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镇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6 17:10

山口镇位于山东省岱岳区,始于商代,因东、西、北均为泰山山脉环抱,于汉代取名山口。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泰安县比较有名的村镇之一。全镇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人口数为53010人。山口镇地处泰山东麓,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东与祝阳镇隔河相望,南与邱家店镇为邻,西与省庄镇接壤,北与黄前镇依山相连。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暖寒适中。济临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物产丰富,素有“金山口”之美誉。山口镇自商代就有人居住,至西汉已成名迹,至明代成岱东重镇。2019年,山口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2020年,山口镇有240个工业企业和50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山口镇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经济综合开发百强示范镇”、“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历史沿革

山口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上溯至商代,春秋时期属鲁国

相传西汉立村,1735年至1910年,山口属泰安县兴仁乡,镇境。

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

1930年属第四区。

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

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

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

1958年建山口公社。

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

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

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

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山口镇在岱岳区东部,位于东经117°至117°15′,北纬35°05′至35°07′。东与祝阳镇隔河相望,南与邱家店镇为邻,西与省庄镇接壤,北与黄前镇依山相连。东西距离10公里,南北距离11.7公里,镇政府驻山口西村,北离济南市城区63公里,西距泰安市城区15公里。

地形地貌

山口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山区丘陵,南部是泰莱平原。最高大青山,海拔460米;最低佟家庄村附近,海拔153米;镇驻地海拔167米。

气候特征

山口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最高气温19.2℃,年平均最低气温7.9℃。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山口镇耕地面积36800亩,人均耕地0.77亩。

植物资源

农作物种类主要有小麦、玉米、番薯、高粱、谷子、大豆、大麦、绿豆、花生、赤豆荞麦等,约计220种。

经济作物主要以蔬菜为主,其次是花生、生姜、大蒜、棉花、黄麻、芝麻、西瓜、甜瓜等,蔬菜主要有西红柿、黄瓜、韭菜、西葫芦阳芋芹菜等30多个品种。

林果产品主要有苹果、核桃、板栗、山楂、柿子、桃、杏、车厘子花椒等。

动物资源

主要有牛、马、羊、鸡、兔、貂、驴、骡、鹅、鸭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山口镇辖山口东村、山口西村、山口北村、山口南村、新庄村、吴家庄、周王庄、冶庄村、西庄、后迓庄、夹河村、康石汶、卞石汶、禹石汶、赵石汶、杨石汶、朱官庄、卜官庄、前梁林、后梁林、佟家庄、东迓庄、西太平、西官庄、西碾町、小马庄、大马庄、洼里村、油坊村、东碾町、张家户、上欢庄、下欢庄、辛水崖、响水崖、户栗村、王庄村、大兰沃、小兰沃、东太平、春阳沟、石门村、北庄村等43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人口53010人。其中男性26592人,女性26418人。

民族

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

经济

农业

全镇耕地面积36800亩,人均耕地0.77亩。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气候适宜,是粮食高产区。历史上人们曾称之为“花园”,自古有“金山口”之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主要盛产结球白菜。山区丘陵种植番薯、花生以及高粱、绿豆、谷子等。2011年底全镇花卉苗木面积突破1.5万亩,奶牛存栏量达到3800头,肉禽养殖大棚160个,培植养殖大户195个,姜蒜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

工业

截至到2011年,山口镇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纳税过10万元的企业3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国家行业协会理事企业”等12家。逐步形成了钢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锅炉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酿造等产业体系,成品涉及锅炉、钢管、纱线、服装、锻件、压力容器、衡器及纸张等600余种。

商业

山口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岱东名镇、鲁中重镇。集市贸易远近闻名,2011年又建起城东最大的高标准农贸市场。至2011年底,全镇商业网点达到1118个,从业人员3362人,各类市场4个。

外贸

山口镇外贸产品生产企业4家,钢管、衡器、纺织品等产品出口世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桑姜、大蒜、板栗、苹果等销售日本韩国、东南亚。

文化

文物古迹

山口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光福寺、铁佛堂,有600多年的冶铁遗址

光福寺

光福寺在山口村北,旧时寺院古木参天,大殿雄伟辉煌,红漆圆柱,雕龙绘凤,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店内塑像逼真。《泰安县志》留有记载。

铁佛堂

铁佛堂位于山口西南,园内有一清泉,是清代泰安72名泉之一,泉水甘冽、冬暖夏凉,据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泰安县志》记载:“池围三尺,阔三尺,水深六寸,渠长十二里。”1982年泉池水面扩大,曾开掘成宽8米,长25米的养鱼池。

王坟

山口西部的“王坟”,民间传说葬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的尸骨。经文物部门考证,认为是商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存,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截至到2011年,山口镇境内有莱泰高速公路、S103两条公路干线。2010年新修口山公路(口镇至山口)1条,泰城环山公路延伸到境内。镇内柏油道路10条,村村相连。主要桥梁17座。

社会

教育

截至到2011年,山口镇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500人,专任教师92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2423人,专任教师166人;初中2所,在校学生1709人,专任老师150人。中小学入学率100%,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教育经费2374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到2011年,山口镇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村有文化大院。各类文化专业户38户,图书室41个,藏书26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业余文学创作队伍52人。

医疗卫生

截至到2011年,山口中心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医院,有20多个科室和4个门诊部,病床50张,设有120急救站。院属门诊部3个,村卫生室32个,个体门诊部2个。全镇医务人员267人,其中乡村医生74人。43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科技

截至到2011年,山口镇有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获全国科技成果奖6个,获省科研成果奖7个,获市科研成果奖3个。全镇科技人员1141人,其中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711人,初级职称377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9户,人数89人,支出19万元,月人均18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608户,人数1258人,支出139万元,月人均92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5万元。社会福利费30.3万元,敬老院床位8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88人。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04万人,参保率达99%。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5万元,困难群众受益达180人次。

基础设施

截至到2011年,山口镇有邮政局1处,平均年出口包裹850余件,进口包裹2200余件。出口汇票3700张,进口汇票3800张。发行主要报刊200种,期发报刊1130份。其中报纸1100份,杂志60份。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29个,电话装机容量11200余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6%;移动电话1.1万户,互联网用户8800多户。

代表人物

李汝桂,字少崖,号还朴,明朝理学名儒。曾创办育英书院,是泰山十大书院之一,先后教出学生400余人,被尊为“海岱儒宗”。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山口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