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 :北京西城区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3-08-15 18:51

广济寺为中国佛教中心,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以及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北京“内八刹”之一。现任住持为释演觉

广济寺初名西刘村寺,创建于金朝元朝时,西刘村寺改称报恩洪济寺,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代天顺(1457-1464年)初年,山西省僧人普慧、圆洪等法师云游至此,在这里募集资金,于废址上重建寺庙。朱见深于成化二年(1466年)下诏命名为“弘慈广济寺”。民国年间,寺两次遭火灾,又两次重建。解放初期,政府拨款将全部寺舍修复,此后又两次进行全面修缮,使之得以保存古寺原貌。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会址便设在北京广济寺。1983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弘慈广济寺为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广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寺占地2.3公顷,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轴线上以此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多宝殿,东西两路有云水堂、净业堂、持梵律殿、戒台、延寿堂等建筑。广济寺保存了众多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佛像、壁画、碑刻等。另外供奉着不少明清时期的佛像,寺内还收藏了不少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广济寺珍藏的佛教经典十分浩繁,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册佛教经典著作,收藏的《清敕修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是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广济寺初名西刘村寺,创建于金朝。据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大学士万安所撰《弘慈广济寺碑铭》记载:首都西周大学市街北,有古刹废址,相传为西刘村寺。清代余宾硕所作《喜云慧大师传》中称:“按宋末有两刘家村,在西者为西刘家村,村人刘望云,自谓天台刘真人裔孙,得炼气法。一日,有僧号且住者过之,望云出迎,求其说法。因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这就是史书上关于广济寺缘起的记载。

元朝时,西刘村寺改称报恩洪济寺,元朝末年毁于战火。到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年),村民耕地时,发掘出陶制佛像、供器、石龟及石柱顶等物,才知是古刹遗址。天顺(1457-1464年)初年,山西省僧人普慧、圆洪等法师云游至此,在这里募集资金,于废址上重建寺庙。在当时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监廖屏的资助下,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营造了一座庄严佛土。廖屏还将此事奏闻朱见深皇帝,请赐寺名,明宪宗于成化二年(1466年)下诏命名为“弘慈广济寺”。

之后,广济寺僧人不断进行修复工作,到成化二十年(1484年)才算全部完工,次第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斋堂、禅堂、方丈室、僧舍等,寺庙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清代初年,恒明法师将广济寺改为律宗道场,在此设立戒坛,开坛传戒。从清顺治五年(1648年)起,还请玉光律师在寺内开堂传成,历时13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曾游历广济寺。清朝政府对广济寺十分关注,多次对其进行修缮和扩建,但基本保持着明朝重修时的布局。清朝末年,道阶和尚任广济寺住持,在寺中兴办了弘慈杭州佛学院,学僧逾百人。

民国年间,寺两次遭火灾,又两次重建。解放初期,政府拨款将全部寺舍修复,此后又两次进行全面修缮,使之得以保存古寺原貌。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会址便设在北京广济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4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广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广济寺占地2.3公顷,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整齐对称。中轴线建筑现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多宝殿、舍利阁。殿宇之顶,或覆黄琉璃瓦、或覆绿琉璃瓦、或黄绿相间,庄严肃穆。广济寺最大的殿堂是“大雄殿”。广济寺大雄殿是帝王所敕建,故着黄琉璃瓦。殿脊有香水海,又名华藏世界海,整体呈山形,由水、莲花和一个梵字构成。

西路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东路有法器库、延寿堂等。寺内珍藏许多珍贵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罗汉造像康熙时建的汉白玉戒台,乾隆青铜宝鼎等。尤其在寺院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用汉白玉砌成的戒坛。戒坛今称三学堂,这是北京市内唯一一座清代戒坛,至今保存完好。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式佛寺建筑。政府拨专款进行过多次修缮,使殿堂更加清净庄严。

山门

山门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后屡经重修,山门之两侧门为清康熙帝三十三年(1694年)修建,现存主要为民国十年(1921年)所建。最近一次修缮是在1993年,对其地面及台阶进行了更换。山门位于广济寺的最南端,南邻阜成门内大街,为寺院的主入口。山门共三间,以砖墙相连,皆为单檐歇山顶,砖石结构。山门两侧为八字影壁。三座门皆为单檐歇山顶,中门上覆黄色琉璃瓦,两侧门上覆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瓦剪边。中门南立面上悬有雕龙石额,额书“敕建弘慈广济寺”,据寺志记载,为康熙帝御笔所书。门左悬木联“中国佛教协会”。东侧门南立面上悬额“毗卢性海”,西侧门南立面上悬额“华藏玄门”。

钟、鼓楼

钟楼与鼓楼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后屡经重修,并于民国十年(1921年)重建。现存建筑为1995年进行落架重修过的。钟鼓楼位于中路第一进院落内,沿中轴线两侧对称。钟鼓楼皆为两层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两楼形制相同。钟楼位于第一进院落中轴线东侧。底层方形平面,三开间,外围一圈檐柱,内为一圈金柱。梁架采用通柱结构,下层金柱一直延伸至上层屋檐,上下两层之间实木板相隔。下层檐柱与金柱之间以挑尖梁、随梁枋相连,角柱与金柱之间以斜挑尖梁、随梁枋相连,使内外两圈结构连成整体。上层为歇山顶结构,采用趴梁做法,趴梁两端搭于檐檩之上,上承踩步金,踩步金上承金檩,且上有瓜柱承脊檩,角梁搭于踩步金上。钟挂于踩步金上的枋子上。鼓楼位于第一进院落中轴线西侧。形制与钟楼相同,只是底层东侧开门,二层在地板上安放鼓。

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后经重修,现存为民国十年(1921年)所建。该殿于1996年进行大修,更换破损琉璃瓦并更换地面材料。天王殿位于第一进院落北端中轴线上。天王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天王殿面阔三间,12.21米,进深两间,6.93米。明间面阔4.81米,次间面阔3.7米。分心平面,两侧各用四架梁。明间平身科斗栱4攒,次间平身科斗栱3攒。柱头科、平身科、角科均为单昂三踩斗拱,斗口数据不详。天王殿檐径350mm,檐柱高4.22米,总高不详。正立面为砖石墙面,明间开拱门,两侧有圆形窗洞。背立面木门窗。

伽蓝殿、祖师殿

伽蓝殿与祖师殿皆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后经重修,现存建筑应为清代建筑,两殿皆于1993年进行过重新粉刷及地面装饰材料的更换。伽蓝殿现为“客堂”,祖师殿现为“讲堂”。两座建筑分别位于第二进院落,在大雄宝殿的南侧,并沿中轴线对称。伽蓝殿在中轴线以东,坐东朝西。祖师殿在中轴线以西,坐西朝东。伽蓝殿与祖师殿的南北两侧均与配房相连。两座建筑形制一致。

伽蓝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有前廊。南北长10.87米,东西宽7.22米。室内尺四方砖铺地。室内次间有现代加砌的隔墙,现为寺内僧人的办公及居住场所。伽蓝殿为硬山顶无斗拱的大木小式建筑,室内四架梁,带前廊。前廊檐柱与金柱以抱头梁与穿插枋相连,梁上施瓜柱,上施三架梁,梁上安脊角背、脊瓜柱承脊檩。檐步五五举,脊步七举,符合清代五檩小式建筑的一般举架规律。祖师殿除朝向与伽蓝殿不同外,其余皆与伽蓝殿一致,且也有现代加砌的墙体作为隔断。现为寺内僧人办公室及监院的住所。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明清两代都曾重修,原殿最后一次重修于民国十年(1921年),并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初毁于大火,当时的大雄宝殿是一座庑殿顶建筑。而后来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建的大殿为歇山顶建筑,重建大殿依照的是广济寺明代时的大殿形制。广济寺现存大殿即为1936年重建之大雄宝殿。此殿于1996年曾进行大修,对破损琉璃瓦及地面材料进行过更换,2014年又再次对屋顶进行修理。

1936年,大雄宝殿重建之时,曾向当时的北平市社会局提交了申请,并附有修建工程说明书。据《广济寺重修大殿工程说明书》记载:“大殿系五间,进深四丈一尺,面宽六丈九尺。出山五尺,檐出六尺。地基高三尺六寸。中间三大间,每间宽一丈六尺,进深二丈,前后廊各一丈零五寸。次二间宽各一丈零五寸,进深二丈,前后廊各一丈零五寸。”根据说明书与实测尺寸计算,大殿重建时所采用的营造尺1尺约为31.3cm,远小于当时规定的营造库平尺1尺等于32cm。说明书中不仅记载了大殿的进深与面宽,还记载了修建大殿所用的材料:“木料通用旧黄松,石与砖均用原有旧料。房顶盖琉璃瓦,两山墙用整砖磨灰。”现在,仍可在大殿中看出新旧石材明显的分界,据说大殿民国二十一年重建之时沿用了部分清代台基

圆通殿

圆通殿的前身是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的普门殿,即民国档案资料中的“大悲坛”。普门殿原为三开间,曾于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毁于大火,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建,大火之前大悲坛前悬康熙帝御笔匾额“妙明圆通”,重修后此殿取名“圆通殿”。据民国档案资料记载,大悲坛按旧式重建,而重建之后的圆通殿为五开间建筑,推测可能是按清康熙位于西路的五开间“大悲坛”重建。重建之后,殿前有月台与大雄宝殿相连。此殿在1996年曾进行大修,更换破损琉璃瓦件及地面材料。圆通殿位于大雄宝殿北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顶。

五观堂

五观堂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位于圆通殿东侧,西向。民国时期作为广济寺的斋堂使用。1932年大火中被烧毁,并于1936年重建,重建之后为五开间,二进深带前廊的建筑,后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于其后加建五间房屋,形成今天的两进勾连搭硬山顶的房屋。

怀远堂

怀远堂始建年代则不详,清末已存在,民国时期为般若堂,幸免于1932年寺院火灾。位置与五观堂对称,位于圆通殿西侧,东向,外观形制与五观堂相同,五开间,两进勾连搭硬山顶。此房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用作中国佛教协会的会客厅,2002年对室内进行改建装修,形成今日的装饰风格,并冠名“怀远堂”,匾额刘炳森先生题写。怀远堂形制与五观堂基本相同,内部装修风格不同,2002年重修时加装了天花。

舍利阁

舍利阁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为清代广济寺方丈恒明和尚为安放大藏经所建,广济寺历代珍贵文物多收藏于此,历代方丈也多居住于此。后屡经重修,有记录可查的一次为民国十四年(1925)。后于1932年初毁于广济寺火灾,1935年依旧式重建,现存建筑主要为1935年所建,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舍利阁位于广济寺中路中轴线的最北端,坐北朝南,为二层建筑,上下两层悬不同牌匾,上层悬“舍利阁”,下层悬“多宝殿”。上层命名“舍利阁”的原因是此处曾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舍利阁不同于一般楼阁建筑在建筑主体内设楼梯,而是将楼梯设在建筑主体南侧,东西两侧各一部楼梯与二层耳房的前廊相连,并可通过前廊进入舍利阁二层主体建筑,不通过耳房。楼阁上下层之间不能直接从室内连通。底层主体与耳房之间互相也不连通。这样的布置使这栋建筑分成了六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可单独使用。底层东耳房现为方丈居住办公之地。

相关文物

广济寺保存了众多的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佛像、壁画、碑刻等。广济寺内有七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收藏品,其中包括宝鼎、指画、铜阿罗汉、方缸、戒台、古化石和五叶槐。另外供奉着不少明清时期的佛像,寺内还收藏了不少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广济寺珍藏的佛教经典十分浩繁,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册佛教经典、著作,仅收藏的《清敕修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是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铜铸三世佛像、十八罗汉像,藏经阁和观音殿内宋代画家马和之的《文殊问疾图》、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刻印的《金光明经》残卷、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一1196年)绘制的观音像、元代铜铸的自在观音像、明代木雕大悲观音像、多罗菩萨脱沙像等,都很珍贵。东侧图书馆内保存的唐、宋、元、明、清的写本佛教经典、宋刻经论,以及僧众用血、金粉、金银粉书写的佛经以及数万张云居寺的石金拓片,都是珍贵的佛教文物。大雄宝殿后壁上的指画《胜果妙音图》,是清代画家傅雯的作品,亦很生动。

保护

1949年,北平解放,广济寺一度被占用。1950年,巨赞和尚为广济寺被占用之事上书毛主席,并得到亲笔批复,广济寺得以收回。1952年,政府拨款对广济寺进行全面维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会址设在广济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广济寺受到冲击,损失严重。1972年,周总理亲自批复保护广济寺,国家拨款修缮广济寺。197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广济寺恢复工作。1983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弘慈广济寺为全国重点寺院。1985年,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国际理事会在北京召开,各国佛教界代表在广济寺举行祝祷法会正果法师主持。1987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创建的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广济寺成立。

1993年,为迎接泰国僧王来访,广济寺修缮山门和主要殿堂。1994年,广济寺对两厢僧舍、禅堂、斋堂等全部房屋进行室内油漆粉刷,并更换地面铺装材料。1995年,广济寺第一进院中的钟、鼓二楼进行落架重修。1996年,广济寺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和多宝殿进行屋顶重修。1997年,广济寺重修主要殿堂内佛像供台,将水泥供台全部更换为大理石材料。2001年,广济寺重修中国佛教协会用于接待海内外宾客的怀远堂。2006年,广济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六十周年;广济寺以此为契机重修。

传闻轶事

据说在清代时广济寺还存有一株被誉为“广济八景”之一的“仙枣垂璎”,这还是西刘村寺的遗物。后来树坏了,又在远处补植了一株,可没人知道它的名字。这棵树春天开花,花色紫蓝紫蓝的,僧人们就随便称它为桐树。结果有一天,康熙御驾临幸广济寺,坐到别室里和高僧天孚论道,看到这树奇异,就问名字,高僧回答说是桐树,皇帝说这树不像桐树,先留着它,以后等碰到认识的人了再说。第二年春天树开花时,天孚和尚进宫奏报,康熙帝兴致勃勃地临幸花下,问随行的侍臣是否认识此大家面面相觑,康熙就点拨说,瞧这个树皮这么柔软,很是奇异啊看康熙如此喜欢这棵树,就奏请将树进奉。这时康熙表态了:此是不动,留在原圃的好。后来和尚还是将同类的一棵树送到了皇宫,康熙大悦,比起送金银财宝的,赠树一事也算风雅。留在寺内的那棵老树,后来被称为铁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