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 :2011年葛兆光所著的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0 16:57

《宅兹中国》是一本由葛兆光撰写的图书,于2011年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该书探讨了“世界”、“东亚”和“中原地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政治”、“认同”和“拒斥”等大问题。书中包含了作者的多篇文章,涵盖了“国别史”和“区域史”等多个方面。

图书介绍

2011年由葛兆光所著《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副标题: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1-2

页数: 330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9787101077643

内容介绍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原地区”、“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中国”这个名词,是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习用的,但是真正问起这个名词的含义,相信很多人都不容易表述清楚。而随着对“中国”这个名词的思考,便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谁是东方?何谓“中华”?“中国”意识从什么时候凸显? “汉族”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中界定“中国”?中国会否在亚洲中“消融”……著名学者葛兆光以一个身在“中国”的学人,对这些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寻求如何既恪守中国立场,又超越中国局限,在世界或亚洲的背景中重建有关“中国”的答案。

作者简介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原地区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

对于心系中国文化命脉的大多数人来说,葛兆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研究热得炙手时,他就是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而今,他已身于那些业绩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家名流之列。正派、认真、不媚不俗构成了他鲜明的个性。他先后出版了《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晚唐风韵》、《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中国古代诗歌基本文库?唐诗卷》等一系列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专著。1998开始推出的《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汇集了他几十年学术研究之精华,在学术界、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

全书目录

自序

绪说 重建关于“中原地区”的历史论述

——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

引言“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二 从亚洲出发思考: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

三 某些台湾学者的立场:同心圆理论

四 大汗之国:元朝与大清帝国对“中国”’历史的挑战

五 后现代历史学:从民族国家拯救什么历史?

六 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中国?

结语 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研究的三个向度

【附记一】

【附记二】

第一编 在历史中理解中国

第一章“中原地区”意识在宋代的凸显

——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一“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二 实际政治与观念想象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三 中国:“边界”的浮现

四 民族、国家与文化的观念:反夷教的意识以及确立道统

汉族的和中国的,什么是汉族的和中国的?

第二章 山海经、职贡图和旅行记中的异域记忆

——利玛窦来华前后中国人关于异域的知识资源及其变化

一 想象和知识的差距:异域的想象

二 建构异域想象的三类资源:旅行记、职贡图和中国神话寓言

三 想象加上想象,故事加上故事:女国、狗国与尸头蛮

四 利玛窦之前的异域想象:来自古典知识和历史记忆

五 利玛窦来华之后:从“天下”到“万国”

第三章 作为思想史的古舆图

一 边缘与中央:欧洲古代世界地图中的东方想象

二 从天下到万国:古代中国华夷、舆地、禹迹图中的观念世界

三 佛教地图:另类世界的想象

四 内诸夏而外诸夷:以明代海防地图为例

五 大“公”无“私”:从明代方志地图看当时人的公私观念

小结

【附录】谜一样的古地图

一 令人惊异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二 蒙元时代的世界新知识

三 是回族的礼物吗?

四 超越疆域的知识史视野

第二编 交错的亚洲、东亚与中原地区

第四章 西方与东方,或者是东方与东方

——清代中叶朝鲜日本对中国的观感

一 谁是“东方”,何谓“中华”?17世纪中叶后渐行渐远的中日韩三国

二 明以后无中华:朝鲜人的观感

三 谁是中华文化血脉:日本人与漂流唐船船员的笔谈

四 分道扬:17世纪以后的东亚还有认同吗?

第五章 想象的和实际的:谁认同“亚洲”?

——关于晚清至民初日本与中国的“亚洲主义”言说

一 关于日本近代的亚洲主义

二 晚清至民初中原地区对“亚洲主义”的复杂反应

三 世界图像的各自想象:中日之间的差异

四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或者传统性与近代性

第六章 国家与历史之间

——从日本关于道教、日本神道教与日本天皇制度关系的争论说起

引言 小问题引出大话题

一 二“福”争论,争什么?

津田左右吉及其对中国道教的判断

三 津田左右吉的困境:“影响”还是“借用”?

四“古层”复“古层”:关于神道与天皇

五 中国影响:日本学界的新观点

六 转道高句丽?道教在东亚传播的路线图

中原地区学家加入论战:宫崎市定的说法

八 橘逾淮则为枳:中国道教与日本神道教之差异

结语 有关道教、神道教与天皇制的争论背后

第三编 理解亚洲中国历史的方法

第七章 边关何处?

——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

引言 问题的提出

一 晚清民初或明治大正之际:日本对“满蒙回藏鲜”研究的兴趣与东洋历史学的形成

二 与欧洲争胜:日本历史学家对中国周边的研究动机之一

三 清国非国论:满蒙回藏鲜学在日本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味

四 边界还是周边:如何从历史与现实中界定中原地区

第八章 从“西域”到“东海

——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问题

引言 文明隔行扫描的空间:地中海、西域与东海

一 西域:从近代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的转向,到敦煌市的大发现

二 东海:传统文明在东亚近世的交错与分离

三 研究重心与研究方法:西域研究与东海研究之异同

结论 预流,立场与方法——追寻文史研究的新视野

引言 学术史告诉我们什么?

一 国际视野:从“虏学”到“从周边看中国”

二 中国立场:与域外中国学的比较

三 交错的文化史:不必画地为牢

四 结语:新资料、新方法和新典范

——文史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基本文献

近人论著

后记

参考资料

宅兹中国.豆瓣网.2016-04-1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