位于干流上安岳县九龙乡的报花厅水库,坝高30m,心墙土石坝,集雨面积20.5平方千米,总库容1320万立方米,有效灌面1.56万亩;位于支流小清流河上游安岳县磨滩乡的磨滩河水库,坝高43m,黏土心墙土石混合坝,集雨面积83平方千米,总库容3275万立方米,有效灌面2.78万亩。并有小(一)型水库21座,即:安岳县的双河、鸭儿石、灵官桥、观音寺、周家庙等5座水库;内江县的前进、芋河沟、`尧家坡、莲花台、铁炉沟等5座水库;荣昌区的双河口、水冲、豆腐桥、天宫堂、桂花湾、宝积寺、桥亭子、吊脚楼、罗家桥、小万福桥、傅家拱桥等11座。流域内水能资源不丰富,只有小水电斌12座,装机20台,容量1700kw。

大清流河自古即有通航之利,河道曾作为经济动脉而存在,但其河道狭窄,水深较浅,险滩较多,主要险滩有晒鱼滩、大埂、小埂、观音滩、头滩、一线滩等处,均须纤夫拉船。故历代治河,皆以治理险滩,畅通航运为主要内容。清光绪时(1880年左右),曾修建了桂林堤等船闸;民国31年(1942年)省水利局又设计修建桂林堤、筒车堰、七星桥、大响滩等四级船闸。建国后自1960年开始了大清流河的渠化建设,现已建有船闸16处,全年可通行8一20吨木驳船及20~50马力机动船,通航里程109千米,年货运量8~10万吨。支流小清流河亦实现渠化,建船闸5处,通航里程26km,年货运量2~3万吨;支流马鞍河也建有简易船闸1处,通航里程skm,可通行5吨木船,年货运量0.3一0.5万吨。

有关部门对大清流河的开发治理曾两度进行规划,拟新建联合、红岩沟、新油房、大田角等4座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2平方千米,总有效库容5849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485万亩;拟在各梯级船闸建小水电站16座,装机3770kw。让大清流河更好地造福于流域人民。

河流水质

据悉,大清流河东兴区境内沿河涉及乡镇总人口22.7万人,其中场镇人口2.1万人。是沿河农民、场镇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从2006、2007、2008近三年的监测情况来看,大清流河水质不稳定,但总体水质均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但有个别是劣尾标准。近三年大清流河入境断面永福Ⅲ类水质达标率分别为33.3%,出境断面小河口砖瓦厂Ⅲ类水质达标率分别为66.67%、33.3%、66.7%,从总体上看,出境断面的水质好于入境断面的水质。在09年之后,环保局对三个乡镇分别是杨家,永福,平坦乡做了生活污水的处理,并建立了人工生态湿地,减少了三个乡镇生活污水排放,不需要处理便可直接流入大清流河中。

相关电影

在东兴区新江街道清流村,距大清流河河口500米处,曾是繁荣的水运码头,旧称“小河口”。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曾在这里拍摄外景。

1981年2月24日至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在内江市选择外景,开拍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部电影是根据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内江地区洛带镇(今资阳市下辖的简阳市)人周克芹的同名小说改编。

当时,在内江拍电影一事成为内江最轰动的文化盛事!街谈巷议,见面交谈,少不了“内江拍电影了”的话题!电影的重要场景拍摄地锁定在小河口。

电影在清流村拍摄,其中还发生了许多故事。居住在清流村13组的李传淑回忆说,拍电影那年自己33岁。开拍前,她捡到一支烟杆,烟嘴是玉石的,木质烟杆长约1尺。她看到这是饰演许茂的演员贾六用过的,赶紧送去,使正在为丢失重要道具着急的贾六转忧为喜!饰演四姑娘的王馥荔不小心被狗咬到了,还被送到了■木镇部队诊所治疗。

电影拍摄时,村里不少人都去当了群众演员。清流村人说,饰演三姑娘的斯琴高娃背上背的那个女娃娃就是村民罗福田的女儿。而在剧中为工作组组长划渔船的,就是村民陈远明,外号“陈大四儿”。

现年53岁的陈远明说,电影中有一个“送行”的片段,剧情要求是下雨天气且水雾弥漫,为了营造场景,还借用了消防队的消防车和部队的快艇,进行“降雨”和“施雾”。“因为‘降雨’喷水要打烂斗篷,最后又等了一个星期,等到老天下了雨,才拍完‘送行’这出戏。”对当时的场景,陈远明记忆犹新。

陈远明说拍摄过程中,凡是踩坏了庄稼,摄制组都赔了钱。“你不要不行啊!他们热情得很!划船耽搁了打鱼,摄制组按每天打几斤鱼,每斤鱼能卖几角钱计算,给了我误工费,一分都不少。”

相关传说

在清流河边,即东兴区新江街道国光村7组,老地名青杠坪之处,笔者发现了张三丰曾居住之地。

清代《内江县志·卷八·人物志·仙释》载:“张三丰,永乐初(朱棣时期)至内江,明道人家询其姓,曰‘庞’,遂以‘老庞’呼之。”张三丰来内江市,就曾居住在青杠坪,并且在周围还挖了两口井,当地群众称之为神仙井、八卦井。

其中神仙井就在国光村7组,夹在两块水田之间,圆形井沿,井水清澈。关于神仙井流传有不少传说,说喝了这水包医百病。周围村民说,虽然有了自来水,他们还是喜欢喝井里的水。另一口井又名莲花井,在东兴区清流村4组。一位正在挑水的村民说,井水煮出来的米饭白花花的,很香。

相关建筑

顺小河口上行,是大清流河边第一镇,东兴区郭北镇,老地名一滩,因河边过去多浣纱洗麻者,故名,后来简写为“一泗滩”。

在大清流河上,还保存有不少的古代石板桥,上清桥、姑嫂桥、见龙桥、五家滩等等,俨然古代石板桥的天然博物馆。其中,最让人无限遐想的还是姑嫂桥。

这桥又称二仙桥。相传,两姑嫂实际是神仙,横跨大清流河的石板桥刚建好,便来了两个飘然的仙女,一姑一嫂踩桥,从此这桥就叫“二仙桥”,这渡便叫“双女渡”,这滩便叫二仙滩。大清流河上的古石板桥,都建了一个方便过船的拱形桥洞。因姑嫂桥的拱坏了,换了两块钢筋水泥预制板平铺替代,自然少了拱形曲线的风雅。

桥旁,以前还建了祭祀两位仙女的“二仙庵”,可惜年代久远了,“二仙庵”已无迹可寻。

上清桥又名青云桥。桥旁有座始建于明代的万福寺,可供香客了愿,游客观赏。此处古牌坊上的文字虽然被全部打掉,却有清乾隆时期郭北镇本土作家、书法家王果的对联:唱罢渔歌且沽酒;跨来驴背好寻诗。干青云而得路;指白水以明心。

相关人物

王果是清乾隆时期郭北镇著名本土作家、诗人、书法家。他的故居就在郭北镇景坡村1组。

王果是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后人为纪念其故居所在的湾,取名“进士湾”。王果一生正直,赏罚严明。他亲戚的儿子犯了法,他亲自绑了送交法办。他后任山东惠民县知州,因刚直不阿得罪权贵,发誓终身不仕,辞官回家埋头著书,父老涕泣相送百里之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王果修《内江县志》刊印4卷本。

抵达“进士湾”,王果故居附近可见两根石质桅杆,这就是望柱。望柱顶上雕刻棱角,看不出明显的动物造型。每根望柱中间相隔一段距离,在望柱上有比望柱大的两个石质方框。相传望柱东为“望君出”、西为“望君归”,有特殊的祭祀悼念作用。

王果著有《清官亭记》,这是已知中原地区古代唯一为清官建亭并直接题名褒奖清官的文章。文章为表彰清代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来内江市任知县期间惩治盗匪有功的毛俊章所写。全文刻碑,原址在今河坝街,内江一初中对面。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