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纪年 :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

更新时间:2023-10-19 10:24

帝王纪年:是指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纪年法。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赵祯庆历四年(1044)。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帝号纪年

也称王位纪年。我国古史上有确凿的编年记录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算起的,那时都是以某帝某王即位的一年为第一年,称元年或一年,以下顺序递增。帝王死后,以其谥法称他在位的纪年为某帝(王)元年、二年、三年。自商朝末年的周文王开始,每个君主都有自己的纪年,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君主改元。西周公国后期的共和行政,以共和纪年,是和西周之初的受命一样的唯二有命名的纪年,因为之中共14年都没有君主主政,却又是中原地区信史的时间可考起点,自此以后史事发生的时间都是确实的,可以前后推演和与公历换算。

年号纪年

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就是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之前,纪年的办法是用帝王、诸侯即位的年次来记事,只有年数而无年号。年号纪年始于刘彻建元元年(前140),开始时一般一个皇帝都有几个不同的年号。到了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也可以用年号来称其皇帝。如康熙帝,在位61年只有一个年号“康熙”,故也可称之为康熙皇帝。年号一般为两个字,也有多字的:如王莽有年号“始建国”,宋代有“太平兴国(李世民赵光义)”,“大中祥符”(赵恒赵恒),西夏天授礼法延祚(景宗李元昊)、天赐礼盛国庆(惠宗李秉常)但比较少见。每一年皇帝继位,重新改元,一般都从次年初开始使用新年号,所以这时一年之内可能会出现有两三个年号的情况。年号纪年不仅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如今日本仍然使用日本天皇的年号纪年。

纪年的废止

帝王纪年直至1912年清代灭亡,结束封建帝制时才被废止,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后,便不再使用帝王纪年,而改用“民国X年”的纪年法,并通用公元(公元)纪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汉以前帝王纪年

汉以前纪年没有年号,一般都是以君主在位的第一年称元年,这个也是历史记述系统的标准,即所谓纪年的帝王纪年。终君主一生,一般只有一个元年,所谓一世一元制,也有改元的例子,但都比较少有。汉以前君主被废后重新登位并重新纪元,只有三例,都发生在春秋时期。君主在位期间改元的情况很少,只有两例,都发生在战国时期。而普遍的君主在世不改元的情况下,则在君主称号后面加上年份以表年,如齐王建元年(前265年)、秦始皇元年(前246年)、赵王迁元年(前235年)、汉王邦元年(前206年)。要注意的是,虽然秦王政在前221年秦灭六国之战,但没有改元,则称秦始皇二十六年。

西汉的使用

刘彻于前140年建立年号之前,汉朝的帝王纪年中,有两位君主是有改元的:刘恒有两个纪年:前元(前179年-前164年,共16年),后元(前163年-前157年,共7年);刘启有三个纪年:前元(前157年-前149年,共9年),中元(前149年-前144年,共6年),后元(前143年-前141年,共3年)。汉武帝的建元年号为中国历史中的第一个年号,但在他去世前使用的年号为后元。关于后元年号,在《汉书》中,有写“后元元年”、“后元二年”,也有写“后元年”、“后二年”。对此学者解释不同。有说年号只有一个“后”字;有说年号为“征和前元”;也有说“后元”就是年号,隶书省略,写作了“后元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彻当时只称做元年,而年号还没有起好,二年汉武帝驾崩,后人用“后元二年”(意思是元年之后的第二年)来区别,在传抄过程中“后元年”多写了一个“元”字,而导致误传。这个空档时间也是使用了没有年号系统以前的纪年方法。之后到清代灭亡时的所有君主,都是使用年号作为国家的纪年经纬。

明清的年号

明朝与清朝的每个君主,一般都只有一个年号,实际上按帝王纪年操作,于是有以年号作为君主代称的叫法。以嘉靖为例,使用年号为嘉靖,后世遂称曰朱厚熜,或直接以嘉靖称之。台湾金光布袋戏中,常见的一句台词“无道嘉靖”就是这种用法。

与年号纪年的异同

帝王纪年是年号纪年的基础,帝王兴替就是纪年和年号变换的共同时机,两者都是使用同样的操作方法改元,只是年号系统更多是政治意义上的操作。帝王纪年与年号纪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年号作为具体名称对应历史中的一段时间,但帝王纪年中的时间段没有定出名称,仅用简单的“前”、“中”、“后”时间段位置关系去标示定位出君主在位中的时间段。即帝王纪年与年号纪年都有着一样的划分以君主在位时间的功能,但帝王纪年的时间段是没有名字的。年号纪年中每个时间段都有名字,即年号,而且改换年号是有政治意义的,不是纯粹的时间索引功能。帝王纪年和年号纪年都有从属于君主个人的特性。启用年号纪年系统以后,一个君主对应多个年号;而帝王纪年君主在世改元的情况,一个君主也会对应多个纪年,但较少且集中在帝王纪年使用时间的后部发生。但进入明朝后至清末,一世一元制又回归到了帝王纪年同样的纯粹,一样的是一个君主对应一个年号和纪年。一般而言,把君主在位所经历的帝王纪年或年号加总起来,即是君主的在位时间。年号的使用多是强调的正统性,大统一的中原地区只能有一个年号,敢私用年号就是要造反的表现。没有年号以前的中国历史是用王家的正朔去强调正统性,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改正朔但不改元。但各家的纪年则有随意性,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纪年,这个现象在汉朝初年依然存在。

古今用法

刘恒刘启的几个纪年,以及前代的纪年,都被当作年号使用,但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号。在刘彻之前的帝王更元时,都没有替更元前后时间段取名字的做法。帝王纪元的更元,只是简单地把表年数归一再重新累计,所以前元中元节/后元都是后人追记的。在当时则不分前/中/后,称“今上某年”或直接作“某年”。汉文帝的改元便是为了本人和国家“延年之”,这在之后也成为了改易年号的诱因。纪年的正确写法是前元年和前二年等,而不是前元元年和前元二年,出现后面的写法是纪年被当作年号使用的缘故。另前元和后元与公元前和公元相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