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22:11

张世明教授,男,1966年10月出生,内江市人,汉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及清史研究所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涯

1996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竞争法和税法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经济法研究所、巴黎大学第十一大法律系、不来梅大学法律系从事学术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2002,于2009年出版第二次修订版)、《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2002)、《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编,2009)、《经济法基础文献会要》(主编,2012)等,师从Wolfgang Fikentscher(费肯杰)教授并翻译了其两卷本《经济法》(2009),历时17年写作的五卷本专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得到国内史学、法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关注,该书强调历史学的问题意识,积极探索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其聚焦点在于探讨法律规则、资源与时空建构的三角关联。书中涉及的多个学术领域,均存在着一定的语言或专业限制因素,有的甚至被学界视为畏途。作者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如此厚重的学术著作,受到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该著作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认为“构成了一部具有浓郁个人特色的‘新清史’”。

主要从事边疆民族史和法律史的研究,会英语日语德语藏语,共出版专著2部,参与戴逸先生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边疆开发研究”,参与撰写《清代的边疆民族政策》、《清代边疆开发》等著作,与成崇德教授合著《清代西藏开发研究》。1996-1999年参与国家社科九五重点项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与戴逸教授合著《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军事卷》。2000-2002年承担国家教育部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研究”,出版《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收入“法学精品文库”,2000至今承担国家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清代疆域国际法研究”。

西藏自治区学研究主要以宗教史、政治史等为主,西藏经济史由于资料的匮乏而往往使人们知难而退,一位外国学者说,西藏经济史研究是藏学研究中最薄弱的领域,文章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专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现中国边疆学方面的头号权威马大正研究员于2000年在文章中对张世明同志继其导师马汝珩教授之后将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研究推给予高度赞赏。《清代西藏开发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西藏经济史专著,由于其研究难度过大而国内无人论列,其成果“清代西藏社会结构”被社科基金国家项目《拉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以注明出处的方式全部引用。《清代边疆开发》于2001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科研优秀成果奖。

1996年—1999年,参与国家社会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与我国史学界泰斗戴逸教授合著的《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军事卷》。《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被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主席约翰·施洛巴赫(JochenSchlobach)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在该书中,本人阐明了入关后八旗军政分离这一当代人所未发现的嬗变,厘清了长期以来清史学界对八旗制度的误解;分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谓“船坚炮利”的历史原貌,矫正了许多普遍流行的似是而非的常识性认知。我国著名史学家龚书铎张岂之等都对《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予以高度评价。该书获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优秀奖、2000年该书获1999年中国图书出版奖提名奖、2000年北京市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

在1996—2000年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期间,本人潜心研究了大量德日英原版经典著作,完成博士论文《经济法学理论发展研究》,利用英、德、日诸语种资料从学术史角度对国外经济法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探镜源流的研究,为国内外该领域最具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赞誉,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刘文华教授指出该项研究成果“不仅在法制历史学方面突出了经济法史的研究方向,而且也为经济法学理论方面填补一块仅已勾画粗略线条的空白。整个经济法学界应该感谢张世明同志的劳动成果。”是目前中国各大学经济专业必读参考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后首批进站人员,《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即系出站报告,已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分析“中华法系”的构成,探讨古代经济法律与现代经济法的差异,如通过云南官治铜矿等国家干预经济同样以经营自由为基础的客观分析,纠正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粗暴否认中国传统的后殖民地学术心态。

教育背景

2012年3月在多伦多从事学术交流。

2012年1月1日至3月1日在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律系担任客座教授。

2008年2月至2008年9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竞争法和税法研究所(慕尼黑)从事合作研究项目工作,导师为世界著名法学大师Wolfgang Fikentscher(费肯杰)教授。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在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经济法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

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6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攻读历史学硕士。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

荣誉奖励

201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政府图书奖提名奖

2013年,获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3年,获得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

2013年,获得北京市法学会首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2012年,获得北京市经济法学会二十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2010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08年,获得北京市第九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主要撰稿人)。

2007年,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二十三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独立)。

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科成果优秀奖(参加者,主要撰稿人)。

2001年,被评为2001度全国十大读书标兵(颁奖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2001年,获得北京市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参加者,主要撰稿人)。

2001年,获得吴玉章基金科研一等奖(参加者,主要撰稿人)。

2000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优秀成果奖(独立)。

1997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

代表性成果

2012年,《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第一至五卷),ISBN:978-7-218-007721-5,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个人独著,305万字)

2012年,《经济法基础文献会要》,ISBN:978-7-5118-3643-4,法律出版社(主编,60万字)

2009年,《经济法》第一卷、第二卷,ISBN:978-7-80219-659-9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译著,200万字)

2009年,《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1644-1911)》,ISBN:978-7-5036-9786-9,法律出版社出版(专著,41万字)

2009年,《经济法学理论发展研究》,第二次全面修订版,ISBN:978-7-80219-587-5,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专著,42万字)

2008年,《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ISBN:978-7-80230-966-1/k·119,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译著,28万字)

2006年,《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ISBN:7-5406-6317-0,广东教育出版社(专著,70万字)

2002年,《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ISBN:7-80078-640-4/D·488,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专著,25万字)

1999年,《十八世纪中国与世界·军事卷》(与戴逸教授合著),ISBN:7-80638-380-8/k·131,辽海出版社(专著,29万字)

1996年,《清代西藏开发研究》,ISBN:7-5402-0056-1,燕山出版社(专著,24万字)

代表性项目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培育项目),批准号:12XNK028

2010年,“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教外司留[2010]1561号)。

200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新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编号:A2004—05)子课题“空间、法律与社会经济资源:西方边疆理论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与研究”。

2006年,承担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赴德国留学资助项目(立项文号:留金出[2006]3036号)。

2005年,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边疆变迁研究》课题主持人(项目批准号:05JJD770104)。

2004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清代疆域历史法律地位研究》(项目批准号:04BZS010)。

2004年,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清史纂修工程《典志·法律志》“司法志”(项目编号:200410120203004)。

2002年,参与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疆域形成研究》之子课题《清代疆域的国际法学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770104)。

2000年,协助戴逸教授主持完成《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00BZS031)。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