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鼎 :晚清小说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8:46

宣鼎(1832-1880),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安徽天长人。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亦对书法、篆刻、词曲、赋等能精通,史书称“工诗文书画”。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和天才。少年时期,家境丰裕,且天资过人,勤奋好学。20岁,父母相继去世。宣鼎一味读书,家道开始中落。26岁时,入外家为婿。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市后,携家离乡,飘零四海。40岁时,开始创作《夜雨秋灯录》。在戏曲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传奇》等。

人物生平

宣鼎少年时期,家境丰裕,在远近天长一带颇有影响,可称大户人家。母亲信佛教,爱谈玄学,加之他天资过人,勤奋好学,这对他以后的创作思想很有影响。1852年,宣鼎20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宣鼎一味读书,不理家事,家道开始中落,荒灾四起,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栖身于破庙之中。26岁时,入外家为婿,生计方有好转。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市后,宣鼎携家离乡,从此秋门转逢,飘零四海。为了生活,为了养活八口之家,他从过军,在山东州府、济宁州等当过幕僚、教书、卖字、售画,真可谓穷愁潦倒,苦海余生。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使得宣鼎丧失生活的信念,他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自叹“抱赤心而鲜鉴,遇白眼其无辜。家贫如洗,常有债主临门,朋友拒之,亲戚远之,他全然不顾,整日忙于搜求秘籍,流连于碑帖典籍之中。他曾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的“金石书画丐像”,并自名“金石书画丐”,作《金石书画之丐序》。序云:“弹爽吹萧,嗟来就食,餐风咽露,归去无家,生趣既无,古嗜犹存。”可见,他为人的品质,对生活、艺术的崇高追求。40岁时,宣鼎开始文言小说《夜雨秋灯录》创作。

个人作品

书画

光绪三年(1877年),《夜雨秋灯录》由上海申报馆以仿聚珍版印行问世,共八卷一一五篇。光绪六年(1880年),又出《夜雨秋灯续录》,仍为八卷一一五篇。《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续录》深刻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清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状态,其中,有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有的揭露黑暗吏治,讽刺时弊,有的歌颂豪狭。成就最高的是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象《麻疯女邱丽玉》、《邬生艳遇》、《雪里红》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宣鼎的《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续录》情节曲折,文笔丽而不绮,作者还每每于篇未赞语中,发出惊世骇俗之说,令人深思,在追蓬《耳中人》的众多文言小说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部。《夜雨秋灯录》被誉为清代小说的压卷之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夜雨秋灯录》十六卷(光绪二十一年序),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对《夜雨秋灯录》作了客观评价。

戏曲

宣鼎在戏曲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他自道受王实甫影响较深,其代表作有《返魂香传奇》(光绪三年申报馆版)、《三十六声粉铎图咏》(光绪二年出版)等。前者以盐城市一带民间传说为题材,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奇异,曲词典雅华赡,优美传情;后者堪称合诗、书、画三绝为一体的佳作,反映出作者在戏曲理论、创作技巧上较高的审美观。

诗作

宣鼎的诗作甚多,《清画家诗史》等有收录。

他的绘画受晚清海上花鸟派的影响,有“八梅”之誉,《清画家史》称其“花鸟极超拔”、“临古小册颇隽逸”。

他在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轶事

宣鼎自幼爱好书画,相传10多岁时即为人作画,书写匾额条幅。成年后又整日搜求金石书画,流连于碑帖书画之中,故学识渊博,传统功力深厚。

宣鼎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他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金石书画丐像”,并自名“金石书画丐”。上画一位乞丐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和尚,手持竹竿,蓬头赤足而旁若无人,可见对艺术的痴迷程度。

在上海卖画期间,又虚心向海派名家学习,观摩和借鉴西方艺术,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充实自己。

以后又客游淮安市扬州市山东省等地,视野开阔,画艺大增。

在人物画方面,宣鼎深受明代陈洪绶之影响,以昆曲中的众多戏剧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是合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在中国戏剧史和艺术史中具重要意义。

在花鸟画方面,宣鼎深受清末上海市花鸟画派之影响,有“八梅”之誉,曾创作画稿《梅谱》一书。《清画家诗史》称其“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临古小册颇隽逸”“题画诗词亦峻峭”。

作品赏析

宣鼎画名多被文名所掩,人们并不熟知他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由于种种原因,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在其家乡并不多见,但在苏北一带却发现不少。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松鹰图轴》就是其中的一幅,从中可看出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这幅《松鹰图轴》,纵176厘米,横91厘米,纸本,设色水墨画。此图是取一株苍劲古松之上半段,其树老干曲盘旋而上,簇簇松针密布于枝头,松果累累预示着秋冬时节。树枝上一只老鹰单足屹立,它面向观众,目光炯炯,似在搜索什么,居高临下而气势逼人。这是全画的精神团聚之处,表现了威震天下的英雄气质。此图是以大写意法画松,以工写结合法画鹰,运笔汪祥恣肆,墨汁淋漓。在“烟岚满纸”的统一格调下,泼墨、焦墨、破墨并用,于鹰嘴、鹰爪之关键部位略施淡彩。在松的创作中,此图是用浓墨圈点出老干的节疤,以焦墨硬毫写松针,以淡墨破墨画松果,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写树枝,树枝愈上则墨色愈淡,表现出松枝高耸直上云端,最后融入天际。在鹰的创作上,此图是采用亦工亦写的方法,以纯熟的技巧简练地画出鹰立枝头的生动形态。鹰的头部是传神最集中的地方,故笔墨精到,刻画细致。此图是先用浓墨写额,淡墨写颈,眼窝留白,空出眼珠。鹰的身躯以淡墨轻轻扫去,淡墨似显非显,若有若无,给人以羽毛松软的感觉。鹰的羽翼先用淡墨细线勾出轮廓,然后再用浓墨大笔,刻画了羽翼的刚健,表现了鹰击长空的勇猛精神。鹰足是用铁线勾画,两足一直一缩。直立者如铁似钢,屹立于松枝;收缩者蓄势待发,有雷霆万钧之势。最后用硬毫勾出黄色鹰嘴,鹰足处填以红,再以浓墨点睛,鹰的神情便跃然纸上,其双目如炬如电,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顾恺之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神。”强调画眼睛对传神写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幅画成功地刻画了眼神,正是其画艺高明之处。但此鹰之眼和一般鹰眼有别,双眼都在正面,眼窝外也有圆盘。因此,有可能是鸮形目的画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猫头鹰不是吉祥之鸟,故很少入画。宣鼎在此以猫头鹰入画,也反映了其性情豪放和不同流俗的性格。整个看来,此图虽是以松鹰为主题,但用重墨写松,淡墨写鹰,以松之苍劲衬托了鹰之威猛,表现了宣鼎水墨花鸟画言简意的风格。画上有作者长题,所题字字珠玑,如诗似歌;书法如行云流水,潇洒隽永,表现了宣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书法功底。其词曰:“铁骨英姿,金眸碧眼。纸上精神,天边心胆。万里龙沙,供兹旷览。悬之空堂,霜风尽晚。瀛洲乡丈,太守大人,招赴小斋痛饮,笔写生,势如追风逐电,是从青藤老人画册得来,质之梓里名卿,当有精鉴以教我。”题词的上半段歌颂了鹰之英勇,下半段说明作画的缘由。从中可看出,宣鼎效明代画家徐渭之画册,以满腹激情创作了此图。故势如疾风骤雨,酣畅淋漓,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在画风上,也富有青藤老人的味道。落款为“天长瘦梅宣鼎,时庚午新秋同客袁江画并识,”下“瘦梅”朱文印、“鼎”白文印。此“庚午”即同治九年(1870年),是时宣鼎年方38岁,正是艺术上最“张扬”的时候。此“袁江”即江苏淮阴。这说明宣鼎是时客居淮安市,故在淮阴创作了这幅画图。因此,这幅画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研究宣鼎本人及其书画作品中亦有重要意义。

影响

一百多年过去了,宣鼎的文章、绘画在家乡、在中华大地上传闻,一直被视为佳作珍品。《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读录》真本已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这对广大研究者们将会大有裨益。宣鼎的字、画、印章在安徽博物院有不少收藏,天长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博物馆也有收藏,其中也有不少藏于民间。关于宣鼎的故居,据他文章讲,在沃公祠附近,即今浔河街一带。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