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琮 :明末文人

更新时间:2024-09-20 16:00

宋琮(1597年—1637年),字宗玉,号五河,山东莱阳人,明代文人。天启辛酉(1621年)年举人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初授祥符区知县,去民养马之苦,邑志称其任事英毅,有能声。崇祯六年(1633年),因丁艰归里,崇祯八年(1635年)补金坛区知县,可惜宋琮英年早逝。生平博学善文,行文如流水,博洽淹贯,才高逾众。工于书法,名动一时。崇祯十年卒于京城。

简介

宋琮 明代文人,字宗玉,号五河县。山东莱阳人。生于1597年,卒于1637年,1621年中举人。崇祯戊辰(1628)进士,初授祥符县知县,崇祯六年因丁艰归里,崇祯八年(1635)补金坛知县,值凶岁赋,自粥产补三千金,《续志》称之:博学宏文,名动一时。振披靡而建旌旗,四海人士向风焉。宋琮文名重一时,与浙江省状元翁鸿业齐名。生平博学善文,工于书法,名动一时,崇祯十年卒于京城。

生平

宋琮 明代文人,1597年出生于山东莱阳,字宗玉,莱阳宋氏家族宋琮的兄弟以及堂兄弟皆以玉(王)字偏旁取字,如宋琮、宋琬宋玫宋璜、宋瑚等人,所以他的字为宗玉。号五河,因为本地有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五龙河”。1637年在北京病逝。在明末天启年辛酉(1621)中了举人,崇祯年戊辰(1628)中了进士。中进士后任命为祥符区知县,去除了人民养马之苦役,县志记载他:“做事英迈果毅,有吏能的美誉”。在崇祯六年(1633),因遭遇丧事离开官位,回到故乡守孝。崇祯八年(1635)再次补任为金坛区知县,遇到灾荒年国税无法缴纳完成,自己用自己家产补交国税三千金,《续志》称之:博学宏文,名动一时。振披靡而建旌旗,四海人士向风焉。宋琮文学造诣很高,与浙江省状元翁鸿业齐名。可惜宋琮英年早逝。生平博学善文,行文如流水,博洽淹贯,才高逾众。

《金坛县志*职官志》:“宋琮,......崇祯八年任,能断疑狱,判语对囚立办,行取入京病卒,终年41岁”。配杨氏,贡士杨伟绩女,著有《五河残稿》、《卜子草拾遗》、《柏园艺葡子草》。

其著《明文续古》序存世。在康熙帝莱阳县志》艺文中。子三:俶(chu)、仲、侅(gai)。俱有文名,仲早卒,俶、侅皆明经,未仕。

出身

宋琮家族系胶东半岛名门望族。宋氏家族原籍是长清区人,明永乐年间迁徙道莱阳市曾祖父宋肖,岁贡生,临洮县通判。祖父宋兆祥,万历乙酉(1585)举人,汝宁同知。兆祥有三子,长子继登,甲辰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次继发,崇祯年戊辰(1628)进士,长洲知县。宋琮是宋继登长子。次子宋珵,崇祯元年恩荫贡生。宋玫(1604—1643),字文玉,号九青。历官虞城县知县、繁杞县知县、吏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大理卿、工部右侍郎等职,工书法。崇祯十五年因事免职归里。第二年癸未邑难中,因在抗击清兵而死。赠兵部尚书

宋继澄,系宋兆祥三子,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善古文词,文名满海内,与其子宋琏皆为“复社”中坚人物,并以莱阳市为中心组织了海滨复社。宋继澄为明兵部尚书黄嘉善之孙婿,明亡后,隐居不仕,设教于即墨区。居黄宗昌在崂山修筑的玉蕊楼多年,与即墨之黄姓蓝姓诸望族之文人结诗社,朝夕吟咏,曾与顾炎武一起为黄宗昌的《崂山志》作序。清康熙五年(1666年)受即墨“黄培文字狱”的株连,幸免于难。著有《四书正义》、《诗经正义》、《万柳文集》等。

赞曰:当明之季,宋氏多才华文士,而宋继澄宋玫,文名尤高。玫尝至楚,郑澹石赠诗云: “剖斗折衡与文章,天下娄东与莱阳市”。(娄东是太仓市,文坛盟主王世贞、复社创始人张溥,诗人吴伟业都是娄东人)其为人轻重若此。宋氏家族多出文士,所以宋继澄、宋玫、宋琮这些优秀的文学家出现也是出于自然。宋氏自宋义为贡生,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耕耘,终于成为莱阳声名显赫的大族,从该年起,到嘉庆丁卯(1807)止,该家族科名一直绵延不断,文名、仕宦也不绝如缕(《齐鲁晚报》莱阳宋氏大事记)宋氏家族启、祯时期的全面兴盛,科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科举的成功,又以经学与文学的成功为基础。经学方面,宋继澄可为代表;文学方面,宋琮、宋玫兄弟可为代表。莱阳宋氏家族的经学与文学,在启、祯之际达到全盛,名闻海内。宋应亨之三子,诗人 宋琬一生坎坷,三次入狱,放废八载。康熙帝十一年,任四川省按察使后,次年入京朝觐,时值吴三桂叛变,成都市沦陷家属被抓,宋琬闻变,“惊悸卒”。宋琬被称为宋氏家族名声最大者,有“一代诗宗”之称,并和诗人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有《安雅堂文集》等传世。

文选

《明文续古徐文序文》节选

紫苏曰:文以气为主,水土金石,草树禽兽,阳明阴忧,彩画之气,氤蒸于中,而人之气,流通之气,虚为槖,扇鼓诸气,或出以富贵、出以贫贱;或夭寿病康,戚豫又甚者聚在衣裳饮食间,气吹物,物成象,象因滋,滋成形,形生情,情生数,数故百千万亿,自羲农至于不可知之世,文一而时相驳跞(li),其同也有大不同者矣。虽然,一代之精神各足究风气之厚薄,而世运升降因焉,夫卧之詓(qu,呼吸声)。其时文不在目而在腹。童子舞干而语,字字典觅。尧舜时,水骄土稚,水内明为文心,土厚重任物有力,文之肤受之人(肤受,谓肤浅),无机化合物解敦固昌博(没有能力理解深厚博广的道理)。夏先赏(夏朝崇尚)迎天下之喜气,其诏世之言欢以立会。殷鬼俗惝(chang)恍于祭祀之事,先鬼而后人。天地既通,史诬之说纷以长,又水德尚白为兵象,有火焊(原字是左边一个火,右边一个汉右部)之,而誓会娓娓不得不革。《周官》之书,自天官冢宰及米盐酱,取大体,历纤理文工而气益繁,自是左垮以艳,老弇(yan遮蔽)以短,庄哆以长(左、老、庄分别指左丘明老子庄子)。百家飞抢,侧取而单持,降至六国,心气凌杂,长于反覆钳制,今日涂东,明日抹西,至蚕兼末流,凶饥数动,阴气周作,谷气不实,文炎诡张,圣贤之旨,然如大瓠(hu)浮江湖,出没不可得藉,李斯读书而焚之,变为农圃卜之。天下挟律而语,论利害而不论是非,其言不可久也。

汉以布衣得国,文景用黄老治世,祸新民恐,则明法之言多,君柔而严,臣直而惧,则租劝农之诏,上灾封疏多,刘彻穷大,故封禅文,倜傥瑰庄,诙谔而桓隐之语少,沉思哀平之世多危辞,文章之运,流离抑挫,而中气未淜,不得不酿为新朝,然汉卒不可易世。祖治贵严峻,故其时人多好名洁,所持以赴上流至末季,草野挟名字之书,士夫尚节义之口,乃外严中馁(外强中干)。众志如流,节义化为机术,而三国之华言语,笔有峰,舌有刃,互相非驳斥矣,三氏(曹、刘、孙)国重言轻,其势俱不可长,晋之尾(fu击鼓的槌子)鼓也,引其新识,遂其误辞,举国而走无人之途。无恒依似,则文之散体,必不能究所终始。

六朝骈丽,芗泽钗珥(即香泽)交缀,势使然耳,夫骈体初闻,人习对偶,增其华而求奢,变其本而加厉,赋以体物为能,缘事制情,情者,性之妻也。妻生子,物久者鬼凭冯之矣,妖声艳辞,乃得近体,即昌黎振扬不逮,亦第囚舌锁喉,藉于转之势而求古焉。

宋人气力浅薄,复不能拗折其语,而取士以策略主议论,气志慉缩,宋之衰弱,未必不由于此。

我明兴承天地之清明节,日月沐浴,光华天下,亦既垢浊,乃逡巡于经义之七篇(特指《孟子》该书七篇),低眉沁沁,赴于绳墨,自七岁入小学,敦隆先圣,明君父大义,不烦其所不知,不据其所不能,使六艺赡养天下,(使六经成为天下文士必读之书,六艺指《周易风水》《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而八股以耻刬之(刬,音产,铲除),又功令尊醇坦,黜回(崇尚质朴平实,反对诘诎聱牙)。耘以净之,此国家经义,科举大意,盛不为漫(模糊不可辨别),下亦寻沿经畔,无堕坏城府之惧,文章中实外平,寡疾绝恶,无有(音小,头痛)骚,士女皆好,万世之业也。洪永中(洪武永乐年间)草莱(犹野草)伊始(伊,助词,如下车伊始)新,兵革之余,风气一淳,人人有鲍鱼不之想,恪恭震动,呼音中宫,厥为文源于新硎之玉,成弘大家(成化、弘治年间的大文豪),沸沸扬扬,不离不圻,青厉以坚,建鼓(古代军队指挥作战,立鼓以令军队进退)华山之巅也。正、嘉、隆、万。(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以来,江海乘风,发山隐雾,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挥绰而多变化。乃嘉之季(嘉靖间),累累大章,流散荒忽,隆万初年,因为疏壅阂,辟茀芜,濯色蜀江之滨,揣若众练(众人如同没有被染色的熟丝逐渐被浸染一样,出自《管子》揣而藏之,若众练丝),浸淫村学究效步,以性学情,以情学事,八股中起伏顿落,(gui箱子,小匣子)于一律,以耳鼻颧颊之高下为法脉,而神气之虚虚实实,生生死死不与焉。又取味于沽酒市腐,曰人则同耆,此外者,玉膏琼露常著羞之矣。高冠大髻,白毂(有皱纹的纱)轻绡,此文之外命也。迩来捐除故业,然雷声鸿文动,将相之气,不肯朽为芝菌以自同粪草烂化之功大哉,然子史以金水之性,劘物而善啮,百谷谢职,肉味甘脆,有血腥之味适市而谷丝落落,金铁虽多不可衣食,久则陈(dun不安定)不得成矣。

予欲振学究之习,(shan,割草、除草)新声之盘曲,深不棘古,不赘奇,不妖平,不靡合秦汉唐宋,而进其长于三代,世代不能蚀,而隐隐隆隆升降相际者,古也,吾以续之也。二雅博奥逾十五风远甚,不取于市歌巷语;而《鹿鸣》《文王》诸篇,皆畅言明堂。雅乃古耳,其易雅以古者,又为今日之言也。(全文完)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