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 :明朝初年重臣、名将

更新时间:2023-05-19 19:12

张辅(公元1375年—公元1449年),字文弼,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是刘德张玉的长子。先后任职交总兵官、太师、光禄大夫、左柱国等重要官职,并被赐予世袭英国公,是明朝初年重臣、名将。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屡立战功,朱棣登帝位后被封为新城侯。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张辅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朱能征讨越南历史朱能去世后接任主帅,接连攻下多邦城、东都、西都,叛军纷纷归顺。次年张辅擒获安南叛乱者胡季嫠父子,安南城池尽归朝廷,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司。张辅战后因功被封为英国公,并赐予世袭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至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张辅又三次平定交州叛乱,并增设卫所,留兵驻守。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间,张辅多从参与朱棣亲征漠北。仁宗继位后,张辅改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被封为太师。不久张辅被任命掌管经筵事务,监修实录。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张辅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张辅被解除兵权,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张辅随英宗亲征瓦剌叛乱,在土木堡之变(今河北省张家口)中阵亡,年七十五岁。次年被追封为定兴王,谥号忠烈。

张辅历任四朝,备受重用。《明史》中评价其:“张辅性情刚毅有胆识,治军严谨,军令之严明仿佛山岳,三次平定安南,威名远扬。历任四朝为官,与帝室联姻,行事小心谨慎,辅佐政务。著有《张辅集》,今已亡佚。《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定兴忠烈王集》。二十余年中,海内外局势稳定,张辅是重要的功臣。”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张辅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出生于漠北蒙古,是河南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张辅字文弼,是河间王张玉的长子。燕王朱棣起兵时,张辅随父亲张玉四处征战,担任指挥同知。建文二年十二月(公元1401年1月),张玉在东昌战死,张辅继任父亲职位。他随燕王在夹河(今河北滏阳河)、藁城区(今河北省西南部)、彰德府(今河南安阳)、灵璧县(今属安徽)等地征战,都有立下战功。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张辅随朱棣前往进攻南京,被加封为都指挥同知。跟随朱棣入京师后,被封为信安伯,食禄千石,被赐予世袭诰券,张辅的妹妹被封为皇妃。丘福朱能谏言张辅父子战功赫赫,不可因为是外戚就薄给赏赐。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张辅被加封为新城侯,加禄米三百石。

征讨安南

安南国贼臣胡季嫠父子弑杀陈姓皇帝篡夺了王位,立黎季犛的儿子黎苍为皇帝。永乐元年,原安南臣子裴伯耆到朝廷告难。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原安南国王陈日煃之弟陈天平投奔明成祖朱棣,后黎季犛假装请陈天平回国。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派遣都督事黄中、前大理国卿薛岩率兵护送陈天平回去,黎季犛派兵埋伏在芹站(今越南北部河北省谅江县)突袭,杀死陈天平和薛岩,黄忠领兵而还。朱棣下令诛杀黎季犛父子,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领李贤李彬等十八位将军,士兵八十万,率兵分道进攻安南。十月二日,朱能死于军中,军队由张辅带领。九日,张辅攻破隘留关。十四日,张辅与沐晟在丹顶鹤会师。朱棣听闻朱能去世后,任命张辅为将军。十二月,张辅在嘉林江大败安南军,一月,张辅、沐晟联合接连攻下多邦城、东都、西都,季犛焚烧宫室逃到海上,三江州县全部归降。

建设交趾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春,张辅派清远伯王友等人渡过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等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船在盘滩江上,张辅派降将陈封袭击赶走了他,夺取其船只,平定了东潮、谅江等府州。不久,张辅在木丸江击破黎季犛的舟师,斩首一万级,擒获将校一百余人,安南军溺死无数。明军一直追击到胶水县闷海口。在咸子关筑城,张辅令都督柳开守城。之后,安南军由富良江进兵。张辅和沐晟夹岸迎战,柳升等人率领舟师横击,大破安南军,斩杀数万人,明军乘胜穷追。当时天旱,江水浅,安南军弃船上岸逃走。明军到达时,突降大雨,江水上涨,张辅军遂得全部渡江。五月,张辅到达奇罗海口,抓获黎季犛和他的儿子黎苍等人,将其送入京师,安南平定。经统计安南府州四十八个,县一百八十个,户三百一十二万。朝廷访求陈朝皇室的后代未果,便设交趾布政司,将其土地归属朝廷。朱棣为此诏告天下,诸王和百官都奉表祝贺。次年,张辅班师回朝。皇上在奉天殿赐宴招待他,进封张辅为英国公,岁禄三千石,并赐予世袭诰券。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冬,陈氏旧臣简定发动叛乱,另立陈季扩为皇,朱棣命沐晟率军征讨,沐晟在生厥江大败。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棣又任命张辅为征虏将军,张辅在叱览山伐木造船,率军至慈廉州,攻破喝门江,攻克广威州孔目栅。在咸子关遇到敌军,敌军有船六百余艘,保卫江东南岸。张辅率领陈旭等人以划船迎战,乘风纵火,擒获敌军将帅二百余人,截获全部船只。敌军将领阮景异率三百艘战船迎战,张辅再次大破敌军。敌军将领陈季扩自称为陈氏后代,派遣使者向朝廷请求承袭王位。张辅认为这是一种欺诈,于是派遣将领朱荣、蔡福等人率领步骑先行进军,随后张辅率领舟师,在美良山一战中抓获简定等人,将其送往京师。永乐八年(1410年)正月,张辅攻击敌军余党,斩杀数千人,只有陈季扩未抓获,朱棣留下沐晟讨伐,召张辅回朝。陈季扩虽然请求投降,但趁张辅回师时,再次率军进攻,沐晟已经无法稳定局势。当时还有一些交趾人投奔敌军,假装归降,另一些明朝将领对于剿匪更加懈怠。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正月,朱棣命张辅为副将军,与沐晟协力讨交趾陈季扩。张辅在军中申明军令,都督黄中骄纵违抗命令,张辅将其斩首以服众。七月,张辅在月常江攻破敌方将领阮景异,截获百余艘敌船,生擒敌方元帅邓宗稷等人,又捕杀数位敌军首领,后因为瘴流行而撤军。次年八月,张辅在神投海攻打陈军,双方激烈的战争,从早上六七点战到十一点,大破陈军。后进军乂安府,敌军大多归降。永乐十一年(1413年)冬,张辅与沐晟在顺州会师,战于爱子江,敌军驱象前进。士卒在张辅的指挥下放箭攻击象奴与象鼻。大象回头奔走,踩踏敌军无数士兵。将领杨鸿、韩广、薛聚等人乘势前进,陈军大败。张辅又追至爱母江,降服敌军。次年正月,张辅进至政平州,听闻陈军屯驻于蛮、昆蒲等地的栏栅中,于是率军前往。张辅在夜间抵达敌军营地,擒获数名敌军将领,陈季扩逃往老挝,张辅派遣指挥师率兵前往,攻破老挝三个关口,抓住陈季扩及其妻儿,押回京师。叛乱平息后,张辅在敌军所占领的城地,分设升、华、思、义四州,增设卫所,授予归降者官职,留下士兵驻守后回京。永乐十三年(1415年)春,张辅到达京师,被任命为交阯总兵官前往镇地,而陈月湖等人继续作乱,张辅悉数平定,次年冬天,张辅被朱棣召回。

出征漠北

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春二月,朱棣命张辅等人商议北征粮运事宜,张辅等人商议后认为应当分前后两队运输,在前运输的队伍随大军前行,后面的队伍为后援。次年秋,朱棣听到鞑首领阿鲁台即将率军进犯明朝边疆,部署张辅、安远侯柳升等人随军征服阿鲁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春正月,朱棣任命张辅领左掖士兵随军出征。六月,朱棣到边境不见阿鲁台踪影,便派遣张辅、王通等人分兵进入山谷搜寻,张辅等人未找到阿鲁台部的踪影。张辅奏请自己领一个月兵粮,追击阿鲁台。但是朱棣决意令张辅等人回师。

仁宣两朝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八月,朱棣在回师途中病逝。同月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张辅掌管中军都督府事务,被封为太师,并领取两个职位的俸禄。不久令张辅到北京仓支取太师俸禄,当时百官俸禄多在南京仓支给,这是朱高炽给予张辅的恩典。朱棣丧满二十七日时,朱高炽穿戴素冠麻衣上朝,群臣皆穿吉服,只有张辅与大学士杨士奇和朱高炽穿着相同,朱高炽感叹张辅知礼,更加重用他。不久张辅被任命掌管经筵事务,监修实录。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高煦朱高煦谋反,意图引诱朝中功臣作他的内应,暗中派人深夜到张辅住所,张辅抓住他上报宣宗朱瞻基,得到了朱高煦高煦谋反的证据,于是请求率兵平乱。朱瞻基决定亲征,命张辅随行。叛乱平定后,增加张辅的俸禄三百石。此后,张辅威名更盛,长久掌握兵权。宣德四年(1429年),都御史顾佐请求保全功臣,朱瞻基下诏解除张辅中军都督府掌府事的职务,令他侍奉左右,为军国重事出谋划策,进封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只有初一和十五需要上朝。宣德十年(公元1436年),朱祁镇朱祁镇即位,加封张辅为号连佐理,掌管经筵事宜,监修《宣宗实录》。

土木逝世

太监王振擅政时,只有张辅与之抗衡。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入侵大同市,王振鼓动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张辅随军出行。但张辅年事已高,无法参预军政。到达土木堡后,张辅死于兵难之中,年七十五岁。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代宗朱祁钰追封他为定兴王,谥号忠烈。

明末黄道周著有《广名将传》,选录周至县明代名将一百七十余人的传记,张辅名列其中。

人物成就

靖难之役

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爆发的一场朱棣与皇帝朱允炆之间的叔侄皇位之争。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反抗,张辅随父亲张玉参加靖难之役,参与夹河、藁城区彰德府灵璧县诸地战争,屡立战功,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张辅随朱棣前往进攻南京,帮助朱棣登上帝位。

四征安南

张辅曾四次率兵到安南,在征战、平乱、镇守安南中显示出统兵用人、临危不惧的军事才能,如在爱子江之战中,敌军设下三队象阵的埋伏,而张辅等鞭马先进,身先士卒,临危不惧,抓住象阵要害出击,结果敌军全军覆没。张辅在战争中表现了运筹帷幄的战略观,采用了招榜安南百姓的心理战,组建特殊情报网知彼知己的情报战,同时运用了因机制变、先发制人、出其不备的战术,在多邦城之战中,陈季扩军依恃水险以为张辅不敢直接攻打,然而张辅却带兵迅速攻击,打的敌军措手不及,让陈季扩军损失惨重。张辅在第一次成功征讨安南后,将其土地悉数收归朝廷,设为交州。在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张辅到被任命为交阯总兵官镇守交趾。张辅交趾在前后建置州县以及增设驿传递运,规划得很全面。

北讨与平叛

张辅多次参与朱棣亲征北漠。永乐八年(1410年),张辅受命到宣府(今宣化区)、万全区练兵,督运北征。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间,张辅跟随明成祖朱棣参与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立下功绩。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在宣宗即位后,朱高煦仿照朱棣起兵,张辅掌握证据后上奏率兵平乱。后李忱率军亲征,张辅随行,成功平定叛乱,稳定了局势。

人物作品

张辅的作品被辑录为《张辅集》两卷,现已亡佚。另有张辅征讨安南时的《檄谕安南》《进平南献俘露布》收录于《皇明经世文编》辑《定兴忠烈王集》 。

人物争议

关于张辅的具体死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张辅死于土木堡的兵难。史书《明史》记载,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入侵大同,张辅随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到达土木堡后,张辅死于兵难之中。另一种说法认为张辅是自缢而亡。查继佐的《罪惟录》中记载,张辅在土木堡之变后逃回了京师,知道自己难以活下去,便自缢而亡,张辅的家人对外宣称张辅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

人物评价

朱高炽朱高炽评价:“张辅虽然是武臣,但他知礼则超过了六卿。”

朱瞻基朱瞻基评价:张辅忠存社稷,功著国家。”

明代学者黄道周评价:“张辅封侯后,奉命征讨交趾。交趾贼人堤防连绵九百里。即下桩杆,又壕底埋刺,张辅,只让进攻,一概不理会。架上楼梯上城,一起举起火把。趁敌人惊慌,于是进入城里。敌人带战象人抵抗,他率领军队所向披靡。用弓箭不停攻击,敌人一半逃跑一半死了。张辅活捉了胡季嫠,捷报传到朝廷,朝廷赐给他的玺。交趾再反张辅再平,他的功劳已经足够了。张辅请立陈国的孙子,圣明的内心值得赞美。于是立了大功,但是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土木堡之变张辅阵亡,尽忠尽节。”

明代官员毛伯温评价:“从前张辅在滇中通过十多年劳苦费心,最后归为郡县,又有什么可说的。仅仅归为郡县几年,郡县叛乱的人相继归附。”

明代官员项笃寿评价:“定兴王张辅善于用兵,三次征讨交趾,真可以说雄壮极了,还建置省、郡县。”

《明史》中评价:“张辅性情刚毅有胆识,治军严谨,军令之严明仿佛山岳,三次平定安南,威名远扬。历任四朝为官,与帝室联姻,行事小心谨慎,辅佐政务。二十余年中,海内外局势稳定,张辅是重要的功臣。”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模范儒臣

朱棣丧满二十七日时,仁宗朱高炽穿戴素冠麻衣上朝,只有张辅与大学士杨士奇和朱高炽穿着相同。仁宗朱高炽感叹,张辅虽然是武臣,但他知礼则超过了六卿。张辅还喜欢交结文士,因十分爱慕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他曾经奏请朝廷允许他带领公侯伯爵去国子监听李时勉讲课。某日,国子祭酒李时勉坐在讲台上正准备开始讲课,张辅率领公侯伯爵与学生们一同列席,李时勉讲解了《五经》的内容。课后,国子监的食堂中与广大师生共同用餐,张辅还与同学们共同唱起了《鹿鸣》这首诗。

相关影视

后世纪念

墓地

张辅墓位于丰台区长辛店乡吕村南部,与张懋父子墓地在一处。原来墓地规模较大,现墓葬无存,尚存两组墓前石雕及三通石碑,石雕具有典型的明代石雕艺术风格,是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明代勋臣的墓葬规制和石雕艺术发展的实物例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