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研田 :原台糖董事长、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政务次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02:24

张研田(1910-1986年5月18日),乐亭县人,1930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原台糖董事长、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政务次长。

张研田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研究所。1932年,张研田毕业后受聘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1935年,张研田抵达陕西西安,投奔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担任其参议。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张研田参加了黄埔军校七分校,并担任政治教官。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张研田在抗日战争第一战区任政治处少将处长,隶属于胡宗南麾下。1949年后,张研田离开军界,独自前往美国,在斯坦福大学粮食研究所和夏威夷大学农业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达两年之久。1951年底,张研田从美国前往台湾,在台湾农学院担任教授兼教务长,后来晋升为院长。期间负责执行由陈诚主持的台湾土地改革,后任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政务次长。1973年,张研田退休后,被聘为台糖董事长。1986年5月18日,张研田在台北市逝世。

张研田著有《农业政策》《农企业的发展》《中国土地政策导论》《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0年,张研田出生于乐亭县龙王庙村。其4岁时便能通读《楷体金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5岁时就能够背诵《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告子》。幼年时,张研田在村中私塾跟随一位清代秀才读书,直至老师年老无力施教,才进入城内的县立高等小学“商业班”就读。

张研田在永平府中学就读期间,师从石冠英,其各学年分别以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23年,石冠英建议并资助张研田报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因张研田喜爱数学、音乐、戏剧,尤其在数学方面有天资和兴趣,他得以成功被录取。在校期间,张研田参加北京市的数学竞赛,曾获得全市冠军。

1926年,张研田准备报考北京大学数学系,然而石冠英为他讲述了当时中国农业的落后情形,建议他报考北京大学政治经济系,专攻农业经济,学成之后报效祖国,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张研田听从了老师的建议,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攻读农业经济。1930年,张研田从国立北京大学毕业。在同乡杨扶青(早期毕业于日本东京水产讲习所)的建议下,张研田报考了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研究所。

工作经历

1932年,张研田学成毕业并受聘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1935年,受东北地区流亡学生的影响,张研田抵达陕西西安,投奔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担任其参议(智囊团成员)。“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张研田预感危机将至,回到老家躲避。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张研田决心抗日,离开老家龙王庙重回西安市,他参加了当时设在凤翔区黄埔军校七分校,并担任政治教官。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张研田在抗日战争第一战区任政治处少将处长,隶属于胡宗南麾下。

1947年6月,国民党中央任命张研田为西安市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948年9月,张研田调任绥靖公署民事处长去主持绥署报纸《黎明日报》。1949年后,张研田离开军界,独自前往美国,在斯坦福大学粮食研究所和夏威夷大学农业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达两年之久。1951年底,张研田从美国前往台湾,在台湾农学院担任教授兼教务长,后来晋升为院长。此后,陈诚牵头土地改革,指定张研田执行,并依据他的相关著作,制定了国家强制赎买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

蒋经国任职期间,张研田兼任了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政务次长等有关经济的职务。1973年,张研田退休后,被聘为台糖董事长,台湾大学农学院农经系教授,亚东协会理事长。1986年5月18日,张研田在台北市逝世。中共唐山市委统战部为张研田举行了悼念研田先生的追悼会,以追忆他在学术方面的贡献。

人物作品

张研田著有《农业政策》《农企业的发展》《中国土地政策导论》《农业政策与农业发展》等。

人物轶事

张研田在西安市时,已官至少将。抗战胜利后,他委派同乡王卓元前往沦陷区担任接受大员。同年,王卓元在西安为张研田购置私宅(当时将官一级的官员通常都有私宅),张研田严词拒绝,并解除了王卓元的职务,依旧居住在官邸。后来到了台湾,张研田官任农学院院长,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政务次长,还担任台湾最大国有企业——台糖有限公司董事长。有一次,他的夫人想乘坐他的专车办事以显风光,却被他批评道:“我的公务车你没资格乘坐,我的私事也只能用家里的私车。”张研田去世后,未留下一间房屋、一寸土地,也没有任何遗产,只有3万卷书,并将其捐赠给了农学院。他在台湾的儿子在他离世后竟无住所,只能贷款买房。

个人生活

1920年(民国九年),13岁的张研田与一位17岁的女子结婚。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张研田因在校排演歌剧《茶花女》又与攻读当代文学的女同学吴莉莉(别名吴广惠、吴光伟、吴莉莉)结识。吴宣晨是河南省清代时盐务官的女儿,曾担任过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袖。1934年,张研田与吴宣晨结婚,其后,二人育有一子张小芒,一女张小菲。“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张研田预感危机将至,吴宣晨也觉得处境艰难,二人协商后分手。1937年,吴宣晨随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访问延安市,并担任其翻译兼秘书。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二人重归旧好。1949年秋,吴宣晨带着两个儿子随中国国民党撤退至四川成都。此时,国民党准备将她们遣送至台湾,吴莉莉获悉此消息后,带着两个儿子逃跑,打算回到延安,不料途中被抓回,最终还是被遣送去了台湾。

参考资料

史海回眸: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中国经济网.2024-08-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