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镇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9

小楼镇位于增城区区北部生态产业区,距增城中心城区约10公里;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约5.4万人,常住人口约3万人。

小楼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增城迟菜心、增城丝苗米、北园绿荔枝、西境黑皮冬瓜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其中增城迟菜心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等荣誉,增城迟菜心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产业园,培育区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18家。2020年,小楼镇邓山村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乌榄专业村;罗坑村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紫玉参薯专业村。乡道Y332沙岗至邓山道路入选2020年度国家最美乡村公路候选名单。邓山村获评2020年度“广州市最美村庄”。

小楼镇也是生态旅游新兴镇,成功创建20条省定美丽宜居村和6条省定特色精品村,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山水各有特色,坐拥广州二龙山生态公园景区、何仙姑家庙、仙藤园、报德祠等旅游景区,菜苔美食节、何仙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年平均吸引约10万游客。

地理环境

小楼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平均气温21.6℃,平均降雨量1689mm,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 是著名的荔枝之乡、江浙沪

该镇林木覆盖率达57.6%,是广州东部大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生态示范区。

小楼的耕地面积约3.8万亩,森林面积约8147.43公顷(约12.2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0.26%,其中生态林面积约3177.03公顷(约4.766万亩),商品林约4970.4公顷(约7.456万亩),是广州东部大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生态示范区。

行政区划

截止至2004年底,该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

该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54057人(2020年)。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小楼镇人口数为36098人。

经济

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5012万元,比去年增长10.7%,其中工业产值71056万元,农业产值2395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2%和3.9%,农村人均纯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加5.2%

2020年,全镇税收(本级)收入2913万元,同比增长6.66%;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同比增长116.63%;限上商品批发额3.48亿元,同比增长68.79%;规上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同比增长19.49%。

基础建设

小楼镇一方面以农村“五通”工程为重点,着力推进路网、水网、电视网等“民心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立了村道维护工作小组,落实村道绿化及维护工作。积极推进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2004年该镇投资400多万元,完成沙岗至大塘洞、竹坑村至坑尾、竹坑村至吓塘等5条自然村道,通车里程达6.58公里。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从2004年以来,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完成水利设施维修、除险加固工程12宗,疏淤工程53宗,改善治涝面积50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多亩,为确保旱涝保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于2005年初计划投入450万元,重点推进腊圃陂灌田改造工程和西境村冬瓜生产基地农田标准化建设。

另一方面,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何仙姑家庙广场、景区停车场建设初具规模;连接何仙姑家庙至上山路径的仙源南路全面实现硬底化;大力整治墟内空置荒地,加强对主干道(增派公路)两旁及墟内违章建筑的清理整治,2004年该镇拆除违章建筑100多间共10000多平方米。

基础工程的推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为营造适宜创业和安居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以优质稻谷、荔枝、蔬菜、禽畜、水产、速生丰产林等六大产业为主。农产品丰富,尤其是冬瓜、荔枝、丝苗米花生油、黄葛、菜苔广州凉粉等土特产久负盛名。

2004年,全镇各项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普遍增收。

一是固本强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实行领导包片, 部门挂村,部门设联络员的工作模式,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重要工作逐步实现日常化,农村各项工作管理渐趋高效有序。认真落实省委“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工程,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利用多方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村工作。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以申报“仙境牌”商标为契机,合理规划,积极推广名优蔬菜品种的种植。大力实施冬瓜镇品牌战略。2004年初,万亩冬瓜生产基地被列入广州市十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在广州市、增城区农业部门和市冬瓜行业协会的关心支持下,建起了冬瓜协会大楼和大棚育种试验基地。大棚育种瓜苗成功以来,协会免费为会员及困难户提供瓜苗,并在冬瓜种植技术、冬瓜保鲜等方面给予指导,农民种植冬瓜的热情高涨。

2004年,该镇复种冬瓜15000亩,产值达5400万元。确立了农业生产为旅游观光服务的发展思路,以万亩冬瓜和菜苔生产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2004年12月25日,成功举办了增城菜心美食节,打响了增城菜心的品牌,该镇冬季种植菜心2000多亩,带动农民增收600多万元,实现了以旅游带动农业生产,促进旅游与农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从2004年以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近800人次参加多场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420人,直接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500多万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2%,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切实抓好该镇种植户的种粮补贴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工业

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广州高村空调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市金驰焊接有限公司、广州市卓明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多间企业相继落户该镇。加强了对汽车空调、工业气体、制罐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的跟踪服务,盛盈气体有限公司、华阳空调厂、赛邦制罐等企业不断增资扩产。截止至2004年底,该镇规模以上企业8家,产值30954万元,比上年增长7.5%。至2020年10月,税收(全口径)5389万元,税收(本级)24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7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26亿元,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88亿元。

文化

小楼镇西境村

西境村位于小楼镇的中部,是著名的“冬瓜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有5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1500人,共313户。该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由村委出资和村民捐资共135万元,用于村内主干道、街巷和篮球场的硬底化建设,进行了改厕、改水,对旧村排污渠、垃圾池进行了整治以及对占地30亩的休闲公园进行了前期建设,目前公园建设初期的拆迁、土地的平整及部分绿化工作已完成。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境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

小楼镇美食--冬瓜宴

小楼盛产冬瓜,这里的黑皮冬瓜个头很大,肉质清甜爽口,而且可保存的时间很长。用冬瓜可以做成很多,本地人吃得多了,也吃出研究来了。比如说冬瓜干蒸鱼头,鱼肉中有冬瓜的清香,十分鲜甜;冬瓜盅则是常见的做法,把冬瓜挖去里面的瓜瓢,盛进各种浓汤,丰俭由人,便宜的可以放进猪骨头汤,想吃高级的,就放些鱼翅进去也未尝不可;有一道冬瓜煮豆皮,比较清淡,特别适合现在的天气。小楼镇到处可吃到的佳肴。

小楼镇美食- -菜苔

小楼盛产迟菜心,迟菜心又名高脚菜心,是广东增城远近驰名的特产蔬菜品 种,素有蔬菜之王、菜心之冠美誉。增城区的小楼镇一带生产的菜心,又是地道的增城迟菜心。每年立冬前种植,冬至前陆续收割上市。煮之快熟,食之香脆爽甜。一般的菜心一棵不过50克重,而迟菜心每棵可重达2500克,最大的特点是菜质鲜嫩,香脆甜爽,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锌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稀释清除肠道毒素,医疗便秘,预防肠癌,美容保健,改善身体免疫力,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晒成的豆腐干更是上乘的汤料,汤味乙二醇,菜香特浓,具有清心润肺,去热解毒的药效。

社会

聚焦重点时期维稳安保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加大扫黑除恶、禁赌禁毒、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力度,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丰富和拓展“枫桥经验”,在江坳村、黄村村成立乡贤工作室,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积极作用,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做好重点项目社会维稳工作,乌东德镇供电工程项目和金农现代生态农牧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用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

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历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医保缴费率均达到99.9%;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依靠二龙山生态公园等龙头企业,累计为周边村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下,完成21个“充分就业村居”创建工作,消除“零就业家庭”。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0%以上,全面实施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制度,建好用好管好长者饭堂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做好农村小广场、文化站、图书室和体育设施的管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水平和效能。

旅游

资源

2004年,何仙姑旅游景区纳入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范畴。从2004年以来,全镇以“仙姑故里,道教胜地”为特色,大做“仙”字文章,何仙姑旅游景区建设明显加快。

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镇公安、规划、建设、市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为景区营造了舒适、安全、卫生、整洁、休闲的旅游大环境。

三是加大仙桃园、仙藤园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通过实施“森林围藤”,仙藤园面积由原来的900平方米扩展至6000多平方米,仙藤园的绿化植树基本完成。

四是规范了何仙姑家庙的道教活动。经过努力,何仙姑家庙得到广州市道教协会支持,成为增城区合法的道教活动场所。多位道长进驻家庙,按期举行活动,深化了道教胜地的形象。

六是成立了何仙姑文化研究会。2004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该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小楼镇牢固树立旅游富民理念,生态产业迅速发展。

构建低碳特色旅游体系。擦亮“仙姑故里·小楼人家”品牌,围绕青山绿水、田园风光、贤孝文化等元素做文章,初步形成了小楼人家农业观光游、何仙姑文化游、二龙山乡村花海游等三大低碳特色旅游体系。广州二龙山生态公园景区、何仙姑家庙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十三五”期间,全镇接待游客593.95万人次,有力促进特色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环节良性互动,构建“食、住、行、游、购、娱”生态旅游产业全链条。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紧紧抓住广州市市政协挂点邓山村的有利契机,围绕“全国一流,广州第一”目标,高标准做好邓山名村建设规划设计,扎实推进道路升级、河涌优化、环境提升、电力及通信基建提升等系列基础配套工程,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进观星小镇等文旅项目,培育扶持蜜菊、油菜花、山茶属木槿、名优荔枝等精细农业种植项目,辖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全力推动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与故事传说,致力打造多彩文化阵地,积极搭建青年创意创业平台,魅力新村初见成效。邓山村获得2020年度“广州市最美村庄”称号。

景点

何仙姑旅游景区

何仙姑旅游景区位于广州增城区区小楼镇,距增城市区15公里,景点有历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庙,遗履仙井、何仙姑纪念塔、观音山神仙洞、庙顶仙桃、盘龙古藤。何仙姑家庙是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因战乱屡经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匾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庙二进正堂供奉何仙姑立像。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约七十厘米,为唐朝村姑装束。家庙有两大节庆,每逢三月初七日仙姑诞;农历八月初八日仙姑得道成仙日,庙内的香火盛极一时。遗履仙井原名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传说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边的石鞋模型就是当年何仙姑投井遗留的绣花鞋。古井深达数丈,并不为奇,奇的是家庙周围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带咸味,惟独这里的井水清澈甘甜。用井水沏茶,特别香醇清润,饮此水能强身健体。绕过何仙姑井往右边走,就看到瓦背屋脊上这棵已有一百多年的桃树,人称“仙桃市”。仙桃相传是何仙姑师傅麻姑献寿的仙桃,故又称“麻姑仙桃”。它虽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而且从不需要施肥淋水,却依旧枝叶繁茂。每年入春,何仙姑家庙会出现“三多”现象,一是桃花多,元月桃花盛开时节,仙桃满树桃花,花开烂漫。二是人多,仙桃本是神奇之树,加上桃花盛开,香气袭人,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三是果多,仙桃长势喜人,结果累累。据了解,2003年,对仙桃进行义卖,最高一颗仙桃竞投价为5万元,2004年、2005年、2006年最高一颗分别投出8万元、10万元、12万元,2007年更有一颗卖出13.8万元的天价。

盘龙古藤

距离何仙姑家庙大约300米的盘龙古藤已有千年历史,由青风藤绕着一棵古榕和几棵 杂树繁衍而成,因此藤树交错,分不清藤生树生,神龙见尾不见首,藤根源在哪至今仍是个谜。古藤枝干直径最粗处约150厘米,延伸跨度30多米。据悉,古藤的学名为“白花鱼藤”,是我国稀有的植物。古藤六月开花如瑞雪,8月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从远处看,古藤就像白色的巨龙,气气势磅礴诗云:仙境古藤漾春意,沧桑千载蕴玄机。柔刚相济自强劲,傲骨化龙展雄奇(古藤春意)。何仙姑家庙背后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涛汹涌,树木参天,登临山上佛塔,聆听和平钟声,亲临电视剧《素女的故事》拍摄现场,让人乐不思返。2007年景区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8.39%。

奇特古墟

新发现的小楼镇二龙古墟建于清末民初,墟街长约80米,南北走向,有商铺46间、当楼1间,保留较为完整。墟街为骑楼式建筑,楼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可以避风雨,防日晒。

二龙墟自形成至今一直是当地四乡商品、农产品及山货的集散地。对研究近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当时农村墟市商业有一定的价值。现已推荐为广州历史文化保护区。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小楼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参考资料

广州市增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6-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