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古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6:38

八都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浙闽赣三省的交界地带,总面积约为183.3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95米。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兼具山地立体气候和盆地气候特征,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廿八都原名道成,是由闽入浙的第一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全镇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古建筑民居、厅堂有36幢,公共建筑有孔庙、大王庙、万寿宫、文昌阁等11幢。人口4000余,方言13种,姓氏142种。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对山歌、剪花纸、牵木偶等。被誉为“方言王国”“天然民俗博物馆”“文化飞地”等。

1991年10月,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5月,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11月,廿八都镇的枫溪村和花桥村被国家七部局联合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据传,唐朝末年,为避开官府军队的围追堵截,黄巢带领起义军由浙江南下,开七百里山路,途径现在的廿八都,进入福建省,攻占福州市。由此,廿八都成为了历代屯兵扎营之地。

此地历史悠久,百姓多来自各处移民,是历史上重要的沟通浙、闽交通和贸易集镇和驿站,于清同治年间到达鼎盛期,水运发达,贸易繁荣,曹、杨、姜、金四大家族显赫一时。儒道思想对该地区文化、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景观上喜用木雕石雕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多包含“吉祥”的概念。

建置历程

北宋前期(960年)沿用旧制,江山县设有12乡、34里,廿八都属于道成乡。

熙宁四年(1071年),从江山县境东北一都江该地开始,下设 44 都。以数字按照顺时针方向将逐一命名,因此得名廿八都(二十八都)。

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都以下编“图”制,廿八都乡下设1图。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廿八都设浙闽枫岭营,这成为后来廿八都成为杂姓聚居地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

康熙(1662年-1722年),廿八都新增1图变为2图。

雍正八年(1730年),将都、图改为“庄”,江山按田亩编为12乡、88庄。廿八都包括廿八都庄和营庄。

宣统年间(1909年)至民国初期,实行地方自治,江山市被划为包括廿八都在内的23个自治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廿八都地处北纬28°17′,东经118°28′,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仙霞岭山脉西南部,是浙闽赣三省的交界地带。北距浙江省江山市区约70千米,南至福建省浦城县城约45千米,西至江西省广丰县城约55千米。南北宽约9.8千米,东西长21千米,总面积约为183.3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95米。

气候

廿八都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同时因处仙霞岭腹地,四面环山,兼具山地立体气候和盆地气候特征。受季风影响,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当地冬暖夏凉,平均最低气温5℃,平均最高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1800多毫米,部分村落年平均降水日可达186天。

地形地貌

廿八都位于仙霞岭山脉西南部,西部和西南部为嵩峰支脉,中部和东部为龙门岗支脉,东部为大龙岗支脉。属丘陵山区地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峰为大龙岗,海拔1500.3米,最低海拔210米,其他1000米以上山峰十余座。

重要景点

综述

廿八都镇区由浔里村、花桥村和枫溪村构成。古镇区内的建筑类型丰富,有庙宇、宫阁、门楼、石拱桥等。主要景点有文昌阁、枫溪老街、珠坡桥、水安桥、水星庙、大王庙等。

文昌阁

廿八都文昌阁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浔里村,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其整体从外到里依次是影壁、门庭、正门、前殿、天井、正殿和寝殿,总体沿中轴线展开,左右为厢房,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在廿八都镇建有2座,分为大文昌宫和小文昌宫。当地文昌阁除了祭拜文昌帝君,多用做书院、私塾或处理公共事务。

廿八都文昌阁以壁画最为著名,多绘于宣统三年(1911年),主流观点认为这些壁画是由民间艺人吴兰亭及其弟子用天然矿石进行创作。廿八都文昌阁现存壁画451幅,其中以人物故事为主题的有71幅,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的有380幅,面积最大的有21平方米,最小的仅为0.1平方米。较为著名的有《渔舟野渡》《五子登科》《渭水垂钓》《三顾茅庐》等。枫溪老街

枫溪老街位于廿八都镇枫溪村。古街两侧排列着整齐的店铺,多为前店后宅形式,街道两边屋檐相对,商业气氛和生活气氛浓厚。

枫溪老街

枫溪老街位于廿八都镇枫溪村。古街两侧排列着整齐的店铺,多为前店后宅形式,街道两边屋檐相对,商业气氛和生活气氛浓厚。

珠坡桥

珠坡桥位于廿八都景区入口,是一横跨在枫溪上的木质廊桥。“珠坡樵唱”为廿八都古镇十景之一。

水安桥

水安桥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单孔石拱桥,上有木制亭阁,长20余米,宽6米,高约8米。其桥身呈黑色,上有双坡灰瓦屋顶,共9开间,柱24个,桥左第三开间上部突出三重檐歇山顶亭阁,极具云贵侗族山民特色。

水星庙

水星庙又称真武庙,位于枫溪村枫溪街10号,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占地面积448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左侧为枫溪桥,右侧是老街。整体坐北朝南,为三开间二进一天井格局,正门上题“灵腾武当”,二楼上题“敦本存诚”。

大王庙

廿八都大王庙,又称东岳庙,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5平方米,是廿八都面积和规模仅次于文昌阁的第二大公共庙宇建筑。大王庙始建于明万历甲戌年(1574年),毁于清咸丰戊午年(1858年),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重建,民国12年(1923年)由乡绅杨秀东根据原来建筑的结构和样式再次重建。殿内供奉各类神像均在“文革”时期被毁。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20年4月,廿八都非遗博览园项目启动,共编制了木偶剧场、非洲非遗馆、彝族非遗馆等17个非遗主题活化展演,游客反响热烈。

2022年,廿八都古镇一期、二期提升与开发项目持续推进。

保护

2011年10月15日,江山市举行首届古镇文化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廿八都古镇文化、特色定位和宣传口号开展研讨,形成《中国古镇文化保护廿八都宣言》,为廿八都文化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8月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明峰前往廿八都镇,调研廿八都古镇提升与开发项目工作,强调廿八都旅游区需要明确方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打造新的文旅消费亮点。

相关文化

廿八都木偶戏

廿八都木偶戏古称“木偶戏”,于明正德年间自江西省传入。廿八都木偶戏属于宜黄县上饶市两派,因清顺治(1644-1661)江西宜黄县人迁居廿八都传入,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0)达到鼎盛,为浙闽赣山区主要的大众娱乐方式之一,至今已历十几代,历史三百余年。

1957年,“江山市提线木偶剧团”成立。1966年“文革”开始后,江山县木偶剧团停演解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木偶戏重新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发展、难以学习,木偶戏生存陷入困境。2009年,廿八都木偶戏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廿八都木偶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廿八都木偶戏传统剧目种类丰富、唱本完整,分神话戏、文戏、武打戏等,现今存有传统手抄剧目100多本,包括连台戏12本、正本戏57剧和折子戏106出。

廿八都山歌

廿八都山歌以对唱形式为主.往往即兴而起.内容丰富,节奏相对自由,音调较为悠长。其音阶特点为五声音阶三音体。其由来可能有二:其一,廿八都山歌是外来移民带来的;其二,廿八都山歌为当地文化交融后自然哺育的。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廿八都方言

由于廿八都移民众多,因此不同地域的移民给全镇带来了不同的方言,廿八都镇区内流行的方言达十几类,包括廿八都官话、江山腔、广丰腔、浦城腔等,被认为是驻军形成“官话方言岛”,又被称为“移民小镇”“方言王国”等。

重要事件

1991年,廿八都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7年,廿八都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4年11月,廿八都镇的枫溪村和花桥村被国家七部局联合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

参考资料

廿八都古镇.江郎山 廿八都旅游区.2023-05-04

童炜鑫调研廿八都古镇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江山市人民政府.2023-05-04

徐明峰调研廿八都古镇提升与开发项目.江山市人民政府.2023-05-04

谢地坤所长、李存山主任等出席首届中国古镇文化论坛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23-05-04

..2023-05-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